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怎样做,到老了孩子才能主动孝顺自己?

古传闺疗


年轻时要怎么做,后人才孝顺,农村有句老话说的好,娇儿无孝子,棒打出孝郎。首先孩子不可以娇生惯养,不要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的想法,要让孩子从小有是非对错的观念,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想着后人孝顺必须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模仿,包括你是怎么对待父母的,他们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你。要想孩子孝顺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代就有卧冰求鲤,卖儿葬父的典故,孝道在我们民族传承了几千年,就让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吧。





相哥在青岛


说个故事,3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长者坐在井边的石头上休息。甲妈妈说“我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乙妈妈说“我儿子唱歌可好听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丙妈妈没有说话,另外2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儿子?”

丙妈妈说“没啥好说的,我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3个妈妈打好水,拎着水桶往家走,长者跟在后面也往回走。水桶真重呀,3个妈妈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腰酸胳膊疼了。

这时候迎面跑来3个男孩儿,一个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妈妈们看呆了;一个唱着歌,歌声好听极了;还有一个走到自己妈妈面前,接过水桶提着走了。

有个妈妈问长者“看见我们的3个儿子没?”,长者答“3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这个故事里有4个成年人,3个孩子,他们的言行虽简单,但都明确表达出了各自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什么呢?是信仰和态度。妈妈作为家长,在意的、看重的、想要的,就是她们的价值观,很明显,孩子的特长成了妈妈看重的地方,妈妈越引以为骄傲,孩子越表现的得心应手。

价值观没有好坏,不同家长的价值观导致对孩子不同的期待,而孩子会在父母热切的目光注视下一路前行。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开篇就提到了儿童教育的“三脚凳理论”,指出①父母明确价值观②建立合理期待③尊重自身需求是对孩子施加正确教育的前提。

问题“年轻时怎样做,到老了孩子才能主动孝顺自己?”,我的答案是,懂得正确呵护、疼爱孩子的人,必将获得孩子发自内心的疼爱和呵护,亲人之间互相疼爱呵护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从哪儿习得“正确地爱”呢,当然是从各种亲子教育的书里,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最好的教育是唤醒,最快的成长是自燃。我是[阿娥你好],一个传播能量、乐于分享的妈妈,[关注]我的原创内容,和孩子一起进步,见证彼此的成长。

阿娥你好


以我的亲身经历,谈两点个人的体会。

一是孝敬生我养我的人,即父母。并且携同自己的妻子一同孝敬老人,这是夫妻二人应该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我夫妻俩把瘫在床上四年老母亲照顾得非常精心,从来不攀兄弟姊妹,母亲八十九岁无疾而终。身教胜于言教,晚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以我们俩为榜样,也很孝顺。

二是爱自己生的人,即儿女(包括儿媳女婿)。为人父母,你既生之,就应爱之,对儿媳女婿也要视为己出,诚心相待,和睦相处。老人也得有个老人样儿,他们为你买衣服或者给钱应该表示谢意,到儿女家去,也应该给孙辈买些衣物或食品。儿女家的事情,原则上不管,必须说的,也得讲究点策略,尤其是对女婿和儿媳。这样其乐融融地相处,一般说来,儿女不会不孝顺的。





雪中行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身体力行,你是怎样对待你年迈父母的,你老了,你的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记忆里母亲每做一顿带点油花的白面条总是自己先不吃,用沙锅捂了端给村子另一头的姥姥,隔三差五给姥姥洗头,洗姥姥裹成三寸的小脚,洗裹脚布,把姥姥收拾得清清爽爽,后来搬到80公里以外的灌区,没有电话,问候都是通过来往的人带的,老家来人了,母亲总问:我母亲可好?答:你母亲说你己经多少多少天没回去了,问什么时候回去?那时父亲在外面搞副业,母亲忙,走不起,毎每这时,母亲总是红了眼圈,偷偷抹眼泪,然后接下来某天安顿好家,凌晨3点多歩行出发去看姥姥,半夜三更再回来,一天一个来回,碰到生产队集体改善伙食,做的肉面条和油饼,妈妈不舍得吃,总是从很远的地方带给姥姥。姥姥9丨岁过了,妈妈在脱拉机上褥了厚厚的草把姥姥接来家,伺候了一年多,回去后不久就去逝了,记得妈妈当时说过一句话,对你姥姥,妈没有遗憾的了。

记忆里爷爷奶奶一直住三叔家,一直忙,抄沙地,种瓜,放羊,只要是生病了,父亲就把爷爷、奶奶接到家里,一则姐在医院工作方便治疗,再则,父亲接过来也是伺候一段时间,爷爷、奶奶在家的时候,父亲一直跟前跟后,每天让母亲开小灶给做好吃的,小碗端着,眼晴盯着,吃完了收碗,剩下了父亲也不嫌弃自己吃了。爷爷、奶奶去逝都80岁了,去逝前的一段时间,都在我家住,父亲端茶倒水,端屎倒尿一步不离伺候着。奶奶去逝时,父亲一夜之间老了好多。多年过去了,就在今天用笔记录这一幕幕当年的情景时,依然有泪流的冲动。就在刚刚,疫情期间被隔离在县域的小弟回来了,给父亲又重新拿递头刀给刮了头,嫌我电推子推得不舒服,修脚还是后人会修,小弟给烫脚,修脚后走了。就在这不经意间,后人就跟上了,不用人说。


涵熠之路


只能说是认命吧有的父母什么都没有还得靠儿子挣钱养但是遇到了好媳妇照样孝顺,有的父母倾其所有但遇到一个贪婪事多不知足的媳妇你就是应该的,别指望儿子孝顺你儿媳妇不会让的。我们家前院就有一个啥都不干,整天的出去玩扭秧歌跳舞打麻将,没钱就和我们借,等儿子开支再还,可人家命好啊,遇上一个媳妇可孝顺了,照样玩。而且比以前穿的还好多了享受多了,衣服都是媳妇给买,她做饭不好吃,媳妇也不用她媳妇做,家务活干不好媳妇也不用她都是媳妇做。当初儿媳妇和她爸爸来家里看啥都没有,就和姑娘说人家也就一个儿子要钱欠债也是你们还,就别要啥了,儿媳妇就要了两万块钱就结婚了。她帮媳妇带了两年孩子就是看孩子啥都不用她做,都是媳妇上下班回来做,她就是洗洗自己的内衣。本来挺事多的一个人,就遇上了一个没说的儿媳妇。可这样的媳妇太少了人家是哪辈子烧了高香了。我们这大多媳妇不好伺候的,结婚婆婆买房花彩礼,结完婚婆婆像伺候公主样的伺候着,可还总嫌婆婆这不带对那不好的,婆婆连话都不敢说,一旦哪句话让儿媳妇挑理了,那婆婆就更不好过了。儿媳妇就会大闹天宫了。遇到孝顺的不论你付出的多少只看你的命好不好,我们这就有两个这么孝顺的还都是家里穷没钱买房出彩礼的,另一个家里也是婆婆整天玩扭秧歌跳舞,还不正经,男的有病啥也不能干,儿子当时把对象领家来说是早房子,可哪里有钱买啊,后来姑娘就降低了条件就要了八万块钱,但结婚后,姑娘的爸妈和姑娘说人家也就是一个儿子,贫富都是你们的日子,这钱放咱家也是放着,给你们拿回去把饥荒还了吧,结果把钱又拿回来了,而且姑娘非常孝顺,啥说没有,对公婆都好。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F


尊老爱幼,你年轻时对老人孝顺,尽心尽责,孩子们会看在眼里,他们就知道自己以后该怎样做了?还有对待子女尽心尽力,力所能及的给孩子提供帮助,子女看到父母为他们操心,为他们奉献余热,肯定也会回报父母。一个家庭有了好的家风和家教,上行下效,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差不了。我奶奶活到103岁,后边几年几乎是不下床了,吃喝拉撒全是大爷大娘和我爸妈轮流侍候,有人说,老人有老人味,那哪是老人味就是长期不洗澡身上的汗腥和尿臊味,我奶奶就没有,她很干净,经常洗澡换衣服,我曾经给我妈说,我可能以后不会像你们做的那么好。奶奶后来老的坐都坐不住,必须一个人在后面搂着腰,一个人喂饭,大娘和妈都是把饭炖得烂烂的,肉切成沫,怕奶奶营养跟不上都是荤素搭配,才使奶奶活了这么大年纪,我们都看在眼里,他们是我的的榜样。


一帆风顺55893


年轻时怎样做,到老了孩子才能主动孝敬自己?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做到两件事,到老了孩子主动孝敬应该不成问题。

第一件事,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

第二件事,无条件地爱你的父母。

先说第一件事,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

樊登老师说:要无条件地爱孩子。

1、无论你的孩子是俊还是丑,是聪明还是愚钝,是优秀还是普通,都要毫无差别地爱你的孩子。爱你的孩子,不是爱他的优秀满足了你的虚荣心,只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因为除此之外的任何原因。

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溺爱在本质上不是爱。溺爱是不分是非,一味娇惯;无条件的爱是是非分明,奖惩有度。

例如:当孩子打了人,溺爱的父母会说:“打了别人没关系,我们有的是钱,可以赔医药费,只要伤不到自己就行。”

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会严厉地说:“打人是不对的,要向别人道歉,今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批评完了,依旧爱孩子,不会变,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嫌弃他。

如果你不能做到无条件地爱孩子,等你老了,孩子也会在你身上挑出一大堆毛病作为不孝敬你的理由,就像小时候你因为他的缺点不爱他一样。

2、内心抛弃掉“养儿防老”的观念。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说过:“养儿防老不是件坏事情,但一定要强求就是不对”“只要你心中有所求,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是的,你只管真诚地爱你的孩子,怀着一颗无私的心全心全意地去爱你的孩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不求回报的时候,回报就来了。你越是求,就越是求不到。这就是人性里的悖论。

再说第二件事,无条件地爱你的父母。

爱你的父母,无论他们贫穷还是富有,智慧还是愚昧;无论他们有再多的缺点,再大的不对。你只管想: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人世间,我们只有感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传。你怎么对待父母,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天道轮回,孩子会学着你对待父母的样子对待你。这不是迷信,这是真理。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太多的人弄不懂啊。

亲,喜欢点个赞吧,你的鼓励让我欢喜,谢谢你

从零开始1


答:努力学习,精致自身,强身健体!

1、知趣老人受人敬爱!

2、努力学习,好学不倦,与时俱进。

3、改善生活,创造条件,精致自己。

4、强身健体,风度翩翩,不添麻烦。

5、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自娱自乐。





绥格格


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作为一个人连自已的父母都不愿照顾或者照顾不好,还怎么去社会上做人与做事?这就是古训百事孝为先的道理!照顾好自已的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父母过得安详照顾得好的后代一定是成功的后代!父母过得开心的家族也一定是很兴盛家族!这种传承一定会延续下去,到了你老了的时候你就不用担心你的后代不尊重你,尊敬老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幸福不会从天降123


尊老爱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下一代做榜样,你的子孙一定会孝敬父母你。爱人就是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