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的泥潭

1979年苏联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末,苏联出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

阿富汗战争的泥潭


1979年12月,苏联出动10余万军队,对南方邻国阿富汗进行大规模进攻,试图在中亚、西亚地区进一步拓展势力。在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并没能实现战略目的,同时由于自身国力由盛转衰,遂只得于1988年撤军。阿富汗战争,最终以苏联失败而告终。此时,苏联面临着昔日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同样的结局:几乎打赢了每场战役,但却输掉了整场战争。

诚然,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完善的战术体系。这三者相结合所形成的强大战斗力,是阿富汗军队无法比拟的。战争初期,苏军仅用了几个星期,就顺利拿下了阿富汗的各大城市。战争中间,苏军往往以武装直升机为核心力量,配合伞兵部队的突击,频繁扫荡着阿富汗武装的据点。在战争的前期和中期,苏军除了在潘杰希尔谷地遭受过马苏德的巧妙伏击,在其他战区则基本是压着阿富汗游击队打。

可是,苏联没能在阿富汗取得最终胜利,并被迫于1988~1989年撤走了全部军队。苏军撤离后,苏共中央的一位官员对美国人说:“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失败,我们重蹈了你们在越南的覆辙。”战争结束后,苏联军队的凝聚力遭受削弱,苏联国内的“新思维改革”也日渐误入歧途。1990~1991年,苏联国内连续出现变乱,最终于1991年12月26日彻底解体。那么,苏联为何拿不下小小的阿富汗呢?这是因为,战争不是仅靠军事手段就能打赢的。

阿富汗战争的泥潭


首先,苏联虽占领阿富汗首都,但受客观条件制约,没能控制阿富汗全境

数十年以来,苏联一直都很重视武装力量的建设。与此同时,苏联也相当重视军队的对外职能。50~80年代,苏联先后对匈牙利、古巴、捷克斯洛伐克、越南、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南也门、阿富汗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干涉,使其军事势力范围遍布亚非拉三地。阿富汗战争伊始,苏军凭借强大的实力,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克了喀布尔,一举推翻了阿明政权。战争期间,苏联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也势如破竹,并且令阿富汗抵抗武装蒙受了巨大的伤亡。

然而,占领对方首都,并不意味着战争就胜利了。阿富汗境内势力众多、派系复杂,苏联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占领阿富汗。1980~1981年,抵抗军还控制着阿富汗3万村庄中的2.2万个;226个乡县中的76个。整个国家70%的土地,尚处在各支游击队的势力范围之下。西方军事专家估计,苏联若想彻底消灭阿富汗游击队,至少需要投入50万兵力。但是,苏联难以在阿富汗投入更多的军事资源,遂始终无法控制阿富汗全境。

其次,苏联日趋僵化的体制,使其难以在阿富汗投入更多的兵力、资源

阿富汗战争的泥潭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往今来,物资补给都是维系战争的“生命线”。据估计,苏军一个参加作战行动的摩步师,每天需要700~800吨物资补给;一个武装直升机团,每天需要400吨物资补给。阿富汗战争时期,苏军在阿富汗的兵力维持在10万左右,所需的补给数量相当巨大。然而,阿富汗糟糕的道路状况,却让苏军的后勤补给线变得相当脆弱。阿富汗游击队无需直接与苏军交战,只需要袭击苏军的运输车队,就会让前线苏军陷入“缺衣少食”的困境。

与此同时,苏联日渐僵化的体制,更影响了苏军在阿富汗的作战。苏联向来“重军工,轻民生”。苏联军费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在1979年为33%,进入80年代以后则达到了45%。与此同时,苏联的粮食和日常用品却相对短缺,国民经济严重失调。驻扎在阿富汗的苏军,虽然拥有包括T-62、米-24、石勒喀在内的强大武器装备,但却往往得不到新鲜食品供应。战争后期,苏联国内面临物资困难,前线苏军的零件、燃料供应也出现了问题,战争遂难以进行下去。

阿富汗战争的泥潭


最后,西方大国对战局进行干预,更令苏联难以取胜

冷战时代,任何一场局部战争,从本质上讲都是大国之间的博弈,阿富汗战争也不例外。苏联军队进驻阿富汗之后,美国、英国、中国、巴基斯坦等国,便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援助。美国向阿富汗人提供的物资,小到压缩饼干,大到“毒刺”导弹,一应俱全。巴基斯坦则借助毗邻阿富汗的地缘优势,通过白沙瓦边境口岸,源源不断地向阿富汗抵抗军输送物资。美国还在外交领域对苏联发起“攻势”。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美国带头对其进行抵制。

同时,80年代时期,美国加大了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力度。西方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渗透,令苏联国内出现了变动,同时也令驻外苏军受到波及。在西方“糖衣炮弹”的打击之下,前线苏军部队频频出现吸毒、开小差、倒卖武器等负面现象。而苏军中的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中亚穆斯林民族的士兵,也有不少被阿富汗游击队“策反”。80年代后期,苏联军方至少记录了2840起向阿富汗人倒卖武器的案件。苏军内部已经矛盾丛生,故难以取得胜利。

阿富汗战争的泥潭


总体来说,战争并不仅仅是兵力与装备的比拼,而且也是国与国之间经济、文化、外交、政治的全方位对抗。阿富汗战争时期,苏联已经由盛转衰,由受到西方国家的渗透,自然难以打赢这样一场“代理人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