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能考上大学,那些考不上大学的人都是不努力学习的人这句话对吗?

屈小营


作为经历高考、考研的过来人,来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你这句说说的是不对的。


首先,努力不一定能上大学,或者说不一定能上好大学。

高中时,我认为我是一个很努力学习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也是做了很多习题,但是理科成绩就是不好。数学、理综每次的分数都是很低,我也很纳闷,为什么我就是学不会。后来我发现,可能真的是不适合高考这样的考试,或者是我不能很好的融汇贯通,脑子不开窍。高考自然不用说,考的并不理想,分数也不高。相信经历过高考的同学,有很多是和我一样的情况,我们也曾很努力,但是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其次,不努力很大概率上考不上大学。

有很多同学他们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成绩不好,到了初三、高三成绩突飞猛进。有的同学在初三、高三成绩就下降了。这种情况不是少数,这让我觉得成绩和年龄、学期阶段有很大的关系。可能某个阶段的题目我们就是不适合做,或者那种题型就是做不来。但是,到了特定的阶段,成绩就有上去了。

这里说一下聪明这个词。很多同学是老师口中的聪明学生,如果某某某再努力努力,就可以考上某某某大学,就是说这个同学脑子不笨,很聪明,然而就是不努力学习。如果聪明而不努力,那么很可能考不上大学,因为很多东西他记不住,不知道怎么做,这就和聪明没有关系了,那么白白浪费了自己聪明的基因。那些不聪明又不努力的,自然更大概率是考不上大学的。

我是武大毕业学长,有问题欢迎和我交流~~~


斯亦好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其实,现在的大学不难考,真的,并不难考,我觉得,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如果智商不是太低于正常水平,考上大学并不难。不要给我扯其他的,什么家庭环境,什么对学习没有兴趣,什么学校差之类的借口。

考上大学很简单,关键是,考上211、985之类的名牌大学,那就是真的要有点水平了。我觉得,一般的重点大学,只要真正努力学习,也是可以考上的。我自己是一个二本毕业的,我承认自己不怎么努力,因为那时候我被网络小说给陷进去了,但我也是读了一个大学吧。我真正努力的话,我觉得考上一个重点大学,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我觉得。

努力了还真不一定考得上的大学,就是清华北大之类的大学,这些名牌大学有时候你努力了,还真不一定考得进去,为什么?一个确实是因为智商问题,第二个就是学习资源的问题。智商问题很好解释,即便你很努力,比你智商高的优秀人的人同样很努力,而名额是有限的,而智商稍微低一点的,最容易被挤出来。

第二个是教学资源,你不得不承认,在通常情况下,有钱人家的孩子比没钱人家的孩子更容易考上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为什么?因为他们能够一心专注在学习上,不用担心其他的,而且,他们的家庭能够为他们请更好的家教,报更好的辅导班,而一个家庭没钱,能够负担得起吗?不行的,这是很现实的。

所以,我最后可以说,那些考不上大学的,还真的是不努力。努力了,你起码能够像我一样,考一个二本的学校吧,况且,我读高中都是很不努力的人。


李教主


这句话是不多对的。

没考上大学不能说明他(她)就一定不努力,学习跟自己知识储备能力是有关系的。

就像以前和我女儿同宿舍得一个舍友,她就比宿舍其它5个人都努力。

每天是起的最早的那一个,晚上是睡的最迟的那一个,就连中午去食堂吃饭,还要被几个单词的。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总是认真完成,不懂得就问同学和舍友,还把笔记做好。

同学们和老师都看到了她的勤奋和努力,可就是成绩提高的很慢,每次考完试她也会伤心落泪的。

也不能说她学习方法不对,因为在高三大家不都是早起晚睡的,只能就是对知识储备和消化的能力慢一点。

所以,她的确是努力了没有考上好的大学,不过这么认真的人,以后干别的事情也会让大家很放心的。



江海寄余生ycy


不对。事物都有两面性。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努力就可以的,一般来说,不是清北的话,只需要靠努力和一点智商就可以了。努力一定要努力到对的地方,没有目的和计划的努力是瞎努力。

我们先来讲讲考大学,我们的敌人是谁。

高考,我们的“敌人”是自己

首先,大学不是我们努力就可以考上的,但绝对不是我们不努力就可以考上的。对高三学生来言,你只要缠住老师。老师,是你考上本科的保障。像我自己,我在高考前的两个月,基本上霸占了整个办公室,最后老师见我都烦,然后高考我考上了一所211学校。

只要心够狠,绝对可以,环境会有很大影响,建议要改掉以前的一些学习习惯,包括生活习惯也换一换,给自己心理暗示,重新开始。

完全可以,只要努力,分越低越好提成绩。可是要戒掉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

如果死不了,就往死里学,努力拼一年说不定二本也在向你招手,不过做人应该实际一点,先考出本科的成绩再继续定目标。

其次,这样说吧,没有把握住高考的孩子们不能说不努力,但一定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努力。

身体喜欢随大溜,意识却渴望不平凡

高考作为一个大型的人才选拔手段,它考查的不仅仅是人的智商,还有一个人的一些其他品质,比如努力,静心,灵活,综合等等。单纯靠智商上一所好的学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还记得老师和我说过:“我教了近三十年的书,也没有遇到过一个真正意义上不努力学习就能考好的学生。”后来我就懂了,因为,高考不是赌场,试题中设计的那些坑都是给那些在学习上不扎实耍小聪明的学生准备的。所以一定要学会坚持,有意义的坚持。

• 第一原则:学会舍弃,人的时间有限,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

• 第二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太简单的题目不要去做,太难的题目也不要去做。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 第三原则:根据内容安排时间。只要面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

• 第四原则:注意适当的休息。在高三阶段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一个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多挤出来的6个小时,是不可能与睡得好休息得好的6个小时的学习效率相提并论的。

最后,希望对题主有用。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一定要抱有必胜的信念。没有考上大学,不是说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没有努力到对的地方。一定要有目的和计划的努力,这样才能让努力得到回报。


茹萱的日常分享


不对

首先,努力是你考上大学的一个积极因素,但不是绝对的积极因素,不是说努力了就能考上,不努力学习就考不上还有很多因素的,我见过初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高中成绩慢慢变差了的人,但你说他不努力,却又不是这样,我觉得他没考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和他选择的理科有关,还有家庭环境,原先他是文科生,后来听说理科好找工作他又选择了理科,但其实他擅长的是文科。

其次,就是他所处的环境,真的挺糟糕的,他什么事都自己扛着,没有家人的宽慰,或许你不懂,高一那年文科成绩还行,转了科后,刚开始还行,慢慢的好像就不行了吧,高中的压力是很大的,不能仅仅去看努不努力这方面,而且感觉他也挺努力的,但是最后结果也不尽人意。

最后。努力就能考上大学,没考上大学的人都是不好好学习的人这是错误的观念,没有绝对的,因为还有好多好多因素会影响,像环境像你选的科老师的教等等等。很多因素的,但努力也是挺重要的,只是针对于你这个问题来讲,努力就考上大学。没考上就是不努力学习的人这是错误的观念,不能这么绝对,还是要好好学习的,加油哦!


六小柚


这话太极端了。

先看前半句:努力就能考上大学。现在大学的录取门槛比较低,只要肯努力,上个一般的专科绝对没有问题。而且笔者身边还有不少专科毕业,但工资拿的比本科生还高的。

再看后半句:考不上大学就是不努力的。不说大道理,给你举个我高中同学的例子:他平常成绩都是班上前五名的,结果高考发挥失常,连二本分数线都没有达到。复读后再战,第一次还是紧张,结果还是不理想,二战还是没有达到一本线(心理素质确实太差),等到三战高考才顺利进入一所211。所以考不上大学,不仅仅只有不努力一个因素,还有其他外在因素,包括家庭关系的影响、教育质量的影响、考场心态、临时发挥多多众多因素。虽然我承认是否努力是最重要的,但这绝对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笛子007


答案是不对的。

不是说努力了就一定有结果,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有结果。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大家可能都很疑惑,明明就是同样的学习,同样的班级,一样的努力,为什么最后有的人考上,有的人却没有。这个有许许多多的因素的。

不是说努力就一定会考上大学的,考不上大学的人就没有努力。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只有自己才知道。在高考之前努力的人不仅仅就是成绩好的人,有的平时不学习的人都会紧张的,也会努力,但是阻碍你考上的因素有很多很多。

比如学习方法。从来老师就让我们弄一个学习计划,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套学习方法,能够让自己得心应手,学习起来更好更快。有的人始终找不到,甚至用别人的学习方法,最后还是一无所获,连平时学习的信心都没有了。

比如高考怯场。有些人上不了考场,平时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了考场上发挥失常的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有的人有考试焦虑症或者其他意外。

这些小小的事就会影响曾经努力的人。所以说不是说努力就能考上大学,考不上的人就没有努力。我身边的例子有很多,曾经有一个女孩,她成绩很好,在班级里面都是前几名,也是老师重点保护对象。因为成绩好,她犯错老师都是是一只眼闭一只眼,着时让人羡慕。平时的努力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晚上学习到一两点钟,每天刷题。但是高考她失误了,没有考上,这怎么说呢?人家也是努力了的吧,没有考上,她没努力吗?她的努力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暗恋的男孩子。他是一个复读生,因为之前比较浪,然后没有考上,复读一年。他也是每天都努力学习,每天刷题,后来他还是没有考上。这怎么说呢?

我讲一个好的例子吧!有一个男孩,平时算吊儿郎当的,不怎么爱学习,上课睡觉,下课浪,但是人家基础好通过最后几十天的努力,他最后考上了大学,去了上海。

讲这么多,我就想证明一点,努力就能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的人就是没努力,那是错误的观点。努力没有努力只有自己知道,毕竟那份精彩和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的评价都算不上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白,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这个世界比较现实,你不要的东西总有人要,你不争取的,别人会争取,你不努力,那么别人就会在你前面。

想必经历过的人才理解这个问题的痛心之处吧!





栗蜀


努力就能考上大学?

未必!

考不上大学的人都是不努力的?

也未必!

说说努力这件事儿吧。

在当下考大学给人一种并不太难的印象,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在城市里,从早教开始,再到幼儿园,再到“噩梦模式”的小学、“地狱模式”的初中无论是各种兴趣特长还是文化课补习,又或者是择校、学区房……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只靠努力就足够的了。

而能上高中的学生,除了最优秀的那部分人之外,你说谁比谁差多少?

重点高中本科率95%以上都不是新闻了,但是有人留意过普通的高中吗?

见过全校考上本科只有个位数的高中没有?我见过,后来这所学校都不好意思直接收“普高生”了……而即便是当下,普通点的高中本科率不到30%的依旧有很多。

那些70%的学生都不努力吗?

这还只是城市。

农村呢?贫困地区呢?

很多的努力其实真的比不了用钱砸出来的成绩,问题是如果面对的是“钱+努力”组合时,这种差距的劣势就更明显了。

影响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很多,除了自身的之外还有外部诸多影响,比如家庭教育环境,比如他能够接触到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学校的还是社会的),比如他的生活条件,精神丰富程度……

太多的因素都会影响成绩的!

所以仅仅只是“努力”对有些人来说会够,但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是不够的。

所以,“努力”只是成功的一个条件,但是它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条件——尽管这个条件占比确实很大。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不成功就一定是不努力,那么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

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是部分对的。

一流高中一本上线几乎100%。一个年级中,每个班里学习中游偏上的会考到985,211院校,年级前列会考入清华北大。

二流高中一本上线率60%-90%,年级前列才能考到985,211,清华北大极少。

难道二流高中同学努力程度远不及一流高中吗?大量数据证明,学习时间是差不多的。而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包括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学生自己的期望,教师的学习方法,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影响。

人受到周围人(同学、老师、家庭)的影响极大。考不上大学的不单纯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同时也受到了周围人很坏的影响。我们所见:有的是自己放弃了,因为游戏,或者受家庭关系影响外出打工;有的是有很差的学习习惯,我行我素,无法摆脱坏的习惯。


馒头和世界


努力就能考上大学,那些考不上大学的人都是不努力学习的人。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一、努力是考上大学的必要条件

努力是考上大学或者好大学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能够考上大学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除了学习努力,还有学习方法,临场发挥,报考志愿,招生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努力仅仅是考上大学的条件之一。

二、考不上大学的人未必都是不努力的人

考不上大学的人并非完全不努力学习,事实上,这与招人人数有很大关系。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8年高考录取比例是逐年增加的,由5%逐步增加到75%,主要原因是扩大招生规模。

我是88年参加高考,当年能够参加高考的人数272万,录取人数是67万,录取比例25%。那时并非所有高中毕业生都有资格参加高考,当地市区还要组织高考预选,只有筛选上的,才有资格参加高考。若按高中毕业生基数计算,靠上大学的比例还低很多。可以说,那时大家都很努力,因为高考是农村孩子鲤鱼跳龙门的唯一机会,也是唯一通道。但毕竟招生人数有限,竞争激烈,尽管大家都很努力,仍有75%的人是上不了大学的。

总之,能否考上大学与努力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那些考不上大学的人未必不努力,只是外部条件所限。

这些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民办大学迅猛发展,将来都有机会上大学,只是大学水平如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