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杨振宁的美国同学,前半生为美国服务,后半生为中国放牛

她是杨振宁的美国同学,前半生为美国服务,后半生为中国放牛

希特勒曾经说过:"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信仰,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当信仰与价值观相冲突时,能够做到放弃个人利益,遵循内心信仰是难能可贵的,琼辛顿就是这样一种人,为了追寻自己毕生的信仰,她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大好前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放牛。

书香世家的天之骄子

1921年,琼辛顿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书香世家,她的曾外祖父是一位数学家,爷爷是一名科学家,奶奶和母亲是小说家,父亲也是一位科研家,琼辛顿从小衣食无忧,受着良好的教育,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琼辛顿自幼多才多艺,她不仅会各种乐器,还擅长画画、骑马,并且是国际奥林匹克滑雪选手。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她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历练,还有思想上的培养教育,父母自小就教导琼辛顿要成为一个为世界谋福祉的人,这也在琼辛顿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她是杨振宁的美国同学,前半生为美国服务,后半生为中国放牛

随着年龄的增长,琼辛顿对于物理的喜爱和天赋逐渐显现,她继承了父亲的智慧,在理科方面尤为擅长,上大学之后便选择了核物理学,并决心将研究核物理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前途无量却选择逃离

23岁时,琼辛顿在芝加哥威斯康辛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在此期间,她在老师的引荐下,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参与原子弹的研究,成为那个年代参与美国尖端军事项目屈指可数的几位年轻女性之一。

她是杨振宁的美国同学,前半生为美国服务,后半生为中国放牛

1945年,琼辛顿参与研究的成果在日本得到了验证,美国对日本引爆了两颗原子弹,在有着15万民众的日本上空化成了巨大的"蘑菇云",其杀伤力可想而知,日本许多土地变成了焦土,平民百姓死伤无数,之后日本便宣布投降,这也是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琼辛顿并没有为美国在战争中的胜利感到骄傲,反而非常自责,她原以为研发核弹并不是为了运用到军事上,也没有想到会给别的国家带来如此大的伤害。因为她参与的研究,那么多日本无辜百姓成为了战争中的牺牲品,并且这种影响力将长久弥散不去,这与她最终的理想相违背,也让她在痛苦中久久不能走出来。

因为参与了这次的研究,琼辛顿已经成为物理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美国政府给她开出了巨额薪水,琼辛顿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这时她却犹豫了,琼辛顿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她没有能力终止美国研究核武器应用于战争的结果,于是选择了逃离。

她是杨振宁的美国同学,前半生为美国服务,后半生为中国放牛

1947年,琼辛顿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杨振宁的同学,在此期间,她发现自己获得的奖学金是美国提供的,这让她非常痛苦。

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

正值人生的困惑期,琼辛顿的未婚夫阳早对她讲述了自己对中国的向往,阳早是联合国难民救济总署奶牛专家,

他对中国有着深深的感情,这种不同于美国的共产思想也深深吸引了琼辛顿,她也想去中国看一看,得知琼辛顿想要出国的消息,所有的亲人都来劝阻,但琼辛顿还是既然决然抛下美国的一切前往中国。

她是杨振宁的美国同学,前半生为美国服务,后半生为中国放牛

1948年,琼辛顿终于踏上了中国这片土地,宋庆龄亲自接待了她,北平解放后,她和未婚夫阳早来到延安,在这里琼辛顿感受到了百姓的革命热情和人人平等的思想氛围,她心里非常踏实和安定,同时她也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

"寒春"。在延安,琼辛顿和未婚夫举行了婚礼,由于当时条件艰苦,他们的婚礼非常简单,仪式时用《团结就是力量》代替了婚礼进行曲,用泥巴捏了一个蛋糕,上面刻着祝福的话语,场面质朴而又温馨。

婚后琼辛顿夫妇负责帮助当地人改良牛羊,而这些奶牛是当时所有延安党员的营养来源。

她是杨振宁的美国同学,前半生为美国服务,后半生为中国放牛

1953年,面对琼辛顿的出走,美国政府非常恼怒,在美国的《真相》杂志上刊登了相关报道,指责琼辛顿是逃跑的核原子间谍,说她是为了帮助中国人研究核武器,受到金钱的诱惑才判逃至中国。面对这样的污蔑,琼辛顿并不当一回事,她说:"中国不需要原子弹,需要每个人喝上牛奶",之后便继续一心扎进了中国的奶牛事业。

琼辛顿夫妇在延安每天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他们都乐在其中,终于在琼辛顿夫妇的帮助下,延安当地的牛奶产量不断提升,原本产奶不足七千公斤的奶牛,现在可以达到九千多公斤以上,而在面对政府发下的奖金时,琼辛顿却分文不取。

她是杨振宁的美国同学,前半生为美国服务,后半生为中国放牛

这以后,琼辛顿夫妇将机械化奶牛饲养技术在全国推广起来,还先后获得了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农业部国际合作奖和上海白玉兰荣誉奖。获奖时,琼辛顿说:"我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养牛,是为了我心中的信仰"。

琼辛顿扎根在了中国,他和丈夫一直居住在离牛场不远的平房里,在这里生下了三个孩子,在家中她都是跟孩子们说中文,带着他们一起体验农场生活,把自己后代的根,也深深地扎在了中国大地上。2004年,83岁的琼辛顿终于拿到了中国的第一张"绿卡",她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研究奶牛事业竭心尽力,有外国记者曾经询问她是否后悔来到中国,琼辛顿坚定的说她无怨无悔。2010年,琼辛顿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9岁。

琼辛顿的一生是值得让人敬仰的,她对自己内心的信仰坚定不移,放弃锦衣玉食和功名利禄,在异国他乡过着最朴实最简单的生活。面对利益冲突能够不忘初心,这种纯粹质朴的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