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漢語拼音是我們現在每個人都熟知的,漢字的博大精深和拼音的簡易方便,共同締造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漢字歷史悠久,在我國遠古時期就有倉頡造字,現代我們所學的漢字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的。那麼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我國的漢語拼音是1958年開始正規實行的。1955年10月,國務院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國務院會議通過《漢語拼音方案(草案)》,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從這時起,漢語拼音是每一個學生小學必修的課程。那麼歷史上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是怎樣讀漢字的。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我國古代沒有漢語拼音,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法就是用字的同音字來注音,比如:跟讀根,同音字。反切法是用兩個字來讀的,前一個字讀聲母,後一個字讀韻母和聲調。但這種兩種方法的缺點很多,而且比較繁瑣困難。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鴉片戰爭之後,人們的思想都慢慢打開,一些學者認為漢字的繁難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切音字文化開始。1913年2月,讀音統一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審定一切字的國音發音”和“採定字母”。會議開了三個多月,研究出一套注音字母。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1918年北洋政府正式通知後注音字母在全國普遍使用。民國時依然使用注音字母,一直到1958年漢語拼音的出現,才替代了注音字母。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