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哪一部电影最打动你,看了一遍又一遍?

木易么么


《寻梦环游记》是一场关于亡灵的狂欢,我从未见过如此绚烂美好世界,灯火辉煌,炫彩非常,整个亡灵世界笼罩着金紫色的光芒,胜过人界。

故事背景设定在了墨西哥,墨西哥的传统文化认为,在亡灵节那一天,人们会将万寿菊的花瓣洒在住房和公墓之间的道路上,再在路上放置点燃的蜡烛,自家那些逝去亲人的亡灵,就能寻路回家。所以,《寻梦环游记》的观众们认为,米格来往于人间与灵界的手段是一枚万寿菊花瓣,也是不错的解释。不过,我却认为,让米格自由地来往于此生与彼岸的,是音乐。

最让人心生感动和暖意的是,《寻梦环游记》对于亲情,梦想与死亡的解读。“寻梦”不是一意孤行地追逐梦想,皮克斯没有过分抬高梦想的价值,梦想也绝对不是因为牺牲世世代代浓浓的亲情而变得可贵。正相反,米格尔的歌唱梦想成为最终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对于死亡,电影依托墨西哥亡灵节传统,传达了一种极为乐观热闹的态度。


家家户户撒花瓣,打点祭台,准备美食,放烟花等候故去亲人的归来。电影里的死亡,仿佛只是一段游览缤纷风景的旅行,只是亲人的移居别地。电影给予的温暖感知,并不是用所谓理性冷静的态度告诉你,你所爱的人走了,即便穷尽山山水水,再等上一千年一万年,也无法再见。

影片的结尾,Coco 去世,与父母相见。《寻梦环游记》传达的温暖观点莫过于此:死亡是一场再重逢,无论沧海桑田,无论春起秋落,只要不曾遗忘。


小碳的日常生活


您好!楼主,很高兴回答您这一个问题

个人觉得一部电影或者说一部电视剧,能让你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原因,不是剧本的情节有多好,多好,而是在于一个人的选择有多少,有多少?

是不是朋友们觉得我这一个观点有一点不符合逻辑,今天我就与大家探讨探讨这一个有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来自家村的80后的我,在我有记忆的时候还不知道电视的词,那个时候有一个电视的农村家庭,已经是很富有了,因为那时大部份人还照煤油灯(估计00后,10后)基本不知道什么叫煤油灯,根据照不起电灯,可见那里有一台电视机的人,是多么富有。

在我记得只有6岁左右的时候,放署假的夏天,咱们乡下是收包谷的时候,好像每年的那个时候,电视台会放《西游记》,《白蛇传》,那个时候咱们村只有一家人有电视,每当电视台播放的时候,他家里面会准时挤满了老老少少的人,没有多余的板凳,大家有的站着,有的就地坐在他家的包谷上面,帮他家脱包谷粒,所以,在那个条件、时代的人们,特别是50后,60后,70后,80后都记忆尤新,他们看过的电影或许有很多,但看了一遍又一遍,记得很深刻的就只有那几部———《西游记》,《白蛇传》,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打动了他们,原来打动他们的不是多么精彩的情节,而是选择,在他们的年代,没有选择,所以唯一的选择留给他们的是最美好的时光。


小新哥说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很经典的电影,我记得是上大学时我们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因为小梁的专业和教育有关,所以看这部电影时很有感触,时至今日仍然记忆犹新。而这部电影也获得了第77届奥斯卡做佳外语片提名,虽然最后并没有获奖,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魅力。电影的主题就是教育,而教育可能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东西吧,它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甚至是国计民生。而电影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值得很多老师学习借鉴,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小梁看后的心得,对的地方和大家共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首先说一下电影的剧情吧,电影的名字很特别,放牛班的春天,可能我们看到这个词语时根本想不到它是一部有关教育的电影,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放牛的娃娃,然后组建了一个班级啥的,事实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电影是假借放牛这个比较贬义的词语来代指那些有问题的学生,由这些在家长们眼里的差等生组成的班级,就是放牛班,法语全称为“Les Choristes”,意思就是未来没有希望的一群人,只能回家放牛。

这样一个由问题学生组成的学校,名字也很雷人,池塘之底,校长和这里的老师们更是体罚狂魔,只要学生出错,体罚便是唯一的惩戒手段。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习以为常了,而且还会组队和老师们对抗,其实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都很差,他们当中有离异家庭的,有父母双亡的等等。因为成长的道路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导致他们的性格怪异,行为极端,因此调皮捣蛋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在外人的眼里,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他们都是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更过分的是,这个校长的心思完全就不在教育上面。他一心想着升官发财,根本不关心学生的教育问题,他处理犯错学生的唯一手段就是暴力,我们都知道暴力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可是在新学监马修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是这种不良的教育氛围随着一个新老师马修的到来被打破了,马修第一天来到学校就见识到了这群坏学生捣蛋的功力。一个学生当着他的面弄伤了一位老师的眼睛,校长知道后,瞬间怒火冲天,他召集全校师生,准备找出凶手严惩,可是学生们很团结,校长在台上喊破了喉咙也人主动站出来,不得已,校长只能使出必杀技,那就是一人犯错,全校的学生跟着连坐,而且还让马修选择一个替罪羊,马修很不情愿,可是迫于校长的威严,他只能盲目选择了一个,可是名字被报出来后,学生们哄堂大笑,原来,被选择的这个学生是全校最弱的一个。

在随后他的第一节课上,学生们就公然挑战他的权威,面对学生的捉弄,马修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暴力镇压,反而,他还一门心思的为学生遮丑掩盖,使得他们免于校长的惩罚,而他的这种怀柔政策很快就收到了效果,那个弄伤老师眼睛的学生主动站出来承担了错误,而且还主动去照顾受伤的老师,直到他痊愈为止。更令人称道的是,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他秃头的画像,他看到后不仅没发怒,反而一本正经的修改起来,如此幽默滑稽的情景,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种轻松的氛围很快就拉近了他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为后来组建合唱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的高潮部分来自于合唱队的组建,因为马修老师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听到了一个学生的歌唱,歌词尽管是在嘲笑他,但是马修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唱完,而且还及时纠正教会了他正确的发音,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马修老师有了组建合唱队的想法,他一对一的去听学生的歌唱,然后按照高低重音给他们分类,全班同学都在这个合唱队中有了一席之位,而且还发现了最能捣蛋的皮埃尔的歌唱天赋最高,于是在合唱队里,马修老师特地在合唱队里安排了一段个人独唱

而正是这段经历,才为后来皮埃尔的成功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合唱队大获成功,而且名气越来越大,孩子们也在歌唱过程中发生了悄悄的变化,他们不再调皮捣蛋,不再惹是生非,可以这样说,孩子们后来取得的成就大部分都跟这段经历有关,因为马修老师改变了他们,他用这世间最温暖也是最有力量的爱去安抚了孩子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从问题学生变成了好学生,也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其次来说一下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教育问题,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而天使是不分好坏的,而之所以有优等生和差等生,不过是后来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就像我们现在的教育,人为的去区分优等生和差等生,成绩好的就会被贴上优等生的标签,差的就会被贴上差等生的标签,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孩子背的好,记得单词多,考试成绩高,这些真的就是评价一个好学生的全部吗?或者说,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能成功,差的学生就一定不能成功吗?

​不见得吧,之所以有优等生,不过是这个学生目前的表现让你满意,符合了学校的一些评审指标罢了,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可能目前不能表现的很好,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心智还不稳定,只需要一个有经验的良师益友轻轻的点播一下,这些所谓的差等生就会实现最华丽的人生逆袭,而他们一旦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那进步的速度和成长的空间绝对要比那些所谓的优等生更快,更大,更强!

最后再说一下电影的艺术魅力,教育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他需要一批有爱心,懂技巧的老师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更喜欢马修老师,而对于残暴的校长,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只有爱才能改变一个人,也只有爱才能推动教育这艘巨轮乘风破浪,所以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人为的用这些成绩来划分,区别对待,我们应该用关爱,耐心去温暖,感动孩子,对于他们的天赋我们要善加引导,对于他们的不足,我们要鼓励关心,只有形成了这样一个良性的教育氛围,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才有更多的可能

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优秀的作品,也希望更多的人再看后能有所反思,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待别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才能更和谐,我们的孩子才能更优秀,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才能不断的进步











美剧在线


《千与千寻》,小的时候看喜欢里面的画面和故事情节,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温暖。

长大了以后看懂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返璞归真。

有人说这就是宫崎骏的狡猾之处,他把人一辈子的经历都灌注在这个叫千寻的小女孩的身上,让你误以为这不过是孩子的故事。

千寻在油屋的打工生活不同样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缩影?小的时候看是一种感觉,大了再看又有新的体会,感触可能会更深。

白龙对千寻说:“你得坚持要一份工作,汤婆婆才不会把你变成动物。”

这和我们真实生活相符。想要生活必须工作,要适应这个社会,想要成功就得变成一只打不到的小强,克服困难,逐渐社会化。

打个比喻,汤婆婆是老板,而油屋就是这个社会。

这里面的一切人还有物都要遵守这个规则,有了规矩才不会乱。

千寻在油屋工作的折射的是我们活生生的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样子。


知世Y


《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最打动我

记得那时候我还是深漂一族,下班后跟女朋友一起去看了《中国合伙人》下面我把电影观后感说一下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故事的发展和情节采用叙述的方式,从开的是去美国纽约谈判,再引入电影的开头,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大学,然而但是并没有看懂,在一次看的时候才懵懵懂懂的理解了,以至于后来看了无数次都没感觉到烦。

它讲述了一个80年代几次落榜的农村孩子,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在学校没有人能看得起他,一个没有背景没有文化的孩子,为了和同学成为真正的朋友帮他们打水、捡球、挨拳头。在读英语的时候被同学说成是说日语,然而他并没有气馁,更是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上市一本英语字典就背过一本,为了成为像孟晓俊一样的人,他励志大学三年读完五百本书,横扫燕京大学图书馆,在他想借孟晓骏的的字典是,上边写着:孟晓俊之书从不外借,然而他更是感到自己的不足。

为了学习成东青找来了一把学校图书馆的钥匙,他以为他是第一个进入学校图书馆而不偷书的人,但是不是。为此他遇到了苏梅,好友孟晓俊却说他:“你追苏梅就是以卵击石”而王阳说,他就是帮成东青以卵击石,他们的爱情也从此开始。但是后来苏梅考过了签证去了美国,而成东青则失败了,就这样两人只能通过电话来联系。可想而知在不久之后最终走向了分手的阶段,苏梅说:到底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这是一句语重心长而又很无奈的话呀。

与此同时好友孟晓俊也通过了签证,在他临走时他送了成东青一本字典上边写着:有一天你会让我妒忌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他自己,成东青误以为是写给他,成东青还特意感谢孟晓俊,并且始终以此为志。在孟晓俊出国的时候,三个人抱在一起哭,这是多磨难能可贵的兄弟情义呀。在兄弟出国,女友分手的悲剧下,又失业了,在最后一堂课上他用不一样的方式给同学们上了一课,也为后来的新梦想奠定了基础。为了生存自能去自己开设辅导班,自己找学生,在一个大雨的夜里他说:我感觉自己的青春结束了。是呀,一个人失恋又失业难免会不正常。

而此时的孟晓俊在国外,屡受挫折,为了生存去餐馆端盘子谋生计,事与愿违当初的一句我不回来了再此也烟消云散。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在美国他看到那一代人的沉沦,原来真的是他们太年轻、太天真了。作为新梦想最大的领导者的成东青,以名义四起他告诉学生失败并不可拍,害怕失败才是真正的可拍,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待在水里你才会被淹死,你只有不停地游才能寻找到生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挫折,然而这并不是阻碍我们前行的绊脚石而是成功路上的基石。

新梦想的这艘大船一开始向前航行,成东青是核心,孟晓俊提出的建议,王阳给的是技术。可是总是在这个时候会有矛盾,从美国回来的孟晓俊一直都有问题,他没有自信,他想证明给美国人看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成东青并没有看到这些,他只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给了孟晓俊。只有上市在纽约交易所挥锤的那一刻美国人才能真正的尊重你,所以为此他们产生了矛盾。成东青并没有经历过孟晓骏的落魄和沧桑。在影片的最后,他遇到了苏梅,他想那时候苏梅会对他说;我为你今天的成就感到骄傲,这应该也是一个男人最想证明自己的时候吧。他们攻陷了美国,帮助孟晓俊找回了应有的尊严。





小旺哥剪辑


《恋空》这部电影讲述了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美嘉与帅气的同级生弘树偶然相识,两人由此坠入了爱河。之后围绕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件件事情,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让这两个相爱的人阴阳相隔。影片似乎想让你在两个小时里尝遍少女眼中爱情的所有味道。纯真羞涩的女孩被强势外露的男孩以不可抗拒的攻势迅速征服,两人经历甜蜜热恋、再到误解、磨难、怀揣秘密互相折磨,甚至是生离死别。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影片讲述一段有缘无份的爱情悲剧,结局非常感人。男主角为使女主角幸福,给女主角与男二号制造机会,但事实,故事远比这悲伤。权相佑、李宝英、李范秀三位主演的人气魅力,影片得以吸引不少观众。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到结局时才明白整部影片的真正含义,爱情悲剧并不是让人心痛的伤感,更多的是温暖而柔软的感动,为伟大的爱情感动,为角色的无私感动,为悲伤的而幸福感动。

《属于你的我的初恋》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对少男少女身上的初恋,并描绘支持着他们的家人与朋友,令他们的爱产生动摇的异性的爱情故事。影片中所表现的友情很淡,却让人难以忘怀。这是一个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情节,但整个影片看下来却没有一点乏味之感。

《分手信》这部影片讲述了影片讲述约翰在家乡的艳阳下、沙滩上,偶然结识莎文娜。透过莎文娜,约翰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爱情。甜蜜的相处时光总是短暂,约翰必须回到军队甚至被派驻海外,终因莎文娜的一封分手信而划下句点。电影改编于"美式纯爱系小说天王"之称的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说。作者根据自己的恋爱经历写成了这本书,带有作者亲身经历影子的小说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

《近在咫尺的爱恋》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四个年轻人因拳台结缘的爱情故事。片中,明道和彭于晏分饰两位有缺陷的拳击选手,一位是大脑“失忆”但保持肌体记忆的曾经拳王,一位是“左手”骨断过但屡败屡战的拳击社团社长。在保持台湾电影惯有的清新浪漫的风格前提下,独具创意地将拳击元素融入爱情故事,台式幽默与温情让人又哭又笑。影片依然打出台湾电影惯用的青春文艺牌,但是却不矫情。

《夏天协奏曲》这部影片主要是描述三个年轻人暑假在金门发生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拍出青春男女的纯爱故事,并且带出动人的亲情与感人的友情。剧情中结合了金门的候鸟、高粱酒和传统聚落等外岛的夏日美景。演员用轻松诙谐且富有浓郁感情的演出方式,一同写下最美丽的乐章。

《天使之恋》这部影片讲述了相差十八岁的光辉和小泽理央展开的一场改变人生的恋爱,理央渐渐发生了蜕变开始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的感人爱情故事。讲述了一段师生恋,影片有原著小说所没有的大结局,会给不少看过原著的观众新的感动。充满魅力的成熟帅大叔和天使般美丽的女孩的爱情故事,适合喜欢纯爱爱情片的观众。


民族团结就是力量


在《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和《费城故事》等影片中表现出色后,詹姆斯·斯图尔特在《生活多美好》中饰演乔治·贝利,从而确立了他作为伟人之一的地位。毫无疑问,这部电影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活多美好》是一部你可以一遍又一遍看的电影。

这是一部让你思考的电影,它让你思考生活的整体,思考每个人是如何改变的,思考生活可以有多美好(因此有了“美好的生活”这个标题)。虽然让你思考,它也有很多轻松愉快的时刻,特别是在电影的结尾。

《生活多美好》的导演、音效和演员阵容都是首屈一指的。然而,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看这部电影,并感到鼓舞,使它很容易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


小鱼影视杂谈


哈喽,在岛哥的成长历程中最打动我的一部电影毫无疑问就是《山楂树之恋》,可以负责的告诉你,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十遍,当然最吸引我的也最能打动我的地方是男女主人翁之间纯洁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最后天人永隔!

《山楂树之恋》是由张艺谋执导,周冬雨,窦骁等主演的文艺爱情片。改片讲述了我们父母一代的爱情故事,一个漂亮的城里姑娘静秋(周冬雨饰),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文化大革命”时很受打击,她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农村体验生活,她住在村里村长家,认识了“老三”(窦骁饰)。老三爱上了静秋,静秋也慢慢的被打动,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呢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可想而知,那么爱着老三的静秋多么的撕心裂肺!

其中影片中关于更多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故事的细节,在这个岛哥就不过多描述了,强烈推荐大家有空的时候认真品味一下。

老三死后,他的父亲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埋葬在了那棵见证这场纯美爱情的山楂树下。几十年过后,因三峡库区的建设需求,那棵山楂树也永远地深埋在了水下。这也暗示了这么感人至深的爱情童话也将一去不复返!

 






岛哥溜圈


曾经有一部电影《卡拉是条狗》最打动我,葛优和丁嘉丽主演,看了不下二十遍,虽是老电影,但今天看来仍令人动容。

这部电影纯粹讲述底层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很接地气,很纯粹,没有大话大影,中国有很多黑色幽默,更加为电影增添了趣味性。

剧情以一条狗为主线,主人公为救自己的爱犬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结合时代背景,真实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让人笑中有泪。

我的几点感悟是:

1.底层老百姓日子过的很辛酸。

2.小人物却有大情感。

3.人活的越来越像狗,狗却活的越来越像人。


北寨以北


《摔跤吧!爸爸》是由印度摔跤手辛格的真实故事改编,主要讲述了印度摔跤冠军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成女子摔跤世界冠军的励志故事。这部电影由印度著名演员阿米尔·汗领衔主演,与2017年5月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一经播出便收到了中国广大观众的好评,虽然这部电影剧情简单,但是却是振奋人心的,感动了无数观众,抓住了观众的感情,也同时反映了印度女权问题,因此就不难发现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

影片中的辛格(阿米尔·汗 饰)本是印度的国家摔跤冠军,但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了摔跤,但他从未放弃为国家争光这一念头,他希望让儿子完成这一梦想,但不凑巧的是他生了四个女儿 ,心灰意冷的他再也不提此事。但事情在女儿一次打架后让他看到了希望,他不顾别人冷眼和劝阻,开始训练女儿,他不希望女儿天赋被浪费。首先,她让女儿换掉了印度女性那包裹严实的长裙,穿上了短裤汗衫,每天早起练习体能。没有练习场,他自己建了一个,没有陪练,他叫来了侄子。女儿头发长了虱子,他下决心狠心要剪掉女儿的辫子,女儿的哀求并没有让他心软,还是剪掉了。女儿从此各种偷懒,要知道,辫子可以说是女生的标志了,平时的冷嘲热讽没有击垮女儿们,但是剪辫子彻底让女儿们伤心。

但是,事情再一次女儿和朋友谈话后出现了转机,在印度女性还是很保守,没有出路女性上完学后就只能早早地相夫教子,成为家庭主妇,这次谈话给了女儿们很大的启发,女儿们也因此心甘情愿和父亲学起摔跤,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受到无数人的嘲笑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或者说是证明了他们自己。成为印度冠军的女儿也进入了国家队接受教练的教导,也开始觉得父亲战术不适应当前了。但之后比赛失败的女儿也开始泄气,这个伟大的父亲有不顾劝阻,开始偷偷教导女儿,终于,在世界大赛上,女儿得到了冠军。故事得到了圆满。

可以说阿米尔·汗的每部电影都是经典了,剧中女儿们的成功离不开父亲的坚持、严厉以及鼓励,在吉塔不得不去追求铜牌时,是父亲站出来鼓励她相信自己给他信心。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他的父亲所受的压力丝毫不比女儿们少,在印度那个思想保守的乡下,流言蜚语、冷嘲热讽打击在这个成熟的男人身上,他没有放弃。为了给女儿补充营养,他去求别人换来鸡肉,用被子做成训练的摔跤垫等等这都是父亲做出的努力,为的就是女儿的成功。虽说他也是为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可能有人要说这是他逼迫女儿做的,但是,严厉的父亲形象依旧那么高大。女儿们最后不是也不也是欣然接受了吗?要是没有这样一个父亲,可能她们就会像其他印度女性一样,过上乡下那种家庭主妇的生活。这是好的结果吗?

而且父亲的成就不在于他还教会了女儿们怎样的摔跤技巧,更教会了女儿们成长和人生道理。在女儿进入体育学院学习,受到大环境的各种诱惑以及那个所谓的正牌国家教练影响后,女儿一度迷失了自己,甚至怀疑父亲,丢弃了父亲教给他的本领,在输掉比赛后,她竟觉得理所当然,父亲为了女儿偷偷来得到了学院附近,不断鼓励女儿,不要局限于铜牌,比赛淘汰的知识心中没有毅力的人,他给了女儿继续拼搏的动力。“不要忘记,你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是啊,在比赛前父亲还对她说“爸爸不可能每次都来救你,你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战斗,尽全力救自己”。这都指点了迷津中的女儿,没有这样伟大的父亲,何来这样优秀的女儿。

这部影片不仅仅透露出了父爱,它更加凸显了印度的女权问题,在比赛时,父亲也对吉塔说“你是为千千万万的女性而战”而在比赛战法上,父亲鼓励她打破束缚,做她自己。比赛的胜利不仅仅是单纯的比赛输赢问题,更是打破了禁锢印度女性千百年的世俗牢笼,那一刻,她是真正的冠军,她证明了女性不单单只可以围着锅碗瓢盆,在很小时便嫁给一个陌生的男人,从此过完一眼就可以看到边界的一生,她证明了原来女性还可以这样活着。

打破世俗束缚,鼓励女儿去做自己,为国争光,这可能最初有点逼迫女儿的意思,但是这却给了女儿另外的出路,也给了广大女性更多的出路。这样的父亲,何尝不伟大?虽说这部影片剧情简单,但是却是鼓舞人心的,反映出了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所应该反应出来的东西,绝对是一部良心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