旧忆周原镇的风华岁月

旧忆周原镇的风华岁月

周原,是说四千年前,夏商周,在秦川道西北大塬区域西岐的独世赫显的史代。

古周原,开启了古中华礼仪乐典的荣华绝代。

小小的周原镇,虽与古典周原无大的史牵。但她的秀丽风水,却是受恩了古周原的大滋大养!

周原镇,坐卧在千古老虢镇的北侧大塬之上偏西的片区。也就是大秦先祖启隆之位凤翔雍州的正南大塬展极之地。

周原镇,南瞰虢西川滩的富庶之沃,临润大渭之河的澈水之映,正望清溪八鱼其段的秦岭之美,侧俯千渭之会的合和水丽,西仰蟠龙卧亘的横生永固,远眺柳林酒海位处的灵山夕阳之辉,北靠雍城福天福地的大慈荫护,东授长安仙庭的紫气东阳。确是集周爱万千予一身,可谓福贵养生!

周原镇,文革时,热称红原公社。其后,复称周原公社。此公社成镇才是近二十年的历练。

周原镇,地形可谓独门绝处,自成一景。她坐北望南,正北正南,正东正西,不偏不斜,方位形准。她北高南低,东仰西展,三层台塬,层次分明,各层成趣。她的太子沟村张谢村南王村五联村,南临关中西川大塬高崖。她的东王村中堡村西刘村油坊村东接慕仪古镇的大展塬风。她的第一村第二村北和大雍秦城的古韵家语。她的王家村营子头村,西联千河沟套和槐原炎帝妈祖之乡的高天厚土。她的有礼村高里村亚子村坡子村,居中坐卧在北依暖坡南迎丽阳的安平之地。她的张谢村南王村杜赵村,其文广三庄,竟然有一片不上不下不大不小的二层坦塬,让其北避大塬冬之寒风,使其南隔暑之酷热,而文文雅雅和和美美的千年安身处世。

周原镇之西南一塬,东南的二塬,和正北的大三塬,形成了地势独特的梯田塬台。

这种第次错落的有趣三级塬台,造就了相互成景的不同人文风俗和乡事。

镇之西南片的一塬区,南邻千渭之会大片风沟河道区域,西连槐塬连村的秦雍古根之址。因之几千年的邻道交往和互婚互亲,就自然形成了镇之西区的特殊人文风情。

镇之东南的二塬台,老天大自然巧夺天工,特殊眷顾了杜赵张谢南王之文广三村,当然包括东头的太子沟村,让其独立台居在虢镇正北的向阳聚乐福地,使其较为完整地形成了文广形态人文乡俗文化。当然,其南王张谢太子沟其近居塬边,又细细节节地与塬下北堡村高家塄村和惠家湾村,形成一些婚系连亲的人文情态。

在镇之北边的三层大塬之上,第一村第二村油坊中堡西刘后董,就广阔天地的福居在大秦雍城之南的平坦亘塬上。此诸村由于与南二层台塬相隔一处陡坡塄塬,也就在旧古时无形地形成了一些人文互动阻隔,也就很微妙地生发了某种远疏感。而其诸村自然就亲近平坦相连的雍南页渠白家凹二村和东边的慕仪众村。当然就很水到渠成地产生婚系成亲的人文民俗情态。

如果居处在三台塬的众村,没有前期周原公社中期周原乡和现期的周原镇相牵相领,也许早就各奔东西,自找各属。而恰恰是互为一镇所领所属,于是就相互热热络络产生许多亲近感和亲切感。如果在省外两友蓦然碰到一块,一聊几句,忽然就哈哈大笑,哇,咱俩是一个公社的。既使现在周原成乡成镇近四十余年,但人们总会不由而同的情念故亲,顺口而道,呀(咱)是一个公社的。

是的,咱们是一个公社的。这是历经多少年的时间锈蚀和岁月霜潇也不能减淡疏远的人文情怀和乡脉牵连。

在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我记得的关政礼公社书记领导期间,咱们兄弟众村,一齐兴修水利,共同齐心协力打通了张谢村北的二号万米长洞。那年月,打一个近十公里长的隧洞,所有施工人员,竟然都是临时上阵的咱们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社员们。而大家硬是齐心协力大干快干,把这巨大的工程给严丝无误地给顺利打通了。这不能不说,是特定年代我们先辈们创造的奇迹!

咱们全民上阵,平整土地。使古老以来的沟畔叙塄荒地变成了丰产养生的良田。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平整运动,不但将原古几千年以来斜歪残片的田地整平坦整方块,并将古来的弯曲歪斜乡间土道整修成条直方正。可以说,我们现在步走车行的村内外直角端平道路,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艰苦奋斗的功劳。

咱们全公社所有村队同时行动,进行了一场宏大的打井运动。在那七十年代中期,用手工人力,将人吊挂下井洞,一撅头一锨地寸挖寸铲,终于在每一生产大队的每一小队,各自打出了一百五六十米的深度甘甜水井。那时的人工打井,其艰苦和危险状况空前绝后。各生产队每天三班,没日没明地挖井。八个小时的长时间在百米深的井下作业,每个人都每时每刻面临着塌方和吊挂物不慎掉落砸中而亡的危险,以及井下缺氧和心理压抑的困扰。但,我们的先辈们勇敢冲锋,无畏无惧,硬是将这千年未有的打井工程艰难完成。当水泵抽出的清澈井水哗哗喷涌时,吃惯了几千年浅井苦涩混浊之水的乡亲,顿时热泪盈眶激动万分。我更清楚记得,当时打井自然需要卷扬机主要操作。可由于如此众多的村队同时上马同时施工,就造成近半数的村队无卷扬机可用。咋办,智慧精明的周原乡亲不等不靠,时不我待。于是发明一种大转轮人工提升物件的好办法。也就是在井口处立一个牢固木架,再在木架上按一个直径六七米的大型木笼转盘轮。开始工作时,木笼转盘轮中站两三个人。随之这几人踩轮边走动,借用其自身重力,带动大木轮旋转。而木轮旋转的柚心木就卷动绳索上下伸缩,而借此力就将井下砂土吊挂提升上来。时过近半个世纪之远,也许史尘已淹没了无数值念的记忆,然我依然能清晰记得,在那打井时月,周原公社广阔大地上,时不时地就遇见一个打井的硕大木轮在人影踩动中吱吱哑哑缓慢而韧坚地滚转。这成了我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是咱们周原镇人自力更生勇改命运的坚强纪念物!

那一次周原公社的全局打井运动,一下子改变了千古年来本地区干塬塬喝苦涩浅井的旧现象。更让其机井润灌农田,而使粮菜得以盛户。这就一下子使本地艰困环境变成了较为宜居适生生态。

时过四五十年,许多钻入深地,艰难打井的勇士都已离世,而那眼机井,确在依然为不知井从何来的儿孙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甘甜滋润。

向我们顽强拼博的爷辈父辈们致敬!

在那个旧年月,周原公社剧团,包括各村生产大队的剧团,在本公社各村乡的角角落落,经常向万千村民出演各种现代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十几种戏剧,为当时寂荒的乡亲带来精彩热烈的演唱。各大队的剧团,在五六年后纷纷解散。而周原公社剧团却努力坚持,顽强出演。到那七十年代后期,将精彩的《杜梋山》和《洪湖赤卫队》推演在各村的戏楼舞台上,给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正能精神食粮。那时公社剧团的演员,都是从各大队剧团精心拔尖抽选的,他们与她们,虽未经过专业的戏功训练,但演员们愣是经过自己天赋的修造悟解和功夫的磨练升华,将一场场复杂宏大的戏剧,尽量完美优秀地呈现在乡亲面前。我认为,他(她)们,所表现出的戏唱本领,既是秦人乐于舞唱基因的延续坚守,也是该时代周原公社人文精神面貌的亮丽代表!

在那特定的政治运动年代。全公社所有大队社员召集开一次大会,是隔几个月就会出现的热闹事。那时月,一般是一星期开一次小队会议,一个月开一次大队会议,而一季度开一次全公社大会,还是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每当召开全公社大会时,各村社员,都拿出朝气蓬勃的精神头,高举着标语牌,奋劲打着锣鼓,敲着腰鼓,以一种展现各自村队特别优秀的风姿,在大会会场聚齐。我想,那时的大会,社员们不一定是学习受教育来的,更多的是演热闹看热闹和凑热闹来的。每当各大队队伍拥挤在偌大的会场时,那种几万人群聚轰喧出的热闹高潮,那是全公社人团结和谐热情友爱的展观。有道是,天缘相处,福乐与共!

同是一个公社人,相处最长久最友情最相知最感念的,莫过于念初中高中的青春岁月。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周原公社到后来的周原乡,拥有两个高中,西刘(俱家村)高中和南王文广高中。

那时念高中,每一个学生都经历着《人生》中高加林式的生活磨难。那时每家兄弟姐妹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家庭生活异常艰难。而此时考上高中的学生,就只有每天在啃干馍喝稀珍中进行饿乎乎的学习,每星期八九毛钱的生活费是淌着眼泪给父母要来的。所以说,那个年代的高中生,百分之九十五都落榜,但提升的知识教育素质教育磨志锻炼和耐艰考验,为每一个人的闯世人生提供了丰厚的动力智力能力和潜力!

噢,我们共生在周原公社,我们共长在周原乡,我们共守在周原镇!

今天,是二〇二〇年元月八日,我从周原镇经过。看见靓丽优美的街景美化在精心施工中。

相信今年春天,粉红色的樱花又会灿烂绚丽地开满在这个精致小镇上。那簇簇拥拥的花海,如梦似幻,绵绣成画,为故君,往友,为今我,送香!送馨!送念!送想!

旧忆周原镇的风华岁月

关于作者

作者:范多权,半百人世。虢北大塬周原五联一农。乐于文写,观人间百态,描人世百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