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三兄弟初見面,張飛本可當老大,劉備是如何佔先的

《三國演義》:三兄弟初見面,張飛本可當老大,卻被心機劉備佔先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在於對人性的深刻揭露。《三國演義》雖然播出已經幾十年了,翻拍的《三國》也是一直熱度不減,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這部經典的老劇《三國演義》,除了忠實於原著、演員的用心演出,更大程度是因為對於人性的揭露。

比如第一集桃園三結義裡面,劉備只是個街邊擺攤賣鞋的,穿著普通,生活清苦。關羽的生活同樣不濟,在家鄉怒殺惡霸,逃難至此,推著小車賣棗。只有張飛是當地的土豪,有錢有地有人,按理說張飛是當仁不讓的老大,但是卻被心機劉備佔了先機,為將來打天下奠定了非常堅實的第一步,我們一起來看看心機劉備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老大的。

《三國演義》:三兄弟初見面,張飛本可當老大,劉備是如何佔先的

第一眼就看上了你

初次見面,劉備就想將二人收入麾下。賣肉的商販欺負人,不願意把好肉出售,還說肉在井裡,井上有沉重的磨盤,非一般人所能挪動。關羽看不慣,使出內力移開磨盤,將肉取出分給眾人,熱鬧的場景早被劉備看在眼裡,心中肯定也是暗中佩服關羽,既佩服關羽內力深厚,也敬重他打抱不平的性格。

此時張飛出場,張飛聽聞關羽移動磨盤分肉的消息,心中並非全是憤怒,以張飛的財力來說,這點肉不算什麼,憤怒也是因為有人挑戰他的權威。但張飛心裡更多的是棋逢對手的興奮,所以迫不及待地與關羽挑戰一番,結果兩個人都是武功高強之人,比武不分上下。

這個時候,劉備的內心旁白出現了:若是有此二人助我,何愁大事不成?其實從此刻起,就註定了關羽和張飛要為劉備所用,因為此時關羽和張飛正打得火熱,而劉備卻在算計著如何籠絡二人,估計後面的一番言語,在此時就已經想好初稿了。

《三國演義》:三兄弟初見面,張飛本可當老大,劉備是如何佔先的

劉備也是個懂武術的人,從後來三英戰呂布便可以看出來。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從兩個人的打鬥之中,劉備可以窺見關羽和張飛皆是武功高強之人。從關羽方才賣肉的行為可以推斷出關羽的狹義,而從張飛的行為來看,他是個有財力卻行事魯莽的人。

劉備很會分析人性,對二人有個基本判斷之後,心中也便明白瞭如何拉攏二人。在二人僵持之時,劉備及時出手相勸,為何別人不勸?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劉備的心機。劉備此時出手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怕二人打鬥之中受下重傷,不利於今後的工作,二是此時出手,以大丈夫當平黃巾叛亂、報效國家的道理勸解兩人,已經在道義上佔了先機。

有個身份才能唬住小弟

劉備成功地勸解兩人後,被性格豪爽的張飛邀請至莊園一敘。三個人也是惺惺相惜,談論當今形勢,痛恨奸臣當道,對黃巾軍的叛亂行為十分不滿,也為當今受苦的黎民百姓而感傷。

三個人談得十分投機,其實這個時候三人也都明白,相聚在一起,合作幹大事已經是勢在必行了,但是誰當老大呢?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張飛是土財主,要啥有啥,應該是張飛說了算。其實劉備也是擔心這一點,因為張飛性子直,魯莽,如果他先說出來自己要當老大,讓兩人跟隨,該當如何?

《三國演義》:三兄弟初見面,張飛本可當老大,劉備是如何佔先的

關羽估計不會表示反對,就算打架他和張飛一時半會也分不出勝負,劉備肯定會感覺不爽,但是不會表現出來。只是如果這樣的話,場面會非常尷尬。

幸好劉備姓劉,幸好漢室劉家江山還有個諸侯王叫中山靖王劉勝。劉備沉默良久,欲言又止,故意吊張飛和關羽的胃口,而後才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室劉家的人。當然後面也都知道,論起輩分來,還是當今皇帝的叔叔,被尊稱為劉皇叔。

此話一出便沒有張飛和關羽什麼事了,人家劉備是劉氏宗族,皇帝的親戚,如果此時張飛再跟劉備爭老大,便是不識時務了。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天下姓劉的有很多,那劉備就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後嗎?為何劉備不說是其他諸侯王之後呢?

《三國演義》:三兄弟初見面,張飛本可當老大,劉備是如何佔先的

這得感謝當年的中山靖王劉勝,感謝他娶了那麼那麼多的媳婦,生了那麼那麼多的孩子。劉勝墓被發現之後,一度掀起了對他的研究熱潮,經過考證研究發現,劉勝一輩子生了一百多個兒子,女兒更多。一百多個兒子能有多少後代?我們粗略算一下,就算一代能生十個兒子,第三代就成了一千多個人,第四代一萬多個人,中間除去各種因素減少的人,到了劉備這一代已經是第十八代玄孫了,那得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

可以說,當時任何一個姓劉的人,都可以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而沒有人懷疑,因為劉勝的後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得數不過來。

《三國演義》:三兄弟初見面,張飛本可當老大,劉備是如何佔先的

關羽和張飛知道這個事嗎?其實他們心裡也清楚,但是誰讓劉備姓劉呢?而且有個漢室的宗親,以後他們也算師出有名,對於今後的發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也就默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