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海事局“合海乐舟”为库区求学娃保驾护航

天生桥、龙滩库区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麓,先后于1995年、2006年蓄水,水域由滇黔桂共管,海事人谓之合海。库区的形成,改变了居住地群众出行方式。以百色海事部门为主导打造的校船品牌“乐舟”,消除了库区水上交通安全隐患,稳稳托起学生的求学之路。

群山无路水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以52艘学生校船为支点,百色海事局形成了定船舶、定船员、定学生、定时间、定地点、定航线的“六定”监管方案,加强水上交通管理,提升学生安全意识。8年多来,形成了学生渡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现了两大库区学生渡运零事故。

脱贫攻坚一线 |百色海事局“合海乐舟”为库区求学娃保驾护航

A 标准渡船替代柳叶船

11月22日周五,下午3时,放学铃声响起,西林县八大河希望学校九年级的王芝美整理好书包,从教室后方拎上给家里买的菜和引导牌,率先冲到操场上。引导牌上写着“鲁维”“桂西林客899”字样,这是开往她家——西林县马蚌镇鲁维村平碰屯的学生渡船。她是学生“水上安全小卫士”,负责维持船上秩序,督促学弟学妹穿戴救生衣等工作。

几百米外的天生桥库区八大河渡口,15艘校船一字排开。船头黄色主调的校船旗迎风招展,一对小朋友牵手的船标格外亲切。“这是广西标准化客渡船,每艘核载50人。比起以前农民自造的柳叶船,抗风能力强、稳性高、空间大、舒适度高,而且船上救生消防设备齐全,安全通道畅通。”正在此处巡航的百色海事局隆林办事处副主任林廷满告诉记者。

到库区几个主要码头巡航,是海事执法人员的必修课。当前,两大库区共有涉水学校17所,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金钟山乡、天生桥镇和西林县马蚌镇、乐业县雅长乡。通过水路出行学生1377人,提供客渡服务的校船52艘,周五送回村屯,周日返校。

到了码头,王芝美招呼学弟学妹逐一上船坐好。“平碰屯一共27个学生,你点一下人数,然后签个字。”护送老师张明月把一式两份花名册交给船主岑美兰。岑美兰说,校船优先学生乘坐,中途不停靠,学生按村屯编组,下船即到家。

20多分钟后,262名涉水学生全部上船,校船驶离码头。八大河希望学校副校长何李贵站在高处,目送校船消失在库区深处。他说,冬天山区天光黑得早,最远的学生要坐船2个小时,所以周五学校会压缩午休时间提前放学,让他们天黑前回到家。

脱贫攻坚一线 |百色海事局“合海乐舟”为库区求学娃保驾护航

B 冲突引发管理模式转变

库区形成后,当地人的出行方式也变了。隆林革步乡中心小学老师王正胜告诉记者,从他家者彦村到街上,以前是骑摩托车上下班、后来带大儿子坐小船、再后来带小儿子坐大船。学生渡校船的运营,让库区交通安全形势有了根本性好转。

小船是农民自造船,一般10来米长。林廷满说,库区刚形成时大多是这种船,为了解决出行需要,交通运输部专门针对性地制定了《天生桥库区小型客/货渡船检验规定》,从中挑出部分技术条件好、符合检验规定的作为客渡船,一般核载12到19人。但每到圩日、节假日特别是学生集中上下学,客渡船不够用,大量农民生产自用船反倒成了主要交通工具。

2010年新一轮学校撤并之后,大量村小学的学生集中到乡镇学校上学,学生渡需求急剧增加。最多时,革步乡中心小学超过500名学生要坐船。船主为了多挣钱,都是尽可能多地装人,船舱里、船头都挤满了学生,导致严重超载现象频繁发生。校长王大勇说,每到周五放学自己就开始紧张、焦虑。

何李贵说,家长的安全意识不高,只考虑坐船的经济便捷,而忽视出行安全。以前学生坐船不固定,都是自由随机接送,甚至乘坐“三无”船舶回家返校情况非常普遍。偶有学生上错船、下错码头,没有按时回家,急得学校、村干部四处寻找。

过去的小船没有遮挡。夏天,学生顶着日头晒,冬天飘起雨,大家都缩着头扛着寒风,冻得瑟瑟发抖。八大河希望学校学生张忠丽说,每次坐船最害怕与大船会船,浪花直接打进船舱里来,感觉要翻船的样子,希望早点靠岸。

在海事部门看来,很多船主也不适任。“基本上都是周边农民,安全意识淡薄,船舶驾驶专业技能较低。有些群众在库区形成前都没下过水。”百色海事局隆林办事处行政执法人员赵进宝说。

脱贫攻坚一线 |百色海事局“合海乐舟”为库区求学娃保驾护航

处罚是必然的手段。但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面前,再严厉的处罚都没能发挥应有的效应。2010年一天周五放学,在乐业县雅长乡丁书渡口,海事执法人员要对一艘载了30多个小学生的船只罚款50元,却和不服气的船主发生了冲突。

这次冲突事件,让海事部门对库区学生渡运加深了思考。学生渡运安全隐患呈越演越烈之势,严重威胁学生水上出行,光罚不疏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觉得,首先要解决船的问题。就是要用标准客渡船,替代农民自造船。”林廷满说。2011年底出台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也给了海事部门启发,他们参照校车模式,对库区学生渡船实行管理。

C “六定”监管建长效机制

通过走访村民、学校、船员,百色海事部门初步形成了“六定”监管方案,即:定船舶,指定合格的客渡船舶负责接送学生;定船员,指定驾照齐全、经验丰富的船员承担校船驾驶;定学生,每艘船舶载运固定学生;定时间,统一船舶接送时间;定地点,统一船舶接送的地点;定航线,规划每艘船舶的航行线路。

“六定”监管方案很快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2011年下半年,学生渡监管工作首先在乐业县取得重大突破。当地出台文件建立“学生渡”安全保障机制,对搭乘学生的船只实施准入制,对更换标准客渡船的船主实施补助。同时,政府为孩子出行埋单,龙滩库区137名孩子坐上了免费校船。

乐业县的做法得到了百色市的肯定。2012年,隆林、西林紧随其后。两县分别制定了“校船”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并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补贴库区学生渡工作。至2018年,三县每年用于学生补助费用达到约270万元,每位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现在学生坐船免费,拉一趟学生,县里补贴我们几百元钱。”学生渡船主吴广斌说。更换大船才能跑客运,一开始也有部分船主不理解、不认同。但现在大家都欢迎,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跑着稳当,学生不遭罪,自己也放心。

脱贫攻坚一线 |百色海事局“合海乐舟”为库区求学娃保驾护航

海事、交通港航等部门还加强学生渡的技防力量。如今,每艘船装有摄像头,船舱里发生的一切,都能同步到学校、海事、港航等相关部门的监控终端,驾驶员开船期间有没有打电话、聊微信,都能被看到。实现了“看得见、听得着、管得住”。在几个主要码头,还安装了CCTV监控和呼叫系统,实现实时视频监控,有效弥补了监管力量的不足。

如今,海事“乐舟”已在两大库区安全航行8年多,成功护送学生百万多人次。“乐舟”校船,托起库区学生的安全出行,更承载着他们的求学梦、走出大山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