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那些吃撐了沒事幹的人,最喜歡拿自尊來為難自己

莫言:那些吃撐了沒事幹的人,最喜歡拿自尊來為難自己

人真正變強大,不是因為守護著自尊心,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 ——《請回答1988》

莫言作為我國的第一位獲得諾貝文學獎的文學家,其小說具有十分鮮明的語言特色,這些極具個人特色的語言,體現在他作品中的方方面面,例如:運用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以詼諧幽默的語言,感官化、變異化的語言以及自然的抒情技巧,等等,輔以多種特色的融入,使得莫言小說的語言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特色,再加上其作品中融入了本土的口語,極具現實主義,這也為他的小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還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風格。

莫言:那些吃撐了沒事幹的人,最喜歡拿自尊來為難自己

莫言寫作的個性特徵體現在他的寫作手法奇譎多變,富有藝術令人驚異的藝術魅力。與此同時,莫言的所有作品都是以口語化,本土化,現實化的語言和肆意不羈的文字寫出了他筆下的複雜的社會狀態,寫的是紛繁迷亂、眾生之象,同時也是抨擊、是諷刺,藉以引起人們的深思,也正是莫言小說中這種語言文字的出現,逐漸形成了莫言作品中獨特的審美風格。

莫言用對話的方式以對抗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權威語言的一元真理性,同時描繪了民間的生機盎然,以這種形式,他批判了僵化頑固的語言觀念,還原了民間鄉野被遮蔽的現實。也正是因為這樣,莫言才憑藉著他獨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在萬千小說家中脫穎而出,備受人們的追捧。

莫言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這樣說道:“所謂自尊,面子,都是吃飽了之後的事情。”

眾所周知,我國自古都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說法,寧死不屈的道德底線,朱自清直至餓死也沒有接受美國的救濟糧,而莫言作為一代文學大家,又為何會說出如此與我國長久以來的道德相左的語言呢?

莫言:那些吃撐了沒事幹的人,最喜歡拿自尊來為難自己

莫言在文章中調侃了自己因為吃人嘴短

忍辱負重半輩子的事情。在文中,正逢著酒酣胸膽尚開張時,氣氛尚好,莫言吃得有些忘形,兇相畢露,絲毫不顧形象。但接下來在飯桌上的一句話讓莫言剛被食物溫暖的肚子給涼透了,他為此後悔莫及。懊悔自己為什麼不去幹脆的下館子,想吃啥吃啥,想咋吃就咋吃,吃得個什麼兇惡相都沒得人會來管。

回到家後,他把自己受到的委屈講給了他的母親,莫母聽後安慰他說:“命中該受什麼,總得受著的。”接著又講了自己在60年代因為偷馬糧被打得爬回家的經歷,還說著:“你受這點委屈算得上什麼委屈?娘分明地看到你一天比一天胖起來了,不享福,如何胖?”莫言聽了這席話仔細思考了一番後,漸漸心平氣和,“是啊,所謂的自尊、面子,都是吃飽了之後的事情,對於一個餓得將死的人來說,一碗麻風病人吃剩的麵條,是世間最寶貴的東西。”

莫言:那些吃撐了沒事幹的人,最喜歡拿自尊來為難自己

事實也確實如此,並非所有人都是那偉人聖賢,因著氣節和堅持,直至餓死不吃嗟來之食,這就是用自尊為難自己,這難道不是極為奢侈的嗎?現如今能養活自己,本身就已經是一件自尊而體面的事情。沒有自尊心固然不可取,但最為可怕的不是沒有自尊心,而是將自尊心看的過為重要,從而失去方向。

自尊心太重,其實就是內心過於敏感且意志薄弱的表現,一般而言是經不得一點挫折,同時性子又太過高傲,難道這種狀態就是人們所想追求得自尊嗎?顯然,這並不是。畢竟,一個人高傲的資本,並不單單是他的自尊,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創造的價值。《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說到:“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畢竟沒有實力的尊嚴一文不值,更不會讓你變得強大。”社會的生存法則十分的簡潔明瞭,不過是適者生存罷了,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保持那高傲的自尊,而是有隨時放下自尊的決心。

中國有句老話:“死要面子活受罪”。在必要的時候還死端著那點可憐的自尊心,從而機會一點一滴從指縫間溜走,木已成舟後再來後悔,已然是太遲。人生的確需要自尊,在生活中自尊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但千萬別讓過度的自尊害了自己。

莫言:那些吃撐了沒事幹的人,最喜歡拿自尊來為難自己

《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提到過:“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種依賴性自尊。這種自尊由他人決定,能力感來自於與其他人的比較,需要通過外界的認同和讚美從而來找到獲得感。同樣的,一旦讚美變少,就馬上陷入自卑的漩渦,否定自己。”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種過度的自尊心很明顯已經成了一種過度自卑或是自負的表現。

那麼,人們不論何時都應該拋棄自尊心嗎?顯然,這是對“拿自尊為難自己”的一種曲解。自尊心存在於每個人的身上,程度或深或淺,這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若是自尊心過於強烈,會使得自身活在他人的評論中,很顯然這很容易讓人崩潰,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會讓人更容易感到挫折的痛苦

相反的,若是一個人隨時隨地都沒有“自尊心”

的概念,甚至是到了隨時能拋棄自尊心的地步時,如此狀態下的人更容易做出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更有甚者會去做出違反法律道德的事情。莫言所說的“拿自尊為難自己”,指的是在必要的時候,放下那高高在上的自尊心,在特殊的時候,自尊心不過是給了別人羞辱的理由。如果在總是放不下自尊心,那麼不論是在什麼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他人的無情踐踏。自尊的存在,不應該將其高置雲上,也不該將其棄之如敝履,而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莫言:那些吃撐了沒事幹的人,最喜歡拿自尊來為難自己

歷史上也並不缺少為了守護自己高傲的自尊,從而將辛苦創立的事業拋棄的例子,譬如一方霸主的項羽,為了自己的自尊,兵敗垓下之後,不肯東渡烏江,嘴裡說是:“無顏見江東父老”,更多的卻是因為放不下自尊,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受了挫折,沒了東山再起的決心和毅力,最終被劉邦率的兵馬追上,落了個烏江自刎的下場,聽著著實是可歌可泣,然而卻又帶著點荒謬可笑。劉邦懂得放下自尊、放低身段,他的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使得他成就了偉業,最後成為了漢高祖。一生一死,一成一敗,充分說明了對自尊心的定位,或許就能決定一人的成敗生死。

而在現如今的快速發展的社會之中,我們要做的不是掩飾差距,而是承認人與人之間所存在的差距。人與人之間是生來便存在著差距的,

這是無法否認的。譬如說,在城市的學生所能擁有更好的教學資源的概率是比教育落後地區的學生大的。正因如此,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認識到差距的存在、承認差距、進而不斷縮小差距,讓自己不斷增值,而不是嘴邊永遠掛著“人人平等”來安慰自己,期待著所有人用著相同的態度來對待你。

莫言:那些吃撐了沒事幹的人,最喜歡拿自尊來為難自己

人生在世幾十年甚至百年,“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呢?人無完人,就算存在著完美的人,也避免不了背後有著冷嘲熱諷的語言。不論己身“吃相”好看也罷,愚蠢也罷,他人總是會有著褒貶不一的看法,這會伴隨在每一個人的身側,直至死亡,甚至是死亡之後,所以,在必要的時候這些自尊丟了也就罷了,沒必要太過在乎他人的看法,不然就總覺得世間沒有“正確”二字,也找不見答案了。

自走自的獨木橋,他過他的陽關道,哪去管那些風言風語強加的“自尊”,別是到了最後自己用那“自尊”來為難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