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個人一樣活著


隨筆 | 像個人一樣活著

黃昏一場驚夢,大有烈日炎炎、芭蕉冉冉之感,醒來有陣莫名的惆悵。壓抑的內心驅使我推開家門,感覺唯有出去走走才能舒緩心中淤積的壓抑。

夜幕已經拉開,依舊是一-成不變的小鎮夜生活,此刻竟給人一種空靈、美好,讓人想要會心一笑般的情愫。小孩子們追逐打鬧,老人們手捧收音機對著耳朵,大媽們跳著廣場舞,鬧騰的聲音下是寧靜、祥和。”

當我抱著欣賞生活的態度去記錄這些畫面時,才真正觸碰到了一種自然的美感。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提到,“只有永遠沐浴和沉浸在我們四周的現實之中,才會領會什麼是崇高和宏偉”。人們的生活往往能給我們一種喜悅和啟發,它成為我們構思生活和自己作為人的精神終極意義的參考。我的心平靜了下來,穿過所有偏見與傳統,去真正感受活著的美,不禁思緒萬千。


隨筆 | 像個人一樣活著

想起那天我走在路上,碰到了我爺爺,他見到我一直笑著,臉上耷拉著的皺紋給人一種歲月彷彿也如此柔和的錯覺。八十幾歲的老頭,微駝著背,沒事就愛去街上轉悠,哪裡發生了新鮮事,哪裡有了什麼新變化,每每講起這些,他臉上柔和的笑容往往讓我的心隨之悸動,此時,我也會情不自禁的微笑起來。

告別了他,我在快到家時又碰到了位老頭。他坐在小區大門口外的石板上,帽簷壓得很低,戴著一副眼鏡。更令我注意的是他把擴音器放在耳邊,眼睛微微打量著外邊,擴音器裡放的是《西遊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這是多麼愜意呀!他打量著人來人往,聆聽著歌曲,看似與周圍格格不入,實際上帶慢了整個周邊世界的節奏。

如今想來,我竟有份憧憬。學習與生活的快節奏讓我丟掉了敏銳的感知,而他們的慢是帶有靈氣的、愜意的慢,是一種如大自然般的從容不迫的慢,是一種美好的活著的節奏。人至晚年,我也希望自己能如此便再好不過了。人愈老,心就愈寬,他們看待世界的尺度愈大,不拘泥於生活瑣事,而是追逐活著的品質。


隨筆 | 像個人一樣活著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個人,一個傻子。之所以稱他為傻子,是因為他小時候發高燒醫治不及時把腦子燒壞了。他給我的印象不深,像是個五歲左右的小孩,那天和一幫哥們兒打檯球,恰巧碰到了他。周圍的人一臉嫌棄,我卻細細打量著他。

一身不知穿了幾年的衣服掛在身上,鬚髮凌亂,渾身散發著下水道般的惡臭,人們看見都忍不住皺眉頭。他兩隻耳朵耳垂又大又厚,我媽以前講,長得這麼有福氣的孩子卻成了傻子,真是可惜。我看到他在那裡胡話連篇,也不知哪囔些什麼,一副想要與人搭話的蠢樣。我本能地離他遠點,心裡也暗自可惜。

也不知怎麼,他回頭望向了我,傻笑著脫口而出我的小名。我一時無措,內心隱隱震撼,他竟然還記得我?他繼續傻笑著呼喚我的小名,旁邊的人都在發笑,我卻笑不出來。

我無非是兒時與他見面很多,大人們從來都只讓我們把他當傻子,可此刻,他卻記起了我,讓我恍然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我不得不重新審視他,以前看過的那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又浮現在我腦海,我們很難以瘋子、精神病人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無論如何,我覺得他們是值得尊重的,傻子能以最傻的笑容天真地活著,先不論他的知性、人性是多麼可悲,但至少他在美好地活著。


隨筆 | 像個人一樣活著

這多少讓我想起了餘華《活著》這本書,餘華說道:“人是 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佛說人生來就是受苦,一生命運飄忽不定,還要面臨著諸多困難與不悅。究竟我們為何而活?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們還會去思考這個問題,而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要窮盡一生。

只是我們為人,有時真得做個理性樂觀派。命運多舛,可人終歸是有希望的。我們選擇怎樣的存在方式也就決定了我們怎麼存在。我們是能把自己的生活品質提高的,也即,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當我們面臨生活的不順與壓抑時,不妨出去走走,看看他人是怎樣活著的。哲學上講,人是得有自己的終極意義,那是一條自己開創的道路。活著有牽連,有不完美,儘管世界上自殺的人不少,對這個世界太敏感太悲觀的人不少,我們都有理由認為,活著本身就是不確定的,但這種不確定是恰到好處的。

我想,正因如此,人們才活著吧!

走在路上,我慶幸自己活著,也越發想用一種睿智的微笑去看待他人的活著。

end


文案 | 陳飛同

排版 | 陳豪

圖片 | pixabay

審核 | 袁溢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