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发力”!打出“两难”变“两全”湖南章法

“双发力”!打出“两难”变“两全”湖南章法

2月11日上午,省委书记杜家毫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至3月8日,湖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15864户,复工率98.5%,员工到岗率91.5%。

截至3月8日24时,湖南全省122个县市区中,低风险等级县市区为119个,中风险等级C类县市区为3个,无高风险等级县市区,也无中风险等级A、B类县市区,疫情形势进一步发生积极变化。

当前,湖南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令人鼓舞;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发展可期。

“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为中部经济大省的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讲话,始终绷紧防疫之弦,稳妥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奋力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力争将防疫与复工的“两难”变成“两全”,这是一场大战,更是一场大考。

求取防控和复工“最大公约数”

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人员流动也在加速升温,湖南作为7300万人口的大省,这个“两难”更为突出。

2019年,湖南GDP总量3.9752万亿元,GDP增速全国第五。2020年又是湖南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转眼间,一个季度即将结束。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求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是湖南作为中部经济大省必须挑起的重担。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湖南通过早研判早谋划、早动手早发力,科学部署周密安排,“从最艰难处准备,在细微处着手,向最好处努力”,积极寻求疫情防控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最大公约数”。

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向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在全力战“疫”同时,保障经济稳定运行。

2月4日,湖南省委召开会议,对下阶段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月11日,省委书记杜家毫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听取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意见建议。

2月18日湖南省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依法科学有序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层层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突出社区(村)、厂区、园区等防控重点,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通知同时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在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不得对企业复工复产增设前置条件延缓开工。

当天,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小春表示,针对企业复工、人员流动增加等新形势新要求,湖南省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一方面,加大重点领域防控,加大筛查检测力度,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科学组织医疗救治。”

“心魔不除,大道难畅;羁绊未斩,疾步难行”,湖南各地纷纷对标,探索创新群防群治新机制,推出各项政策措施“助攻”,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层层压实责任,坚守在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助推复工复产,牢牢掌握战“疫”主动权。

战时状态、战时作风、战时效率、战时部署,“决不能贻误战机”,湖南在求取“最大公约数”过程中,既体现出了责任担当之勇,统筹兼顾之谋,也体现出了组织实施之能。

“双发力”!打出“两难”变“两全”湖南章法

2月15日,湖南省发改委组织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复工复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做好政策“加减法”

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助力

2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在官网发布了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的十条措施,因疫情受损企业可申请减免税费,包括税收支持物资保障、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等多个方面,涉及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多个税(费)种。

“很便捷,而且‘零接触’,这点非常棒。”在常德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财务人员姚雯,21日顺利收到该公司2月份的出口退税款160多万元后,满满的获得感溢于言表。

为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后可能面临的各种难题,早在2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就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贷款贴息、用工补贴等环节,提出了30条“干货”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快农产品、食品准入进程,压缩检疫审批时长,简化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进口、捐赠等进口购付汇流程和材料,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

同时,湖南各部门、各市州也纷纷推出援企“大礼包”,实打实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如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稳企稳岗稳就业十条措施》,在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扶持、失业保障等多方面用“真金白银”给予支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支持文化和旅游业战疫情 促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省级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2亿元,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文化和旅游业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

比如,建设银行对防疫相关小微企业下调0.5个百分点的经营性贷款基础利率;长沙银行提供紧急融资、结算服务;三湘银行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发放专项贷款……为帮助一些复工复产的中小企业尽快摆脱缺钱窘境,各大金融机构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补充金融“血液”。

比如,长沙望城区2月21日就为多家企业累计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商超及农贸市场保供补贴等1320.31万元。

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同样在湘潭市发生。截至3月9日,全市共有10家重点生产企业获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共125万元,两家人力资源公司各获得10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这个“加”,还体现在对企业防控力量的加持。为确保复工复产平稳,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排忧解难,湖南共选派了2万余名驻企防疫联络员“下沉”到2.5万家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及时了解企业员工健康状况,做好监测、消毒、通风与卫生环境整治。全力防止复工复产不发生疫情感染,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已推动解决企业和项目开复工面临的原料采购、用工、运输、融资等方面具体问题7.1万个。

精准减负,“政策红包”加持,这一减一加,为企业送上“及时雨”,让企业吃下“定心丸”,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稳步复苏。

“双发力”!打出“两难”变“两全”湖南章法

企业工作人员对车间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用创新培育“乘法因子”

倍增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作为将创新写进基因里的湖南人,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磁浮列车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是这片神奇土地的鲜明底色。

疫情当前,创新不仅体现在政府危难之时显身手,精准施策,更体现在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谋发展的意识和敢闯敢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全力服务新冠病毒的筛查和确诊,助力疫情防控一线。”圣湘生物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成为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最早获批上市的6家企业之一。近日,圣湘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分子诊断企业。

作为一家为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生产“救命机”的高新技术企业,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疫情期间,日产量从100台急增至300台,近一个月的生产量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产能。该公司准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培训,专注呼吸诊疗装备核心技术创新,希望早日成为中国无创呼吸诊疗装备领军企业。

加大研发力度、改变经营策略、优化营销模式……牢记社会责任,湖南用创新破解市场新变化,满足消费新需求,缓解增长新压力,用创新为经济发展带来“乘法效应”。

在伟人故里湘潭,随着节后复工在即、人员流动规模增大,京东云与AI紧急研发多种防控“武器”,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应急物资的智能化管理、日常生活物资供给、疫情监测等方面的难题。截至2月20日,京东云与AI(京东云湘潭基地)深耕线上和线下,撮合各类防护口罩154000只,护目镜3000只,体温枪1200个,防护服2000套,酒精10700瓶;成功对接物资供应26单,提供供应信息251条,拉通供应商对接渠道40余个;帮助山西运城、怀化麻阳、邵阳新宁等多地农品线上销售,累计销售水果超500吨,彰显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疫情防控和保证生产生活平稳运行方面的独特魅力。

危难时刻,更显作为。零陵区为解决部分优质农产品“卖难”问题,创新销售模式,大力开展产销对接服务,特别是畅通冷链物流配送、电商等环节,拓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通道,将新鲜的农产品直达消费者手中,很好地解决了疫情下农产品卖不出去的问题。

新冠疫情的暴发,一方面导致经济出现相对性的停摆,另一方面又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转型,为企业以后更长远发展倍增了空间。危中有机、危机并存。疫情催生的新经济、新业态、新需求,企业能发现、能抓住、能应变,就会机大于危。

大事难事看担当,誓将“两难”变“两全”。

施对策、降成本、促创新……,主动出招,“硬核”出击,在这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湖南以“变压力为动力”的果敢,展现了“化危为机”的底气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