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不可以体罚,不可以开除,那对于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的学生该怎么办?

梅冷暖自知


树立,大家都认可的规矩,由同学们互相监督,一句话,老师大胆的放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在学习上,少一点指令性计划,多一点指导性计划,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能力的学得更多更好更快;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能学多少是多少,一句话,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拔苗助长,而不是使每个学生“经过整容美化,都变成一个大拇指”,希望每个学生都变成大学生,而实际上都是害了学生,也伤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把小指变成大拇指,”小指,大拇指都有意见,都对整容者有意见,尊重老师又从何谈起?尊重自然,顺其自然,让每个学生做个最好的自已,这是老师家长应该做的。


顺15481


现在教育不可以体罚,不可以开除,那对于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简单。给你举个例子,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很有启发。

我们学校初一班有一个学生,特别捣蛋!不学习不说,还时常违反纪律,欺负女学生。有一次上晚自习,他竟然将一个女生的辫梢给铰了。女孩子的家长不愿意,学校没办法,连班主任都辞职不干了。换了一个班主任,姓刘。刘老师是个老教师,蔫里吧唧的,他着手处理这件事儿。和这个学生商量说,你是让你的爸爸妈妈管你,还是让我管你?这个学生惧怕爸爸。他看到刘老师的样子,就说让他管。刘老师说好吧。

真正的教育开始了。刘老师把他带到操场里。操场很大,400米标准跑道。刘老师说跟我跑,这个学生问跑多少圈。刘老师说我跑多少圈你跑多少钱圈,学生心里暗自高兴,一个瘦小的老头,能把我怎么样?但是他很快知道自己想做了。十圈过后,刘老师没事,他却累得躺在了地上。你们老师把他拽起来,让他跟着继续跑。又五圈儿,学生实在受不了了,差点儿吐了血。刘老师并没有说什么,只让他在班里做检查,向小女孩儿赔礼道歉,就警告他说,以后再违反纪律就往操场跑圈儿。

要把一个学生教育过来,那就太难啦!刘老师和这个学生在操场上较量了一个学期,就把这个熊孩子驯服了。 他变乖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刘老师说,不要急,慢慢来。春季县里开运动会,这个熊孩子竟然跑出了万米第一名。县里参加市里的运动会,他也参加了,也跑进了全市的第三名。歪打正着,刘老师把他训练成了一个长跑运动员。其实刘老师就是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师,年龄大了,有几年的没有担任体育课了。这个学生练体育有天赋,有身体条件,早被刘老师看上啦?

这个学生就得陇望蜀,跟刘老师说想考体校。刘老师说那不行,你文化课太差啦! 根本考不上。 大多熊孩子的性格都倔强,就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学习好了,也就不考体校了,就上了一所高中,后来考上了武汉体育学院。

请问,刘老师这样的做法叫不叫体罚?如果叫,那学就没法儿教了。如果不叫体罚学生,我觉得这种方法是对学生有益处的。

现在溺爱孩子是社会的通病。溺爱孩子,纵容孩子,给老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使我们的老师无所适从,感到迷茫,似乎觉得不会教书了。老师向社会要惩戒权,如果把惩戒权交给老师,家长又害怕,造成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矛盾。其实,家长和老师之间不应该产生矛盾,教育好孩子是大家的共同愿望,有了这个共同的愿望,还闹什么矛盾呢?。


寒韩寒


学生管理既需要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那种方法有效高效,就选用哪一种方法,没有一定之规。特别是经常违反纪律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不管理好,对其他学生产生模仿效应,那学生管理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对于这一类学生,很多老师很头疼,打不得骂不得,说服教育不管用,真的不容易。我们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也许能找到管理这些学生的钥匙,打开局面,很多时候还会变“废”为宝,为老师带来意外的收获。

一、捋顺毛驴。

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说明什么?教,也就是教育,偏向于批评的说服教育,对这样的学生已经失效,你批评的越多,你生气的越厉害,学生反而更会挑衅你,因为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成功地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关注,在学生眼里,这是一种荣耀。

所以,你完全没有必要再做无效的批评教育了,更不要生气,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气定神闲,给学生以一种一切俱在掌握之中意料之中的感觉。就是说,表现上要藐视这种行为,让其感到很无趣。

但是,藐视不是不关注,要时刻关注这样的学生,一旦发现有值得表扬的地方,立马抓住,大加表扬,收服其心,让其改变对你印象。学生跟你对着干,就是因为对你有敌意,当发现你对其没有丝毫敌意,反而很欣赏时,会产生很大的改变。

屡教不改就不要“教”了,改为夸,改为表扬,也许效果会超乎你的想象。

二、孤立策略。

如果有的学生,教,不管用,捋顺毛驴也不管用,这已经是问题学生了,可以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之前老师一定也跟其家长有过多次沟通交流,也宣告无效了。这时候就采取孤立这一招,运用多种方法,可以不择手段,孤立之。这是对绝大部分学生负责,不能因为一棵病树,影响一片树林。

三、借助外力。

问题学生,不仅仅对学生管理带来麻烦,对其他学生一定会带来影响,欺负同学是经常发生的。老师不能打不能骂,家长又指望不上,只能借助外力了。比如,家长会上,家长个别谈话中,分组家长会上,都可以抛出问题,引而不发,让有“剃头”能耐的家长发。有些老师总是认为家长不会管,是你功夫不到,孩子受到影响,受到欺负,家长不会不管的。外力是很强大的,这一点,丝毫都不用怀疑。

以上三策,第一为上策,第二、三之策,不到一定程度慎用,学生只要还有可教之处,就不这样做,当已经没有挽救余地了,也只好弃子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弃子,也是无奈的选择。


当代师说


处理“经常违纪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是令教育者最为头疼的事情,不但老师感到非常头疼,其实家长也感到非常头疼。


在这里,我先讲一个真实案例,希望我们都能够从这个案例中获得一些启示:

真实案例:调皮学生因小事给女老师打恐吓电话

01.事情经过。

有一天,我突然听说我们班有个学生给隔壁班女老师打恐吓电话,吓得这个女老师都去报案了。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事情非常严重,于是马上去调查这件事。调查十分顺利,很快我就查到了是谁干了这件蠢事,让我不敢相信的是,竟然是张三(化名)。

张三是我们班上的一个男生,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较为内向,平时在老师面前不爱说话,虽然成绩较差,但是还比较听话的男孩。当我找到该同学喊来谈话的时候,该同学对此事“供认不讳”:

原来,张三是因为一次集体机会时跟那位女老师“结下了梁子”,当时他在集会时玩跳跳球,结果被隔壁班女老师发现了,女老师就提醒他不要玩跳跳球,结果张三不听,过了一会又在玩跳跳球,女老师再次过来招呼该同学,并开玩笑似的警告他“要是再玩,就告诉你们班主任”,没想到这句话就引起了张三的“仇恨”。

女老师后来并没有将此事向我“告状”,倒是这男孩,在一个月之后,终于找到一个“报复”的机会。周末放假后,张三借用同学手机给该女老师打“恐吓电话”,在电话中他谎称自己的“木材市场的老板”,要给女老师“送一副棺材”,在电话的最后还用污言秽语辱骂该老师。女老师是一位年轻班主任,没有什么管理经验,接到这个“恐吓电话”以后顿时脸色苍白,吓得立即到派出所报了案。还好,女老师将这个“恐吓电话”全程录音保存了下来。要不是有这个录音作证,谁也不会相信张三会干这样的事。他的父亲就更不相信了,但是证据确凿,谁也无法抵赖。

02.处理结果。

这事儿闹得很大,全校皆知。张三打电话“恐吓老师”的性质十分严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如果确认行为人存在威胁恐吓行为:

“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恶劣的,涉嫌寻衅滋事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鉴于此,学校的初步处理意见是“开除”该学生。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事情闹大”了,性质太恶劣,于是立即向该女老师认错道歉,学生本人道歉,家长也代学生道歉,女老师虽然当时“吓得脸色苍白”,但后来还是仁慈地接受了学生的道歉,并在派出所去消了案,这意味派出所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但是,学生和家长都请求我“再给一次机会”,这事儿让我纠结了很久。最后,我还是决定再给张三同学一次“认错及改过”的机会,答应将学生留在班上继续学习。与此同时,学校也决定给予张三同学“留校察看”处分,希望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03.如何教育?

处分是下来了,然而这事儿还没有完。现在,如何教育、监管该学生并令其不再有任何重大违纪,这才是最最考验人的事情。

而作为班主任,其压力无疑是最大的:一方面,把“恐吓老师”的学生留在班上,会令科任老师“紧张并不满”;另一方面,如果该生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告诫,再次犯错违纪,届时,不但我在老师和同学目前“颜面无存”,而且我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摆在我面前的,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仁慈”,还是一种“豪赌”。说是“无奈”,那是因为“谁碰到这种事情谁倒霉”,谁都不愿处理这种事情;说是“仁慈”,那是因为最终我还是拒绝不了学生和家长的张三请求,家长已经明确表示,如果我不接受他,就不会再让学生读书了,我实在不忍心张三同学年纪轻轻就辍学走上社会;说是“豪赌”,那是因为如果这个学生改正了错误并不再违反纪律,那么我就成功地挽救了一名即将“辍学”的学生,相反,但是如果我的努力失败了,那么我就会承担得罪同事的严重后果。

04.中途生变。

本来这事的处理思路和方案已经明确了,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根据政教处的意见,保留学生学籍,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但是仍要回家“反省两周”。这个时候家长不愿意了,说两周太长,能不能短一点,时间长了耽搁课程,影响学生学习。但政教处的意见执意为“反省两周”,并给家长说明了原因,“如果孩子连思想和心态都没有端正,谈何学习?”“还是先把思想和心态端正再说!”

没想到,家长也十分“偏执”:两周太长了,反省一周足够了!政教处说“不行”,家长又说“不管怎么样,反正一周之后我就把学生送来!”政教处仍然坚持说“不行”,没想到家长最后也“疯狂”了,家长说“非要两周也可以,但是如果我家娃儿在家里面憋出病来了,或者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你们学校要负责任!”

家长的“反将一军”,让政教处的老师和我都非常吃惊,错都是你孩子自己犯的,现在如果出事情了你还想赖学校?这样的家长真是惹不起。

05.被”踢足球“。

最后,事情又闹到校长那里去了,校长了解情况以后,就说“这个事情好办”“让班主任来处理”,结果重任又落到我的头上。校长如此交待,我只有硬着头皮把这事儿个承担下来,然后对家长说:“一周就一周!不过,必须要按照我的要求来处理!听我的建议,我就把他留下来,不听我的建议,就只有另请高明!”最后家长答应了我的要求。

处理办法:软硬兼施,以退为进

接下来,我做了“三件事”,最终让张三同学再无犯错违纪,而且在成绩上还有了少许进步。

第一件事:“约法三章”,跟学生”约法三章“,跟家长”约法三章“。

不但要跟学生约法三章,而且还要跟家长约法三章,表明我的态度:遵守“两线”,否则自动退学。所谓“两线” 指的是“底线”和“红线”,也就是“做人的底线”和“纪律的红线”。如果学生做不到,一旦再有违纪,那么就会毫不留情地将学生“开除”。家长也必须承诺,如果学生因再次违纪被“开除”则不要找学校和老师的麻烦。我可以退一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但是学生和家长也必须满足老师的要求。

第二件事:“用美好前途来引导学生,用负面例子来警示学生,令其严于律己”。

其实,任何学生,对自己的前途都有一个很好的憧憬。调皮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希望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前程”,把握了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就很容易“引导并监督”学生的行为了。告诫学生:如果再犯错 你这一生就完了;你是独子,你的前途完蛋了,同时你的家庭也就完蛋了!这话虽然说得有点“狠”,但是有时候只有“狠一点”,学生才听得进去。

第三件事:“经常找学生谈话并布置任务,了解其思想动态,安抚并鼓励学生”。

这件事处理好之后,隔三差五我就找张三同学来办公室谈话,了解最近他在班上的纪律情况和学习情况。当然也会找班委干部来证实,结果是:张三同学最近确实没有违纪,准时上课,从来没有迟到,上课也不会打瞌睡,讲话。找学生谈话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监督学生的行为,一个是安抚学生的内心。在学生犯错的时候给予关爱,学生最是“刻骨铭心”。在此基础上,我又安排张三同学去做一些“义务劳动”,为自己积累“操行分”(也就是德育分),为班级做贡献,为自己重新塑造形象。这些任务,没想到最后张三同学完成得非常好!

努力结果:从这以后,家长更关心孩子了,经常打电话或者微信上了解张三的情况,同时,也更加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工作,每次考试之后,总是第一时间跟老师进行沟通。到期末的时候,张三同学再没有一次违纪行为,统计他的操行分,竟然还有十来分的“正分”(以前都是负分),而且,语文成绩还提高了二十多分,班级总成绩排名由倒数第二上升了六名,对于这个结果,我和家长都十分开心。也许我是幸运的,最后能够把这个学生改变过来。但是现在我也是”心力交瘁“,再也不想处理类似事件了。这种事情处理到一件,老师的寿命都要”缩短“。

总结:碰到这种“经常违纪且屡教不改”的调皮学生,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

1.调皮学生一般都善于“伪装”。张三在老师面前显得很诚实,其实在背地里很“嚣张”,“嚣张”到难以置信。如果老师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学生是不会承认错误的。

2.调皮学生一般都掌握有一些“对付老师和家长”的方法。对于老师和家长的“说服教育”“批评教育”,调皮学生基本上都有了“免疫力”,老师要是不出点“狠招”,是改变不了学生的。

3.调皮学生一般都有极脆弱的“玻璃心”和极强烈的“报复心”。自负和自卑容于一体,既强大又脆弱。老师在处理时也必须“从长计议”,采取多种手段,软硬兼施,以敏锐的观察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4.调皮学生一般都兼具青春期的懵懂和叛逆期的冲动。对什么事情好像都懂,但是其认识都是肤浅和表面的,极容易受人蛊惑和怂恿。

5.调皮学生的思想一般都比较偏激,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观不正”。这些学生对事物、行为的看法,深受社会“负能量”的影响,其“金钱主义思想”“自我中心意识“江湖戾气”较为严重。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妄想通过一两次教育训斥就能改变他们,而要讲究策略,长期监督,软硬兼施,以退为进,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进行”双重监管“。

6.面对“经常违纪且屡教不改”的调皮学生,教育者要形成“联合统一战线”。调皮学生再调皮,都会屈服于“成年人”的“围攻”。调皮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改或者不改,完全取决于“成年人”的态度。这里的“成年人”是指包括父母、老师、亲戚、警察等,如果这些人都持一个态度,坚决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说“不”,那么调皮学生找不到力量支撑,就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尤其是家长,要替学生“主持公道”,那么学生对错误的认识是不会深刻的,这也是造成调皮学生“屡教不改”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围攻”,实际上是指父母、老师、亲戚、警察等“思想统一”“合力教育”,在教育学生上形成“联合统一战线”。“联合统一战线”一旦形成,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就会大大提升!


飞鱼劝学


正面激励教育永远都是首选的教育方式。

必须厘清几个客观问题:

  • 挑破理想泡沫,面对客观现实。学生身上屡教不改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家庭教育有关,与学习经历有关,与成长环境也有关。
  • 屡教不改孩子身上的问题,大多是行为习惯方面的,与道德品质无关。比如,不交作业,上课,逃学,打架等等。
  • 老师也是普通的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教育转化过来。
  • 教育的本身是影响人,教化人和改造人,教育没有强制功能,更没有拯救功能。
  • 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不是老师个人意志所能够影响和转变的。
  • 教育屡教不改的孩子,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心态。



那么,教师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该怎么办?该如何去教育?

与这些学生建立情感基础。

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项情感工程。情感是教育的基础。

要与屡教不改的孩子建立起情感关系。

只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才能对他们实施更好的教育和引导。要让他们懂得珍惜这份情感,珍惜这份情义,珍惜这个师生缘分。以情感为基础,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和理解。只有建立起这种情感基础,老师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更好的接受。



让学生觉得你很优秀,从内心敬佩你。

你拿什么让学生信服?

要让学生真正的信服,你就必须有高尚的师德修为,渊博的知识储备,卓越的才能才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些是孩子信赖和信服老师的根本基础。

一旦孩子内心对老师产生了敬佩感,那么老师的教导他们一般都乐于接受。



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你的爱没有偏见。

用公平公正的心对待每一位孩子,不管这个孩子的现状如何,过去是什么样,只要是你的学生,就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他。要让这些孩子在内心切实感受到老师重视他,关注他,对他是公平公正的,对他没有偏见,没有歧视。

要让这些孩子的内心产生,老师懂他,理解他,尊重他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这些孩子对老师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教育才会有效的实施和进行。



采用“四多”原则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

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应该多一些亲近,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沟通。亲近他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们。关注他们,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和他们的反关注。尊重他们,才能换来他们的尊重。和他们经常进行交流沟通,才能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以德立威,以才树威,以爱护威,坚持原则,守好底线。

关爱学生不等于纵容学生。教师必要的威严和权威一定不能少。高尚的师德修为是树立教师权威的根本。卓越的才能才华,是树立教师权威的资本,关爱学生,是维护教师权威的核心。

道德是底线。可以容忍他们行为习惯上的错误,但不能容忍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如果他们的道德品质上出了问题,违法乱纪,公然破坏集体利益,攻击他人人身安全,那么,这样的行为就不是老师能够管教得了,必要的情况下,必须联动学校,家庭,甚至公安予以处理。



总结:在不能体罚,不能开除的情况下,面对孩子的屡次犯错屡教不改,作为教育教师,我们只能本着正面积累的教育原则,用心,用情,用智慧去教育感化学生。尽心竭力,真心诚意,全心全意,做得问心无愧就已经对得起教育,对得起良知,对得起孩子和对得起自己这份职业。


教育探微


班主任应该有心理学基本常识,知道孩子反叛只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要教好他首先要了解他,找他和与他友好的同学谈话了解关于这孩子的内心想法,才能找到解决方法。如果纯属对学习无趣无方,体罚与开除只会毁了这孩子。每个人天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些人能自己发现,有些人需要老师帮他们发现再步入正途。比如我的长处是好表现自己,小时候上课不能安静,自习课经常扰乱纪律。但我的小学班主任并不嫌弃我,反而让我加入有关表演的兴趣小组,让我有地方发泄自己的表演欲,缺点就变成优点了。学习好了,她还让我当小组长管理顽皮的同学。

后来高年级的老师反其道而行之,惩罚与公开批评我,还粗暴地拍我的头,我就更没法学好了,开始逃学翘课了。

其实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是单纯和无辜的。家长和老师的爱心和耐心会使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爱人很难,嫌弃很容易,请作为教师的你三思。参考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超越自卑》,还有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会帮你理解这类孩子 。

最后,向灵魂工程师的您致敬,祝您工作顺利,帮到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们会一生感激您的!


青葱光明草


分享个人仅有的一点点经验吧!那时候我刚毕业,被领导安排上小学二年级。当时也没想那么多,怀揣忐忑的心情就走上了讲台,太久没接触一群那么小的小孩了,开始觉得挺新鲜的。一两周下来和学生都熟了,互相有了了解之后,问题就接踵而来了。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过了开学的新鲜劲儿,不安因子开始躁动了。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男生在课堂上捣蛋,自己不学还让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学不了,拿笔画别人衣服,踢别人凳子。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让他把书包拿出来在原地站着,罚他站十分钟。他竟然趁我转身之后拿书包砸同学,我没忍住,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上来了,下去一把拽了他的衣服。结果他反手打掉我的手,我的手打到课桌上划出了一点血。其实我当时也没觉得怎么样,结果他先害怕了,眼泪哗哗地流,生怕我叫家长。听说他爷爷很厉害,只要知道他犯错,能把他打得皮开肉绽。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说明了课堂纪律,要求他遵守,念他在我那里是初犯,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这次的事情不会告诉家长。但是如果再犯,就不会再有机会了。后面当然也没有戏剧性地说成绩突飞猛进,但是课堂纪律还是尽量遵守了。

新学期的班规我认为很重要,开学上课第一天就要提出来,务必要求大家遵守。班风正,学风好,成绩才能有保证。老师可以视情况是否给学生机会,要让学生觉得你是一视同仁的,说一不二的。如果你实在没办法去纠正极个别学生的错误,请家长协助也没办法,从大局出发,冷处理不失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个人很不屑所谓专家的话,他们的话都是空中楼阁,不知道这些没上课,不接触学生的专家哪里来的言论。




W梦可calm


我只当过三年班主任,带完一届我觉得太累了。但是班里如果有很不可救药家长还不管的孩子我一般都会把他安排到教室里最边上的位置,不能委屈他的同桌,也不能影响周边的孩子学习。我记得我遇到初二有一个男孩子特别调皮,最后我把他调到最后面放扫帚的地方去了,他一个人在那边玩,看书画画睡觉,下课和同学们聊天,他的考试成绩不录入班级总分,因为他从来不考。有的时候他不愿意上课就说自己要上厕所逃课出去,各科老师都习惯了。只是慢慢的他的一些朋友都不想和他玩了,我找他谈话,他说他们劝他做作业他很不开心就和身边的人大吵了一架就没说过话了。这个孩子很聪明,他爸很在乎他但是他妈妈总让他请假看店,每次秋天的学期他基本都是下午才到,他说他妈妈让他看水果店,不让他上学,我问他你还想上学吗,他说想,我就问他那你好好学习,和别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可以么?他又说学习很累,不想和别人做同样的事情,不过他画画很好看,据说已经在一些平台上有不少的粉丝了。这个孩子毕业一年半了,我希望他能够开开心心地活着就好,只是,不学习的未来,真的会开开心心么,我还是很担心


Charily


对于管教不听的学生,冷处理。可以睡觉,可以看小说,但有一条红线:不能干扰其他同学学习。反正大家相互理解,彼此相安。三年后,你毕业证到手,我送走一届学生。但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会尽心尽力,这是教师的良心,也是责任。记得有一年学生聚会,一个好学生让老公驱车二百公里来参加,说很久没见过老师了。那个感动!有生如此,再苦再累也值!


用户8212866965747


说的不对。本来我还一直以为中小学老师是弱势群体,最近了解了一下我儿他们学校的情况,可以说是触目惊心。老师收拾学生的套路多的很。据说儿子邻班有个娃娃被班主任打耳光,打成脑震荡了,家长不干,但是学校就是不处理,后来估计学校想了点办法,就是旁敲侧击的告诉娃娃家长,以后你娃娃还要在学校读书是吧,如果搞僵了,估计会不好哟,最后家长没办法,只有忍了。据说这个学校有这个传统。这个老师后来自己不打人了,让学生替她去打耳光,典型的挑起群众都群众。而一般人又愿意去干这傻事。把我d的优良传统发挥的淋漓精致。其实我并不反对老师惩戒娃娃(打手板),但是打耳光,还让学生去替自己打,你说这样的老师还是弱势群体吗?老师是不是弱势群体,得看学校如何去约束教师。学校的理念,主要是校长。一个家长,十个家长,一百个家长估计也斗不过一个组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