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吃兩天的流水席,主家一次花了五萬多,來吃的人都不給彩禮錢,合理嗎?

農人解說


大家好,五妹來為你解答,希望你對有所幫助


不知道你是看到這樣的事情覺得不合理,還是身在其中覺得自己太虧了。我在這裡想告訴你的是,不是所有的酒席都需要給錢的,更何況你說的是彩禮錢,哪有酒席給彩禮錢的啊。其實在農村有很多習俗,現在有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尤其是沒有經歷過的人。覺得賺錢不容易,還免費的給村裡人大吃大喝幾天。這究竟是啥原因呢??下面我來介紹下我這邊的情況,不管你看完之後是否覺得合理,但確實有這樣的情況存在。


老人去世

在我們這邊現在不僅僅結婚要花很多錢,而老人去世也是需要花很多錢,甚至不比結婚錢少。最近幾年也不知道怎麼了,老人去世之後,老人的子女都會請親戚朋友過來聽戲,一唱就唱3-5天,甚至有的家庭還會請這些親戚朋友連吃好幾天。一般子女多的或者條件真的很不錯的,為老人送行的場面就震撼些。

個別有錢人

我記得很清楚,我讀高三的時候。我村裡有一個人十幾年沒有回來過,突然就回老家了,第一件事就是在老家蓋了一套房子。在房子封頂的那天,他宣佈說要請村裡人和親戚朋友大吃大喝三天(一日三餐),並且讀書的孩子和上了60歲的老年人,每人給1000元整。按道理來說,人家新新房邀請你喝酒,應該是給據當地的規矩送多少禮的。但人家不僅沒有收錢,反而大擺宴席請大家吃,為了就是要感謝這片養育他的地方,感謝幫助過他的人。

總之,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計較得與失,也不是所有事情你都需要去理解,至於合理不合理,不要只片面的看待問題,有一句話說的好:“你的努力終將會有回報的,你欠下的終將是要還的”。錢是個好東西,誰都想去賺,誰也捨不得花,但是到了該花的時候應該要去話。就那我們那邊老人去世唱戲來說,以前都沒有,現在幾乎是成了風俗,不得不那樣去做。其實不是,一方面子女是為了名聲,一生就這一次花點錢也值了。另一方面真的想讓老人家走的時候熱鬧一點,這也算是儘自己的最後一份孝心。


村裡說農事


如果來吃的都沒給,那就合理。不是風俗習慣就是老闆大款,但是仔細一想,後者最有可能。你想一想,流水席能吃到5W,需要多少賓客,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我在長三角一帶,按照目前這邊農村酒席價格,一桌菜加上菸酒大概1200左右,5W大概就是40桌,一桌10個人,就是400人,不是一般的人家。所以盡情的吃,沒什麼不合理的,你吃不開心主人家不高興。


zt張淘淘


存在即合理,不收彩禮其實主要得看東家!現在缺吃缺喝的年代過去了!也不會有人耷拉著臉為了過去蹭頓飯不給彩禮錢了,你以為你是漢高祖劉邦嗎?為什麼我說這要看東家,給大家講下我發小的事情吧!

我一同村男發小,5歲喪父,留下的母親智力有點問題,日常簡單小事能自理,對於發小來說說句難聽的他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基本是靠同族自家人和村裡幫忙幫襯的,就這樣一路坎坎坷坷勉強讀完了初中,初中輟學後就去北京打工了。“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他很能吃苦,剛開始在飯店做服務生,憑藉細心和眼力價兒得到了一位經常來飯店吃飯人的注意,這位顧客是做傢俱廠的,開出比飯店25%倍工資邀請他去傢俱廠工作,我發小經過短暫思考認為在飯店打工幹夠5年頂多幹個領班,然後果斷辭職。



進入傢俱廠工作的前期老闆先讓發小先從切割制板開始幹,工作一年多業務及技能逐漸熟練,從事管理崗,次年分廠廠長,第三年合夥人,年收入過百萬,順利逆襲!




就在其事業輝煌期,他母親身患胃癌,經歷了7個月後不幸去世,我發小是個有良心的人,時刻不忘感恩,在操辦母親葬禮時候,全村人都來幫忙,他發話全村人不準上禮金,是來者就可落座就席,他當日對大家說:沒有鄉親們的支持與幫助就沒有我剛蛋兒的今天,事情辦完後,他拿出100萬做公益事業,教育,在家鄉投資分廠,蓋養老院,鋪路!

我們村為了感謝他,將修的路命名為:剛蛋兒大道!現在每次回村我就會想起來,人時刻要有感恩之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三農記事本


大家好,我是錦繡民生,農村吃兩天的流水席,主家一次花了五萬多,來吃的人都不給彩禮錢,和理嗎?對這個問題我有點不明白。

我們這裡婚喪嫁娶都辦流水席,目的是為了自己的事情,左鄰右里,親戚朋友都來幫忙,你一家人肯定過不了這個事,人家來幫忙你能不管飯?而且要管三四天,現在條件好了,都請流水席,或者去飯店,也是得兩天,記得我們娶弟媳婦,要蒸花饃饃,就得四五天,現在方便多了,都去買,再說,現在誰還缺吃?我一般人家有事,去一個人即幫忙有搭情。

我們這裡客人來搭情,不叫給彩禮,沒有隻吃飯不搭情的人,幫忙的人都搭情,而且來的人越多越好,證明主家人好,如果沒人來吃說明沒人緣,俗話說酒席好辦客難請啊,再說,主家是為了自己的事才辦流水席,目的是圖個熱鬧,不是為了收錢,而且收的人情你以後還得給人家還回去,如果只為收錢而辦這席,我認為還是不要辦了。

不知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謝謝閱讀,喜歡就關注我。


錦繡民生1212


看到題目,首先我要糾正,不是彩禮錢,而是禮金。彩禮錢是結婚程序中的,由男方給女方的聘禮,而你家半喜事,親戚朋友給你家的叫禮金。

農村辦事吃流水席是中國的千年傳統,這也是農村一道特別的風景線,一般在農村辦事,親戚朋友過來都會給禮金的,至於題主所說的情況,至少在我的農村老家不存在。

現在農村地區一般遇到喜事,辦流水席一般是三天時間,就拿結婚來說,第一天是邀請同村的村民來家裡幫忙打理,一大早這些村民就過來了,幫助人家打點上上下下和佈置場地,準備食材和桌椅板凳。第二天就是正期,也是人數最多的一天,所有的親戚朋友基本都是這邊過來和喜酒,第三天基本就屬於收尾了,同樣也是村民們來幫忙收拾。

像題主所說的,來喝喜酒不給禮金的人確實少之又少,但也可能會存在,不過這類人往往會被別人背後戳脊梁骨。雖然沒有哪項規定說吃流水席必須給禮金,但禮金的傳統是農民千百年來共同遵守的約定。


Power泡兒


俗話說:“鄉黨禮,流水席。”一般家庭辦紅白喜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隨份子錢,並主動前去幫忙,事主以流水席招待,天經地義,業已形成民俗習慣。

但也有例外。

我老家(西安市長安區)有一民營企業家(這裡隱去姓名),主要做藥品生意,擁有主板上市公司。其父辭世的時候,在家中停放一週,白天請秦腔劇團唱大戲,晚上請放映隊放電影,門前擺下流水席,南來的、北往的,認識不認識的都來吃,份子錢是一概不收。那時,人山人海,熱鬧異常,七天總計花費在百萬之巨。

事主的想法,自己平時忙於生意,疏於顧家,幸有親朋鄉鄰照應,父母得以高壽。而今幹成了事業發了財,但酒席好擺客難請,於是借老父喜喪之機,答謝親朋鄉鄰,並揚名立萬,自然來人愈多愈好。至於區區幾個份子錢,對於上市公司老闆來說,收了增加不了多少財富,不收也不會損失什麼,九牛一毛而已,權且做個順水人情,不收也罷;萬一收取,可能還要惹人說閒話、嗤罵。

事後,個別鄉黨開玩笑:“他爸的蒸飯咥美了,看啥時候再咥他媽的!”


北大屠夫陸步軒


我姐夫家在湖北襄陽農村,他們那裡還有更不一樣的習慣,如果哪家確定要辦酒了,是要連續請客三天的,而且得管一日三餐,去年他家在老家建了新房,年底時辦酒就連著請客三天,只要是請到的親戚,全家老小都會過來吃酒席,家裡要是沒點資金還真擔心有沒有那麼多吃的。剛開始我們還覺得不可思議,按正常思維來說請客吃一頓正餐就可以了,這卻需要連續三天,而且是一日三餐都得管,的確挺費事,後來他說一直以來都這樣,大家都習慣了,也覺得沒有什麼。農村吃兩天的流水席,主家一次花了五萬多,來吃的人都不給禮錢,合理嗎?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如果是當地約定俗成的習慣,不會有爭議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村風俗習慣差異較大,拿辦酒席來說,有的地方辦酒席名目較多,除了正常的婚喪嫁娶,還有升學、喬遷、祝壽、滿月、百天等等,個別地方甚至出現豬生崽也辦酒,外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但在當地可能習以為常了。就如我姐夫那請客要連續三天,而在我江西老家,只會通知親朋好友中午一餐,有的地方吃酒席時間是晚餐。所以如果當地一直以來都是吃兩天的流水席,且不用禮金,那就沒什麼合理不合理,大家都這麼做的,也算扯平了。

二、如果是覺得花了大錢卻沒收到禮金,那就不要辦酒席

現在農村酒席真的多,一到臘月幾乎天天有酒席,有時一天好多家,記得我家一天多的時候有五六個酒席需要應對,一家去一個都難應付的過來,實在去不了現場,那就會補個禮金,一般只要禮金到了,人有沒有去現場吃飯,主人也不會很在意。原來請客送禮,是想把自己的喜事與親朋好友分享,即使送禮,禮金也很低,5塊、10塊、20塊的,很多時候還是拖家帶口的吃酒席,如今你要是送個幾十塊錢,是拿不出手的,除非是在廣東。如果覺得別人吃飯沒送禮,自己花了5萬元吃虧了,那就不要辦酒席,這樣既省錢又省事。



三、零禮金依然願意辦酒席的,那是真的想辦酒

主家花了5萬多,請親朋好友吃了兩天的流水席,而且還沒有收禮金,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首先這5萬元的開支就不小,對於大部分農民來說,5萬元可不是小數目,沒有收禮金,意味著兩天時間在吃喝上花了5萬元,一般人捨不得。真正能做到這樣的,家裡是不差錢的,就像我們村裡在2003年時,有戶人家花了80多萬建了別墅,請了幾十桌,還請了唱戲的,連著唱了三天,當然是人家不差錢,在外面開了幾個公司,掙了不少錢,請客對他家來說是小意思,根本沒指望著別人送禮,只要你人去了就算是給他家捧場了。

四、農村酒席適當規範下還是有必要的

前幾天關於農村酒席問題,江西出了一個新變化,哪家要辦酒席時,得提前寫書面申請,註明辦酒理由、地點、規模、方式等,從事農村酒席活動的人員也得備案,對農村酒席進行規範,是從餐飲安全角度考慮。個人覺得力度還不夠,還應減少辦酒名目,儘量少辦酒,在規模和禮金上都得控制,讓酒席迴歸本質,更不能把辦酒當成賺錢的渠道。



總之,既然自己捨得花5萬元辦流水席,又不用親朋好友送禮金,那是自願行為,就沒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如果覺得不合理,完全可以不辦酒席,關鍵看主家自己是怎麼考慮的。主家覺得自己有這實力,完全看在情誼上,那就合理,但如果是把它當做一筆買賣,考慮投入與產出,那就不合理。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農村吃兩天流水席,來吃的人都不給禮錢,是否合理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題主問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每個地區的風俗習俗是不一樣的,所以給不給彩禮錢,這個還得看當地的習俗是怎麼樣的,並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在農村地區,如果吃兩天的流水席,主要是一些老人過生日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我們農村地區一般吃兩天酒席以及更高,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過壽,所以都會吃兩天的酒席。不過在我們那邊,一般吃酒席大家多多少少都是要隨禮的,而且現在隨禮要比以往多出很多,在小時候我記得我們那邊的彩禮錢,也最多就是幾十塊錢而已,而現在基本上不會少於300塊錢,正常情況下一般都是包500塊錢的紅包,這樣相對來說會比較有面子吧,如果太少的話肯定就說不過去。


現在農村地區辦一場酒席下來,可能真的是要這麼多的錢,一般都在5~8萬塊錢之間,如果主人辦酒席沒有收彩禮錢的話,那麼這些錢全都由主家出,這確實有一點不合理,畢竟現在物價水平非常的高,辦一場酒席下來所花費的錢也不在少數,而且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如果你免費去吃的話,其實自己心裡也過意不去。而且在我們當地一般吃酒席的話,酒桌上的菜都是比較好吃的,而且非常的有特色,現在菜品越來越好,花費的價格也越來越高,所以酒席也越來越有檔次。


而且在我們農村地區一般辦酒席的話,基本上是不會虧的,最後還會有一點錢賺,因為大家誰的彩禮錢一般也不在少數,主家辦酒席所花費的錢,最差也就是抽回成本,因為基本上都會多多少少賺一點,所以在農村地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辦酒席有些人辦酒席可能會賺到很多的錢,所以不管大小事都要辦酒席。多人辦酒席都是衝著賺錢而去,所以現在農村很多地區辦酒席都已經變了味,所以去赴宴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我個人是覺得,既然別人邀請你去吃酒席,那麼多多少少確實應該要包一些紅包,至少不會讓主人家虧掉。這樣的話,我們一家人去吃的話,也不會覺得內疚,感覺白吃白喝一樣的,但是在有些地區他們當地的習俗就是這樣,別人去吃酒席可能還有紅包收,所以他們不僅不用去包紅包給主家,甚至吃酒席的時候還能收到紅包,因此確實我們應該根據具體問題來具體分析主要還是看地方,以及風俗習慣的問題。所以合不合理還是要看地方,大家覺得呢。


少三番


確實有點變味,正常的理尚往來都能理解,也是農村的風俗習慣,但是也不乏藉機斂財的,這就有點變味了,這件事情誰也不好意思點透,有人願意隨禮,也有不是心甘情願的去隨禮的,只是礙於情面不好意思推辭,隨之便行成了現在的風俗。


手機用戶65338692923


以前隨禮是因為條件困難,親戚朋友鄰居都幫一把,把困難解決了,這樣的習俗是好的,現在把習俗演變成一種風氣了,變了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