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标固收通向权益产品的路,究竟卡在了哪里?

今天跟业内的伙伴聊天,谈到后端carry的话题。

对于carry,大家平时都是听得多,见得少。甚至不少理财师买了好几年产品,都没拿到过carry。

久而久之,财富公司和理财师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前端的费用。

没有了carry的激励,乍看是少了收入,实质上改变了财富行业深层次的东西。

拿carry的前提是:这项投资、或者说配置给客户带来了收益。

有了收益,基金管理人、客户、以及理财师三方都有益处。其中,撇开基金管理人不谈,理财师和客户是站在一起的。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客户亏了钱,理财师也拿不到钱。

公平!公道!

现在呢?

只要产品卖出去了,就能拿到很高的佣金。直到今天,有些非标固收产品依旧可以给到渠道打包4.5%的价格,然后再层层盘剥。最后完美兑付了,继续让客户续投,接着拿提成。如果损了,至少曾经辉煌过、潇洒过,老子值了!

只有前端的佣金,意味着理财师的选择非常有限:要么跟公司/资产端/融资方站在一起捞钱,要么站在客户那边喝西北风。

很多时候,踩雷是因为你没有选择!

今年财富行业会有更加明显的两级分化:① 继续沉浸在过往的信仰模式;② 非标转型权益的探索模式。

前者卖的是信仰,讲的是故事,展业靠返点,公关靠删稿,风控靠举报,内部宣导都是利好,局面不中就换股东。请来任泽平做直播又能怎样,深度解析中能投吗?

今天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发诺亚又踩雷了,我觉得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历史的欠债,总有天要补上,后面还有呢(不止诺亚)。

后者有个大障碍,就是权益难卖,费用不高。如果只有前端,那么未来理顾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只能想方设法地让客户换购。频繁换购,踩空和踩雷的风险就会增加,不是一个合理的方案。

卖权益基金的平台公司则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把后端分出去,饿着平台;后端不分出去,饿着理财师。

难啊!

能否拿到后端Carry,是理顾向权益类产品转型的关键一步。

有了carry,理顾才会真正地和客户站在一起,用心去选择符合投资趋势的产品。这个时候,保护客户的投资本金,就是保护理顾自己的收入来源。这就倒逼理顾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专业和人品不行,有的是人取代你!

更重要的是,carry每年都有,这让理顾能得以积累沉淀。随着个人财富上的积累,你将比别人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去提升自己、掌握实战所需要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后,再把你所学应用到对客户的专业服务上去,实现真正的领悟和升华。长此以往,你的突出的是自己的个人品牌,建立的是个人的信用背书。

中国财富行业的本质变化,源自理顾屁股所坐的位置变化。而这个变化,又来自理顾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变化。

之前听到一种说法:理顾要学西方收咨询费,这样就能保持中立了。我并不认为这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原因有两个:第一,咨询费很难收到。理顾活不下去,要么退出这个行业,要么走回原来的路。第二,咨询费是无责任费用,理顾不需要为客户的最终结果负责,甚至比前端收费责任更轻。没有责任的收入,更容易激发人心中的恶念。

我始终坚持一点:只要理顾的利益和客户利益没有捆绑在一起,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寻租的空间总是存在的。

非标已死,全面向权益化转型?

先把后端carry分了再说吧。

——完——

今晚探普八点半,内容继续精彩,千万别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