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丢荆州后刘备不去给关羽报仇,而是稳守蜀汉,那么他统一天下的最好策略是什么?

周周说古今


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如果在关羽丧身失地之后,刘备不选择与东吴开战,是否会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我个人感觉,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操作应该是这样的。

在关羽死讯传来的那一刻,刘备一方面要立刻就发出话去,要起倾国之兵,攻灭东吴,为二弟报仇;另一方面刘备要暗中遣使到东吴面见孙权,中心思想就是稳住孙权,不求孙权能提供什么帮助,只要在伐魏的时候不妥后腿就行了。

而这个时候,曹操新丧,
正是魏国最高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再加上关羽之死,魏国一定会放松警惕,报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等着吴、蜀两国撕逼。

刘备在调集大军完之后,可以出一只劲旅由上将率领佯攻荆州,以此来麻痹魏国,同时也能预防东吴违背诺言,乘机出兵。

之后刘备亲领大军,或者是让诸葛亮领大军出岐山,走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老路,陇西四郡必定望风而降,关中必定震动。

当然,这一次或许还会遇到守街亭的问题。

不过诸葛亮之所以派马谡守街亭,是因为在夷陵之战中,很多蜀汉宿将战死,诸葛亮无人可用。

但这一回蜀中上将基本都在,诸葛亮用起人来不至于捉襟见肘,可以任何很轻松的守住街亭,从而进一步扩大战果。

只要蜀军攻入关中,切断凉州与洛阳方面的联系,那雍凉地区就是蜀汉的囊中之物了。因为只要遣马超率领一只劲旅攻入凉州,估计都遇不到多大抵抗,凉州各郡就望风而降了。

攻下雍凉之后,蜀汉兵锋直指洛阳,震慑魏国朝廷。

这时候魏国就面临着两种选择。

如果曹丕畏惧蜀国兵锋,选择迁都,那么魏国军心离散,蜀军还可能进一步括大战果。

如果曹丕继续坐镇洛阳,并且派遣上将死守潼关,那么战局可能就会陷入僵局,但无论蜀军能不能打下潼关,三国的格局已经改变了。

那么未来会如何发展,谁也预料不到了。

但这是刘备唯一的机会。因为如果三国全都休养生息,那么蜀国只会越来越弱,到必然会被摧枯拉朽般平灭。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知识。


盗帅夜留香YE


首先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假设!刘备没有他的先祖刘邦的气量和王者气质。毛主席曾说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霸业蓝图一开始就有瑕疵的。分兵乃兵家大忌。荆州益州分兵本身就有商榷的地方。而且关羽并不适合镇守一方,性格孤傲,刚愎自用。当将可以当帅还不如魏延。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很多神话的地方。刘邦在处于守势和弱势的情况下,尚且知道联合其它诸侯一起打败实力强大的关项羽,更是为了稳定军心分封韩信为齐王。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而刘备内部派别林立不够团结,孙刘联盟是刘备需要一直坚守的战略,却因为关羽而打破。也注定他无法像刘邦一样以弱胜强。以四川汉中为大本营定鼎中原,称霸天下。刘备有的是假仁假义,而没有战略眼光,不懂得隐忍和韬光养晦。刘备也算得上是英雄了,没落的皇族,由一个编草鞋的成为一方霸主。但是没有看清天下大势!他的心胸注定他无法成为一代雄主再创大汉天下。

如果刘备不去伐吴,蜀国就不会丧失五万精锐(有争议),实力也不会掉落这么惨。但很明显失去荆州后,刘备的实力仍然是三国中最弱的,除非他能够很快修复与孙权的关系,否则刘备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要处理好也够他受的。

所以刘备不伐吴,统一的可能性仍然小的可怜。但刘备仍然可能为统一奠定很好的基础。他的策略应该有:

一、让诸葛亮搞后勤保障,充当萧何,刘备自己在北伐一线,则诸葛亮北伐时常遇到的缺粮问题不会出现。

二、刘备大概率会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谋等偏激进的北伐方略,如果这样,刘备不但可以更大力度调动魏国疲于应付,而且可以得实利,甚至占据关中,这样会打开统一的可能。

三、刘备在孟达反魏重投蜀国问题上处理更果断,如果赶在司马懿之前策反了孟达,大概率可以夺回东三郡,蜀国北伐形势也好多了。

刘备北伐和诸葛亮北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刘备善于激发将士潜能,打仗很有激情,机会明显更大。


在关羽死讯传来的那一刻,刘备一方面要立刻就发出话去,要起倾国之兵,攻灭东吴,为二弟报仇;另一方面刘备要暗中遣使到东吴面见孙权,中心思想就是稳住孙权,不求孙权能提供什么帮助,只要在伐魏的时候不妥后腿就行了

而这个时候,曹操新丧,正是魏国最高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再加上关羽之死,魏国一定会放松警惕,报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等着吴、蜀两国撕逼。

刘备在调集大军完之后,可以出一只劲旅由上将率领佯攻荆州,以此来麻痹魏国,同时也能预防东吴违背诺言,乘机出兵。

之后刘备亲领大军,或者是让诸葛亮领大军出岐山,走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老路,陇西四郡必定望风而降,关中必定震动。

当然,这一次或许还会遇到守街亭的问题。

不过诸葛亮之所以派马谡守街亭,是因为在夷陵之战中,很多蜀汉宿将战死,诸葛亮无人可用。


但这一回蜀中上将基本都在,诸葛亮用起人来不至于捉襟见肘,可以任何很轻松的守住街亭,从而进一步扩大战果。

只要蜀军攻入关中,切断凉州与洛阳方面的联系,那雍凉地区就是蜀汉的囊中之物了。因为只要遣马超率领一只劲旅攻入凉州,估计都遇不到多大抵抗,凉州各郡就望风而降了。

攻下雍凉之后,蜀汉兵锋直指洛阳,震慑魏国朝廷。

这时候魏国就面临着两种选择。

如果曹丕畏惧蜀国兵锋,选择迁都,那么魏国军心离散,蜀军还可能进一步括大战果。

如果曹丕继续坐镇洛阳,并且派遣上将死守潼关,那么战局可能就会陷入僵局,但无论蜀军能不能打下潼关,三国的格局已经改变了。

那么未来会如何发展,谁也预料不到了。

但这是刘备唯一的机会。因为如果三国全都休养生息,那么蜀国只会越来越弱,到必然会被摧枯拉朽般平灭。



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就判定了天下三分之势,为刘备制定了战略方针:先抢来荆州以为立足之地,然后西取“沃野千里”的益州天府之国,最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就荆州、益州两处兵马双管齐下,一统江山!

可见荆州虽然地盘不大,战略位置却很关键,是必争之地。而且后期诸葛亮北伐粮草这件事也一直困扰着他,要是当时四通八达的荆州在手,诸葛亮很可能北伐成功,到时候历史就要改写了。


正是因为诸葛亮看透了这一点,知道蜀汉如果偏安一隅就是在自取灭亡,这才以弱敌强举兵伐魏,可惜天不假年,被司马懿活活拖死了。

而且从人口来看,蜀汉也是最少的(蜀国94万人,魏国440万人,吴国230万人),要是三国和平相处下去,最终倒霉的一定是他。

与曹魏相比孙权更弱些

从上面可知蜀汉既然不能偷安,那就只能伐吴了。因为曹魏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贸然举兵北伐就是在自寻死路。后来诸葛亮北伐也是在稳定了后方,修养了数年,等到“兵甲已足”的时候,诸葛亮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这才起兵伐魏的。而在这时,蜀汉虽然刚刚经历荆州之败,但是元气仍在,伐吴足矣。

要不是东征后期刘备判断失误,因酷热难耐在山林里驻军,让陆逊抓到了机会火攻,很可能刘备就成功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了,各位看官你们认为呢?欢迎评论留言。


公元219年,关羽被东吴偷袭,退至麦城。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关羽被杀害后,三国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魏集团消去了关羽的威胁,可以将正面防御关羽的兵力调往关中和合肥地区,兵力调动相对充裕。而此时的东吴,占领了大部分的荆州,控制长江上游,进可攻退可守。损失最大的就是蜀汉,不但失去了荆州战略要地,也失去了荆州集团的兵力,实力大大削弱。

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最终通过夷陵之战,打败了刘备,刘备也在两年后病死白帝城。

如果刘备不东征东吴,那么刘备是否就能统一天下呢?答案也是不能,原因也比较简单,刘备出不来川。

四川古来就有一个特点,难进难出。刘备在四川即使发展兵力,他也很难攻占关中,这就要从刘邦说起。汉高祖刘邦也是被项羽放到四川,但是最后兵出陈仓,一举占领关中,为什么刘备就不行呢?

因为当年刘邦面对的是松散的三秦,而刘备将要面对的是统一北方的曹魏,曹魏的实力本身就比蜀汉强,如果占据城池,以逸待劳,刘备想要攻占的可能性就很小。当年刘邦在优势兵力下还是采取奇兵出成仓,而刘备军事方面的人才本身比较少,能出奇兵的情况也不多(子午谷奇谋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在曹魏有强大兵力镇守的关中,正面很难出川。后来诸葛亮北伐,一般都是东方有战事,他才出兵,也是忌惮曹魏在关中的兵马。

如果荆州在手,一方面从荆州出兵,直接魏威胁曹魏的都城,调动曹魏的兵力,使关中空虚,这样才会有兵出关中的机会,可惜关羽死了,荆州也丢了。刘备是为了夺回荆州才出兵东吴,因为荆州对刘备而言是北伐的第二战场,没有第二战场的牵制,北伐根本不可能完成。

刘备要想统一天下,首先必须收回荊州。其理由如下:O①孔明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收效甚微,大都是无功而返。其主要原因是蜀道艰难粮草不济,我少粮利在速战,魏有粮利在坚守不战!因此单凭西川出兵想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O②按理,刘备得汉中,孟达刘封等又打下上庸,使汉中与荊州连成一片之后,刘备应缓称王,而应派兵固守西川险要,命孔明统大兵与云长会合,然后以荊州为大本营直取中原,以战养战,解决了粮草不济之兵家大忌!这样一统天下尚有希望!O③由于刘备先称王,成为众矢之的!促成了吴魏联合,造成荊州丢失关羽阵亡。应该说刘备伐吴不应以报仇为主,而应以收回荊州为主要目标!但首先说,伐吴是可行的。O④(第82回)刘备统兵70万伐吴声势浩大,当兵出川口之际,东吴见事不妙,派诸葛瑾为使来见刘备,称愿送回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荊州归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此时刘备若知轻重明事理,乘势收回荊州,是最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可刘备没答东吴的请求!O⑤(第83回)吴蜀交兵之初,刘备杀潘章得猇亭,韩当周泰兵败如山倒,马忠,糜芳,傅士仁等均亡,先主威声大震,江南人尽皆胆裂!此时东吴又命程秉为使,缚范疆,张达于囚车中,送还张飞首级,并承诺交还荊州,送回夫人,上表求和,再会前情,共图灭魏!永结盟好!此时若刘备能见好就收,乘势收回荊州,然后派大兵良将镇守,将来以荊州为大本营取中原,则一统尚有希望!上述所说都没有实现,刘备想一统天下,就等于痴人说梦!

如果刘备在关羽丢了荆州之后,不给关羽报仇而又要一统天下,那他的策略应该坚持大方向不变,而短期内稍作变动。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关羽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如果刘备不去报仇,显然是不可能也说不过去的。但要报仇,完全不是他那样的报法。他可以命一上将比如马超、赵云或黄忠等人(张飞除外)带兵攻打荆州、桂阳、长沙、江夏诸郡县,争取重新夺取这些原来已经划归孙权的地方,把孙权的势力赶过长江就行了;

第二,当刘备取得荆州诸郡县之后,必须作出将继续渡江扫平东吴之势,然后趁孙权求和之机,顺势而为,尽量逼迫孙权签定一个不平等条约,比如通商、纳贡以及在蜀汉对曹魏用兵之时协助蜀军的某些义务;

第三,由于孙刘联盟已经稳定,再遣马超、赵云等人出汉中北伐。当年他的老祖宗也是由四川入主中原的,要打败曹魏也不是不可能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刘备或者诸葛亮都是不宜亲自统帅军队伐吴或者伐魏的。一个皇帝或宰相亲冒矢石去打仗,一般都是很危险的。曹操割须断胞,差点丧命;刘备死于白帝,诸葛亮魂断定军山,明英宗囚于土木,这些都是历史教训。诸葛亮既不能阻止刘备亲征于前,自己又重蹈复辙于后,此为诸葛亮最不明智之处。千古而下,都不免令人浩叹。

一是,天下有变这个前提条件。如果北魏无内忧外患,那么仅仅靠战略欺骗,以蜀国一己之力根本不是魏的对手。战争是国力对抗,不仅仅是在战场上。

二是,蜀国与东吴的关系。虽然有了裂痕,但只有永远的利益,至少东吴不会拖后腿。并且可以共同出兵,牵制北魏兵力。

三是,原来的两路出兵有变。没有了荆州,就少了一路兵力。出祁山路途遥远,后勤困难,粮道被断,万事皆休。只靠一路很困难。可采取战略欺骗,如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或者令孙吴出兵,不过协同会很差。

四是,奉大义而修内政。汉朝四百年历史,还是很有号召力的。但最主要还是内部问题,几个派系的平衡,人才的持续,土地的兼并。


火星水库农民工


公元219年,关羽被东吴偷袭,退至麦城。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关羽被杀害后,三国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魏集团消去了关羽的威胁,可以将正面防御关羽的兵力调往关中和合肥地区,兵力调动相对充裕。而此时的东吴,占领了大部分的荆州,控制长江上游,进可攻退可守。损失最大的就是蜀汉,不但失去了荆州战略要地,也失去了荆州集团的兵力,实力大大削弱。

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最终通过夷陵之战,打败了刘备,刘备也在两年后病死白帝城。

如果刘备不东征东吴,那么刘备是否就能统一天下呢?答案也是不能,原因也比较简单,刘备出不来川。

四川古来就有一个特点,难进难出。刘备在四川即使发展兵力,他也很难攻占关中,这就要从刘邦说起。汉高祖刘邦也是被项羽放到四川,但是最后兵出陈仓,一举占领关中,为什么刘备就不行呢?

因为当年刘邦面对的是松散的三秦,而刘备将要面对的是统一北方的曹魏,曹魏的实力本身就比蜀汉强,如果占据城池,以逸待劳,刘备想要攻占的可能性就很小。当年刘邦在优势兵力下还是采取奇兵出成仓,而刘备军事方面的人才本身比较少,能出奇兵的情况也不多(子午谷奇谋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在曹魏有强大兵力镇守的关中,正面很难出川。后来诸葛亮北伐,一般都是东方有战事,他才出兵,也是忌惮曹魏在关中的兵马。

如果荆州在手,一方面从荆州出兵,直接魏威胁曹魏的都城,调动曹魏的兵力,使关中空虚,这样才会有兵出关中的机会,可惜关羽死了,荆州也丢了。刘备是为了夺回荆州才出兵东吴,因为荆州对刘备而言是北伐的第二战场,没有第二战场的牵制,北伐根本不可能完成。


帝国烽火


以巜三国演义》为依据探讨所问,刘备要想统一天下,首先必须收回荊州。其理由如下:O①孔明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收效甚微,大都是无功而返。其主要原因是蜀道艰难粮草不济,我少粮利在速战,魏有粮利在坚守不战!因此单凭西川出兵想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O②按理,刘备得汉中,孟达刘封等又打下上庸,使汉中与荊州连成一片之后,刘备应缓称王,而应派兵固守西川险要,命孔明统大兵与云长会合,然后以荊州为大本营直取中原,以战养战,解决了粮草不济之兵家大忌!这样一统天下尚有希望!O③由于刘备先称王,成为众矢之的!促成了吴魏联合,造成荊州丢失关羽阵亡。应该说刘备伐吴不应以报仇为主,而应以收回荊州为主要目标!但首先说,伐吴是可行的。O④(第82回)刘备统兵70万伐吴声势浩大,当兵出川口之际,东吴见事不妙,派诸葛瑾为使来见刘备,称愿送回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荊州归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此时刘备若知轻重明事理,乘势收回荊州,是最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可刘备没答东吴的请求!O⑤(第83回)吴蜀交兵之初,刘备杀潘章得猇亭,韩当周泰兵败如山倒,马忠,糜芳,傅士仁等均亡,先主威声大震,江南人尽皆胆裂!此时东吴又命程秉为使,缚范疆,张达于囚车中,送还张飞首级,并承诺交还荊州,送回夫人,上表求和,再会前情,共图灭魏!永结盟好!此时若刘备能见好就收,乘势收回荊州,然后派大兵良将镇守,将来以荊州为大本营取中原,则一统尚有希望!上述所说都没有实现,刘备想一统天下,就等于痴人说梦!


张永科38


如果刘备在关羽丢了荆州之后,不给关羽报仇而又要一统天下,那他的策略应该坚持大方向不变,而短期内稍作变动。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关羽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如果刘备不去报仇,显然是不可能也说不过去的。但要报仇,完全不是他那样的报法。他可以命一上将比如马超、赵云或黄忠等人(张飞除外)带兵攻打荆州、桂阳、长沙、江夏诸郡县,争取重新夺取这些原来已经划归孙权的地方,把孙权的势力赶过长江就行了;

第二,当刘备取得荆州诸郡县之后,必须作出将继续渡江扫平东吴之势,然后趁孙权求和之机,顺势而为,尽量逼迫孙权签定一个不平等条约,比如通商、纳贡以及在蜀汉对曹魏用兵之时协助蜀军的某些义务;

第三,由于孙刘联盟已经稳定,再遣马超、赵云等人出汉中北伐。当年他的老祖宗也是由四川入主中原的,要打败曹魏也不是不可能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刘备或者诸葛亮都是不宜亲自统帅军队伐吴或者伐魏的。一个皇帝或宰相亲冒矢石去打仗,一般都是很危险的。曹操割须断胞,差点丧命;刘备死于白帝,诸葛亮魂断定军山,明英宗囚于土木,这些都是历史教训。诸葛亮既不能阻止刘备亲征于前,自己又重蹈复辙于后,此为诸葛亮最不明智之处。千古而下,都不免令人浩叹。


亦喻之


丢了荆州之后,要想一统天下,刘备还是得伐吴!原因如下:

荆州很重要

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就判定了天下三分之势,为刘备制定了战略方针:先抢来荆州以为立足之地,然后西取“沃野千里”的益州天府之国,最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就荆州、益州两处兵马双管齐下,一统江山!


可见荆州虽然地盘不大,战略位置却很关键,是必争之地。而且后期诸葛亮北伐粮草这件事也一直困扰着他,要是当时四通八达的荆州在手,诸葛亮很可能北伐成功,到时候历史就要改写了。

蜀汉势力最小,休养生息是在等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正是因为诸葛亮看透了这一点,知道蜀汉如果偏安一隅就是在自取灭亡,这才以弱敌强举兵伐魏,可惜天不假年,被司马懿活活拖死了。


而且从人口来看,蜀汉也是最少的(蜀国94万人,魏国440万人,吴国230万人),要是三国和平相处下去,最终倒霉的一定是他。

与曹魏相比孙权更弱些

从上面可知蜀汉既然不能偷安,那就只能伐吴了。因为曹魏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贸然举兵北伐就是在自寻死路。

后来诸葛亮北伐也是在稳定了后方,修养了数年,等到“兵甲已足”的时候,诸葛亮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这才起兵伐魏的。而在这时,蜀汉虽然刚刚经历荆州之败,但是元气仍在,伐吴足矣。

要不是东征后期刘备判断失误,因酷热难耐在山林里驻军,让陆逊抓到了机会火攻,很可能刘备就成功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了,各位看官你们认为呢?欢迎评论留言。


晓史才能明事


首先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假设!刘备没有他的先祖刘邦的气量和王者气质。毛主席曾说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霸业蓝图一开始就有瑕疵的。分兵乃兵家大忌。荆州益州分兵本身就有商榷的地方。而且关羽并不适合镇守一方,性格孤傲,刚愎自用。当将可以当帅还不如魏延。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很多神话的地方。刘邦在处于守势和弱势的情况下,尚且知道联合其它诸侯一起打败实力强大的关项羽,更是为了稳定军心分封韩信为齐王。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而刘备内部派别林立不够团结,孙刘联盟是刘备需要一直坚守的战略,却因为关羽而打破。也注定他无法像刘邦一样以弱胜强。以四川汉中为大本营定鼎中原,称霸天下。刘备有的是假仁假义,而没有战略眼光,不懂得隐忍和韬光养晦。刘备也算得上是英雄了,没落的皇族,由一个编草鞋的成为一方霸主。但是没有看清天下大势!他的心胸注定他无法成为一代雄主再创大汉天下。


冰人smx


一是,天下有变这个前提条件。如果北魏无内忧外患,那么仅仅靠战略欺骗,以蜀国一己之力根本不是魏的对手。战争是国力对抗,不仅仅是在战场上。

二是,蜀国与东吴的关系。虽然有了裂痕,但只有永远的利益,至少东吴不会拖后腿。并且可以共同出兵,牵制北魏兵力。


三是,原来的两路出兵有变。没有了荆州,就少了一路兵力。出祁山路途遥远,后勤困难,粮道被断,万事皆休。只靠一路很困难。可采取战略欺骗,如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或者令孙吴出兵,不过协同会很差。

四是,奉大义而修内政。汉朝四百年历史,还是很有号召力的。但最主要还是内部问题,几个派系的平衡,人才的持续,土地的兼并。


Lucky


如果刘备不去伐吴,蜀国就不会丧失五万精锐(有争议),实力也不会掉落这么惨。但很明显失去荆州后,刘备的实力仍然是三国中最弱的,除非他能够很快修复与孙权的关系,否则刘备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要处理好也够他受的。

所以刘备不伐吴,统一的可能性仍然小的可怜。但刘备仍然可能为统一奠定很好的基础。他的策略应该有:

一、让诸葛亮搞后勤保障,充当萧何,刘备自己在北伐一线,则诸葛亮北伐时常遇到的缺粮问题不会出现。

二、刘备大概率会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谋等偏激进的北伐方略,如果这样,刘备不但可以更大力度调动魏国疲于应付,而且可以得实利,甚至占据关中,这样会打开统一的可能。

三、刘备在孟达反魏重投蜀国问题上处理更果断,如果赶在司马懿之前策反了孟达,大概率可以夺回东三郡,蜀国北伐形势也好多了。

刘备北伐和诸葛亮北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刘备善于激发将士潜能,打仗很有激情,机会明显更大。


羽书迟


还是要以给关羽报仇为先,但旨在夺回荆州。只有荆州夺回,才可执天下耳,否则的话想稳守蜀汉,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原因是蜀地虽物产丰富,但想出川难,补给困难,所以蜀地只能作为后勤。而荆州作为前线,只有这样才有一统天下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