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家定期猎杀的大型野兽驼鹿,为什么中国要保护?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我国的驼鹿很少,少到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国有驼鹿。驼鹿仅分布于我国纬度最北的几个地区,是亚洲驼鹿分布最南的种群,数量不足一万只,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河市拍到的驼鹿

而且我国的驼鹿对人类没有危害,所以要保护,在高纬度国家驼鹿实在太多了,而且每年造成巨大的麻烦,所以允许合法猎杀以控制它们的数量,减少财产损失。


驼鹿是最大的鹿科动物,成年雄性肩高1.5-1.8米,体重380-535千克,雌性体重270-260千克。最大的一只驼鹿1897年在加拿大育空河流域被发现,体重达820千克,肩高2.33米。当然还有更大的驼鹿存在,曾报道过1180千克的驼鹿,不过未经证实

驼鹿在高纬度国家很常见,数量很多,而且它们不怕人,会大摇大摆的过马路,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驼鹿性格很温顺,但在繁殖季节攻击性很强,而且驼鹿擅闯马路也会造成大量的交通事件,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驼鹿的腿很长很细,在晚上很难清楚的看见过马路的驼鹿,等你撞到它时才能真切的感觉到它大得像一堵墙壁。

全世界的驼鹿数量超过200万只,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各占约一半。

芬兰2009年统计有11.5万只;挪威2009年统计有12万只,2015年猎杀了3.1万只;拉脱维亚2015年统计有2.1万只;俄罗斯2007年统计约60万只;瑞典夏季估计有30-40万只。美国阿拉斯加约有20万只,加拿大有80万只以上。



在挪威,2000-2008年统计时约有13000只驼鹿与火车相撞死亡,挪威只好斥资8000万挪威克朗来修建围栏。瑞典每年有超过1万只驼鹿死于交通事故。

在加拿大驼鹿被称为“最危险的动物”,每年造成的交通事故以万为单位,如果你晚上在加拿大开车,很大概率会遇到驼鹿。

一个物种一旦数量过多,机会变得讨厌,驼鹿也一样,尽管它看起来像史前巨兽,但对人太危险了,必须通过猎杀来控制数量。


百科千寻君


2013年时,我国时隔49年来第一次拍摄到了驼鹿的身影,3年之后,我国又在野外拍摄到了6只驼鹿,虽然拍摄到的野生驼鹿不多,但这也代表着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已经有所改变。

驼鹿

驼鹿,为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空齿鹿亚科,驼鹿族,驼鹿属,目前有2个物种和8个亚种,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是它们的栖息地之一。

驼鹿的体型很大,是鹿科最大的生物,分布在中国的成年驼鹿体重为400-600千克,而世界上最大的驼鹿,体重能超过1000千克,比犀牛都大。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陆地上最大的物种,基本上都是食草动物(不包含海洋生物)。比如:恐龙时期的腕龙,就比霸王龙的体型较大,而大象的体重也比老虎、狮子更重。

之所以食草动物的体型会比食肉动物更大,是因为地球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光线,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能量储存起来,以供自己生长和繁殖,这种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自养生物”。

而动物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通过食草或者食肉来获取能量,这种生物叫做“异养生物”。

能量就这样,在植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食肉动物之间传递,每传递一次能量就会损失85%-90%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食草动物体型要比食肉动物体型较大。

驼鹿也是如此,在大兴安岭这个地区,驼鹿属于大型野兽之一。成年驼鹿很少会有野兽攻击,但狼群却是雌性驼鹿和幼崽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支撑起自己的体型,驼鹿对植物的需求量较大,一般每天要采食30-40公斤左右的植物,和其他牲畜不一样的是,驼鹿对水生植物的需求量很大,每天消耗的食物中有一半以上的食物是水生植物。

这也代表着

驼鹿不能被人工驯化,因为能够人工驯化的动物,大多能够适应高纤维的事物。

驼鹿的四肢很纤细,躯干却很大,在其他驼鹿分布广泛的地方,如果开车不小心碰撞到了驼鹿,驼鹿的四肢很有可能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而撞向挡风玻璃,造成人员伤亡。

驼鹿的繁衍与生存

驼鹿属于性二态性,生物界中存在着性二态性的有很多,比如:公狮子比母狮子的体型更大。雄孔雀尾巴比雌孔雀更华丽。而驼鹿的性二态性表现在驼鹿的“角”,雄性驼鹿头上有角,而雌性而没有。

在发情季节时,雄性驼鹿在同性竞争时,并不是采取野蛮的攻击行为,而是比头上角的大小,一般角比较小的会自动退出。但有时候两个大小角差不多的驼鹿,会展开第二轮同性竞争——战斗。战斗的方式采用头上的角攻击对方,有时雄性之间的角相互缠绕,以至于彼此无法解开,最终双双饿死。

多说一句:雄性驼鹿的角每年都会脱落,而新长出的角表面会覆盖着一层绒毛,这层绒毛中有许多微小血管,因此蛋白质含量丰富,在野外有许多生物都喜欢吃雄性驼鹿脱落的鹿角绒毛。

野生环境下,驼鹿的繁衍速度并不算快。,驼鹿在8月下旬开始发情,在10月底结束。在每年5月末-7月初,雌性会生产幼崽,和人类一样,每胎只有一个,极个别情况下有两个幼崽。这些刚出生的幼崽可以很快就站起来,随母亲一起活动。

幼崽的生长期很快,大概1岁左右能够独立生存,在3-4岁左右性成熟。

目前,驼鹿暂时没有灭绝的危险,在一些国家,每年都会开放猎杀驼鹿时间,以保护当地生态。

但我国境内的驼鹿数量有限,这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有关,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目前驼鹿种群数量相较于从前已经有所提升。或许未来,这个美丽的精灵会在中国扎根。


钟铭聊科学


主要原因是驼鹿在中国数量稀少,而其它国家驼鹿数量众多。

驼鹿的栖息地主要在北半球温带到亚北极气候的针叶林及混交林当中。驼鹿在中国只分布在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北美洲的驼鹿分布在加拿大、阿拉斯加、新英格兰的地区、洛矶山脉、明尼苏达州东北部、密歇根上半岛及苏必略湖的皇家岛,最南可以到达科罗拉多州。1904年,驼鹿被成功引入加拿大的纽芬兰岛,到现在已成为当地的最多的有蹄类动物。

在中国,科学研究表明,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东北地区的驼鹿种群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栖息地不断向北、向西退缩。中国驼鹿潜在生境分布区主要在大、小兴安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区内驼鹿潜在生境面积明显不断减少,而新增潜在生境面积较少,总面积呈现急剧减少的趋势。

1976年的调查发现,黑龙江大约有驼鹿18000头,到1987年仅有大约9955头,数量下降了45%。目前,该物种已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红色名录,为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摄到6只野生驼鹿的照片。

在国外,由于驼鹿数量众多,肉味像娇嫩的牛肉,但比牛肉更有味,有时像小牛肉的味道,因此成为可合法猎杀的猎物。


技术力量


在我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下共有38种哺乳动物,而驼鹿就是其中之一,例如穿山甲、黑熊、金猫等都是国家II级保护动物。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那就是曾经在农村随处可见的麻雀也已经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成为保护动物那么说明这个物种数量稀少,可能需要人为的立法进行保护,归根结底就是个体数量太少,如果任由其自然发展繁衍下去可能会面临着灭绝,而驼鹿就满足这个要求了。


驼鹿属于鹿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在驼鹿属下共有两个物种:欧亚驼鹿和北美驼鹿。而这两个物种因为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又分别演化出四个亚种。北美驼鹿四个亚种包括:阿拉斯加驼鹿、怀俄明州驼鹿、北美东部驼鹿以及北美西部驼鹿;欧亚驼鹿四个亚种包括:驼鹿乌苏里江亚种、驼鹿雅库特亚种、驼鹿指名亚种以及驼鹿勘察加亚种。


驼鹿有着非常强的抗寒能力,但却不是非常耐热,因此它们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北欧、北美至俄罗斯的温带和亚寒带林区。在我国驼鹿只分布在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2015-2016年工作人员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次拍摄到了6只驼鹿,在我国已经时隔将近半个世纪没有在野外发现驼鹿的身影了,对于这样的珍稀动物我国当然是予以保护的。但分布在其它国家的驼鹿,却经常被车撞死甚至政府还会定时烈猎杀一些驼鹿,主要就是因为北美的驼鹿数量众多。


驼鹿这个名字的由来主要还是跟骆驼有一点关系的,它们的肩部要明显高于臀部看起来跟骆驼比较相似。驼鹿是鹿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成年驼鹿体长在2.1-2.6米,有记录发现过最长的驼鹿将近3米。体重在400-600公斤,肩高2米上下。你可以想象一下,人类一米八高大个子站在它的身旁,还没驼鹿的肩膀高哪!


它们一年中活动的范围很广,针阔混交林、桦树林、灌木杂草丛生的河湾、河谷沼地、高草草甸等地带都是驼鹿的活动范围。一般成群活动的都是雌性驼鹿和小驼鹿,而雄性的驼鹿都是单独活动。只要在发情期它们才会相遇,一般都会面对竞争者的存在,两个雄性的驼鹿谁赢了才会获得交配权。失败的自然就灰溜溜的跑掉了,继续寻找新的目标。当然有的时候两个雄性驼鹿体力相当,最后争斗可能持续一天,最终两败俱伤。

人类根据发现的一些岩石雕刻或者壁画了解到,大约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捕猎这种大型动物,但到今天为止它们的数量依然很多。只是在我国的分布较少而已,我们只能去保护这种大型动物。

在国外经常会发生驼鹿被撞死的事情,例如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一条高速路平均每年有将近1千头驼鹿被撞死。主要还是因为驼鹿在这里的数量太多了,有差不多超过20万头驼鹿生活在这里。即使车祸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架不住成群的驼鹿经常在路边闲逛过马路。

并且由于驼鹿的体型比较奇特,四肢纤细高挑,但体型却很重,每次交通事故都可能造成两败俱伤,因为四肢比较软车撞上后驼鹿的身体直接飞到挡风玻璃上,造成人员伤亡。这些都是因为驼鹿的数量太多所导致的后果,因此也就出现了有些国家会定时的猎杀驼鹿,而我国需要把它们列为保护动物。



科学黑洞


很多国家定期猎杀的大型野兽驼鹿,为什么中国要保护?


万变不离其宗,我国之所以要保护这种大型野兽驼鹿,还是印证了“物以稀为贵”这句老话。不仅如此,我国很多看似普通但却上了榜的保护动物,例如麻雀、野猪、青蛙等等。那么驼鹿这种动物在我国和国外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什么是驼鹿?

驼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由于它的肩高于臀,并且体型似骆驼故而得名“驼鹿”。目前驼鹿共有2个品种(欧亚驼鹿、北美驼鹿)及其所属8个亚种(驼鹿指名亚种驼鹿、堪察加亚种驼鹿、乌苏里江亚种驼鹿、雅库特亚种和北美东部驼鹿、北美西部驼鹿、阿拉斯加驼鹿、怀俄明州驼鹿)。

从个头来看,驼鹿堪称鹿界的老大或巨无霸一点都不为过(别把长颈鹿算进去,带了“鹿”字不一定就是鹿科动物哦),一般情况下成年驼鹿体长2.3米左右、肩高1.8米左右、体重在1000斤左右,但是二般情况下的北美驼鹿体长可达3米,体重更是高达2000斤,比犀牛还要高大重。

驼鹿的分布区域与种群规模情况

驼鹿属于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动物,主要分布在纬度偏高的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地带的原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北欧、东欧、俄罗斯、中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或区域均有不同规模的分布,而我国的驼鹿是其分布区的南界,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大致上处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与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伊春市连线及以北的区域。

从驼鹿的种群数量上来看,不同的区域数量规模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讲,受自然环境、分布区域范围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国外的数量明显要多,例如北欧的芬兰、挪威、瑞典以及与北欧接壤的俄罗斯总数量加起来在130万只以上、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规模也在百万只以上,而我国境内的驼鹿种群规模仅为1.2万只作用,由于种群分布很少自然就显得弥足珍贵,成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之一。

为什么国外会定期猎杀驼鹿

国外有很多动物泛滥的情况,比如美国引进并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泛滥成灾的鲤鱼、澳大利亚上百亿只兔子破坏草原挤占珍稀动物生存空间、原产于东亚的小龙虾在欧洲部分国家的河流中泛滥以及加拉帕戈斯群岛引入的山羊威胁到本土象龟的生存等,这时候都会有一些网友出来支招,讨论最多的无非是没有火锅和烧烤解决不了事情,如果开放签证、提高补贴或奖励,咱们国人会组团替他们消灭。

但是,从上文来看,驼鹿并非达到泛滥成灾的地步,为何要定期猎杀呢?

实际上要怪还得怪驼鹿自身了,一方面是由于个头太大了,而且走其路来还很“拽”,有时候会大摇大摆地走到公路或铁路线上,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试想高速驾驶撞上驼鹿后果会怎样(自行脑补一下);另一方面则是驼鹿发情期异常兴奋,大声吼叫不说,磨角能擦掉树皮,用角豁地掀起10多米高的泥土也着实有些吓人,这个时候要是跑到人流量大的区域可就麻烦大了。

总结

总之,我国保护驼鹿主要是因为种群数量偏少、分布区域偏小,只有保护起来才其种群规模才有可能不会减少或灭绝,而一些国家定期猎杀驼鹿主要是出于安全角度,避免因为驼鹿的“任性”而酿成交通事故。

为了最大限度的猎杀驼鹿,同时降低因驼鹿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一些国家不得不斥资在驼鹿常出没的区域和路段设立警示标志或者安装围栏。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先看看那些猎杀驼鹿的国家有多少保有量,再看看自己的国家有多少保有量,这个问题很难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