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隨著戰爭的發展,航空技術迅速發展,世界上最強大的活塞式戰鬥機與最早的噴氣式戰鬥機同臺競技

。但是它們到底孰強孰弱呢?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歐洲戰場上空大約飛行著20多種高性能戰鬥機。每一架都有其優缺點。稀星天外將用這一系列文章來進行一場虛擬的“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

既然有比賽,首先要選擇參賽選手。然而,這對於稀星天外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

  • 首先,戰果數據不能說明問題。很多時候,一架由菜鳥飛行員駕駛的,擁有更高速度、更大爬升率或更快轉彎率的飛機,卻難以和經驗豐富的王牌飛行員手中的老爺機進行對抗
  • 其次,性能數據也只能代表一個方面。在戰爭結束以後的幾十年裡,人們從海量的資料中驗證了每架飛機的“官方”統計數據,並以此為基礎對誰是最好的飛機進行了無休止的爭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數字只能在特殊條件下獲得,例如最高速度往往是在特定的高度上進行了特定的配置。以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Bf-109K-4為例,它雖然具有704公里/小時的“官方”最高時速,但這隻能通過向DB-605DB/DC發動機注入水-甲醇添加劑(MW-50動力增強組件)以瞬間增壓來實現,但這種情況最多隻能持續10分鐘。它還需要使用直徑3米的寬葉片VDM 9-12159A螺旋槳。即使這樣,704公里/小時的最高時速也只能在7500米左右的高空實現。如果沒有MW-50,Bf-109K-4的最佳性能是在8100米的高空達到666公里/小時的最大速度。但這要求一架保養良好的飛機使用高辛烷值燃料讓發動機全功率運行。然而自1944年初開始,降低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已經成為了德國空軍的一種慣例,以減少損耗和維護時間。
  • 此外,有些飛機雖然性能優越,但服役數量實在太少,因此無法對戰爭結果產生任何實際影響。例如,德國在戰爭後期,根本無法生產出足夠數量的亨克爾(Heinkel)He-162和福克-沃爾夫(Forke Wulf)Ta-152。而盟軍方面,因為逐漸控制了戰場的空中優勢,像格羅斯特“流星”(Gloster Meteor)F.3和洛克希德P-80“流星(Shooting Star)”這樣的噴氣機並沒有及時投入一線使用。另外,貝爾P-63“眼鏡王蛇”也交付太晚,鮮有和德國空軍戰鬥的例子。
  • 另外一些型號則是名不副實,例如Me-163“彗星(Kornet)”火箭戰鬥機對盟軍轟炸機機組心理上的威脅和給盟軍情報部門帶來的恐懼要比他們實際擊落的飛機數量大得多。

儘管如此,稀星天外還是想在本文中通過統計學的方法來評定一下當時歐洲戰場最強大和最先進的戰鬥機。下面是稀星天外選出的20位參賽選手:

英國

  • 超級馬林的“噴火”LF.IX,
  • 超級馬林的“噴火”Mk.XIV,
  • 霍克的“颱風”Mk.1b,
  • 霍克的“暴風雨”V
  • 格羅斯特的“流星”F.3

美國

  • 北美的P-51D“野馬”,
  • 共和的P-47D“雷電”,
  • 洛克希德的P-38L“閃電”
  • 洛克希德的P-80A“流星”。

蘇聯

  • 拉沃奇金的拉-7
  • 雅克列夫的雅克-3
  • 雅克列夫的雅克-9U
  • 貝爾的P-63A“眼鏡王蛇”

稀星天外注:P-63A雖然是一種美國戰鬥機,但它在二戰中的有限空戰幾乎都由按照《租借法案》獲得該機的蘇聯飛行員完成。

德國

  • 福克-沃爾夫的Fw-190A-9
  • 福克-沃爾夫的Ta-152H-1
  • 福克-沃爾夫的Fw-190D-9
  • 梅塞施密特的Bf-109K-4
  • 梅塞施密特的Me-262A-1
  • 梅塞施密特的Me-163B-1
  • 亨克爾的He-162A-2。

超級馬林的“噴火”LF.IX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噴火”LF.IX的後期生產型都配備了尖尾鰭,這也是“噴火”XVI戰鬥機的特徵之一。

自從它在1943年首次加入英國皇家空軍以後,超級馬林(SuperMarine)裝備梅林(Merlin)66發動機的“噴火(Spitfire)”LF.IX戰鬥機一直到戰爭結束,都是皇家空軍戰鬥機中隊的主要作戰力量。最初的Mk.IX早在1942年中期就推出了,也是製造數量最多的“噴火”型號。

1944年末,英國中央戰鬥機研究院(Central Fighter Establishment)用“噴火”LF.IX戰鬥機和一架英軍俘獲的帶一氧化二氮注入功能的GM-1發動機的Bf-109G-6/U2進行了對比飛行。對比結果發現除了俯衝加速性方面,“噴火”LF.IX在所有方面都更為優越。尤其是在機動性方面,“噴火”得到的評分是“非常優越”,在任何速度下都比Bf-109具有更大的水平和垂直轉彎速率。儘管到了1945年,LF.IX開始漸顯老態——雖然來自不同資料的最高速度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它的最大平飛速度是本次比賽20位選手中最慢的。但是,它的爬升率和最大飛行高度名列前茅,甚至超過了許多最先進的德國戰鬥機。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1944年6月,英國皇家空軍第341中隊飛行員喬治·倫茨中尉在他的“噴火”LF.IX前合照

在機動性上也沒有什麼飛機可以與之抗衡的,這是為什麼稀星天外在本次比賽中選上了這位“超齡”選手的原因。同時,這也解釋了它為何能在眾多“更先進”機型的壓力下,繼續在一線戰鬥機中隊服役這麼長時間。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1944年下半年,一排“噴火”LF.IX戰鬥機停在歐洲大陸的前線機場上

超級馬林的“噴火” Mk.XIV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噴火”XIV通過犧牲一些機動性來換取速度的提高,但仍然擁有比任何對手都高的轉彎率和爬升率

“噴火”Mk.XIV是在Mk.VIII型機身內安裝一臺雙速,二級增壓2220馬力的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後簡稱羅-羅)公司的格里芬(Griffin)65發動機。它於1943年推出。在外觀上,它很像一架具有正常機翼的“噴火”XII戰鬥機,但使用了五葉螺旋槳

。方向舵得到了放大,並安裝了一個額外的內部燃油箱。

動力的大幅增加意味著XIV可以在速度上戰勝同時代的大多數活塞式戰鬥機,唯一的例外是Ta-152。遺憾的是,這兩種飛機從未在戰鬥中相遇。另外,它的航程較短,機動性也不及“噴火”LF.IX,但XIV仍然是戰爭最後幾個月中最好的戰鬥機之一。

駕駛“噴火”Mk.XIV戰鬥機擊落了七架敵機的英國皇家空軍第130飛行中隊王牌飛行員伊恩·龐斯福德(Ian Ponsford)上尉在戰後回憶道:

“‘噴火’XIV是當時最出色的飛機,我認為它是所有戰鬥機中最好的戰鬥機,因為它幾乎可以比任何其他飛機爬升得更快。較早的使用‘梅林’發動機得噴火戰鬥機在轉彎性能上可能有一點優勢,但Mk XIV在這方面還是比我們的對手要好。唯一無法做到的就是在俯衝中跟上Fw-190D。新手如果在起飛時把油門加得太快會有一些麻煩,因為功率巨大的格里芬發動機產生的扭矩如此之大,讓你難以保持直線運動。與德國人相比,我們的一大優勢是,飛機使用的燃料更好,這為我們提供了更大的動力。”

有趣的是在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飛行員同時使用了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的“噴火”Mk IX和Mk XIV戰鬥機,來對抗埃及的“噴火”戰鬥機。它們的結論是,具有更好的機動性Mk IX具有更好的性能。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噴火”XIV搭載大型五葉螺旋槳,由於格里芬65發動機產生的巨大扭矩,它在起飛時非常難以控制

霍克的“颱風”Mk.1b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雖然飛起來不舒服,作為一架大型飛機,“颱風”在低空非常敏捷,特別適合用作戰鬥轟炸機。

霍克“颱風”(Hawker Typhoon)的研發歷史太長,在這裡無法詳細介紹。讀者唯一需要知道的是它是一架設計失敗的高空攔截機。儘管這是英國皇家空軍首架時速超過640公里的戰鬥機,但仍被認為爬升速度不足,並且機身的一系列結構故障導致其生產嚴重落後進度。

它是1941年開始服役的飛機,是本次競賽20位選手中年齡最大的飛機之一。1945年,它在與其他先進對手的戰鬥中顯得力不從心。由於座艙中嚴重的一氧化碳汙染,從發動機開機時刻起,飛行員就必須佩戴氧氣面罩。加上飛行中的噪音和振動,使得駕駛這架飛機絕對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然而,正如歷史所示,當攜帶火箭或炸彈時,它被證明是一架致命的戰鬥轟炸機。作為最大、最重的單引擎飛機之一,最讓它的許多Fw-190飛行員對手難以接受的是,儘管它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但它的轉彎半徑非常小,滾轉能力也異常出色

它也可以相對輕鬆地承受很大的負荷,這意味著除了炸彈和火箭彈之外,它還可以裝備四門強大的20毫米西斯帕諾(Hispano)Mk II機炮——一種最初作為高射炮設計的武器。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編號為MN686的颱風戰鬥機是霍克公司的測試開發機之一,攝於1944年末

霍克的“暴風雨”V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1944年拍攝的皇家空軍第501飛行中隊的“暴風雨”V型戰鬥機編隊。

霍克“暴風雨(Tempest)”V戰鬥機是使用薄型機翼的“颱風”戰鬥機升級設計,體積大、重量重、速度快,無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戰鬥機之一。在低空,它可以在和之前介紹的兩種“噴火”戰機打賭比賽中輕鬆贏錢。

它具有與颱風相同的

納皮爾(Napier)軍刀IIA發動機,但通過將發動機向前移動大約半米為一個容量76加侖的油箱騰出空間,獲得了航程上的增加。該機的機尾更大,並安裝了一具四葉螺旋槳。前100架安裝了和“颱風”一樣的四門西斯帕諾Mk II機炮,而第二批次的“暴風雨”V型戰鬥機則安裝了西斯帕諾Mk V機炮,這是該武器在二戰期間的最終發展。1944年1月,第一批“暴風雨”進入皇家空軍服役,最初專門用於對抗納粹德國的V-1飛彈。當它們最終被派到歐洲大陸時,很快就發現,在大約2400米以下,“暴風雨”的性能大大超過了德國空軍可以用於對抗它的最好飛機,包括Fw-190D-9和Bf-109K-4。另外,它還擊落了許多Me-262噴氣戰鬥機。

根據在Me-262噴氣機上執行了15次飛行任務的JG51聯隊飛行員赫伯特·蘭格(Herbert Lange)的回憶,霍克公司的“暴風雨”戰鬥機是德國噴氣機的最危險對手,它“在低空飛行速度極快,機動性極強且火力強大”。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與“颱風”類似,“暴風雨”重新設計的機翼和加大的尾翼是巨大的改進

格羅斯特“流星”F.3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1945年,為避免被誤擊,進入歐洲大陸的第一批“流星”戰鬥機被漆成白色

“流星”F.3由兩臺單臺靜推力為2000磅的羅·羅公司德文特I(Derwent I)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於1945年初開始服役。其前身F.1於1944年6月開始交付。

雖然最初的“流星”戰鬥機比當時最快的活塞式戰鬥機(例如“噴火”XIV)實際上飛得更慢,但F.3卻具有更高的性能。

在戰爭的最後幾周,它由駐比利時的第616和504飛行中隊進行了戰場測試,主要被用於戰鬥偵察和對地攻擊任務。它從未在空戰中遭遇Me-262,但由於與德國戰鬥機的外形相似,有一些“流星”被己方的高射火力擊落。

最終,“流星”採用了全白色的塗裝方案,以使它們更容易被友軍識別。

像1945年所有的在役噴氣機一樣,“流星”戰鬥機具有巨大的性能優勢。在良好的天氣條件下,它的操控能力被評為“令人愉悅”的,但是F.3有時會發生“蛇行”(方向不穩定),這使其難以在空中有效地瞄準目標。中央戰鬥機研究院的一份報告指出:

“‘流星’未能達到可接受標準是由於在迄今為止的作戰飛行條件下發生的方向不穩定,以及因為副翼的笨重和緩慢動作,使其無法迅速調整以重新瞄準目標。這種方向不穩定往往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並且一旦開始,就不可能在時間有限的攻擊過程中對其進行糾正。”

該方向不穩定問題到底是一個實戰中的致命缺陷,還僅僅是飛行員的小煩惱,將永遠不得人知。

僅趕上戰爭的尾巴對於英國第一架噴氣戰鬥機“流星”來說是幸運的,因為英國中央戰鬥機研究院報告的很大篇幅還專門討論了“流星”戰鬥機進行編隊飛行的難度。儘管也是匆忙上馬的噴氣機,德國的Me-262卻沒有同樣的問題。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約翰牛

起飛中的“流星”,作為英國第一架投入作戰的噴氣戰鬥機,儘管其紙面性能與Me-262差不多,但操控性較差


拓展閱讀(敬請期待):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牛仔和北極熊》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德意志戰鷹》

《1945年年度歐洲最佳戰鬥機評選大賽之最終榜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