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宋版一兩金:看不夠的宋版書


過雲樓藏書: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唐杜甫撰,宋徐居仁編次,宋黃鶴補註,文集二卷,唐杜甫撰,年譜一卷,宋黃鶴撰,元皇慶元年餘志安勤有堂刻廣勤書堂增修本,瞿啟甲跋。此止將杜詩分為紀行,述懷等七十二類並附宋人集註,千家注為書坊號稱,實僅一百五十餘家。該書傳世稀少,此部元刻本為元皇慶餘志安勤有堂所刻,後廣勤書堂得其書版,又增刻文集二卷。餘志安勤有堂刻本為千家注本現存早期版本,良工精刻,校勘幾無錯訛,極富價值。卷前有鐵琴銅劍樓主人瞿啟甲手跋一篇,述其版本始末。

過雲樓藏書:張仲景註解傷寒百證歌五卷新編張仲景註解發微論二卷,宋許叔微撰,元刻本。《百證歌》是將張仲景《傷寒論》編列為一百種證候歌訣並加以註釋纂成,《發微論》則是對《傷寒論》的闡釋。二書元刻本今所知存世僅三部,一藏國家圖書館,一藏日本,南京圖書館所藏此部元刻本有典型元刻本風格,且與國圖基本不同版。書名中“新編”,“張仲景註解”等字樣,並無實際含義,僅是書坊刻書時為求出新所加。
許叔微,字知可,號近泉,真州白沙人。進士,曾任徽州,杭州府學教授。名醫。又著有《類證普濟本事方》等。

過雲樓藏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唐釋玄奘譯,宋刻圓覺藏本。此經為南宋所刻《圓覺藏》零種。北宋末由密州觀察使王永從家庭捐助,於湖州歸安思溪圓覺禪院刊刻大藏經,南宋初完成,世稱《圓覺藏》。此本為經摺裝,每板30行,行17字,5折。首葉上端鈐有長條形墨印:“圓覺藏司自紙板”,下有圓型朱印陽文:“三聖寺”。此寺乃日本名剎,建寺之初,曾有寺僧在宋嘉定間來中國求法,並將宋版佛經帶回日本。由此,“三聖寺”朱印可知此書為日本回流之物。

2014年12月10日,在西泠印社2014秋拍預展上拍攝到的北宋刻本《妙法蓮華經入注七卷》。


過雲樓藏書:《魏書一百十四卷》,北齊魏收撰,宋刻宋元明遞修本。記載北魏王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北魏時期史料多賴此書得以保存。魏收原書至宋初已殘缺不全,後人所補摻入其中,北宋時中央官府校理此書,一一考訂,刊刻行世,成為定本。此南宋刻大字本,經元明兩代多次修版,為明代所印,修版頁面版心有題年代及刊工姓名,亦為官府所主持。今存《魏書》南宋所刻均經三代遞修。
魏收,字伯起,曲陽人。歷任北魏,東魏,北齊三朝,屢修國史,北齊時官至尚書右僕射。


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北宋哲宗紹聖三年刻本,系益都李慎五於1934年前後從山西收得,後書歸王獻唐。1951年,王獻唐將此珍貴的宋版書捐給山東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

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北宋哲宗紹聖三年刻本,系益都李慎五於1934年前後從山西收得,後書歸王獻唐。1951年,王獻唐將此珍貴的宋版書捐給山東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

2013年12月1日,江蘇省南京市,在過雲樓藏書“合璧”展上拍攝的《錦繡萬花谷》,宋刻本。這部藏書是2012年由鳳凰集團以高價拍得,一度震驚收藏界。

過雲樓藏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唐釋玄奘譯,宋刻圓覺藏本。此經為南宋所刻《圓覺藏》零種。北宋末由密州觀察使王永從家庭捐助,於湖州歸安思溪圓覺禪院刊刻大藏經,南宋初完成,世稱《圓覺藏》。此本為經摺裝,每板30行,行17字,5折。首葉上端鈐有長條形墨印:“圓覺藏司自紙板”,下有圓型朱印陽文:“三聖寺”。此寺乃日本名剎,建寺之初,曾有寺僧在宋嘉定間來中國求法,並將宋版佛經帶回日本。由此,“三聖寺”朱印可知此書為日本回流之物。

遼寧省圖書館的館藏古書籍


遼寧省圖書館的館藏古書籍

遼寧省圖書館的館藏古書籍

昌黎先生集,宋刻本。在宋版書中為無上神品,後世多有翻刻。先後為項元汴、汪士鍾、楊氏海源閣等遞藏。

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北宋哲宗紹聖三年刻本,系益都李慎五於1934年前後從山西收得,後書歸王獻唐。1951年,王獻唐將此珍貴的宋版書捐給山東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

2014年12月10日,在西泠印社2014秋拍預展上拍攝到的北宋刻本《妙法蓮華經入注七卷》。

過雲樓藏書:張仲景註解傷寒百證歌五卷新編張仲景註解發微論二卷,宋許叔微撰,元刻本。《百證歌》是將張仲景《傷寒論》編列為一百種證候歌訣並加以註釋纂成,《發微論》則是對《傷寒論》的闡釋。二書元刻本今所知存世僅三部,一藏國家圖書館,一藏日本,南京圖書館所藏此部元刻本有典型元刻本風格,且與國圖基本不同版。書名中“新編”,“張仲景註解”等字樣,並無實際含義,僅是書坊刻書時為求出新所加。
許叔微,字知可,號近泉,真州白沙人。進士,曾任徽州,杭州府學教授。名醫。又著有《類證普濟本事方》等。

寒山詩一卷,宋刻本。舊藏毛氏汲古閣,後入清宮天祿琳琅。

宋刻本《三國志》,此本原藏楊氏海源閣,為楊以增重金購得“四經四史”之一。

2013年12月1日,江蘇省南京市,在過雲樓藏書“合璧”展上拍攝的《錦繡萬花谷》,宋刻本。這部藏書是2012年由鳳凰集團以高價拍得,一度震驚收藏界。

過雲樓藏書: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唐杜甫撰,宋徐居仁編次,宋黃鶴補註,文集二卷,唐杜甫撰,年譜一卷,宋黃鶴撰,元皇慶元年餘志安勤有堂刻廣勤書堂增修本,瞿啟甲跋。此止將杜詩分為紀行,述懷等七十二類並附宋人集註,千家注為書坊號稱,實僅一百五十餘家。該書傳世稀少,此部元刻本為元皇慶餘志安勤有堂所刻,後廣勤書堂得其書版,又增刻文集二卷。餘志安勤有堂刻本為千家注本現存早期版本,良工精刻,校勘幾無錯訛,極富價值。卷前有鐵琴銅劍樓主人瞿啟甲手跋一篇,述其版本始末。


過雲樓藏書:《字苑類編口卷》,宋刻本。集典籍中之詞語,分類編排,每詞下注明用例,以供尋檢。編者不詳。此書未見宋代書目等文獻著錄或記載。明代趙琦美《脈望館書目》著錄有宋刻殘本,僅存四卷,後世未見有翻刻本。此本四冊,版心處鐫有“字苑上口”,應僅存上第一至十卷,總卷數不詳,書中目錄及卷端所題卷次系經後人挖改。此本版面有字體風格,頗具南宋晚期福建刻書的特點,刊印精美,為閩刻中上乘。宋刻宋印,孤本流傳,極為珍貴。曾為明藏書家顧元慶,清藏書家陳鱣收藏。

顧元慶,字大有,長洲人。以書籍為娛,藏收逾萬卷,又多有刊刻行世,如《顧氏文房小說》等。
陳鱣,字仲魚,號簡莊,海寧人。精研經學,校勘,富藏書。著有《續唐書》,《人挖改。此本版

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宋刻本。此《崇寧藏》零本為海內外孤帙,價值極高。

金石錄三十卷,宋刻本。傳世孤本。中國現存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

過雲樓藏書:錢塘俞宅書塾刻本《乖崖張公語錄》。李畋輯,宋紹定三年俞宅書塾刻本,曹元忠跋。卷端下題:門生朝奉郎尚書虞部員外郎致仕李畋集。卷末木記題:紹定庚寅刊於錢塘俞宅書塾。避宋諱,“完”“慎”等字缺末筆。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左右雙邊,白口,有刻工:通,中,免。

《水經注四十卷》,宋刻本,袁克文跋,存十二卷。此本原藏清內閣大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著,宋刻本,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

2007年12月8日,《南京圖書館館藏珍本精品展》上,宋刻本朱熹注本的《詩經·國風》文獻。

《九章筭經九卷》,宋刻本。此本為存世最早刻本,且為宋代建刻之精品,彌足珍貴。

昌黎先生集,宋刻本。在宋版書中為無上神品,後世多有翻刻。先後為項元汴、汪士鍾、楊氏海源閣等遞藏。

《抱朴子內篇二十卷》,宋刻本。此本是現存最早之本,系海內孤本。

過雲樓藏書:皇朝名臣續碑傳琬琰集八卷,宋杜大珪編纂,元刻本,清鮑廷博徐渭仁跋,清鮑正言題記。此書扉頁有鮑正言題記稱:“嘉慶十年錄於趙氏竹崦庵”。《皇朝名臣續碑傳琬琰集》被選入《中華再造善本》該書裒輯國內各級各類圖書館珍貴善本,僅有兩部私人藏書被收入,此為其一。
此本歷經明末毛晉,清鮑廷博,徐渭仁遞藏。
杜大珪,約南宋光宗時在世,眉州人,進士,其它無考。
鮑廷博,字以文,號淥飲,歙縣人,定居桐鄉。富藏書,又據所藏善本刊刻《知不足齋叢書》,並親自讎校。有《花韻軒小稿》,《詠物詩》等。

過雲樓藏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唐釋玄奘譯,宋刻圓覺藏本。此經為南宋所刻《圓覺藏》零種。北宋末由密州觀察使王永從家庭捐助,於湖州歸安思溪圓覺禪院刊刻大藏經,南宋初完成,世稱《圓覺藏》。此本為經摺裝,每板30行,行17字,5折。首葉上端鈐有長條形墨印:“圓覺藏司自紙板”,下有圓型朱印陽文:“三聖寺”。此寺乃日本名剎,建寺之初,曾有寺僧在宋嘉定間來中國求法,並將宋版佛經帶回日本。由此,“三聖寺”朱印可知此書為日本回流之物。

過雲樓藏書:儀禮圖十七卷儀禮旁通圖一卷,寧楊復撰,儀禮十七卷,元刻明正德遞修本,佚名批。作者取先儒舊說纂為釋文,並繪製古禮儀節及陳設方位圖,凡二百零五幅,又作《旁通圖》補充於後,使讀者更加方便了解古禮之梗概。此本刻於元代,經明正德六年,十二年,十六年等多次補版,明代印本。版心刻有補版年代及校刻者姓名。

楊復,字志仁,南宋福州人,朱熹門人,又著《祭禮》,《家禮雜說附註》等書。

過雲樓藏書:《魏書一百十四卷》,北齊魏收撰,宋刻宋元明遞修本。記載北魏王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北魏時期史料多賴此書得以保存。魏收原書至宋初已殘缺不全,後人所補摻入其中,北宋時中央官府校理此書,一一考訂,刊刻行世,成為定本。此南宋刻大字本,經元明兩代多次修版,為明代所印,修版頁面版心有題年代及刊工姓名,亦為官府所主持。今存《魏書》南宋所刻均經三代遞修。

魏收,字伯起,曲陽人。歷任北魏,東魏,北齊三朝,屢修國史,北齊時官至尚書右僕射。



2019年9月17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京舉辦多件珍貴古籍亮相

2014年10月11日,武漢,“冊府千華:湖北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

2019年9月17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京舉辦多件珍貴古籍亮相

2014年10月11日,武漢,“冊府千華:湖北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

2019年9月17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京舉辦多件珍貴古籍亮相

2014年10月11日,武漢,“冊府千華:湖北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

2014年10月11日,武漢,“冊府千華:湖北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

2019年9月7日,北京,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國家圖書館建館110週年,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共同主辦,“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一至四展廳正式開展。展出的古籍善本都是國寶級別,更有包括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在內的孤本亮相。此次大展彙集了全國20多個省的40餘家公藏單位、30餘位私人藏書家的珍貴藏品共330餘種。同時運用了數字虛擬沙盤演示、全息視屏演示、沉浸式數字場景、微信導覽等多種手段進行展示。序廳中還特別設置了朗讀亭,觀眾可以在亭中朗讀珍貴典籍,然後將錄音通過微信分享出去。


2014年10月11日,武漢,“冊府千華:湖北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

2019年9月17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京舉辦多件珍貴古籍亮相

2019年9月7日,北京,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國家圖書館建館110週年,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共同主辦,“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一至四展廳正式開展。展出的古籍善本都是國寶級別,更有包括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在內的孤本亮相。此次大展彙集了全國20多個省的40餘家公藏單位、30餘位私人藏書家的珍貴藏品共330餘種。同時運用了數字虛擬沙盤演示、全息視屏演示、沉浸式數字場景、微信導覽等多種手段進行展示。序廳中還特別設置了朗讀亭,觀眾可以在亭中朗讀珍貴典籍,然後將錄音通過微信分享出去。


2019年9月7日,北京,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國家圖書館建館110週年,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共同主辦,“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一至四展廳正式開展。展出的古籍善本都是國寶級別,更有包括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在內的孤本亮相。此次大展彙集了全國20多個省的40餘家公藏單位、30餘位私人藏書家的珍貴藏品共330餘種。同時運用了數字虛擬沙盤演示、全息視屏演示、沉浸式數字場景、微信導覽等多種手段進行展示。序廳中還特別設置了朗讀亭,觀眾可以在亭中朗讀珍貴典籍,然後將錄音通過微信分享出去。


2018年12月2日,北京,曠世宏編文獻大成——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文獻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一展廳展出。此次展覽通過展出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12冊,以及其他珍貴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名家手稿和輿圖,各個時期《永樂大典》入藏國圖的檔案,不同時期出版的《永樂大典》影印本及海外收藏《永樂大典》影印本等,為公眾勾勒這部大典飄搖多舛的命運。

2019年9月17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京舉辦多件珍貴古籍亮相

過雲樓藏書:《字苑類編口卷》,宋刻本。集典籍中之詞語,分類編排,每詞下注明用例,以供尋檢。編者不詳。此書未見宋代書目等文獻著錄或記載。明代趙琦美《脈望館書目》著錄有宋刻殘本,僅存四卷,後世未見有翻刻本。此本四冊,版心處鐫有“字苑上口”,應僅存上第一至十卷,總卷數不詳,書中目錄及卷端所題卷次系經後人挖改。此本版面有字體風格,頗具南宋晚期福建刻書的特點,刊印精美,為閩刻中上乘。宋刻宋印,孤本流傳,極為珍貴。曾為明藏書家顧元慶,清藏書家陳鱣收藏。

顧元慶,字大有,長洲人。以書籍為娛,藏收逾萬卷,又多有刊刻行世,如《顧氏文房小說》等。
陳鱣,字仲魚,號簡莊,海寧人。精研經學,校勘,富藏書。著有《續唐書》,《人挖改。此本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