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爭先鋒,勇擔重任不退縮——一個農村基層醫療工作者的“抗疫”路

抗擊疫情爭先鋒,勇擔重任不退縮——一個農村基層醫療工作者的“抗疫”路

為村黨員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抗击疫情争先锋,勇担重任不退缩——一个农村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抗疫”路

為武漢返鄉人員測量體溫

抗击疫情争先锋,勇担重任不退缩——一个农村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抗疫”路

為在武漢就讀的返鄉大學生測量體溫

紅網時刻張家界3月7日訊(通訊員 胡雪峰)“疫情緊急,讓我去吧,我對那個村比較熟悉……”張家界市永定合作橋衛生院醫生張陽芳對剛碰完頭的政府工作人員說道,來不及吃早餐,便投身到防控一線。鄉村醫生,一個平凡的崗位,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轟轟烈烈的貢獻,自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堅守崗位,踐行一位基層醫務工作者的職責,保一方淨土。

大年初二,合作橋衛生院接上級通知,要求全員返崗,取消休假。正在休假中的張陽芳同志接到通知後,主動要求前往一線,於第二天清早包車前往醫院報到,隨後跟隨政府工作人員下村摸排湖北籍(部分武漢人員)返鄉人員,主動承擔覃家山村及八家村共21人監控任務。在此後的一個多月中,跟隨政府工作人員堅持每天進村入戶,摸排返鄉人員、宣傳防疫知識等,從未間斷,為了準確掌握準確信息,有時工作至天黑,曾連續吃了上十天的方便麵當晚餐。疫情當前,防疫物資緊缺,在沒有穿戴防護服、護目鏡的情況下,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為返鄉人員測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贈送溫度計等。

在摸排期間,一返鄉人員家屬鄧某某因受涼以後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心慌心悸等症狀,鑑於患者年齡達85歲,又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病,又是武漢返鄉人員密切接觸者,屬於易感人群,於是建議在家治療,張陽芳同志不辭辛苦,每天2次,往返幾十公里,堅持送藥到家,密切觀察病情發展,直至患者痊癒。不久後,一村幹部張蓮英因抗疫工作勞累,頭疾復發,頭痛欲裂。當時張陽芳同志恰好在此村給返鄉人員測量體溫,於是從隨身所帶的藥箱中取出銀針,給與針灸治療,患者症狀立即消失。“感謝張醫生給我治好了頭痛,我才可以繼續和你們一起摸排下隊了”村幹部張蓮英對政府的工作人員說道。為了更好的抗擊疫情,專心救治病人,張陽芳同志以院為家,堅守崗位,離家二十天從未回。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考慮到醫院人力不足,病患較多,曾兩次主動推遲休產假,縮減產假,要求生育後返回到工作崗位。張陽芳同志紮根基層、恪守本職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受到一方百姓廣泛好評。

張陽芳同志的先進事蹟只是此次抗疫中農村基層醫療工作者的一個縮影,疫情還未結束,責任重於泰山,她以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什麼是“黨員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