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被拒稿莫傷心!請收下這份應對祕籍

  一、要理解SCI論文被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因此要保持良好心態。

  二、對完全拒絕的論文,編輯通常會表達不願再看到該文:(再寄送這類文章是沒有意義的,應該補充修改後改投其他SCI期刊。

  三、審稿人有時也會犯錯誤,不僅僅是筆誤也有專業知識上的錯誤,因為編輯找的審稿人未必是你相同領域的專家。如果作者對否定的原因有異議,可以向編輯或主編提出自己的意見,據理力爭,只要自己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在回覆中委婉地表達一下你的意見。如果編輯同意作者的意見,論文可以重新進入新的一輪審稿程序。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SCI論文被拒稿莫傷心!請收下這份應對秘籍


  四、如果文章被拒絕是因為數據或分析有嚴重缺陷,這類論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廣泛的數據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結論後,再將經過修改的“新”文章寄給同一SCI期刊,編輯通常會考慮重新受理。

  五、如果被拒論文不是由於文稿中的錯誤,而是重要性或創新性不夠,作者仔細考慮審稿人意見並認真修改文稿後,可以寄給影響因子較低的其他SCI期刊。

  附:最常見的退稿原因

  (1)主題原因(Subject):

  1)內容不適合期刊(Not suitable for journal)

  2)不適時(Not timely)

  (2)論文內容(Coverage):

  1)意義不大(Questionable significance)

  2)不可信(Questionable validity)

  3)深度不夠(Too shallow)

  4)過於詳盡(Too exhaustive)

  (3)論文長度原因(Length)

  1)論文太長(Too long)

  2)論文太短(Too short)

  (4)論文的表達原因(Presentation)

  1)框架不好(Bad organization)

  2)表達不行(Ineffective expression)

  3)插圖有問題(Ineffective or unusable illustrations)

  (5)論文的格式問題(Failure to follow style guide)

  

  論文被拒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對於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說也同樣如此。所以說,我們沒法避免被拒稿,但卻可以積極的思考該如何面對被拒稿。如果是送審前被拒,那麼請儘快尋求新的合適的期刊重新投稿。如果是送審後被拒,那麼請認真對待同行評審意見。它們非常有價值,會為你改善文稿到最終發表提供很大的幫助。以下是被拒稿後最常見的應對方法:

  每本期刊都應該有一個公開的關於拒稿申訴的政策。作為作者,您有權利向期刊編輯對拒稿提出申訴。但請理性對待申訴而不要情緒化。如果是由於誤解或錯誤導致審稿人建議拒稿,請向編輯概述您的觀點,不要貶低審稿人或雄辯。此外,如果是對期刊的範疇和文章影響力進行申訴,往往成功申訴的可能性不大。

  2、修改後重投同一期刊

  你的文稿有可能第一輪被某個期刊拒稿,但被邀請按照審稿意見修改後重投該刊。如果您很想在該期刊發表,那麼此選項可能是您的首選。但是,有些期刊對修改後重投的稿件並不感興趣。那麼你應該尊重這個決定並嘗試其他期刊。

  3、修改後改投其他期刊

  第三種選擇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選擇。仔細考慮您從審稿人那裡收到的審稿意見,努力改進您的稿件,並將文稿投到另一本期刊。在重新投稿前,請務必調整投稿信,參考文獻格式和其他期刊指定的詳細信息等。

  4、不做任何修改重投其他期刊

  這是一個簡單但不推薦的選項。對審稿人反饋的意見視而不見,且不做任何修改的話,你便浪費了同行們在審閱你的論文上花費的大量時間。有些建議即便是有錯誤,但卻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文稿。試想一下,如果你不做任何修改,再次投稿時論文被送到同樣的審稿人手上。他們看了之後會向期刊推薦發表你的文稿嗎?

  放棄一篇論文,決定不再投稿是很容易的。但對科研界的同行們卻是可能是一種損失。因為你的數據很有可能對於別的研究人員很有價值。避免別人掉進同樣的“坑”,或者是為同行們提供類似問題的部分解答。當下的學術出版狀況仍然是出版量太少而不是太多。如果您對期刊的專業領域範疇沒把握,您大可選擇綜合類多學科的開放發表平臺,比如BioMedicalCentre (BMC)。此外,論文數據發表到Scientific data這樣的期刊或是上傳到Figshare這樣的網站,可以讓更多的人來自由訪問並引用。

  希望以上這些選項可以為你面對拒稿提供參考。

  

SCI論文被拒稿莫傷心!請收下這份應對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