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武器經典:“不朽功勳”毛瑟98K,“帝國屠刀”三八大蓋

毛瑟98K步槍,由Gew.98式步槍改進而來,並命名為98k毛瑟步槍,從1935年服役,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納粹德軍的制式步槍。 98k步槍也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多的輕武器之一,產量高達1450萬支。

二戰武器經典:“不朽功勳”毛瑟98K,“帝國屠刀”三八大蓋

毛瑟98K步槍的優點: 結構簡單可靠、拆裝方便、容易裝彈、不易卡殼等。1934年正式採用船尾彈,使用機械照門射程可達500米,加裝瞄準鏡可達800米以上。

經過實際效果被證明是一種可靠而精準的武器,它射程較遠火力強大,口徑7.92毫米,稍微改裝,增加瞄準鏡後就可以作為狙擊槍使用,有效射程甚至可以確保狙擊手在300米範圍內擊中頭部,600米範圍內擊中胸部,高精度也讓它成為德軍的制式狙擊步槍。

缺點:做工較為精細而導致成本較高、射速較慢、而且必須手動裝彈,狙擊手使用就會因為裝彈出聲而暴露目標。

二戰武器經典:“不朽功勳”毛瑟98K,“帝國屠刀”三八大蓋

而三八大蓋是二戰日本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日本的三八式步槍的有坂槍機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德國98k步槍的毛瑟槍機,可以看出有非常明顯的繼承關係。但是在設計的細節方面又有所不同,比如保險的結構等等。

日本在有坂步槍之前使用的是村田步槍,在和清軍的戰鬥中,日本發現清軍使用的漢陽造步槍比村田步槍先進了不少。漢陽造是德國M1888委員會步槍的仿製版,雖然在德國已經被淘汰,但是還是比日本鬼子的要好上不少。

二戰武器經典:“不朽功勳”毛瑟98K,“帝國屠刀”三八大蓋

於是日本就開始設計新步槍,這個新步槍就是有坂成章設計的有坂三十年式步槍,也就是三十八年式步槍的前身。三八式步槍由於採用了6.5×50毫米有阪步槍彈,發射時射擊時後座力小、易於控制,射手的瞄準方式只會受到些許的干擾,因此在二戰初期精度最高。

三八大蓋最顯眼的設計當然是那防塵蓋,其前身三十式是沒有防塵蓋的,在日俄戰爭中日軍士兵為了防止灰塵進入槍機,在非戰鬥時會用布包裹住槍機,只有戰鬥時才會拿開。因此在三八式上有坂直接設計了一個隨動防塵蓋,非常精巧的設計,但是這個防塵蓋容易變形卡住槍機。

二戰武器經典:“不朽功勳”毛瑟98K,“帝國屠刀”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的缺點是其槍身較長,雖然利於白刃戰,但攜帶比較不便,特別是對於矮個的日本兵來說。另外三八式步槍的標尺射程竟然高達2400米,有效射程通常為460米,有的甚至達到600米。

實戰中,受過嚴格訓練的日軍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內射殺單個目標,很多老兵都說日本人的槍法不賴,比如說打鳥打的很準,700米內射殺集群目標。很少有步槍能夠有如此精度,像漢陽造之類的打不到這麼遠,但正是這份穩定導致了三八大蓋的殺傷力不強。

二戰武器經典:“不朽功勳”毛瑟98K,“帝國屠刀”三八大蓋

其子彈在發射後穩定性和穿透力太強,很多人被三八大蓋擊中後,其子彈只是產生一個小小的貫穿口,稍作處理後依然可以作戰,而且傷口恢復較快。而且6.5毫米有阪彈也不如7.92毫米毫米毛瑟彈的殺傷力,毛瑟子彈單發威力卻很大,彈頭射入人體後劇烈翻滾,從人體打進去一個小洞,打出去一個大洞。

不過三八大蓋彈道穩定、射程遠、精度高、穿透力強、後座力較小新兵也容易上手等原因,因此它也有狙擊型,不過不如毛瑟98K好用,因此後來日軍不得不重新研發專業的狙擊槍。

二戰武器經典:“不朽功勳”毛瑟98K,“帝國屠刀”三八大蓋

毛瑟98K和三八式步槍兩款步槍相比較,其實還是算各有優劣的,毛瑟98K更適合於配合機械化作戰,而三八大蓋則更有利於要塞塹壕作戰。

而在性能上雙方如果作比較:毛瑟98K射程遠一些、威力更大,當然名聲也比三八大蓋要響;三八大蓋的優勢是:利於白刃戰、遠距離點射效果稍好。

二戰武器經典:“不朽功勳”毛瑟98K,“帝國屠刀”三八大蓋

這兩款步槍因為都是手動步槍,要扳一發打一發,彈容量也一樣是五發,因此射速幾乎相等。至於其他性能上的各種優劣,其實兩者間都是無法互補的,只能簡單地作個比較。如果把兩款步槍一定要分個高下的話,相信很多人會去選擇毛瑟98K步槍,畢竟它那“德國造”的響噹噹名氣在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