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工作,同事都是本地人,家境和教育好,如何克服自己的自卑?

最愛妈妈


首先你遇到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过自卑的心理,就连著名主持人董卿、何炅都曾经谈到自己有过自卑的心理,所以你没必要过分的担心。

因为家境和教育而自卑的人也不少,我曾经也为此而感到过自卑,但是后来自己想办法克服掉了。如何克服自己的自卑?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调整好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才华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没必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与评价,保持一颗平常心,客观的看待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然而自卑的人则拿自己劣势和别人的优势相比,结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好,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第二,多读书,多学习提升自我,充实自我。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补偿心理效应,它是指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事实上,很多自卑的人都是通过补偿心理的方法而克服的自卑,因为只有你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长处,你自己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劣势上,所以你就会变的自信起来,不再自卑。

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您的关注与点赞!


情感心理学


这个问题我深有同感,我是2015年初定居上海的,过去在西北的三线城市,生活水平还属于中上等,来了上海才发现自己的收入常常不够交房租。上海的优秀人才很多,我的年龄和资质都不占优势,各行业竞争都很激烈,网络操作更是年轻人的天下,更新、迭代、优化等等名词让我这个六十年代的人应接不暇,加上执业的艰难,自卑几乎是常态了。好在自己懂得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这几年生活下来,有一些自己实验过的有效经验与心得,分享给你做参考:

1、允许和接受自己可以自卑。我们都是凡人,都会受环境的影响,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感受到自卑是很正常的,但是要留意自己是否陷入,掌握平衡很重要。当你接受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到放松。

2、客观地正视自己,及时融入现在的环境。当你放松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真实状况,也就会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了,注意调整自己,融入现实的生活状态。

3、留意自己的思维习惯,及时修正。通常自卑来自自己的误区,拿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优势对比,会放大自己的不良的情绪。

4、把焦点专注在自己擅长部分。你能够在上海工作,一定有你的长处,保持谦虚好学,踏实努力,尽可能的提升和优化自己擅长的部分。

5、提升内在力量。无论在哪里生存,内心的平衡和力量都很重要,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珈me心理


我也一样,工作的环境,同事本地居多,而且都不缺钱,自感优越吧,但是老实说人都很好

我也曾经问过我先生,我说我农村的娃,学历也不高,也没钱,你会看不起我吗?(能这么问说明我也很自卑)我家先生回答:你会自己看不起自己吗?除非你自己看不起自己,不然没人会看不起你[大笑]。

其实我挺感动的[流泪]


弦麻麻S


我觉得正常交往就可以了。

太在意反而显得自卑

其实作为长期居住的本地人因为也没办法真正感受到外地人的生活或多或少也有羡慕的成分。

正如钱钟书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

而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不仅有外地人还有外国人,已经有很大的包容性了,他们也没有针对你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就正常交流上班就可以了。

比如去年过年的时候,全组只有我一个外地人,作为上海本地人的同事会问我,过年你要回老家吗?我说是呀,肯定得回啊。她们就哈羡慕因为过年的时候每一年都在上海,工作也在上海都没机会出门,过年又是团圆的日子出国老人家不太愿意,还是羡慕我可以光明正大的出上海了。

所以你所谓的自卑或者在别人那里根本是不存在只是你庸人自扰之。

你的自卑实际来自于不对等的压力

本地人和外地人其实很大的区别在于生活的压力,本地人在上海没有房租或者房贷而吃饭又有家里照料,工资用来打理自己过上小资生活搓搓有余,而外地人什么都是自己的,没有多余的钱去潇洒所以在经济上看起来有限制一些,想买的不能随便买,能买的还要精打细算所以外面看起来有点压力形成的自卑感。

而真正的自卑来源于压力,有压力也并不是坏事,有时候也可能是好事。能促进你更多的学习,比别人对自己有更多的要求慢慢的就拉开了差距,成为让人可敬的外地人一样很好。

用提高自己来填充自己比用忧虑自卑来怀疑自己,会让你时间变得更厚重,更有意义。



瞎说说


我也是,而且是在上海的国企里面,关键我还是做物业的。工作性质还不一样。虽然他们个个看起来家境很好,但是我也是每天开车上下班,并没有自卑,相反我觉得他们几乎都是靠家里帮衬的而我和我老公都是靠自己努力买房买车。我一点也不自卑,如果他们和我一样在农村长大,到上海来立足,不见得比我过得好多少,起点不一样!


LZY天天


自卑只是很多情绪的一种,只是暂时的心理反应,接受它就好,不要太在意,其实我们的脑子和心理就是一条跑车的路,所有情绪都能在里面奔驰,你在意其中一种情绪,就容易发生拥堵!所以接受这种心理情绪的奔驰。我曾经也是如此,但后来慢慢的就好了!你可以放任自卑情绪,让他在你心理撒欢,品尝一下撒欢的自卑情绪给你的生活带来的结果。你就再也想继续品尝了!

好了之后多看一些笑话!看一些积极心理学的书!练习正念冥想!看一些屌丝逆袭的电影《刀锋1937》《跛豪》等等,你会发现人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接受现在的自己!你想想那些家境好、教育好的人,不过也是人,脱下衣服也是光滑了,所有钱财死后也带不去!那些大老板、大官员也是凡人!也不过百岁!你再看看,那些乞讨要饭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还的出去要饭乞讨。他们自卑吗?如果自卑的话,他们就不会去讨生活了。我们做的所有的事都是为了,更好的多活一天,这一天当然会有很多情绪,生气、愤怒、自卑、等等,而我们的,

自卑也是因为攀比,我们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接受自己,学会知足!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

多看笑话哈哈!人这一辈子只不过是笑话笑话别人,再让人家笑话笑话!什么自卑不自卑的!哈哈哈


德润心灵


你好,我是心理领域创作者ArtEileen。

之前在职场上打拼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扰,同事在上海市区有房,甚至在国外也有房产,仅是房产加起来都过亿了。很多本地人上班真的是因为情怀,不是为了挣那一点工资。

没有像这些人安逸的经济条件,所以我们可以一点一点闯关取得成就,迎难而上,把生命的遥控器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的人生道路更容易体验到痛快和感觉活的淋漓尽致活的够本。

年轻时候的自卑并不是坏事,你觉得这个自卑的情感另你不舒服,可以把它转化成生命的驱动力,去创造成就。只要内心是富足的、满足的这就ok了,而且这种从内在满溢出来的富足的感觉也会让外在的物质变得丰盛起来。



ArtEileen


能来上海工作,并能生活和持续发展下去,就都是很优秀的人。这也许是在上海生活着的2400万人的主流共识。

上海户籍人口1400多万,其中改开前的老上海(包括目前周边各区)也就800万,改开后入籍的外地人500多万,另有常住非沪籍900万。

传统意义上的上海人就是浦西那个巴掌大地方的人,现在大多都分散居住了。传统意义上的本地人,是指浦东、南汇、嘉定、松江,以及奉贤、青浦、崇明等地的人。

曾经的上海人听浦东川沙话或南汇话,都很吃力的,现在基本接近了。

上海人祖溯三四代,都是外地人。上海一直是移民城市,只是建国后到改开前,固定了四十多年。大多人的祖上都曾孑然一身,慢慢打拼,后辈人才安居乐业的。

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理解上海人的周遭经历,就能理解上海人做事的价值观和方式。

现在,只要受过高等教育,有稳定体面的工作,上海人都是很认同的。

每个城市都有小市民,都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嫌贫爱富是人们趋利避害的一种方式而已,不必在意。

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职业操守和守约重信的价值观和习惯,在哪里都会得到尊重。

上海欢迎你!


姚江野叟


独在异乡为异客,甚至连口音都不一定是一样的,所以在这样的境地,但我们身边的人的教育和家境都比自己好的时候,有些自卑是太正常不过了。

我们都希望随时克服自己的自卑感,但自卑又何需克服。你没看错,在这种情况下,我反倒不建议你去克服这样的自卑。

应该是去面对这样的自卑。

自卑自古至今是人类发展前进的动力,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均可认为是因为人类的自卑造成的。当我们认为别人的教育和家境比自己好而产生自卑时,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一种渴望。这份渴望一定是我们不断奋斗和拼搏的动力。我想这也是你需要的。

独在异乡,你的选择本来就是拼搏和奋斗。当你踏上征程的时候,心中一定怀着一份渴望出发的,而这个时候你的目标就在你自卑感中体现了出来,那就好好用好这一份渴望和动力吧。相信在这样的一份动力和渴望的支撑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梦想,就是你如何面对你的自卑的最好的答案。


素心塾素心先生


他们处于当地,是他们的优势,但是我们从外地凭个人努力打拼到上海,这本身就体现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我们凭着这一股精神在工作中继续努力,使我们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心理素质不断增强,工作业绩不断上升,自信慢慢的就会到来,您在这里询问,实际上已经证明您在反省,长此以往,一定会发展的很好,自卑也慢慢会退出我们的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