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美国国籍,担任北大院长,怒斥: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对于科研学术工作者而言,院士是大家为之不断奋斗的头衔和荣誉。毕竟院士能够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待遇方面的提升,更多的是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然而要当上院士却并不容易。根据现有院士增选制度,每两年举行一次,而且都是优中选优。能够有资格进入候选人名单的都是行业翘楚,无一不是业界领袖般的人物。也正是因为名额有限,竞争激烈,才导致每次院士增选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放弃美国国籍,担任北大院长,怒斥: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参选院士,遗憾落选

2011年院士增选,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进入候选人名单,然而却首轮落选,而且评分还很低。这个结果让社会各界人士都感到意外,而之所以感到意外,待会儿给大家介绍饶毅的简单情况后,大家就能明白。也正是此次院士增选受挫,才让饶毅下定决心,并作出今后永不参选的决定。那么饶毅究竟有多牛,为什么他的落选会引来众人为之鸣不平呢?

放弃美国国籍,担任北大院长,怒斥: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成绩优异,脱颖而出

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第2年,饶毅便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从积压了多年的高考学子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入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深知此次求学机会来之不易,在大学期间他学习相当认真。同时也明确了自己未来人生发展方向,他要做一名学术工作者。

放弃美国国籍,担任北大院长,怒斥: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学无止境,出国深造

1983年,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后,饶毅考入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在这里,他的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然而既然要走学术道路,硕士学历又怎么能够满足他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于是1985年他又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攻读神经科学博士。虽然不想承认,但是美国的教育确实比中国领先一些。在美国这段求学经历让他的能力再次得到升华,尤其是学术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放弃美国国籍,担任北大院长,怒斥: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1991年他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身份跟随着美国科学院士D. A. Melton研究脊椎动物神经诱导的分子机理。这些经验为他今后的学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94年开始,便开始在大学任教,先后任教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

弃美回国,任职院长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饶毅做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他放弃了美国国籍,辞掉了西北大学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告别了自己的实验室,毅然选择回到中国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他说:“我希望通过我的行为, 扭转观望的海外华人科学家的回国决心。”

放弃美国国籍,担任北大院长,怒斥: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刚正不阿,敢想敢言

饶毅的性格很刚烈,他敢说真话,也不怕得罪人。这在一般人眼中看来是极不“聪明”的做法,但是他却始终这样我行我素,因为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在他回国之前,他曾看见几个老院士围着一名处长赔笑,这让他很气愤,虽然当时没有发作,但是后来他明确表示对这种行为的斥责。院士的尊严哪去了?

然而他的刚烈还不仅于此。2004年他就联合鲁白、邹承鲁在著名杂志《自然》上发表文章,批评中国科研体制问题, 并建议科技部只管政策不管经费。随后又联合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科学》杂志发表《中国的科研文化》,批评中国的科研文化,“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 一个公开的秘密是: 做好的研究不如与某些人拉关系重要。”也正是因为他的刚烈,导致他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很一般,得罪的人并不少。

放弃美国国籍,担任北大院长,怒斥: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备受打压,初心不变

所以,2011年院士增选的结果,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毕竟只要存在评选,就会有人为打分的因素存在,那么对于人际关系较差的饶毅而言,想要获得高分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尽管备受打压,但饶毅的初心从未变过,他一直在向世人证明,即便是得不到院士头衔也一样能做好科研。一直以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希望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像饶毅这样的科学家们,用心做好科研而不是倾心于个人利益、地位和声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