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對病毒如英雄,有人待英雄如病毒

英雄是需要關懷和幫助的,而不是將他們送去險地就轉身而去。


阻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仍在繼續,兩個詞頻頻被人提及:英雄和病毒。

警報驟響、毒鏈鎖城,那些逆行的身影令人肅然起敬,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製造悲劇、渲染恐慌,難辨蹤影的病毒讓人聞之色變,成為無數人心頭揮之不去的噩夢。

人們讚美英雄,詛咒病毒。

但是,有人似乎混淆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1


“感謝你,冠狀病毒君”,“冠狀病毒體”的橫空出世,使人驚訝於有人竟然像對待英雄一樣讚美病毒。

那種惺惺作態的淺薄與無知,令人作嘔,不忍直視。

有人對病毒如英雄,有人待英雄如病毒

與此同時,還有人像防控病毒一樣將英雄打入另冊——世人眼中的英雄,在某些人眼中只是一個危險的鄰居。

冰火兩重天的現實遭遇,不由得令人徒呼奈何,難耐悲涼。

"隔離病毒,不隔離關愛",當人們因這句話感到溫暖的時候,斷然不會想到,有些醫護人員正在像病毒一樣遭受隔離。

一同被隔離的,還有關愛。


2


當然,這樣的隔離並不是發生在職業時間內——隔離病房內,醫護人員裹著沉重的防護裝備奔波忙碌、揮汗如雨。

如果說這種逆行而上的自我隔離,體現的是崇高的職業理想與堅定的社會責任。

另一種"被動隔離" ,則平添了幾分淒涼與悲壯。

據媒體報道,有位護士忙碌了一天之後下班回家,沒想到卻被小區門口一紙佈告拒之門外:醫務人員禁止入內。

有人對病毒如英雄,有人待英雄如病毒

任憑百般解釋、千般史求,儘管搬來了警察、請來了領導,在小區居民堅定的阻撓之下,這位有家難回的護士最終仍不得不繳械投降,在小區附近的一家賓館住了下來。

咫尺天涯,就這樣以匪夷所思的形式悲劇般上演。


3


以維護公共安全之名,醫護人員頂著不可預知危險戮力前行,毫不猶豫地離開了溫暖而安全的家。

同樣以維護公共安全之名,左鄰右舍毫不猶豫地斬斷了醫護人員的回家之路,態度堅決且大義凜然。

前一秒,還在熱血沸騰謳歌英雄;下一秒,就像防控病毒一樣忍不住想將他們掃地出門。

這是不是有點諷刺?

有人對病毒如英雄,有人待英雄如病毒

雖然只是極端案例,但這並不是個案。

隨著小區管控升級,很多醫護人員的回家路變得越來越崎嶇坎坷,即使回到家中,也往往會遭受異樣的眼光。

天真爛漫的孩子,一臉懵懂地問自己的母親:媽媽,你在醫院工作就這麼壞嗎?

不知道這位被稱為英雄的母親,該怎樣告訴孩子,自己,其實不是病毒。


4


面對未知的風險,人們難免會產生焦慮和恐懼。

但是,這絕不是人情冷漠、以鄰為壑的理由。

沒有人不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當人們以安全的理由將醫護人員打入另冊的時候,可曾想過這樣的問題:

我們,是否比專業人士更懂得科學防範?

要知道,醫護人員的家人才是距離他們最近的人,也承擔著更大的風險。

即使你覺得,醫護人員可以不在乎你的安危,但你如何確信,他們可以不在乎自己所愛和愛自己的人?

“精緻利己主義”已然令人齒冷,更不堪的是,利己主義在很多時候不僅不“精緻”,而且還“粗糙”得一塌糊塗。

工作崗位上,很多醫護人員被防護口罩勒出了血印,有人甚至穿著尿不溼奮戰在一線。

有人對病毒如英雄,有人待英雄如病毒

誰能想到,他們下了班竟然有家難回。

如此對待那些我們口口聲聲讚歎不已的“英雄”,令人情何以堪?


5


所謂英雄,其實都只是平常人。

他們一樣為人父、為人母,也會為“小確幸”自鳴得意,為“太難了”黯然神傷。

他們之所以成為英雄,只不過是在有人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並因此承擔責任、做出犧牲。

因此,有人感嘆: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有人對病毒如英雄,有人待英雄如病毒

對於那些被稱為英雄的人來說,最迫切的需求不是讚美和拔高,而是允許他們像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

他們的工作環境怎麼樣,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他們的家庭生活怎麼樣,需求是否能得到滿足?

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遠比吟唱英雄讚歌更為重要而迫切。


6


時下,多數小區都升級了防控,限定了出入時間。

作為一種特殊情況下的應對,這樣的管理措施無可厚非。

儘管如此,還是希望能為醫護人員敞開方便之門——如果有一種職業不得不破例出門,毫無疑問應該是他們。

此時此刻,那些被稱為英雄的人,不僅在從事一種神聖的職業,而且在扮演著一種重要的角色。

他們不僅是公共安全的屏障,更是贏得戰疫的希望。

有人對病毒如英雄,有人待英雄如病毒

在等候英雄凱旋之前,先允許他們回家。

儘管我們無法扮演濟世救民的英雄,但我們絕不應該扮演渲染恐慌的病毒。

英雄是需要關懷和幫助的,而不是將他們送去險地就轉身而去。

如果一面慷慨激昂地歡送英雄出征,一面迫不及待地斬斷他們的回家路。

不僅顯得有些自私,而且未免太過殘忍。

因為那不是把他們捧上神壇,而是把他們擺上了祭壇。


後記:寫完這個小文之後,看到“吹哨人”李文亮去世的消息在刷屏,一同被刷屏的是“為眾人抱薪者,倒斃於風雪”。在這裡,我不想再討論“謠言”與“澄清”。我想說的是,那些“抱薪者”在多數時候,其實是將自己一同當作薪柴在燃燒。但不知,圍火取暖的我們,是否就那麼心安理得?甚至,聽著噼啪作響的燃燒聲,欣欣然、熏熏然?

微信公眾號:言者無疆(zhaozhijiang1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