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律师是什么印象?您在发生纠纷后会第一时间询问律师处理吗?

律师狂魔


2018年因为别人借了我们的钱多年不还,就托司法部门的熟人请了一个姓胡的律师诉讼官司,那个律师在当地被称为“胡一刀”,这个称谓究竟有几层意思,我现在都还不能定论,反正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感觉他这把刀不知要割别人几道,第一道,要请他吃饭,去的是指定的挂别人名,实际上是他自己的店,别的店他不会去;第二道,吃了原告吃被告,个中感受就不说了,“敷衍”这个词可以用上;第三道,好不容易官司打赢了,首先要庆祝一下(他要求的),当然是去他指定的地方还有他的一些朋友,至于请他的律师费啊,开庭之前一次付清没有商量,因为他是有名的律师,一般人还请不到。至于后续要求欠款人偿还借款,委托他请求法院强制执行等,他就“啊,啊,啊”,到现在快两年了,一分钱没有收到,法院强制也没有执行,赔了律师费,赔了车旅费,还赔了不知道请他吃了多少顿的饭钱。至于申请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一列操作,一个律师该做的程序一概没有,欠款人还是在外逍遥自在。到现在只认自己倒霉,劝告大家,自己在生活中和人打交道各种事物多一个心眼,不要去麻烦律师法院,到最后才发现事情发展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花开淡然


律师有两种:负责任的和混日子的。

第一次打劳动官司,找了一个陌生的律师,说完我的事之后,期期艾艾滴说,我自己不想露面。于是律师帮我写了诉状,委托书,又和我商量整个过程,感觉很安心。打完官司后,取来赔偿款给我,全程没让我和当事人见面,很舒服。

所以第二次打官司又去找他了。但是记错了楼层,找不到了。另找了一个律师,感觉啥都不会,就会写诉状,跑腿,庭辩一句话不说,判决一句不会辩护,我自己和法官交涉了很久,打了几次才赢下来,感觉这个律师啥用也没。

目前对我们而言,律师还比较远,很少遇到,最多也就是咨询一下,服务完全看律师的心情吧。


北海龙王


我也曾经也经历过, 让人很无语。律师不办事利。赔了5万拿去一万。拿被告的宜利。叫他收集材料没去说不让给。最后我们自己去拿的。他们说没人去拿过。不让拿根本不可能的事,开庭了一问三不知避重就轻。对律师我感到心寒


过往云烟882


很多律师都是吃了原告吃被告。他没有职业道德底线?都应该团结起来不请律自己来辨护,当然我这文章当中说的是有些人不是全部都是这种,我2018年请了一个律师他就是这种人,还有律师资格证就是 他的老家是达州的,现在就在绵阳混饭吃,无耻!


雪莲之都


重要的不是你是什么,而是在客户眼里,你是什么。

是客户对你的看法,而不是你本身,直接决定了客户要不要把信任和案子交给你。讲起来,这是个简单的道理,但经常被律师(包括我)忘记。

作为等价交换中的一环,律师也是一个商品提供者,但律师提供的商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去买衣服,可以看看其做工是否精细,材质是否优良,然后决定要不要掏钱。但律师的客户真金白银付款的时候,律师还什么都没有做,客户买的不是现成的东西,而是将来的服务。设身处地的想,客户心情的忐忑和犹豫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客户凭什么判断将来的服务能物有所值?

暂且只能凭律师给客户留下的良好印象了。

我们身边的人可以分两类,一是共事较久,了解深入的;一是见面之缘,所知不多的。这个分类对律师是有意义的,因为聘请律师的,不外熟人和陌生人,陌生人也基本要见上一两面才做决定。与熟人之间,印象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基本上是什么人就会留下什么印象,而与陌生人的初步业务接触中,则印象管理绝对是值得关注的大问题。对方要靠你给他留下的有限信息决定是否将重大事务托付于你,是从“一粒沙里看世界”,当然要在这颗沙子上下工夫。

我们在客户心里到底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客户的镜子里,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要取得这个信息很难。没有客户会说:在我眼里,你是一个不老实、较木讷、习惯钻营的高个子胖律师。能真诚地指摘你的缺点的客户是很稀罕的。

不过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客户,我们会请什么样的律师帮我们代理案件?假如我们身边的人都是律师,哪些人会被我们选中?哪些人会被我们毫不犹豫地删除?是哪些事情给我们留下了印象并决定了我们的决定?

一个案子对当事人来说,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个别情况下甚至可以影响下半生的幸福!如果我们是当事人,在选择谁做代理人时的主要担心是,他有没有能力做这件事,他会不会尽心尽力的去做。这两个问题,能力和意愿,可以大致分解为:口才、思维能力、人际能力、专业水平、责任心、敬业度、信赖感。

应该说,在这些方面会给客户留下什么印象,基本上靠自己平日的的武功修为、技艺积累,是自身素质的自然流露和散发,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地方。只能厚积而薄发,没法薄积厚发。但是,如何真实而高效的反映出来,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了。九段高手,在客户眼里只有三段,岂不是很亏,要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才行。

律师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客户心理雕刻塑造自己的过程,马虎不得。


音影娱乐传播


我就是律师,不必问别人。我为此感到庆幸,庆幸知道从哪里入手,怎样去维护利益,挽回或避免损失。

我为自己和家人进行过诉讼,都胜诉了;也不少通过非诉形式维护自己利益,避免了损失。

因为在诉讼和非诉领域从业多年,对这两个方向从业的同行有不同看法。

诉讼律师以庭审为主,长期形成的习惯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头脑反应快,说话不模棱两可,显示出强势的一面,所以有人言辞激烈,听起来具攻击性,喜辩论,不苟言笑,言必称法律规定。

非诉律师以为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提供法律服务为主,所以说话更圆滑,态度较谦和,更注重文字的严谨性,考虑问题需要细致全面,强势是内在的,比较内敛,分析问题、权衡利弊的能力具有优势。








道亦常


看过电视剧精英律师的人都称赞律师个个是精英,甚至为了伸张正义不惜牺牲个人时间冒生命危险侦查案件,现实中有这样的律师吗?该剧极力宣传律师不只是为钱,但为了钱可散伙走人,所以,通俗一点讲,律师就是为有钱人消灾的职业。律师的人是有知识的人,事必须拿钱来做事。当然也有特例就是无偿法律援助,为什么无偿呢?因为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不好拿钱办理,只要一个社会影响和个人声望,相当于做了一个广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律师就是有理据理力争,无理也要挖地三尺利用法律空子找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


良新14


我对法律非常感兴趣,也常常关注电视上的法制栏目,一般的法律常识略懂一点。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一般不会找律师。一是自己懂点法,可以利用法律较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二是没遇到非找律师不可的事情。小问题大家都可以协商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吃点亏也无所谓。找律师耗时费力最终结果未必是自己想要的,而且伤了和气,彼此结了死结,太得不偿失了。如果有律师朋友,在行事之前对自己把握不好的事情,咨询一下是不错的选择。


xiang6669


律师吃了原告吃被告.律师要靠业务才有收入.讲行业职业道德的律师少.我见过的咨询律师还要收费按小时.我现在遇到纠纷,自己自学成才.不会找律师.


一天到晚游泳的渔


我很相信律师,律师可以给当事人解决你想不到的解决方案,我在出现纠纷案件的时候我首先去找律师来帮助我找线索,和诉讼程序,,来打赢官司才有信心和底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