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这十三副铠甲是怎么得来的?

冉之酉色


所谓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而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私藏铠甲是重罪。那么,努尔哈赤的十三副铠甲到底是怎么来的?

答案很简单,这十三副铠甲是明朝送的。

事情还得从尼堪外兰说起来。尼堪外兰是一个女真首领,常年盘踞辽东,他一直想对明朝邀功请赏,所以琢磨来琢磨去当起了一个活:拱火。

当时尼堪外兰对辽东地区的主要贡献就是帮助明军消灭各种各样的女真部落,他也趁机捞点好处。结果有一次军事行动中他就捅了娄子,当时努尔哈赤的祖父塔克世和他爹等人在城中,明军乱军中直接斩了努尔哈赤的父祖二人,这俩人早就投降明朝了,也算是明朝在辽东的官员之一。

他们被杀以后,努尔哈赤就向明朝讨要说法。 根据明朝方面的回应,努尔哈赤想找尼堪外兰报仇这事,明朝管不了,他爱报仇就去报仇,前提是你得有实力(努尔哈赤一共四个人,尼堪外兰可是有接近一万人的大首领)。至于说赔偿这事,明朝方面还是赔偿了。考虑到努尔哈赤确实挺惨的,就带着个弟弟舒尔哈齐还有俩心腹,所以就赔了他十三副盔甲,表示就这么多了,您想办法自己起兵找人报仇吧。

另外,明朝赔偿里面还有个虚位官爵,这玩意努尔哈赤也没啥用。所以努尔哈赤确实起兵之初挺惨的,经常见到记载,努尔哈赤带着三四个人,和对面女真部落几十人对砍,可以说勇猛无敌。最夸张的一次战斗,努尔哈赤居然四个人杀退了对面八百人。虽然有夸张成分,但是努尔哈赤初期起兵势力单薄也确实是事实。

另外,他起兵之初实在长白山一带,白山黑水之间当时人口稀少,他发展队伍又全靠扩张征服,所以努尔哈赤用了三十年才统一建州,可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


冷兵器研究所


相传努尔哈赤在少年时期遭受了许多困苦磨难。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父亲塔克世又续娶了一位,他的这位继母轻视虐待他,父亲对此也不管不顾,努尔哈赤在无法忍耐的情况下选择了离家出走,一路流浪到了抚顺。

抚顺有一户姓佟的大户人家,是前金时期遗留的女真人后代,而经过元明两代的演变后这户人家已经被汉化了。佟氏在抚顺的家产十分丰厚,不是一般富户能与之相比的。他们不仅有千顷良田,数千余头牛马羊,并且还开了许多店铺,生意非常兴隆。

后来在利诱威逼之下,他们接手了一家当铺。当铺开张以后,由于佟家经营有方,生意还算红火。直到有一天,一个醉酒的明朝边吏,跑到当铺这里来撒酒疯,空着手借着酒劲向当铺敲诈勒索要钱。当铺伙计不同意,说什么也不肯把钱白白给他。

边吏非常生气,说道:“你先把钱给我再说,明天我再把东西给你送来。”伙计一听这话,害怕上当受骗,自然是说什么都不肯给边吏拿钱,气得边吏想直接动手,但是碍于佟氏在当地的势力,只好空着手走了。

过了不一会儿,这个边吏便扛着十四副铠甲回到了当铺,一进门就冲着伙计大声叫喊:“老子这十四副铠甲能当多少钱?”铠甲这东西本来就很少被常人所需,送到当铺自然而然就要成为“死当”,不可能会有谁来买走这些铠甲,这个边吏自然也不可能再来赎回它。伙计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一心想要推辞,不想要这些铠甲。

但是,他又顾虑这个喝醉的边吏,害怕他在当铺闹事,殃及自己。无奈之下,他只能拿出银子给这个边吏。边吏这一走,果真如当铺伙计所想的那样,再也没有来过当铺,更别说赎回他的铠甲了。这样,这十四副铠甲就真的被扔在仓库里,变成了“死当”,无人过问。

努尔哈赤到了抚顺以后,成为佟家的一个长工。努尔哈赤自自离开家以后,一直在外闯荡,不管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他样样都很精通,而且他聪明勤快,学什么都很快。佟家的掌柜塔木巴颜非常看重他,把自己的孙女哈哈纳扎青嫁给了他,让努尔哈赤做了佟家的入赘女婿。

几年后,努尔哈赤带着哈哈纳扎青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赫图阿拉城。但是他刻薄的继母却将努尔哈赤和哈哈纳扎青赶了出去,要求分家。就这样,努尔哈赤带着哈哈纳扎青去了其他地方定居下来。

又过了不久,努尔哈赤的父亲被明军所杀,努尔哈赤一怒之下起兵为父亲报仇,刚起兵的努尔哈赤非常缺少兵马和武器。这时塔木巴颜想起仓库里还有十四副铠甲,除去其中已经坏的一副铠甲,塔木巴颜赶忙把剩下的十三副铠甲给努尔哈赤送去,这就是十三副铠甲的由来。


旧时楼台月


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倚靠的并不是清代官修史书里面吹嘘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或者是天命所归,而是其父、祖长年当“带路党”攒下的“人品”。

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长期给辽东总兵李成梁做“带路党”,努尔哈赤更是被李成梁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出入京师,每挟奴儿哈赤与俱。”(姚希孟《建夷授官始末》)

李成梁见努尔哈赤丧祖、丧父,给了努尔哈赤20道敕书和20匹马,又让他承袭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世职。

马就不用多说,这20道敕书可是进行朝贡贸易的凭证,没有这个东西,铁器、粮食、布匹是没得买的,这玩意儿非常值钱。永乐四年,明廷正式开办女真马市。当时开设三处,一于开原城南,以待海西女真;一于开原城东;一于广宁,以待朵颜三卫,各去四十里。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开两次,入市者持有明朝官府签发的“敕书”,会得到马市官员的“通关优待”,努尔哈赤从李成梁处得来的敕书,就是这个作用。对于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建州女真而言,铁器、粮食、盐、布匹等等,均需要从明朝进口,说马市是女真部落的生命线也不为过。

李成梁这个“干爹”的支持让努尔哈赤的腰杆子无比之硬,在李成梁的支持下,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除叶赫以外的女真部落。这才是努尔哈赤敢于起兵的资本!


无气倒被人欺


在当时的建州诸部中,属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实力最强。他多次率众劫掠辽阳、孤山、抚顺、汤站等地,先后杀死总兵黑春、指挥王国柱、陈其学、戴冕、王重爵、杨五美,把总温栾、于栾、王守廉、田耕、刘一鸣等十数员明朝武将。万历二年(1574年),王杲以明廷绝贡赋导致部属坐困为由大举进犯辽沈,被李成梁击败。次年(1575年),王杲穷困投靠哈达,结果却被王台所缚,献于明廷,后被磔于京师。

然而,王杲之子阿台逃脱,他回到古勒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古楼村)以求东山再起,伺机复仇。万历十年(1582年)九月,李成梁提兵出塞破阿台部,斩首一千五百余级,宣辽东捷。努尔哈赤在败兵之间逃脱,投奔叶赫部,贝勒清佳砮礼遇之,将自己的女儿孟古哲哲与努尔哈赤订婚,并派兵护送其回赫图阿拉。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为彻底断绝后患,李成梁发兵攻打古勒城,但古勒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之阿台力战,李成梁久攻难下。这时,明军向导、建州女真苏克苏浒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用计诱使阿台部下开城,明军进入后屠城。由于阿台之妻为努尔哈赤大伯礼敦之女,为使其免受兵灾,当时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在城中对阿台劝降,却一同被明兵杀死于乱军之中。努尔哈赤得知此事后,上书明朝为何无故杀其祖、父。明廷下诏表示是误杀,同时授予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和都督敕书,归还觉昌安和塔克世的尸体。努尔哈赤重新收整旧部,部众有完布禄、安费扬古父子等,加之前收部众额亦都等共有数十人。

由于当时努尔哈赤的实力远远不足以与明朝抗衡,于是他将怒火转移到了给明军做向导的尼堪外兰身上。努尔哈赤曾要求明朝交出尼堪外兰,但有意扶植尼堪外兰为建州之主的明朝给予了拒绝。努尔哈赤只得试图将对尼堪外兰不满之人拉拢到自己一边,他与萨尔浒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瑚、沾河寨城主常书、扬书兄弟会盟,共同对抗尼堪外兰。随后,努尔哈赤以觉昌安、塔克世遗留下来的盔甲十三副、部众数十人起兵,进攻尼堪外兰驻地图伦城。


历史在记录


  • 十三副遗甲起兵是努尔哈赤艰难创业的始点。为了复仇,也为了与尼堪外兰争夺对本民族部落的统治权,努尔哈赤用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武装最先投奔他的噶哈善、常书、杨书等亲信。他们联合萨尔浒部酋长之弟诺米纳,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准备共同发兵攻打尼堪外兰。但是未及与这个主要对手交锋,努尔哈赤的族人中有人看到明朝支持尼堪外兰,有影响的哈达部部长也帮助他,这些人就从中挑拨诺米纳,不让他们跟着努尔哈赤去对付尼堪外兰。诺米纳被这些人动摇了,背叛了努尔哈赤,没有按照已经约定的办法去行动。努尔哈赤不得不掉转矛头,首先向诺米纳开火。尼堪外兰在图伦城听说努尔哈赤已经起兵,丢下军民,携带妻子逃到了嘉班。努尔哈赤“以兵不满百,甲仅十三副”,克图伦城,首战告捷。
  • 父辈遗留下来比较现实。

1念永恒


努尔哈赤是女真贵族,其祖上都是明朝敕封的世袭女真部落首领,拥有自己私家的势力和武装,其祖觉昌安和其父塔克世被明军误杀后,努尔哈赤承袭了父祖的职位,十三副铠甲当然是其父祖遗留给他的


天命与剑8341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这十三副铠甲是觉昌安、塔克世留下来的,而努尔哈赤单纯的凭借十三副铠甲愣是打出了一片天地,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没有这样大的野心,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南方有个明朝一直压制自己,只不过努尔哈赤决定拼一把,因为自己的妻儿老小、自己的全家都已经被明王朝给杀掉了。

事件回顾

这件事情非常复杂,如果讲起来的话,估计得从明朝万历年间一直在讲到明朝崇祯年间,双方之间的恩怨情仇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死结,而且谁也不愿意打开。

但实在是没有必要介绍得如此详细,我们只需要看一看,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后,他在大北方的势力变化是如何起程转折的。

努尔哈赤自己的亲人通通被杀掉的时候有两部分势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分别是尼堪外兰和明朝。

可是以明朝当时的军事实力布局,以及努尔哈赤自身的认知来看,这个时候如果盲目的和明王朝对抗的话无异于自寻死路,因为此时的努尔哈赤身边恐怕也就这么几个人。

既然打不了强的那就只能打弱的了,于是一时之间努尔哈赤在整个东北方向上搅起了阵阵喧嚣,而因为明朝对努尔哈赤始终有愧疚,所以对于这样的小打小闹也不放在心上,可是谁能想到这样的小打小闹,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面竟然演变成了一个巨无霸的存在。

没错,这就是事实

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一个非常有趣而且被史学家容易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十三副铠甲能有如此大的威力?

如果我们经常看电视剧的话就不难发现,铠甲好像一撕就能撕坏,在某些电视剧中,凭借着两个手轻轻一撕可能敌人就烂了(仅限于为数不多的电视剧中)。

当然把这一部分电视剧统统排除在外的话,铠甲所能够对人起到的防御作用是非常好的,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明朝末年袁崇焕曾经视察边境地区的时候遭遇了敌人伏击,在遭遇敌人伏击的时候他逃了出来,全身中了30多箭,而这30多箭统统射在了铠甲上,当袁崇焕把自己的铠甲卸下,除了脸上有轻微的擦伤之外,生龙活虎,没有一点伤害。

我们就不难理解这种种铠甲在古代战役当中的重要性,而且这种铠甲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够打造出来的,事实上,一套重铠甲所能够耗费的资金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铠甲,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就可以穿戴的,往往只有高级将领才能够穿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努尔哈赤拿这十三副铠甲就能够打天下,因为这些铠甲当中的任何一幅铠甲,都是当时最顶尖的防御式铠甲。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野猪皮不是建州卫的龙虎将军吗?有十几副铠甲有什么出奇。既然这些建奴是明朝臣属,起兵的话那算暴乱或叛乱吧,为毛好些个所谓砖家们不提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