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父母對兒女不偏袒、不溺愛,無需棍棒就有良好家教

為什麼有的人家裡世代為醫,有的人家裡世代富裕,而有的人家裡三代五代出不了什麼大名人,

甚至祖祖輩輩的經歷著貧窮與無知的浩劫,這都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影響。如果家庭教育是一次遠渡,那麼家訓就是船上引航的長帆。

在中國古代南北朝時代,出身於亂世的顏之推根據個人經歷,用博深的學識創作出了一本《顏氏家訓》。

在歷史的長河中,顏家出了很多驚世之傑。比如唐朝為《漢書》註解的顏師古,如果顏師古不夠出名,那麼大家一定聽說過那位大書法家顏真卿,以及以身殉國的顏杲卿。顏家門上還有很多入仕不斷的子孫,令很多家庭很是羨慕。顏家之所以豪傑輩出,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影響。

《顏氏家訓》:父母對兒女不偏袒、不溺愛,無需棍棒就有良好家教

童年教育,終生受用。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一生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句話道出了童年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在中國古代,也素來重視早年教育。顏之推就汲取《禮記》等作品中的儒學傳統思想,在家訓中很重視對早年教育的撰寫。

為什麼早年教育那麼重要?第一,孩童的心理乃至行為習慣尚未被世俗侵染,因而可塑性就顯得極強。第二,孩童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因為精神容易集中,對所學之物領略較快,少受生活經驗的影響,學習效率就相對較高。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必投入太多心神照顧,就鬆懈了對孩子的童年教育,殊不知這樣做會耽誤孩子的成長。

《顏氏家訓》:父母對兒女不偏袒、不溺愛,無需棍棒就有良好家教

嚴慈相濟,切忌溺愛。

時常聽聞很多家長稱孩子為“熊孩子”,大概是在表達孩子品性頑皮,不聽話,讓大人們很是苦惱。

有的家長對待熊孩子顯得格外嚴厲,動不動進行棍棒教育,恐嚇孩子,以達到教育目的。但是有的家長就選擇溺愛自己家的“熊孩子”,處處縱容孩子。這兩種極端模式都不可取,在顏之推看來,嚴慈相濟是最好的方式。嚴,是在行為規範上對孩子保持嚴格的要求,又必須是因愛而嚴。慈呢,就是容忍孩子犯錯,時常鼓勵孩子,讚美孩子。

《顏氏家訓》:父母對兒女不偏袒、不溺愛,無需棍棒就有良好家教

不偏不私,公平對待。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兒孫多,意味著福分大。所以,在很多家庭裡,成員很多是一種常見現象。但在一些人腐朽的觀念裡總認為老大比較重要,或者更疼愛老小,甚至像重男輕女這樣的觀念,至今仍在中國一些落後農村流行。總之,很多人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呵護呈現出了不平等的狀態。

這種狀態是《顏氏家訓》中所反對的。顏之推舉了很多生動的例子來闡述這種狀態的不好之處,比如春秋時期的共叔段,他很受母親偏愛,做了很多大逆不道的事,後來甚至惹禍上身。在顏之推看來,父母對子女不應該有所偏袒。愛的“那碗水”,必須端平。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庭是每個人身處的小型社會,是國之細胞。小家和,乃大家睦,家庭教育自然是不可忽視的課堂內容。而家訓,可以在家庭中起到道德引領的作用,不僅教化著家庭成員的精神風貌,還能為門風府第增加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