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教一教洗衣做饭,让看起来很美的网课更接地气


不妨教一教洗衣做饭,让看起来很美的网课更接地气

讨厌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事情都变得特别麻烦。如果问中小学生家长现在对什么事情最伤神,排在第一位的答案一定是上网课。

许多家长不太待见上网课,理由不外乎有三:

一是网课设备准备不足。

除了要给孩子提供必不可少的智能手机或电脑,有的高年级学生家庭还需要配备打印机。有位家长调侃说:家长群里抢打印机都抢疯了,价格涨了还买不到,也许疫情会把打印机制造业带火了。

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让孩子独自守着电脑或手机坚持听一节课而不打野,这需要很高的自觉性,但实际上很多孩子的自觉性是欠费的。家长想陪着上网课,孩子们又极度抗拒。因此,看起来很美的网课就变得有点不堪。有家长吐槽:“网课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做别的事,老师讲题他不听,说都懂会做。4门课的作业只写了一张纸,有的答案是直接抄的。让他重做一遍,结果一个都不对。真是死的心都有了……”还有的家长无可奈何之下干脆决定“罢课”,取消了孩子的网课。

三是给孩子玩手机游戏提供了机会,这一点最头疼。

本来,很多家长平时是不让孩子玩手机游戏的。疫情袭来,寒假关在家里百无聊赖,有的家长只好开了个小口子,让孩子玩一下手机,而推迟开学,改上网课后,手机更是名正言顺地落到了孩子手上。于是,不少孩子就玩疯了,打着上网课的旗号,明里暗里干着玩游戏的勾当。有家长叫苦不迭:“手机从早到晚都在儿子手上,我已经无计可施,拿回手机就等于宣布战争开始。”

其实,岂止家长头疼,老师也很无奈呢。

网课不比课堂教学,老师无法掌控教学节奏和教学纪律,也无法评估教学效果。

本来是上课时间,音频打开,可有的学生家里总是吵吵嚷嚷,有的妈妈是“爱娃狂魔”,一会儿拿吃的,一会儿又拿喝的,不时传出“你吃呀”、“你喝一点”的声音;关掉音频,教学的互动性又打了折扣。

有老师坦言:网课的教学效果好不好,这主要取决于孩子和家长。


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教育部当机立断,全国所有学校全部推迟春季开学,各校开展网络教学,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各地教育局、学校尽了最大努力,但是网络教学毕竟是个新东东,而且如此大面积地突然展开,在硬件和软件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也就难免不尽人意,甚至个别学校还出了一些“洋相”。

因此,我认为,问题不在于上不上网课,而在于网课该上什么,怎么上?


我大胆推测,目前正在通过网络进行的文化课教学,对相当多的学生来说,实际上是做了一锅夹生饭,开学后十有八九会重新回炉。

既然这样,网课的课程设置为何不做一些调整,大幅度减少文化课,增加劳技课呢?我建议:网课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文化课教学不讲授新课,以复习为主,布置一点作业即可,把大量的时间拿出来改上劳技课。


目前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写作业,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做,也不会做。别说做饭洗碗扫地,连自己的床铺都不会整理,一双袜子也不会洗。

有的家长平时即便是想到了要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却因为孩子忙于上学,家长忙于上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想而已。

现在,疫情把家长和孩子都困在了家里,这不恰恰是给孩子补上生活技能这一课的好机会吗?何况“劳技课”是教育部早就作了硬性规定的。

因此,教育局和学校不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劳动技能网络课程。而且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进来,变网课监督者为网课施教者,实行学校与家庭互动、学生与家长互动,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学习并坚持每天收拾床铺、拖地板、洗袜子、洗菜淘米、开煤气灶、装灯泡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学炒菜做饭、洗衣服床单。

所有这些学习任务,由老师统一布置,家长进行贴身指导,全程录视频上传,由老师评点打分,做得好的在班群里进行成果展示、予以表扬奖励。

这样的网课,更接地气,起码可以收到以下功效:

一、让孩子动起来,避免了长时间独自坐着学习带来的孤独、焦灼。

二、让孩子有事做,极大地减少了玩手机的时间和机会。

三、让孩子提高了生活技能。大家想想看,孩子懂得了照顾自己,学会了做饭做菜,既上得了学堂,又下得了厨房,这该是多么巨大的进步哦!

四、让孩子与家长获得了更多的心灵互动。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父母也可以更细致地了解孩子的需求,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让家变得更温馨。

总之,网课教学不要被应试教育捆住了手脚,而应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去系统设计。这样,网课才能不仅看起来很美,而且上起来轻松有趣,更接地气。

不妨教一教洗衣做饭,让看起来很美的网课更接地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