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人“大变身” 助力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编者按:当前,疫情防控向好趋势明显,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确保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正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当务之急。一些基层气象工作者积极转变身份和角色,扑下身子驻守企业,有效融入地方复产复工大局。

深入驻点·长沙气象驻企防疫联络员

快腿、暖男和门神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王向 蒋旷 记者 谢玉丽

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只能赢、不能输”的经济战场上,湖南省长沙市气象局铆足了劲头,于一个月前组织了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志愿者,扑下身子,深入一线驻点企业担任防疫联络员,服务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

“快腿”——穿梭在六家复工企业

党员李玮联络的是湖南省歌舞剧院附近的六家公司,其中包括一家私立医院和一家宾馆。他负责的联络点最多,接触的人员最复杂,也最敏感。

李玮和家人“约法三章”,对他实行“半隔离”。儿子交由爷爷奶奶照看,上网课学习。回家后,李玮使用专用的碗筷,自己一人睡书房。

平时上下班,他都是乘坐地铁或公交出行。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人和联络点的单位职工,现在他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出发,骑行近十公里路来到韶山路上的这六家企业。

2月的长沙,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晚气温较低,有时只有2℃至3℃。连日来,他在风里雨里穿梭,手都龟裂了。

“骑自行车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也方便在几个企业之间来回奔走。”李玮笑道。

李玮对接的这六家复工企业都属于人员密集的行业,可优先向政府申请领取中药汤剂用于预防。这几天,他忙着在街道卫生室排队,为这些企业领取中药,并逐一分发。

由于对接了六家企业,很多工作需要他一天重复做六次。虽然忙碌,李玮却觉得很充实。

暖男——入驻投资公司替代职工

王志宇驻守的是一家投资公司。上岗第一天,他查验资料时发现,一名员工未到公司报到。原来,这位员工年前去过湖北出差,除夕当天返回长沙过年,2月8日本可以解除隔离观察,但居住小区2月10日出现确诊病例,社区要求他继续居家隔离。

值此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时,这位员工心理压力不小。王志宇马上拨通了他的电话,看看有什么自己能帮得上忙的。

亲切问候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了缓解对方的紧张情绪,王志宇和他拉起了家常,越聊越熟络,还在电话里一起唱起《男儿当自强》。他们互加了微信,聊天中发现,两人都是摄影发烧友,还约好了疫情结束后一起去摄影采风。

王志宇还时不时地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一些减压良方,那位“留守”职工也经常点赞、留言。

2月15日至16日,强寒潮来袭。王志宇及时通过微信给企业负责人发送最新天气预报,可他仍不放心。“您好,强寒潮即将到来,请您提醒所有职工注意防寒保暖。”2月14日,王志宇还是打了一通电话,叮嘱注意天气变化。

经历了强寒潮的长沙并没有出现病例新增高峰。这其中,有一份关怀来自气象部门。

气象人“大变身” 助力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湖南省长沙市气象局驻企复工复产防疫联络员李玮(左)协助企业进行防疫防控工作台账登记。图/文王向

“门神”——把好建筑公司体检关

王米吉驻守的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超过两百人在公司办公大楼上班。

复工和防疫两手都要抓。为了有序复工,这家建筑公司使出了不少硬招:仔细摸排统计复工人员及其家属情况;对于近期有湖北接触史,有感冒、发烧等异常情况的员工及家属一律安排隔离,并每日跟进他们的健康状态;复工的员工还必须签署“健康承诺书”。

为了配合做好员工的入门体检工作,王米吉每天在上班半小时前就赶到企业门口,不错过任何一位员工的入门体检。中午,等到职工各自领完盒饭,他才去街道办事处进行隔离就餐。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这是王米吉对待疫情的心态。

以往下班到家,王米吉的第一件事是给蹒跚学步的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现在不一样了,要先用酒精消毒,把全身喷洒一圈,把衣服放在通风处挂起来,换好居家服,用温水洗了手,他才抱起他的小宝贝。他的父母近20天没有出门了,王米吉一边吃饭一边和他们讲外面的见闻。

千里家国,万里风烟。抗疫必胜的决心,都浓缩在这些字里行间,烙印在所有人的眉头心上。

突击行动·绍兴气象应急突击队

车间里来了特殊“临时工”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黄汉中 顾鹏程

近期,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口罩生产车间里,活跃着一批特殊的“临时工”,他们是来自气象等部门机关干部组成的绍兴市直机关党员应急突击队。虽然职位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都有一颗志愿奉献社会的炽热爱心。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绍兴市气象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立即成立了由叶建刚、华晨辉两位同志组成的气象应急突击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自2月3日起,他俩就按照应急突击队的工作安排,投身到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出入登记、体温测量、车辆信息登记、防疫知识宣传……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在社区、住宅小区的大门口,都能看到他俩忙碌的身影。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重要防护物资的口罩成为了稀缺产品,“一罩难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定的口罩生产厂商,为应对疫情启动口罩应急生产,但时值特殊时期,人手紧缺的问题凸显出来。为尽快恢复产能,该公司发出了求援信号!

2月9日,叶建刚和华晨辉作为应急突击队第一批队员进入该公司生产车间,承担起成品口罩的检验、分装、打包等应急生产工作,成为特殊的“临时工”。

气象工作者要成为口罩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这一份“违和感”让叶建刚、华晨辉心里直打鼓。经过简单培训,换上生产工作服,接受消毒后,他俩就走进了生产车间,一股闷热感和机器的轰鸣声随即迎面而来,流水线上热火朝天的场面震撼着他俩,让他们的心绪慢慢稳定下来。

“1、2、3……”刚上手时,华晨辉有点紧张,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口罩,心里默念着数数,十分谨慎地来回核对数量。“我从没想过还可以干这样的活,一开始真是不太适应,动作僵硬,不过现在越来越顺手了。半天下来,人感觉有点累,但我累并快乐着!”华晨辉笑着说。

一个班次轮下来,两个队员都成了“熟练工”,一个人一天下来就能包装近7000个口罩。两名突击队员在生产车间持续工作了7天,累计包装口罩10万余只。“现在来看,我们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另一名“临时工”叶建刚承担口罩包装工作的同时还负责装箱打包,包装对于他来说同样是全新的技术,“这个工作看上去很简单,但要快速又不失美观,还是需要多实践操作。”为此,叶建刚在请教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打包技术越来越娴熟。

气象人“大变身” 助力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突击队员正在包装口罩。图/文黄汉中

该企业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进入生产车间后,突击队员分成了两个班,轮流上岗。起初,叶建刚看大家在生产期间都不愿意多喝一口水,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后来,他明白了,在去过洗手间回来后,还要再进行一整套的消毒流程,耽误生产进度,所以大家能不喝水就不喝水。下班后,看上去一脸疲倦的叶建刚说:“工作期间队员之间很少交流,大家全神贯注地盯着口罩生产,并不觉得时间漫长,甚至都感觉不到倦意。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就是多包装口罩,多为抗疫作贡献。”

来自气象部门的“车间临时工”,即使手里拿着口罩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老本行。“你们口罩生产企业对气象信息有需求吗?”在工间就餐休息的时候,叶建刚向企业负责人发问。对方回答道:“其实平时口罩销量和气象还是有密切关系的,雾和霾较重、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口罩需求量相对就大、销路相对较好。春秋季节,由于天气原因流感易发,口罩销路相对就大,所以我们还是非常需要及时、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

回到气象局后,叶建刚就把这些了解的情况向局里进行了反映,供气象服务部门研究落实。“借此社会实践的机会,近距离了解气象服务的需求后,我们对如何为企业做好贴身、精细的气象预报服务,就更有信心了。” 绍兴市气象局负责人王德鸿说。

对点服务·寿宁气象“下村指导员”

一次身份转变一天走遍十个村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陈献朝

“目前厂里开工情况如何?要做好复工人员的体温测量工作……”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镇元潭村的万胜木材加工厂里,一位指导复工复产的“下村指导员”正忙碌着。她就是寿宁县气象局副局长黄美萍。

自3月起,寿宁县委组织部开展县直单位“百名干部下村(社区)服务”,将防疫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县气象局积极响应,黄美萍作为一名党员,更是主动下沉到县气象局“一对一”的挂钩村元潭村,摇身一变当起了下村指导员。

木材加工厂老板徐新辉表示,有“指导员”现场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他在复工复产上也更有底气,可以科学指导工人采取各项疫情防护措施,为工厂顺利开工提供保障。

不仅如此,村里的茶厂也正逐步开展复工复产准备工作。眼下正值春茶采摘售卖期,黄美萍在当指导员的同时也不忘自己气象工作者的身份,不仅及时了解该村复工复产情况和需求,还针对近期多雨水天气的形势,对茶农采摘茶叶进行针对性指导。

“这是今年春季和3月天气气候预测材料,一定要提醒大家抓住有利天气,适时做好春茶采摘。”黄美萍一边向元潭村村委会主任李立福详细了解今年春茶采摘情况,一边将农业气象服务材料发放给村民,“近期多阴雨天气,对春茶采摘不利,要在采摘前做好施肥、茶园除草等工作。”

黄美萍还及时查看村里外来人员登记信息、组建巡逻队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并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防止任何形式的聚集性活动,加强对疫情重点区域返乡人员的排查,建好人员健康档案,做好“一村一干部、一日一指导,一周一汇报”,认真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除了元潭村,黄美萍所在的斜滩镇第三指导组还前往斜滩镇青垄等其他9个行政村开展巡回指导。这10个行政村之间距离比较远,加上山路十八弯,在这个特殊时期,黄美萍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每天走遍10个村,继续当好“指导员”,及时准确为其他下村“指导员”、村民提供天气资讯,助力乡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气象人“大变身” 助力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镇元潭村的万胜木材加工厂,寿宁县气象局副局长黄美萍(右二)仔细查看工厂复工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到位并指导工人做好防护工作。图/文曾明

“分外事”就是分内事

突击进厂协助生产口罩、化身心理疏导员、充当企业联络员……最近,气象工作者“大变身”,气象部门做起了“分外事”。

细瞧,不是“不误正业”,而是“兼而有之”。特殊时期迅速转变思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主动出击为社会减减压、把心意送上门,这既是疫情之下气象部门对自身服务的延伸和扩展,也是社会担当、大爱格局的最佳体现。

当前,国内疫情形势趋缓趋稳,各行各业逐步回归正轨。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企业开动生产机器,开足马力复产,但也面临着人力不足、配套服务缺失等问题。气象部门在干好分内事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等“分外事”,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助力。更进一步讲,在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下,今天的“分外事”,很可能就成了明天的分内事。

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需统筹推进的两件大事。气象部门在做好复工复产气象服务保障的同时,找准切入点,立足帮扶点,抓住关键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并从气象专业角度适当指导企业,亦是很好把握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

气象工作者能转变角色,抓住先机,主动靠前,做一些为民解忧、替企业减负的实事,进一步来说,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奋斗奉献”的时代精神。

犯其难方能图其远。不管是单个个体还是整个部门,所做的这些“分外事”,都显示出紧急时刻的救急、务实、同心、有效。转变角色做事,为思维拓展、下沉体验、对接需求带来契机,反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而多做点事,其实就是对自我和社会的“长远投资”,“分外事”岂不就是分内事。(文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