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的你,“6點起床”這件小事都做不到,能過上自律人生嗎?

很奇怪,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律」這條路上越走越偏。

曾有一段時間,當我定好了早上6:00的鬧鐘,結果到6:30才起床的時候,我會很生氣和煩躁。

我責罵自己的無能,覺得連早起這件小事都做不到。隨之這一整天我的學習狀態都會很差勁,因為這件小事會讓我一直耿耿於懷。

如果某天比較幸運,我做到了早起,早上任務圓滿完成,結果午飯過後,不知覺躺著玩了一小時的手機,那麼很不幸,下午的計劃很大概率上又會不了了之。

原因僅僅是因為,我原本的計劃裡並沒有「玩手機」這一項,這一小時,打亂了我的「完美計劃」。


01

你看,其實只是幾件很小的事情,最後卻讓我自暴自棄,糟蹋了剩餘的大把時間。

自律就應該是一件一直堅持的事,當時的我一直執著於此。所以,一旦出現「意外」或者「中斷」,就變得焦慮。

現在看來,這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幼稚執念。但那一段時間的我,卻一直對此深信不疑。

固執的認為,如果不能完美的開始,完美的堅持,那就不能算作「自律」。

為了所謂的「完整感」,我選擇了重置時間,也就是今天剩餘的時間用來浪,明天再重現開始完美的自律。

就像一串數字,原本的計劃是1、2、3、4、5,結果我出錯,數成了1、2、3、3.1,固執的我選擇了重新從1數起。


02

但是,每一天的時間裡,總會出各種么蛾子。

有時候,我好不容易8個小時的自律計劃裡,堅持了7小時,最後卻一不小心把1小時花在了手機遊戲上。

對於這種結果,並不會讓我為自己堅持了7小時而開心,反而會因為最後一小時而耿耿於懷,覺得自己沒做好。

長此以往,自責帶來的痛苦,遠大於自律帶來的成就感,反而惡化成了一種很不好的現象:

不願意開始。

每當我打算開始的時候,往往會恐懼中途會發生的意外,即便我完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也會認為自己一定無法完成到最後。

在這種消極的思考方式下,慢慢將自己定義成了一個「做不到自律的人」。


03

當我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可以靠自律完成計劃,隨之而來的就是執行計劃的痛苦。

因為讓一個完成不了任務的人必須完成任務,方式只有一種,就是“逼”。而逼所附帶的情感色彩就是——痛苦。

為了消解這種痛苦,我開始無意識縮短計劃的時間,減少任務量。

因為總有一個想法在腦子裡提醒我,如果你中斷了,之前所作的一切都白費了。為了避免中斷和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完成更少的任務。

但是,即便如此,我也無法保證越來越少的任務能及時完成。因為「自律的完美」和「現實的不堪」相沖突,任務變少使我覺得自己偏離自律而產生焦慮,焦慮又讓我繼續減少任務。

最後,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任務越來越少,人也越來越焦慮。


04

直到在知乎看了一個答主的回答,我才發現問題出在哪裡:過於追求完美。

於是,我開始問自己:自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

對,不知道何時起,我好像把「自律」這件事情看的越來越重要,不斷的神話著這個詞,認為只有完美的開始,完美的堅持,加上完美的結局,才能稱得上是合格的自律。

但是,做到自律真的需要這麼完美嗎?好像並不是。所謂自律,不就是為了變得更好嗎,那現在我這樣,有變得更好嗎?

好像並沒有人規定,自律必須是堅持不懈,完美的不能出現一絲紕漏。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發現,關於自律這件事,帶來的壓迫感好像並沒有那麼大了,隨之那種對於不完美深深的自責感也消解了不少。


05

有時候我們總想著一個完美的開局,不懈的堅持到最後,結果往往不如意,自信不斷的被消磨的同時,也會變得越來越消極,「儘量避免開始」成了最好的選擇,於是就成了不斷拖延,在泥沼裡越陷越深。

發現這一點後,突然覺得原來的自己有點蠢,中斷之後,為什麼總是選擇放棄剩餘的時間拖延到明天呢?


95後的你,“6點起床”這件小事都做不到,能過上自律人生嗎?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似乎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當出現一個任務被打斷,或者計劃之外的事情。如果出現了「算了,明天重新開始吧」的想法,我便會反問自己:

沒有什麼是完美的,今天一樣,明天也一樣,放棄這個當前這個任務就好了,時間還有一大把,能完成其他任務也是很不錯的,不是嗎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雖然中間出現了意外,但是接受了不完美的我,「中斷」和「意外」帶來的壓力和消極影響也越來越小,至少在「開始」這件事情,明顯沒有之前那麼抗拒了。


06

為了更好的在不完美中的完成更多的任務,以重新塑造自己的自律性,我又對此進行了調整。,發現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當原定的任務被打斷或者打亂時,如果分配給該任務剩下的時間還很長,那麼我們可以花幾分鐘把原本的任務量進行縮減。

比如原定計劃是1小時寫一張試卷,可以縮減為半張,在剩餘時間內完成簡化後的任務便可。

當然,另一種選擇便是——「重置自我」

95後的你,“6點起床”這件小事都做不到,能過上自律人生嗎?

在這個知乎「在家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而墮落怎麼辦」問題下,知乎大v@白詩詩 給出一個非常有效的小方法就是——在早上最開始的時間塑造一個好的狀態,依靠這種慣性提升一整天的效率。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巧妙的利用了大腦最放鬆的時刻,是因為早上一開始的時間裡,我們大腦裡的雜念是很少的。

很多人應該有過這種微妙的體驗,早上或者午睡剛醒來,那一刻的腦子是很空很輕鬆的,基本感受不到任何想法。

那麼,這種時候,第一個做的事情所帶來的成就感,就很容易讓你塑造出一種好的狀態。


07

不過很多人,其實在一段時間的自我壓力之後和失控後,即便是這麼一個小細節也很難做到。

如果頹廢的你打算改變自己現在的狀態,第二天早上卻依舊賴了一會兒床,或者起來先玩了一會兒手機,那麼千萬不要苛責自己,也不要認為自己這一天就廢掉了。

空白的本質是雜念很少,而恰恰有另外一種方法,也可以減少你的雜念。

那就是「冥想」

冥想也有同樣的功效,可以讓你通過專注呼吸,排除雜念,來達到「重新開始」。

還記得,任務被打斷或者打亂該怎麼辦嗎?對,縮減是一種選擇,另一種選擇就是冥想。

如果分配給任務剩下時間不多,或者你真的沒有心思繼續原來的任務,那麼你就可以把剩餘的時間,用來進行一個短暫的冥想。


08

關於冥想,大家不用想的那麼高大上。其實很簡單,十分鐘就足夠了、

方法來自《簡單冥想術》,這是一本很薄很簡單卻很有效的冥想入門書。

1.找一個舒適的地方,找到舒適的姿勢,當然最好是可以挺直腰背(對於初學者來說以免睡著)。儘量保證冥想的過程中不要被打擾到。可以使用手機自定義一個倒計時,比如說10分鐘。


2.深呼吸,深深的吸氣,緩緩的吐氣,可以自然一點,不要太過刻意。慢慢的閉上眼睛,感受自己的身體,讓身體慢慢的放鬆下來。


3.慢慢的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有一個小技巧,吸氣數1,呼氣數2,吸氣數3,呼氣數4......一直數到10結束,再重複。 當然這個過程你不小心想到別的地方了,沒事的,不要有什麼情緒,繼續從1開始吸氣,或者你意識到自己已經數到58了,也沒關係,還是繼續從1開始吸氣直到10。

有時候我們重新開始,其實只需要坦然面對自己,然後再給自己10分鐘足矣。

自律,難道不就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而已嗎?你說呢?

95後的你,“6點起床”這件小事都做不到,能過上自律人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