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褚集鎮葉劉村駐村扶貧專幹餘海東

安徽網蚌埠消息 2017年5月毫無思想準備的餘海東被縣委組織部選派至褚集鎮葉劉村擔任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從此開啟了為期三年的駐村生活。初來葉劉村,面對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既忐忑不安,又滿懷激情。忐忑的是,從事多年機關辦公室工作的他,第一次接觸農村基層工作,是否能適應;再者組織把脫貧攻堅如此光榮而艱鉅的任務交給他,是否能勝任,這些都得打個大大的問號。然而,作為新時代的有志青年,要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懷著激情、帶著責任,奔赴農村奮發作為,要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經受考驗、錘鍊黨性。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奮鬥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派駐的葉劉村位於褚集鎮東南2.5公里處,046縣道穿境而過。所轄11個自然莊,668戶2644人,其中貧困人口46戶95人,已於2018年全部脫貧。全村實有耕地面積5337畝,人均佔有耕地面積1.54畝。該村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主產業以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為主。

初到葉劉村的餘海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嚴格按照“識別到人、幫扶到戶、落實到位”的扶貧總要求,通過一個月的時間對全村建檔立卡46戶貧困戶逐一開展入戶走訪,認真做好摸底核查工作。詳細瞭解每戶的基本情況,並根據致貧原因,實際需求,科學制定年度精準幫扶計劃,按照“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分類制訂幫扶措施,落實幫扶責任。通過摸底核查,餘海東發現葉劉村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受自然條件、發展空間、地域環境、基礎條件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村級產業發展滯後、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普遍不高。貧困戶多數文化水平較低。青壯勞力往往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生活上“等、靠、要”思想嚴重,脫貧意識極其薄弱。且大多從事傳統第一產業,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勞力、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

面對這些問題,他深知只有發展產業,增加就業,讓貧困戶摒棄“等、靠、要”惰性思想,使其錢帶子鼓起來,才是解決貧困的根本方法。

捋順了思路,找到了突破口,說幹就幹,首先,為引導有勞力、有意願的貧困戶積極發展特色種養業,他不辭辛勞逐家逐戶宣傳產業扶貧精準項目獎補政策,為其申請產業到戶項目補助。當看著貧困戶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手裡領到幾百到幾千元不等的獎補資金,臉上流露出真實、燦爛的笑容以及心裡滿滿的幸福感、自豪感時,深知貧困戶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貧困的帽子會越甩越遠。

蘇漢興,該村的一戶低保貧困戶,身患智力殘疾,膝下有兩個子女,且都在唸書,配偶長期在外打工貼補家用。雖然全家已於2016年擺脫貧困,但生活並不富裕。為了發家致富,蘇漢興希望擴大養牛規模,但苦於缺少資金。當聽到訴求後,他第一時間幫助聯繫農商行,對其進行授信,並及時給予發放小額信貸5萬元。資金問題解決了,蘇漢興信心滿滿,一下購買了3頭母牛,他又及時幫助申請產業到戶項目補助,使其減少家庭開支6千元。目前,蘇漢興的牛棚裡已有十多頭牛,2018年通過養牛收入84000元。當再一次遇見蘇漢興時,餘海東書記開玩笑的說“這一年賺的可不少,照這樣發展下去,你可要成為葉劉村的養殖大戶了。”聽了餘海東書記的話,蘇漢興挺著腰板,兩眼放光,高興地答道“那是,餘書記,我可不是吹牛,到年我這又多出六七頭,固定資產又得增加5、6萬元。”看著貧困戶不僅擺脫貧困,還在致富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遠,餘海東書記又一次感覺到身上的責任巨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脫貧攻堅任重而道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培育和打造該村產業扶貧基地,帶領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餘海東書記積極與原單位溝通協商,以葉劉村和懷遠縣供銷社為主要發起力量,充分整合葉劉村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聯合該村龍頭企業、農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普通農戶,共同注資50萬元,成立了“懷遠縣褚集鎮葉劉村供銷社”。去年4月份懷遠褚集葉劉供銷社有限公司與該縣盛世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共同簽訂打造2000畝青貯玉米一條龍生產銷售服務示範基地的合作協議。由合作社流轉該村部分貧困戶荒廢閒散土地,併為其提供就業崗位賺取“外快”,該項協議的簽訂有效地拓寬了貧困戶增收脫貧渠道。“去年秋季我家種大蜀黍,產量低,價格賤,十多畝地,總共才賣千把塊錢。今年土地流轉出去,不用種,不用管,坐在家裡輕輕鬆鬆就收到每畝260元的租金,還能讓人在家門口打零工賺錢,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好事。”盤算著今年的收入,貧困戶王萬民高興得眉開眼笑。

為了落實精準扶貧相關政策,確保精準扶貧到戶。針對該村貧困戶致貧原因和當前實際需求,除了入戶大力宣傳精準扶貧相關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幫助貧困戶掌握政策、運用政策、用好政策。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政策在貧困戶中落地生根。貧困戶王金龍一家,老兩口都已九十高齡,體弱多病,行動不便,其中張廣榮老奶奶,患有腦血栓、腦梗塞以及冠心病,需要長期服藥進行治療,然而因沒有辦理慢特病就診證,無法報銷門診費用,常年服藥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得知這一情況,餘海東書記主動上門幫助備齊相關材料,並與褚集鎮衛生院溝通及時予以辦理慢特病就診證。當就診證拿到手,醫療費用從每月的五六百減少到現在每月報銷後的四五十,老奶奶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到:“餘書記,你可是幫了我一個大忙,錢省下了,我這把老骨頭看來還能撐上幾年”。

回顧這三年的駐村工作,餘海東書記感到自身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黨性認識也得到了加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作為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要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切實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記在心上、扛在肩上,以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為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