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农村里的“读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你白读书了”?

1029417316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从小生活在农村,这样的话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但是说这话的人真的懂道理吗?估计也是老一辈人传下的这样的话:"读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你白读书了″。

但是分析下来应该是有两种说法。

其一,书读的多了,但是不会结合实际,脑子迂腐死板,就会和火车一样,一时转不过弯来,按自己的路线走,按自己的思维去办事,不能灵活变通,所以才会遭人贬斥。

其二,有人书读的不多,但能实际相结合,有人气,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学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是懂的套路多。特别是农村,都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为人处事都比较老道,所以他们说这样的话的机率高,见到看不惯的事嘴上总会吐出:"读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白读书了"。

生活在农村,什么脾气性格的人都有,听了这话也不要计较,没有必要论输赢,一笑了之即可。作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必须让他们看到自己做人的涵养,知道自己是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将来有一天,你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在社会上的磨炼,做几件让他们另眼相看的事,比任何反驳都有威力。

我是农民鸿运当头,欢迎大家观注,不知道分享的是否满意,欢迎朋友们留言议论。








鸿运当头hydt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您说的这个问题我自己深有感触,因为我也经历过类似的场景。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体会吧。

农村的家庭一般都不富裕,特别是家里上学的孩子多,更是吃舍不得吃穿舍不得穿。这时家里如果有男孩和女孩年龄相差不大,便不会让女孩上学了,只供男孩上学,如果女孩上学这家的父母就会很累!

如果家里孩子上了大学,特别还是一个不好的大学,毕业后没什么好工作,是会被家长的人瞧不起的,而且会连自己的父母也会被人瞧不起。特别是村里人看到谁谁谁没上过学,在外面打工却成为老板了!谁家闺女没读书嫁给了个有钱人!

我不否认,有这样的老板,有这样的好运气的闺女,但是细细想来这样的能有几个呢。

"读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在我看来确实让人生气,请原谅我不是一个圣人,如果这个人是和你不是很熟的人,尽量能避开就避开,说这话的人素质本来就不高,你跟他理论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如果这个人是你的家人确实没法避开,那就什么别说好了!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一定要思想独立,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不能一直当个孩子,有些事情该自己担当就要自己担当!没必要把自己的什么事都和别人去说,尽量少说话,要学会隐藏!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不管是在哪方面当你有所成就时,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又变了说法。

不要被这些人的闲言碎语打败,相信自己,一直努力,肯定能成功。





爱看小熊熊


读书是为了讲科学,讲逻辑,讲真理,可不是为了讲道理。弄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在课堂上,学生听从老师的教诲,学的是知识,学的是科学。而学生读书学习知识。开拓眼界、掌握逻辑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农村里,我们聆听长辈的教导,学的是做人的道理,学的是社会的规则,学的是源远流长的美德。

因此,拿读书学到的知识,和农村里的长辈去讲道理,其实是错误的。读书人讲的是科学,学历便是知识储备量,而长辈讲的是道理,辈分就是道理的一部分。

就拿我本人经历过的一件事来说,当时手机支付刚刚流行起来,农村的小卖部前也是支起了支付宝和微信两块牌子,供人进行付款。

那一次我的手机充电线坏了,手机没充进电已经自己关机了。附近的几家小卖部里都没有手机充电线卖,我一直走了3公里才在隔壁村找到了一家店,卖着最普通的数据线。

但是由于习惯了手机付款,我身上压根就没带钱。于是我就和店主说,“我手机没电了,先把充电线拿给我充下电,手机开机了我就付钱。”

店主恐怕已经有60岁了,头顶也是有了不少白发。他当时就不答应,说“你这个年轻人不讲道理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哪有先给你货再给钱的道理,不行不行,你回去拿钱。”

我说,“这不都一样吗,我手机有电了就付钱,不赖账。”

店主还是不答应,说“我这家店就没有赊账的习惯,要是没钱就算了,不卖不卖。”

这店主还真是固执,在道理上根本没办法讲。于是我只能换了个办法,说“店老板,您自己有充电器吗?借我充5分钟,我先把钱给您付了。”

店主随手一指桌子上的充电器,便说道,“你用吧,充下电有什么的。”

从读书人的角度来看,这不就是一回事吗?店主让顾客充5分钟电,然后顾客买走了数据线,何乐而不呢?

但是,从道理的角度来看,没付钱先拿数据线,那就是赊账。任你当时说得天花乱坠,不肯赊账的店主就是不会答应。而你问店老板借充电器充一下电,那却又成了另一回事。

因此,就这样简单的一件小事,如果不按店老板的道理来办,哪怕是学历再高的博士,又有什么用呢?


乐在三农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就在农村从事三农工作!从学校毕业在外面工作到回来农村,面对了形形色色的人,你这种问题我也遇见过,确实当你刚出学校回来或是在外就业返回乡里,面对这样的话心里很不舒活,想干脆利落反驳回去,但是太难听的话又说不出口,心里有点憋屈。

农村的人读书相对少点,所以简单粗暴直接就是他们的处事风格,另外喜欢彼此互怼来凸现自己比别人强,怼的方式很直接,不留一点情面,有时文雅一点的人受不了。

要赢的他们的尊重不是靠嘴上占便宜的回怼,而是要靠实力!所以不要总想言语上反驳回去而是行动和结果上立起自己!嘴上赢了一辈子的人往往生活中输一辈子!而且往往是生活中老输的人越在乎嘴上的输赢!

所以放下反驳回去的执念,好好做自己的事,用结果打脸看不起你的那些人!





健者行远


其实,这个就是中国人固有的思想。十年寒窗只为一朝岀人头地,是每个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愿望。以前在村里,但凡是有个人家能考上大学,那是很风光的事,光宗耀祖呀。

现在时代有点变了,国家经济也发展了,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各种领域人才大爆发。如果刚从学校毕业岀来,而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位置,可以说收入真的不如工地搬砖。

这里说的是如何反驳“白读书了”“读那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应该是自悲心理了。要我说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你不能成天无所事事,做点实际的工作,一步一步的走,脚踏实地的干!掏粪三年也能成专家,也会赚到钱的!

经验是慢慢积累,人际关系也是要圆滑点。别一天反驳什么,做好自己了,别人才看得起你!

话糙理不糙,希望对你有点用吧。




武陵渝人


农村经常会有人用“读了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用以指责年轻人某种不恰当行为;或者用“你白读书了”,来讽刺一些读了很多书的人。对于这样的指责和讽刺,是反驳还是以理服人,还是置之不理,应根据情况进行运用。

之所以这样说,首先要看对方的指责是不是善意的,再就是自己是不是的确存在别人指责的情况。如果存在,即使别人指责激烈过火,也应该虚心受教。我在上学时曾经因为抽烟,被邻居讽刺小小年纪不学好!当时觉得他多管闲事,但后来想想,他说的很在理,从此我远离香烟,这一辈子都没有再抽过一根烟!所以,对于自己有错,别人指责讽刺的,应虚心接受并且加以改正。

若是自己没有错,而是别人误会,或者是别人善意指教,只是语言过火,这样的情况一笑了之作为即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空间留给自己和别人,这样双方腾挪的空间都回很大,日后大家都好做人。毕竟农村不比城市,在农村大家都是乡邻乡亲,不是亲就是邻,以不红脸为最好。

如果对方是恶意攻击或中伤,当然可以反击,否则对方会认为自己软弱可欺。如果遇到恶意中伤的,也可以反唇相讥: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怎么样,不知道你哪里来的信心去教育别人?!也可以说:某某学校缺思品老师,准备请你去教育那些大学生!


老牛爱遛弯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一,农村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本身就比城市缺少很多发展机遇,农村孩子只有发奋努力多读书,多学知识,才能增加个人发展机遇。

二,书读多了,肯定会增长各种知识,会懂得很多道理,但不是所有道理都懂,特别是农村一些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以及乡规民约,很多年轻人都不懂,很多道理还是要靠社会生活经验积累学到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

三,极少数人虽然读了很多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但做出来的事却违常理,甚至不忠不孝无情无义,这种人并不是不懂道理,而是个人思想观念庸俗,素质理念太低,根本就不会按常理去与人交往。

四,绝大多数人读了书会很懂道理,正所谓“知书达理”,并且会热爱祖国,热爱农村家乡,孝敬父母,尊重家人,忠于职守,并且热衷于投身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广阔天地中去。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了,欢迎大家点评!谢谢!





松滋水泥老刘


1、有人吃了一辈子饭,也没成为美食家呀。

2、道理我懂,但是您这道理不一定对,万一错了,还不如不懂。

3、读这么多书是用来吃饭,不是用来懂道理的,有的人什么道理都懂,但就是过的不好。

4、可不,得向您多学习。

5、您说的对。

有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懂得很多道理,或者就想提升自己贬低别人,或者就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说到底都是自以为是的体现。

一般我遇到这种话的时候,都是用“您说的对”来面对,因为他们本来也不是跟我讲道理的,而且人家也不想听我讲道理,只想讲自己的道理。他们的沟通是单方面的,只要表达,不要接收,我呢,就成全一下好了。



大白的小美生活


如何反驳农村里的“读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你书白读了”?

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让人有些恼火又有些沮丧的问题。在很多读书人的眼里,自己寒窗十年勇过独木桥,那可是费了很多精力和脑细胞的,不说学富五车,那起码也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打游戏也能泡妞蹦迪。辛苦多年寒窗苦读的学习,竟然在村里被农民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所批驳(心里绝对认为是羞辱),真是岂有此理,你们完全是不懂知识的老农民,竟然敢看不起我这个知识分子!完全是有眼不识才子或女才子。呵呵,可以脑补我当初所遇到的同样问题。

其实,现在的农民,不等于就是没有文化或者愚昧无知;现在的读书人,也不等于就是学富五车什么都懂。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和技术的改变,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何况术业有专攻,各自都有擅长的而对方并不一定了解的知识。

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现在农村里的人特别了解国家的政治和民生新闻,因为他们平时都会关心各种对农民政策,喜欢聚在一起侃国内外各种政治新闻,在聚集的人堆里多懂点会说点这些,可是很有面子值得高兴多喝点酒的。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各种新鲜事物新闻可是很容易就得到的,何况农民也不代表脑子笨,他们只是因为贫穷和不重视教育而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而已。

而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现在一味的应试教育,只要孩子一心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生活中原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也被家长所包办,甚至出现了神童进了大学还不知道自己洗衣服袜子,更不谈其他的社会知识了。扩招以后,上大学更容易了,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进了大学就等于解放了,上网喝酒泡妞成了每天的主课,可想而知学到的知识含金量?

更何况,知识分为死的和活的,书本上的知识也必须到现实中经历实践才能丰富成活。实践出真知,在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农民眼中,我们一心只苦读纸上书的学生或者才子才女,还真不一定比得过。

只有我们知识分子学的更扎实,在工作中亲自体验,两者结合,相信会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用更专业的道理去回答,让农民更佩服你的学识,更加热情的拉着你多碰两杯。


千山万水脚下路


你读了这多书,说明你文化很高,遇到“农村里的”说,聪明的你最佳方案是不反驳。他如果胡说八道,你反驳有何用?“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如果有理有据,证明他说对了,你只能认理认错,越反驳越显得自己无能,岂不丢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