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交友要求—慎交择友

古人云: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这是对朋友的一种注释,认为朋友更应该在道德志向上意趣相投。

墨家的交友要求—慎交择友

明朝的苏浚在《鸡鸣偶记》把朋友分为四种类型:

“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他认为在道义上能够相互指正对方过失的朋友是畏友,能够同甘共苦、生死相托的朋友是密友,而物质上的酒肉之交、共同享乐游玩的朋友是昵友,那些有利益就争夺,有灾祸就相弃的朋友是贼友。

显而易见,真正的朋友是那些能让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在危难来临之际能够不离不弃

的朋友。

墨家也把这类人作为朋友的有限选择对象。墨子说:

“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这就是对朋友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方面的要求。

墨家的交友要求—慎交择友

朋友之间的交往要以德为先、以道交友。和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一起,我们会以他自勉,在相处过程中自己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修养。而和那些不能坚持道义,见识浅薄,是非不分的人在一起,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趋同于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进而使自身受到损害。

因此,应该选择那些道德品行高尚的人为友,才能对自己的发展有所帮助,正所谓:

“与善友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应该选择那些博闻广识的人做朋友。在先秦时期,文化知识的传播依靠的方式就是口口相传,那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发达的资讯技术,也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信息传递渠道,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师傅的传授,所获得的相对有限。

因而,交到博学多才的朋友,对于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把朋友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多一个有知识的朋友,就好像多了一套知识系统。因此,孔子曾把“友多闻”当作人生益友的标准。

墨家的交友要求—慎交择友

即使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对我们的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朋友的内涵可以充实我们的内涵,朋友的经验可以在我们彷徨无措时,给我们以指点,朋友

的广博知识可以扩充我们的知识积淀,甚至启发我们的思维灵感。

“尺之木必有节,寸之玉必有瑕”。

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朋友来取长补短,只有从那些和自己旗鼓相当或者胜于自己的人身上,我们才能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那些在品行操守上有所欠缺的人,非但不能给我们以帮助,反而会损害我们已有的长处,因而交友不可不慎重。

选择一个益友,犹如选择了一面光洁的好镜子,我们的价值可以通过朋友得以体现,我们的缺点也可以得到朋友真实的提醒。

墨家的交友要求—慎交择友

我们选择朋友时,其实就是在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我们选择朋友的标准,就是我们要求自己的标准,因而,君子贤士要想修好身就应该慎交择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