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能把漫画做成一门好生意么?

光线传媒能把漫画做成一门好生意么?

2015年10月,还是彩条屋影业总经理的易巧在北京航星科技园3号楼3层的光线传媒演示里,公布了彩条屋影业的业务和构成,22个院线动画长片,13家动漫公司,甚至还包括8款动漫游戏。

当时所有到场的媒体都很振奋,2015年7月上映的《大圣归来》给了从业者一发强心剂,光线影业在电影上映前期投资了该电影导演田晓鹏所拥有的“十月文化”,间接成为了《大圣归来》的出品方。田晓鹏在现场还公布了《大圣闹天宫》和《深海》两部重磅电影,还说《深海》是他孕育多年的孩子。

现在看来,田导的孩子还在难产状态。

但是饺子的孩子——“哪吒”先顺产了。2015年的发布会上饺子也在,但是《哪吒》真不是彩条屋的第一顺位选择。当时《大鱼海棠》上映在即,没人认真的关注饺子提出的“封神宇宙”。当饺子导演提出要改变国产动漫行业现状的时候,大家都没太在意。

但《哪吒》是真的火,这把火将光线烧懵了,因为没有人对这个作品有这么大的期待。在《哪吒》之前,光线做的最成功的动画电影还是《大鱼海棠》,总计也就5亿的票房。这给光线和彩条屋团队很大的冲击。他们意识到,国漫是真的可以挣钱的,是真的可以像迪士尼和皮克斯一样挣钱。

但问题也暴露出来,迪士尼和皮克斯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版权是百分之百在自己手里的,从IP源头就在,所以无论是后续的动画、影视、衍生品、授权、游乐园等等从来没有版权纠纷。但是光线和彩条屋还不行,很多合作方都说《哪吒》的版权就是笔烂账,谁也没掰扯清楚版权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应该是制作方、发行方和原始版权方最开始的合同就没签明白。导致哪吒上线以后已经非常火了,网上却全是盗版的玩偶和手办,谁也拿这个事情没办法。

吃了亏的光线这下想把IP抓在手里。

2020年1月,还是这个发布厅,还是易巧,可他的title换成了彩条屋影业总裁。这次给易巧站台的不是各位动画导演了,变成漫画作者。上次光线影业宣布正式成立“彩条屋”,这次是彩条屋正式推出“一本漫画app”。终于做了很多年影视、游戏、动画的光线影业,现在回头考虑了版权的问题。

光线并不是傻子,应该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一本漫画主编蒋子斌,早在2016年大学毕业就加入光线传媒,2017年就是彩条屋漫画小组组长了,如今一本漫画app正式上线。当年青涩的大学生在发布会舞台上讲起内容,这个年轻人没有一丝一毫的稚气,比易巧和王长田更有激情,有态度。

易巧在发布会上也谈到了中国漫画行业的痛点:“中国99%的漫画都不赚钱。“不仅仅是漫画,动画平台例如B站、快看等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彩条屋的思路很清楚,就是从IP源头就抓在自己手里,慢慢养,有一天IP成熟直接影视化,上院线,电影票房直接回本。毕竟如果等IP已经有热度了再买过来改编,有版权风险不说,IP的采买也是一笔费用。

这么一说好像光线的思路一点毛病也没有,从电影制作到IP生产,毕竟目前的市场证明,中国的动漫只有电影和衍生品在赚钱,剩下都在赔钱。各个漫画平台在赔钱不说,就连B站也苦于高昂的版权费用。恰巧光线在电影宣发制作领域已经是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似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人才储备和团队管理是关键

但中国的动画产业真的是一个手工业,和迪士尼与漫威不同,中国从漫画生产到动画生产,都是手工业。《大圣归来》靠田晓鹏、《哪吒》靠饺子、《罗小黑》靠木头。手工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周期长,残品率没法保证。这两年光线和彩条屋确实做了不少成绩,除了《大鱼海棠》、《哪吒》这样挣了钱的,也是有《大护法》、《昨日晴空》、《我叫MT》这样没挣钱的,而且根据已经公布的片单,最少还有《妙先生》、《姜子牙》、《凤凰》、《大圣闹天宫》、《魁拔》几个作品在积极筹备中,预计2020年-2021年就可以上映。但没人敢说即将上映的这几部票房成绩一定会好,何况本来国内票房近年来增长已经进入疲软。

中国绝大多数动画电影恨不得编剧+导演+制片人都是一个人,据说《大圣归来》做了8年,《哪吒》的筹备时间也在5年以上。横向对比一下迪士尼,前阵子《冰雪奇缘2》以逾13亿美元全球票房晋升动画电影票房总排行榜冠军,而《冰雪奇缘》系列的导演珍妮弗·李,在2015年《冰雪奇缘1》和2019年《冰雪奇缘2》之间,还参与制作了《无敌破坏王》、《疯狂动物城》、《超能陆战队》和《童话镇》,我猜他能参与这么多动画电影和影视剧的制作肯定不是因为勤劳。

说了这么多,光线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配套的工业化技术人员,迪士尼工业化的基础就是人才培养系统,但国内的动画专业院校恨不得还停留在上世纪,不足以满足光线的发展。

第二个就是时间问题,一个漫画IP的培养时间太长了,在正式影视化可以挣钱之前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没看到任何可以变现盈利的道路,更何况“一本漫画app“目前仅上线29部漫画作品,但是主流的漫画平台最少都是数千部。(漫画平台的思路是广撒网多捞鱼,先做个成百上千部作品,然后看看哪个适合影视化,哪个适合游戏化,哪个适合做衍生品。)光线把赌注都压在这几个漫画作品里,似乎风险还是有点大,如果5-10年还不能看到希望,也不知道光线的团队是否还能坚持下去,毕竟一旦放弃,前功尽弃。这是一个考验团队和组织管理的问题。

中国动漫能不能像日本、欧美一样繁荣,能不能出现像宫崎骏、斯坦·李一样的大师,能不能出现像迪士尼、株式会社一样的顶级商业公司。我相信是一定可以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虽晚,但是怀揣梦想的动漫创作人一直在前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充必将带动人才的发展和培育,赔钱是现在的事情,但一定不是永远的事情。彩条屋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在团队建设管理和人才梯队的储备上,可能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国漫一定是一个长远的事业,任何企业如果要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横梗在从业者面前。

光线传媒能把漫画做成一门好生意么?

作者|王大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