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大號常用的寫作技巧,都是套路

微信大號常用的寫作技巧,都是套路

很多爆紅的微信文章,有很強的批判性,比如批判一個人,批判一件事,大膽些的更是瘋狂吐槽。

對內容創作者而言,寫這種批判性的文章,文章閱讀量和轉發量很容易提高,更重要的是這類批判性文章有一個共同點「塑造情緒」。無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目的就是為了刺激用戶的腎上腺素。

在業內,我們把這種技巧叫做「夾帶私貨」,有的人覺得叫做「奇貨可居」,所以很多微信文章充滿了類似的這種套路。

仔細想想,你看過的很多爆文是不是這種味兒?

1 夾帶私活的偏見爆文

前兩年有一篇10W+爆文,一起看看某段落裡的用詞:

現在的創業生態,早已惡化到淪為資本的殺人遊戲——資本所經之處,全成焦土,寸草不生,原本定位為創業天使的風投資本,已徹底淪為扼殺絕大多數創業空間的魔鬼。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讀起來是不是挺爽的,但又覺得怪怪的?

這類就屬於情緒類文章,擅長用狗血的詞語形容事件將事件的嚴重度提高多倍前後邏輯是主觀臆斷沒有論證支撐。

但往往這類文章閱讀量很高,看起來是有邏輯的,比如這段內容的邏輯是創業由資本驅動,資本是殺人的魔鬼

其實我們把詞語單獨拎出來分析,魔鬼和資本之間其實沒有關係,魔鬼也只是宗教裡的一種概念,頂多用來形容犯罪的人。

這裡面的特點,就是形容詞非常多。形容詞的修飾,讓很多讀者對文章內容產生了篤定的判斷。

形容≠是,情緒性的邏輯在於揣測,沒有基於事實判斷。揣測就是用個例否定群體,用局部否定全部。很多都會被這種看似有邏輯,實際沒有邏輯的觀點欺騙。

比如遇見幾個碼農,覺得他們情商低,品味差,就吐槽所有碼農。比如遇見一個穿著打扮很好的美女,就認為她的房間肯定很乾淨。

很多爆文裡面包含大量作者主觀臆斷揣測的信息,因為多數人在碎片化閱讀時,不會花時間思考複雜的事情。在這個時代,很多人只想要答案,不想動腦子。

所以一些爆文往往標題中,就給讀者提供了一種帶有相對偏見的答案。例如野火青年的這篇爆文《沒有澳洲這場大火,我都不知道中國33年前這麼厲害》,是不是這種味兒?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很多讀者對某些事的認知本身就是錯誤的,存在即有的偏見觀點,所以很只需要提供這些事的偏見信息,就能煽動讀者分享。比如UC上的一些文章,就用了這種套路,是不是都存在這種偏見主義?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2 文章內容發行社交貨幣

比如,人們經常經常向別人談起自己的鑽戒多麼炫目、寶馬車多麼豪華舒適,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品位,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優秀、更加有面子。

哈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米歇爾和塔米爾發現,人們自由表達和披露信息是對自己本身的一種

「內在獎勵

他們做過一個實驗,把腦掃描儀放置在被試者的腦部,詢問被試者是否願意分享自己喜歡滑雪板或喜歡小狗的態度和想法。

結果發現,共享個人觀點能夠取得與自己獲得錢財與食物一樣的大腦腦電波狀態。

人們都傾向於選擇標誌性的身份信號,作為判斷身份的最直接證據。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文章,因為這類文章代替了他們說話,釋放了某些信號。

這些信號可以統一叫做「社交貨幣

  • 比如分享一個搞笑視頻,可以讓別人認為自己很開朗幽默

  • 比如分享一篇旅行文章,可以讓別人認為自己是文藝青年

在發行社交貨幣前,文章標題或內容還需要具備內在吸引力。

  • 比如京劇小丑嘲笑正牌教授

  • 比如你知道嗎,袋鼠可以向後跳躍

  • 比如5歲女孩能快速記憶英文單詞

文章中透露的信息要讓看似不可能的事件,變成發生了。這種非常規的事情,往往能吸引很多人關注。並且朋友圈後,會被很多朋友點贊。

有人曾經將社交貨幣分為了:裝逼幣、獵奇幣、趣味幣、賣萌幣、麻醉幣、文藝幣、上進幣、娛樂幣、健康幣、愛國幣、形象幣、煽情幣、利益幣

李叫獸曾經把社交貨幣分為了:提供談資、幫助表達、提供有用信息、塑造形象、促進比較

小公舉把微信文章裡的社交貨幣歸納成了兩點「內在社交貨幣」「外在社交貨幣」

  • 讓別人欣賞自己的內在

  • 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存在

我在自己閱讀量幾萬的文章裡都夾帶過這種社交貨幣,比如紅線」、「被封號等就是讓大家分享出去,證明自己消息靈通,瞭解到很多信息。

大家應該發現了,對於一手的信息,人們總是喜歡迅速發佈出去,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似的。並且在朋友圈點評,會增強談資,證明自己的價值,這是非常良性的社交貨幣。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除了這兩點,很多大號作者還喜歡在文章裡增加「名言名句」「表達三觀」和「事實真相」

我圈內朋友@陳師明創辦了一個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粉絲數有幾百萬,我在他們的爆文裡就找到了案例論證這三點。

比如:王小波:如何度過有趣的一生(名言名句,證明自己內在有品位)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比如:層次越高的人越不為情商所困(表達三觀,證明自己的層次很高)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比如:上層社會越來越富的真相(事實真相,證明自己掌握了很多優質信息)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都說自古套路得人心,很多微信大號就在發行社交貨幣漲粉絲。

3 邏輯嚴謹

開頭已經講了,提供關於某件事的揣測內容,就能煽動用戶分享。很多微信大號還會讓文章的邏輯變得更加嚴謹,或者是讓文章看起來更加邏輯嚴謹。

這類文章的內容,有很多轉折點,很多高潮點,引起粉絲共鳴。邏輯性強的文章,越容易被分享。

  • 比如胡歌爆紅之後,一次車禍跌落神壇,沉寂多年後復出再次爆紅。

  • 比如創業7年,沒分到股份,老婆發帖撕逼創始人。

作為內容創作者,微信編輯,可以在寫文章的時候運用下面的小技巧。在文章句子、段落的首部及中部位置增加這些詞語:

  • 因為,所以

  • 之前,現在

  • 如果,那麼

  • 雖然,但是

  • 不僅,還有

  • 其實,可以

我圈內朋友@老白創辦的「淘漉音樂」一篇文章(目前日均閱讀量五萬)裡,就運用過這種寫作技巧。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都是套路

如果內容枯燥,邏輯性不強根源可能就出在這。在文章里加上這些詞語,就會讓文章看起來邏輯性強些,不再乏味。

你覺得大號爆文有哪些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