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困境之下,演繹與血緣無關的極致母性

文 / 五煜

《第八日的蟬》是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創作的一部融合犯罪、懸疑與寫實題材的深情催淚之書。後來此書被改編成電影,於 2011 年上映,並獲得第 36 屆報知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電影改編自書本,故事主線相同,呈現方式卻有所不同,但是毫無疑問,兩者都做到了極致的成功。

《第八日的蟬》講述的是一段不倫之戀造成的兩代人的悲劇。故事分為兩條線,第一條線講述作為第三者的希和子懷上情夫的孩子後,被勸說打掉,最後導致終身不孕。在一次偶然中,她將情夫的妻子所生的女兒擄走,而後展開了一系列故事。

第二條線講述的是被擄走的孩子惠理菜長大成人後,所經歷的種種,她的經歷與自己曾經“養母”的經歷高度重合。惠理菜雖然表面上恨這個人,卻宿命般的走上了追憶過往、剖析內心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的名稱定為第八日的蟬,看似與故事毫無關係,卻隱隱約約通過蟬的生命,揭示人的命運。蟬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後只能活七天,但是若有一隻活到了第八天,他感到的是孤獨與悲哀,還是幸福與喜悅呢?

本文以電影《第八日的蟬》為例,從創作手法、主題呈現及細節刻畫入手,解讀這個故事於深情的背後,所隱藏的深刻內涵。

《第八日的蟬》| 在道德困境之下,演繹與血緣無關的極致母性

創作手法:雙重敘事線,將現實與回憶穿插進行敘述,呈現人物內心獨白

在《第八日的蟬》的原著中,第三者希和子與被她擄走的女兒惠理菜視覺敘述各佔一半,而在電影中,改成了惠理菜長大後的現實生活與她小時候的回憶。

生活與回憶本身同為一體,影片通過一個人,帶動了兩條線,不僅為我們呈現了惠理菜的內心,更從她的記憶中,看到了那名叫希和子的女人的心理百態。更巧妙的是,這兩條敘事線是在導演的特意安排下穿插進行的,最後又迴歸為一體。那麼這兩條線是怎樣呈現人物內心的呢?在我看來,主要是通過以下兩點來實現。

①惠理菜:成人後的自我選擇,暗含了她的內心獨白

如果站在惠理菜的角度上看,她小時候雖然跟著媽媽輾轉各地,但她有一個很愛自己的媽媽,兩人最終在一座小島上定居,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最後卻被自稱解救她的人所打破,讓她迴歸到一個陌生的家,與兩個陌生的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

這樣一個複雜的狀態,對親生父母來說,也許是驚喜,但是對於心中只有希和子那位“假媽媽”的孩子來說,可能是一場磨難。

因此,惠理菜與親生父母的相處並沒有久別重逢的那種愉悅,而這些心理狀態,通過惠理菜成年後的諸多選擇,悄然顯現出來。

比如惠理菜上大學時便自己搬出來住,選擇在假期的時候自己打工養活自己,不用父母的錢;比如她對帶自己去玩過,關心過自己的有婦之夫岸田生出愛慕的情緒,最終還懷上了他的孩子;又比如那位想採訪她的千草,幾次見面她便開始吐露心聲。這些無不顯示出她在家中的孤獨境地,以及渴望愛,也渴望友情的心境。

但與之同時,她又是一個非常倔強的人,意外懷孕後,為了不成為“空殼子”,大學沒有畢業的她選擇與無意負責的岸田一刀兩斷,並決定生下腹中的孩子。

以上種種做法,導演都在用另一種語言為觀眾打開少女的心扉,觀眾就如那名撰稿人一樣,慢慢地走進她的內心,同時打開那些塵封的記憶。

《第八日的蟬》| 在道德困境之下,演繹與血緣無關的極致母性

②希和子:小女孩記憶中的模樣,顯現最真實的女人心

為什麼要用小女孩回憶的視覺來描寫希和子這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呢?原因大抵是孩子的眼睛是最為澄澈的,他們眼中的世界最單純,沒有外加的各種因素。

因而,在小女孩的記憶中的,是希和子最真實的一面。

通過惠理菜小時候的回憶,我們看到了一位最為傳統的母親,為了女兒剪掉長髮,奔走各地,辛苦工作,想將全世界最美好的東西都給她。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她的恐懼,對失去女兒的恐懼,導致她就如驚弓之鳥一般,有任何風吹草動,便拉著女兒逃跑。愛與恐懼將希和子的心填滿,在這痛苦的逃亡中,她卻仍不後悔,對能夠撫育這樣一個女兒心存感激。

我覺得這一對特殊的母女心理上所承擔的,絕非三言兩語能夠道清,所以這兩條穿插而來的線,就如同這複雜的關係與心思,糾纏在一起,看起來涇渭分明,實則卻難分難捨。這也許就是人物最本質的內心世界。

《第八日的蟬》| 在道德困境之下,演繹與血緣無關的極致母性

主題呈現:通過對日本女人的向陽面向陰面入骨入髓的刻畫,道出矛盾之下的母性光輝

日本文學有時候很喜歡將人性放在一個道德困境的位置去考量,這部電影也不例外。主人公的身份尷尬,行為更是背離常理,但她對於那個擄來的女兒的愛,又是超越了愛的邊界的。

看完這部電影后,許多人會陷入一種短暫的矛盾之中,這個叫希和子的人物,究竟是該恨還是該同情呢?其實,越是矛盾的位置,越是能夠讓人看到最本真的東西。這是一種電影傳達主題的技巧,讓人又愛又恨,欲罷不能。

①向陰面:一個女人所實施的“惡”

影片中的主人公希和子是一個非常不幸的女人,但在正常人看來,她又是一位非常可惡的女人。

首先,她成為了一個有夫之婦的情人,接著又懷上孩子,在對方的勸說下打掉孩子後,不幸的發現,她以後再也不能生育了。

其次,希和子在痛苦之中,想去看看情人的妻子所生的孩子,卻在嬰兒的笑臉中沉迷,最終直接將別人的孩子擄走。

這種種行為,不管在思想還是行為上,都是一種犯罪。但其實,導演更想通過這向陰面,去剖析人物的內心。

在我看來,希和子犯罪的原因不在於報復,而在於近乎天生的母性。

剛剛打完孩子,得知自己再也不能懷孕,還被人諷刺為“空殼子”,她內心的絕望可想而知。但當她看到那個嬰兒時,其純真的笑臉和清澈的目光,都將她融化,為此,她的天性讓她做出了這樣一個選擇,帶走她,把她當做自己的孩子撫養長大。

《第八日的蟬》| 在道德困境之下,演繹與血緣無關的極致母性

②向陽面,毫無血緣關係的母愛

希和子與那個擄來的孩子,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是我們從中看到了跨越血緣關係的母愛。

影片中有一幕非常令人震撼,希和子剛剛抱走孩子時,孩子啼哭不止,她左哄右哄卻毫無效果,絕望之下,希和子揭開上衣,想自己餵奶給孩子。但她忘了,自己是被人稱為“空殼子”的女人,是沒有乳汁的,但這一幕,卻讓我們看到了希和子心底深處的母愛。

還有希和子與自己的女兒分離的那一幕,那時被她叫做“薰”的女兒已經四歲,希和子準備帶著女兒逃離,卻在上船之前,遇到了找來的警察。希和子被警察帶走時,只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句:“這孩子還沒吃晚飯!”直到最後關頭,她心心念唸的,依然是自己的女兒。

犯罪,最終需要接受懲罰,但是在這之前,一位卑微執著的母親形象,便在觀眾眼前展露無疑。

我認為《第八日的蟬》所展示的,是珍貴的母性精神,他想要表達的恰恰是,不管這個人是何種身份,做過什麼,但是她都有資格擁有母性的光輝。

“這個孩子不屬於我,與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是我可以給她我所有能夠給予的東西。”這也許就是一位母親內心的獨白。

《第八日的蟬》| 在道德困境之下,演繹與血緣無關的極致母性

細節刻畫:第八日的蟬中隱含的“蟬意”,困境與新生

蟬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後卻只能活七天。但是若有一隻蟬跟其他夥伴不一樣,獨活了下來,對它來說是喜是悲呢?

蟬的生命雖然短暫,但與人的命運卻有著某種相似。這部電影的主線分明是一個第三者偷走嬰孩所引發的事故,但是名稱卻為第八日的蟬。我認為,這第八日的蟬,既代表了一種困境,又代表了一種新生。而影片處處以細節入手,將這一困境與新生之意表露無疑。

①蟬的困境與人的困境

電影中有兩個場景是提到蟬的,第一次時,惠理菜說了一句話:“要是所有的蟬都在 7 天后死去,那也就不覺得寂寞了,因為大家都一樣,但是,如果有一隻活到了第八天,小夥伴們都死了,只剩下自己,這樣才更悲慘。”這種孤獨無助之感,就是蟬的困境。

相較於人,這種困難尤為明顯,比如影片中只有十幾秒的一個鏡頭,希和子情人的妻子挺著大肚子,來到希和子面前,強迫希和子去摸她的肚子,並對希和子說:“你親手殺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是一個空殼子,這是報應!”

希和子被打掉的孩子就是活到第七日的蟬,而她自己,則是第八日的蟬。

那時,她只有孤獨無助,不知從何發洩,不知如何度過往後的時光,進退兩難,找不到意義。這種困境,實為人生的最艱難之處。

所以我認為將蟬與人聯繫起來,實在是再恰當不過。當蟬的經歷被賦予了思想,其中“蟬意”便不言自明。

②第八日的蟬之新生

當希和子這位“空殼子”女人擁有了女兒惠理菜之後,她的世界便開始全然不同,在她與女兒相處的諸多細節中,照應到了很多人的真實世界。

比如,小惠理菜會跟媽媽說,以後要跟媽媽結婚,這樣媽媽就不是單親媽媽了;比如希和子總是對小惠理菜說,有媽媽在一起,去哪裡都不怕,這諸多相處細節,令人感知到希和子這個人物的心境變化。

這個“第八日的蟬”經歷過痛苦之後,正開始悄然蛻變,並最終獲得新生。

正如影片中第二次提到蟬時,千草所說:“之前覺得活到第八天的蟬,比第七天就死掉的蟬更可憐,但自己也許錯了。第八日的蟬,能看見其他蟬看不見的事物,或許那是些非常美好的事物。

所以,第八日的蟬,可能會遇到孤苦的困境,但是當它竭盡全力衝破困境時,亦會看到與眾不同的風景。希和子就是這樣一隻蟬,她頑強,極具毅力,最終充盈地活在了第八日。

而她的女兒在多年以後,跟著她的步伐,漸漸也明白了作為媽媽的快樂,想把自己看過的,沒看過的,想把這世界最美好的東西,統統讓自己的孩子去感受。一個孩子的生命,寓意著新生,但不是一個生命的新生,而是希和子,惠理菜共同的新生。

《第八日的蟬》| 在道德困境之下,演繹與血緣無關的極致母性

我認為這部電影在向陰與向陽面的極端呈現中,表現的是極致的母性主題。但更深之處在於,其中描述的是一位沒有資格當媽媽的女子所展現的無私母愛。

當脫離血緣關係後,女子是否還有資格當一位媽媽?這部電影,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解答。真正的母愛,不關乎血緣關係,只在於這位女性心中,是否有偉大的母性存在。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母愛,是女人的讚歌,有時候也是一首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