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习惯》建立自我提高的体系(上)

《掌控习惯》建立自我提高的体系(上)

电影《垫底辣妹》


前段时间看了这本书,薄薄的一本,200多页,却收获颇多,可以说是习惯养成的详细指南手册了。


没有泛泛而谈的大道理,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对策和方法,也解答了我多年的困惑,为什么在考试结束后我很难恢复到原先的学习状态?为什么生活中很多坏习惯如此难以摆脱?为什么总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半途而废?而通过这本书,我也发现自己对习惯实在有太多误解的地方。


如何成为自律的人?怎么样更高效率地工作、学习?如何强迫自己不断学习?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几乎遍布网络。我们太需要一个答案来指导我们怎么成为更好的人。


当然,外面的大道理永远不如自己亲身体验后得到的感受。

自律的人不需要读这种书,他们已经用生活验证过了,但是普通如我,所以,如果你也觉得自己需要指导,不妨跟着作者的思路去尝试在生活中建立一个个微习惯。


习惯是什么


要想知道习惯如何养成,首先我们要知道习惯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习惯是你尝试学习某个行为,在过程中有失败,然后削减无用的动作反复加强有用的动作,累积多次后形成身体的条件反射。


以往我们总是有一个误区,认为好习惯是自律的人才能掌握的,缺乏意志力和执行力的人肯定没办法掌控习惯。其实好习惯不需要自律或约束,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你首先应该了解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基于这个身份建立合适的习惯,重复行为强化你对身份的认同,它是一个自我提高的完整体系。


《掌控习惯》建立自我提高的体系(上)

电影《侧耳倾听》


建立体系前最重要的一点,你首先要明确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为自己塑造一个身份。而你为某一个身份进行的行为习惯越多,你就越坚信自己的身份。


这个身份要与你努力的方向一致,属于你能力和性格范围内,根据身份制定适合你的习惯,而非网络流行的习惯。


比如你想坚持跑步,那你应该塑造一种身份信念,我是长跑者,跑步对于长跑者而言就是日常生活,你每一次坚持跑步都是在强化自己长跑者的身份,久而久之,你成为一个长跑者。


习惯的形成


习惯形成过程:提示——渴求——反应——奖励,提示触发意识,渴求推动行动,大脑反应实施执行,奖励加深行动记忆,实现目的,获得满足,完成整个循环机制,大脑记住有益行为。


所以大部分下意识的行为都是大脑调动记忆执行的结果,这个机制很快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这也是为什么自律能给我自由,因为它会让生活的基本要素变得简单,你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并且执行,为你创造更多自由思考的精神空间。


知道习惯形成过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闭环的四个环节来培养习惯,让它显而易见(提示)、有吸引力(渴求)、简单易行(反应)、令人愉悦(奖励)。


如何培养好习惯


第一点,让它显而易见。


人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


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高中读书的时候学习很自觉,尤其高三,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学习,晚自习的时候更是安静到只听见笔书写和翻书的声音,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却变得很难专注。


仔细观察生活你就会知道广告、商家等是如何利用环境来促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消费乃至沉溺到某种行为之中,这也是坏习惯为何难以戒除的根源。


《掌控习惯》建立自我提高的体系(上)

电影《千与千寻》


因为我们大脑下意识的地方要远远大于有意识的部分,我们喜欢吃垃圾食品,厌恶运动,是因为这是原始时代人类进化的结果,我们有时候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整个行动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如果你没有下意识去训练这种思维,很大程度你会被支配,而你会将其归结为命。


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观察你的生活,把你的日常行为习惯无巨细的列成一张清单,并标注清楚习惯的性质,好、坏还是中性。然后结合你渴望的身份去进行改进整个表格。


然后进一步完善它,把每个习惯执行的时间和地点写下来,将它具体化,并且把它和具体的时间地点联系起来,注意,越是详细的清单越容易推动你执行。


《掌控习惯》建立自我提高的体系(上)

(参考清华学霸的计划表,超详细)


此外,利用视觉提示,比如,用便利贴把表格贴在床头,或者把今天睡前要看的书放枕头上,把健身的衣服放在椅子上等等。总之,要给你自己构建一个志在成功的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