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明明沒有動作提竿卻中魚了?從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大家在日常垂釣過程中經常碰到漂未動、提竿卻中魚的情況,讓很多人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漂目沒動就中魚說明某個環節出問題了,這個問題不解決肯定會對以後垂釣造成影響。那麼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呢?今天小編結合浮漂產生動作原理和大家一起查找其中原因並制定相應解決辦法。

浮漂明明沒有動作提竿卻中魚了?從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浮漂產生動作原理

導致浮漂未動卻中魚因素

要想找出原因就要從根上深挖,對導致浮漂產生動作的因素挨個分析,抓住要害,分析利弊。

浮漂產生動作原理

黑坑現在通用懸墜釣法,我們通過半水調漂保持浮漂浮力與鉛墜、八子環、子線組的重力和達成平衡。上餌後餌料的自重打破了這種平衡,鉤餌到底後會呈現一鉤觸底一鉤躺地的效果。這種調釣方法比較靈敏,只要魚吃餌就會帶動子線,子線通過水線把動作傳輸至浮漂,導致浮漂出現動作,釣魚人發現動作後,提竿中魚

浮漂明明沒有動作提竿卻中魚了?從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導致漂未動卻提竿中魚因素

浮漂是因為水線受力才出現動作(水線為鉛墜和浮漂座間的那段主線),水線的受力源於子線,子線的受力源於鉤餌,餌鉤的受力又源於魚兒的吞食。所以我們主要從魚兒本身、子線組、水線和浮漂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魚兒導致浮漂未動卻中魚原因分析

魚兒導致浮漂未動卻中魚應對策略

魚是攝食活動的發起者,只有魚對鉤餌做出吞吐動作或者對線組產生作用力後浮漂才會出現動作。所以,我們首先要從魚自身找原因。

魚兒導致浮漂未動卻中魚原因分析

浮漂明明沒有動作提竿卻中魚了?從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1、魚兒有半水截餌的習慣,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比如鯽魚有離底接食的習慣。我們釣鯉魚的時候也會通過打飛鉛或者應用長子線減緩子線下落速度的方式達到讓魚截食的目的。釣滑魚時又往往採取逗漂的方式利用餌料的動態效果誘魚。那麼我們提杆時一樣可以出現魚追餌咬鉤的情況,雖然不多見但不代表沒有

2、窩點魚密度較大。雖然魚沒有觸碰到魚餌但在提杆過程中魚鉤會掛在魚身上(甚至錨在魚嘴上),這也是浮漂不動提竿卻有魚的一個原因,當然魚不是釣上來的而是錨上來的。

魚兒導致浮漂未動卻中魚應對策略

這兩種情況魚兒在提竿之前都沒有觸碰鉤餌。因沒給子線作用力,浮漂當然不會出現動作。魚兒在提竿後咬鉤或者被錨到,漂未動卻提竿有魚現象就發生了。這兩種情況都屬於偶然現象,只能儘量避免,比如適當逗逗漂、延遲提竿時機等。

浮漂明明沒有動作提竿卻中魚了?從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子線組導致浮漂未動卻中魚原因分析

子線組導致浮漂未動卻中魚應對策略

釣手調釣操作直接影響了子線在水底的狀態,有的自然伸直,有的卻嚴重彎曲,調釣不當會影響釣手正常觀漂甚至造成誤判。

子線組導致浮漂未動卻中魚原因分析

魚兒咬鉤後會優先通過鉤餌給子線一個作用力,能不能快速把這股力從子線鉤餌端傳輸到鉛墜那端取決於子線的曲直程度。

鉤餌的觸底狀態因每個人懸墜調釣水平都不一樣所以也不盡相同。一般有兩種:1、雙鉤躺底;2、一鉤躺底,一鉤觸底或者離底。其中雙鉤和單鉤躺底時,會有可能發生雙子線或者單子線彎曲現象。因為子線彎曲過大,魚咬鉤後先要先拉直子線後才能把力傳至鉛墜。在拉直子線前雖然魚已經咬鉤,浮漂卻未感受到水線的作用力,此時提竿就會產生無漂相卻中魚現象

浮漂明明沒有動作提竿卻中魚了?從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子線組導致浮漂未動卻中魚應對策略

黑坑正常調釣是一鉤輕觸底,一鉤躺底狀態。如果調目較低,釣目較高,雙子線就會出現彎曲現象。另外有的釣友調漂不當甚至直接鉛皮躺底,造成雙子線躺底狀態,子線彎曲在所難免。此時建議大家重新進行空鉤半水調漂,調目不要過底,儘量調高(比如調6-9目),釣2目左右即可。另外上餌時注意上鉤捏餌不要過大、過重,儘量讓子線保持自然拉伸狀態

水線導致的浮漂未動卻中魚原因分析

水線導致的浮漂未動卻中魚應對策略

線在懸墜釣中一般是垂直於水底的,主要起到連接漂座和子線組的作用,是信號輸的紐帶

水線導致的浮漂未動卻中魚原因分析

浮漂明明沒有動作提竿卻中魚了?從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如果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那麼水線就相當於信號的傳輸神經。水線傳輸信號的靈敏性對於浮漂的出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採用比較粗的線,線的靈敏性就會相對降底,甚至導致底部動作不能有效傳達到浮漂本身,會出現明明中魚了浮漂卻沒有任何動作現象

水線導致的浮漂未動卻中魚應對策略

在日常應用中,有人擔心主線斷了會損失浮漂及配件,所以使用線徑比子線粗好幾倍主線,這樣看以合理卻忽視了水線的信號傳輸作用。建議大家在黑坑作釣時主線號數大於子線一至兩個號即可,最大不要超過子線的2倍。這樣即能保證子線斷的時候主線不會斷,又能保證水線的靈敏性。

浮漂導致的浮漂未動卻中魚原因分析

浮漂導致的浮漂未動卻中魚應對策略

浮漂明明沒有動作提竿卻中魚了?從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釣小魚用吃鉛量小的漂,釣大魚用吃鉛量大一點的漂,這無可厚非,但凡事都有一個度,過小或者過大都不可取

浮漂導致的浮漂未動卻中魚原因分析

選擇的浮漂吃鉛量過大,在正常情況下鉛墜的重量一定也會放大。鉛墜過大時,水底子線發生彎曲時我們根據無從察覺

浮漂吃鉛量過小時,鉛的重量根本拉不直水線一樣會出現水線彎曲現象。魚一旦執行了咬鉤動作,在它拉直水線前,提竿中魚浮漂一樣沒有動作。

浮漂導致的浮漂未動卻中魚應對策略

除非遇到大風大浪,在黑坑垂釣不建議用吃鉛量過大的浮漂。黑坑水深一般在兩米左右,建議大家選擇吃2克鉛左右的浮漂就夠了。除非水很深,不建議採用超過五克以上的浮漂。

浮漂明明沒有動作提竿卻中魚了?從這四個方面找原因

寫在後面

另外魚口弱、起風時也會給觀漂造成困難,但這不是浮漂沒動作只是我們不易察覺罷了。本文從魚兒本身、子線組、水線和浮漂四方面分析了造成黑坑垂釣浮漂未動提竿卻中魚的原因分並提出了針對性解決辦法。希望本論述對您的日常作釣起到積極的啟示和幫助作用。

我是同行漁獵筆記,一位常年在坐水邊喜歡思考和分享的實戰派釣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