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多通過傷害別人來利益自己,首當其衝的往往是親人,你認同嗎?為什麼?

農在天涯


每個人面對的世界都是自己的內心的投射,也就是說,一個人在照鏡子,你哭他就哭,你笑他就笑。輸出愛才會得到愛。認識到這一點以後,世界就會發生變化。

先調整情緒,人走在路上,風景沒變,心情在變,就會景緻不同。愛會帶來喜悅。

然後改變認識,任何事情可以有多個角度,選擇正面善意角度。心理學上,有個ABC法則,A是發生的事情,B表示觀念想法,C表示引發情緒,看到A發生,根據B觀念,產生情緒C。A不能改變,通過調整B,調整看法,就可以改變C,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不能改變事情本身,通過改變自己的信念系統,可以選擇不同的情緒體驗。選擇愛的視角,會有喜悅感受。

生活本來就是一場體驗,親人的是重要配角扮演者,但不忘了,你才是主角。更重要的是,你是導演啊。親人是更多的付出愛和體驗愛的對象。


自如自在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而且為數不少。我家就有這樣的事,別人騙不了,騙自己的親人,這種人沒有道德可言,甚至不知道羞恥,確實可惡。但我認為,世間的人們,還是好人多一些,不能出幾個小人,就全盤否定其他人,這樣有失公允。


江河湖海洋


對你這個想法,我是不認同的。親人做為最親的人了,包括兄弟姐妹怎麼會給你背後使壞呢?除非你先前做的一些事,違背了大家對你的信任。

60,70,甚至80後多少都有自己的親兄弟或是姊妹。在長期成長中已建立了超出普通人的那份親情,遠的不說,當你有個什麼病住院時,是不是兄弟姐妹來籌錢,至少日後不會逼你。你問所謂的朋友借,真能借多少,就算有的人有,他要考慮你日後能還嗎?所以親情是一種難以取代的真實情感。當然自個除非做了些出挌的事,以至讓全家背上了黑鍋,那家裡人不恨你,誰恨你。恨歸恨,樹倒還連著根嗎。這種親情是無法取代的。我們不能因此就否定親情,這個商品經濟社會,靠誰不如靠自已,保持親情,發展友情。對自已緊點,對家人好點,不愉快的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面對新的生活,自已慢慢努力!




沙漠情緣


認同這個觀點。親人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共同利益。有利益之爭,往往會發生矛盾。

在家庭中,耕地的糾紛,宅基地的糾紛,誰佔的多,誰佔的少,矛盾尤其尖銳。

有的長輩偏心,造成兄弟姐妹不和,矛盾不斷。有的長輩甚至與兄弟姐妹中的一方秘密聯合,吞併其他兄弟姐妹的財產,以至露了餡之後,無法收拾殘局,造成興一家、滅一家的局面。這樣的老人往往是死頑固,不給自己留退路,一條道走到黑。最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農村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現在隨著城市化的進行,拆遷補償、徵地補償造成的矛盾也時有發生。在金錢面前,親情淡了。為了些許補償費謾罵爭吵,甚至是大打出手,完全不顧血緣關係。有的還訴諸於法律,請法院解決。結果是,親情沒了,兩敗俱傷。

親人之間,我覺得應該以親情為第一,長輩由於處於主導地位,所以長輩一碗水要端平,兄弟姐妹中的長者要有長者之風,因為他是領頭羊,他要是爭奪的最歡,兄弟姐妹必然效仿,爭奪大戰將是非常慘烈的,將是五敗俱傷的結果。

另外,公平不是絕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相對公平就可以,差不多就行,因為還有親情在。

因此,在處理家庭關係、親屬關係和利益矛盾的時候,要智慧,拋棄不智慧的做法,和為貴,大體公平,各方均能接受,避免暗箱操作,公開透明,建立平衡,則親情與利益就能和諧統一,幸福相處了。





綠水藍天白雲


顯然樓主的觀點站不住腳啊。“大多數人通過傷害別人來利益自己”,整個社會豈不無一刻可以安寧?弱肉強食,人人自危?

“首當其衝是親人”,可兔子尚且不食窩邊草,而況人乎?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什麼意思?也就是說“不幸福的家庭”只是人類家庭的一部分,從社會現實得知,這部分應當屬於少數。




行走寰宇


通過傷害別人來利益自己的人,而且大都傷害的是親人的行為叫"殺親",這種人骨子裡是極端自私自利的。在他的人生字典裡,只有利己兩字,只有利益最大化的私心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

通過傷害別人來利益自己,而且大都是親人的人童年的教育是不正確的,他所處的環境有兩種,一種是在一個唯我獨尊,天下我最大的寵愛中長大;一種是在一個被忽視的,不知寵愛為何物的環境中長大。因為父母的過度關愛或者過度忽視,這兩個原生家庭環境長大的人都非常自私的,因為不懂分享,不懂愛和沒享受過愛。他的被教育過程就是不斷被強化愛自己的過程,所以長大後就形成了以自己為中心,不管別人怎樣的心態。沒有同理心,沒有共情能力。

這種只顧自己的人作為他的親人是被蠶食的,如果親人力量不足會被蠶食,如果親人力量強大他會當成一個可以為自己創造利益的對象而有意識相處。總之無時無刻利益至上的人連自己親人都不放過的人是可悲的,他不知愛為何物,他永遠不能體會到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快樂,他永遠沒機會體味幫助他人快樂幸福自己的滿足感。這種人一生都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一生以利益最大化為重,卻沒有想過,人生除了利益,還有親情,友情,愛情等超越利益的東西。

誠然,利益可以帶來豐厚的物質價值,但並不能得到精神富足的力量,所以通過傷害別人來利益自己,大都是親人的人也是可悲的人。他們需要引導,需要經歷波折,大徹大悟後才知道漫漫人生路擁有陪伴自己的親人是一件幸福的事,風雨與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永恆的人生。


鬱金香小姐系列


我不認同,通過傷害別人獲得自己的利益的人必竟是少數,寥寥無幾,大多數人做事還是奔著不損人,但利己或利人利己的方向做事,親人更不會那樣做,但也不絕對,必竟社會是個大染房,什麼樣的人都有,但那是很極少數。看人不能以點及面,不能一葉障目,一概而論。



誠信昰花的芳香


不認同。

隨著人口暴漲,生存資源匱乏,人與人之間為爭奪生存資源的鬥爭會越來越激烈。

有一部分人不想通過勞動創造來獲得生存資源,必然會採取爾虞我詐巧取豪奪等破壞性方式來佔有別人創造的生存資源。

但人之初,本性是善良的,因為本性善良才會天生具有害怕,驚恐,同情,憐憫等特性,因為本性善良,父母才會通過長期陪伴扶養教育等方式與孩子建立深厚感情,反之,一個天性兇惡的人是不可能通過建立感情來得到改變的。

真正相互有感情的人之間是不會相互傷害的,遇到困難只會相互幫助,甚至抱團取暖,共同面對威脅。

通過傷害別人來利益自己,首當其衝往往是親人的說法是錯誤的,是基於人之初性本惡的認識上作出的判斷,是對人性沒有深刻了解的推測。

生活中雖然有傷害親人來利益自己的人,一定是那種相互之間雖是親人卻沒有什麼感情的人之間才會發生。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你的親人是最瞭解你的人,如果你覺得跟他從小長大都沒有什麼感情,一定要遠離他至少要提防這些人,因為最瞭解你的人是最容易算計你的。

如果你的親人從小長大都跟你感情深厚,那你不但不用防備他們,反而會更加信任他們,他們會因為與你感情深厚保護你,生怕你受到傷害,應該是你最值得信任的人,你也會因為與他們感情深厚而甘願為他們付出,主動幫助他們。

這裡說句題外話,親人間的深厚感情來自哪裡?來自從小就一起相互陪伴相互幫助相依為命的點滴行為之中。

特別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因為父母疼愛孩子是天性,是一種客觀自然規定,天生就願意為孩子無私奉獻。

但孩子贍養父母可不是天性,因為生存資源有限,大自然並不希望父母活得太久,我們要想活得更久,就必須解決老有所靠的問題,那就得讓孩子從小與你有深厚的感情,就要自己親自扶養孩子教育孩子長期陪伴孩子,千萬不要讓人代養,讓爺爺奶奶或讓他人代養長大的孩子往往與父母沒有什麼感情,最不孝順,甚至會算計傷害父母。


久有凌雲志


人要依個性而論!所以有個忠奸之分!要看從那種思想的層去想去看去對待了!其根本利益者都是依傷害對方來達到一種目的!借而搭橋上天!其實要有熱而淡的想法才好!別太私了失大體!其本人性的道德和道理應該要的!人嘛!總要在世面上活下去了!今天得了明天又如何呢!其內心和精神讓自已受折磨又何必呢!所以坦蕩蕩的最好!學會自行解嘲吧!各人做好自已!把人性擺端就行了!不要損害了別人和親人也損了自已的心就好了!


情到深處自然安


巜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說一個人最高境界莫過於象水一樣的品性,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君子好財取之有道,一個骨子裡缺少志氣,好高騖遠,大事做不了,小事看不中,懶惰成性的人其表現一般以我為中心,精於算計,在朋友面前為了蠅頭小利,大打出手,割袍斷義,在家人面前不是抱怨就是發脾氣,拼命佔有索取,透支父母和家人的親情;絲毫沒有憐憫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仁愛之心;他可以一手接過你遞過來的香菸,一手拿著軟刀子捅你;他還可以提燈在昏暗的小道上走向黑暗。

請遠離這種滿身負能量的小人吧!人是複雜的動物,又是獨立個體,獨立而不能獨行,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心誠則靈,唯德感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