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泓峰:科學施策,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五)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醫中藥事業,出臺了系列保護和支持政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關於中醫和西醫結合的工作報告》《關於繼承發揚民族醫藥學的意見》《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中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有力促進了中醫藥事業發展。

資料表明,2017年中醫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突破10億人次,醫療收入達到3648億元,接近醫療機構總收入的10%。2018年我國醫療機構100.5萬個、醫院3.2萬家、藥店49.8萬家,全國門急診總量超過83億人次,衛生總費用約57998.3億元佔GDP的6.4%,人均衛生總費用4148.1元,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685元。2018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達到32122億元,其中中醫藥8442億元佔比26%。

可以看出,儘管國家從管理層面不斷的扶持中醫藥事業,但所佔比重依然很低,這應該引起政府決策部門的重視。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頂層設計,將中醫藥事業納入重要國策。黨和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要在現有扶持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力度,達到或超過扶持互聯網、高鐵、航天、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產業力度,改革現有體制、機制,加大財政及金融投入,鼓勵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逐步實現就醫人數及醫療收入由目前的10%左右達到60%以上。

蔣泓峰:科學施策,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五)

二、深化教育宣傳,倡導中西醫藥結合。中醫藥、西醫藥各有專長,應充分融合,應減少或杜絕相互排斥。充分發揮教育、媒體、社會團組織作用,做好各種教育宣傳工作,以理性及開放的心態,推動中醫藥與西醫藥的融合發展,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三、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診療標準。借鑑日本、韓國的漢方經驗,加大對中醫藥科研投入,制定系統診療標準。鼓勵中醫在診斷時使用傳統的望、聞、問、切診療基礎上,採用現代儀器設備進行定量。

四、加大中醫培訓,構建人才梯隊。擴大中醫藥人才培養範圍,引導鼓勵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開設中醫藥專業。制定民間老中醫傳幫帶體系,鼓勵老中醫到教學課堂傳授經驗,構建中醫藥事業的人才梯隊,促使中醫藥事業高質量傳承。

五、鼓勵以森林為主導的中藥材種植。目前我國500種中藥材中約有300餘種中藥材實行了規模化種植,種植面積高達7000萬畝,大多都是在農田種植。由於大多數農田被化肥農藥汙染,中藥材也難獨善其身,應鼓勵以46億畝大森林為主導進行中藥材種植。

六、加大放寬中藥材轉向藥食同源的力度。鑑於中藥材的特殊屬性,監管部門在科學論證基礎上,加大對副作用小、無配伍禁忌、滋補性強的中藥材轉化為藥食同源的力度,讓更多的百姓享受低成本的治未病和健康養生。

七、扶持重點中醫藥機構,以榜樣促進發展。甄選基礎設施完善、科研力量雄厚、團隊凝聚力強的中醫藥機構進行重點扶持,包括對現有的50萬家藥店,部分轉化為中醫藥店,開展店內診療業務。

八、強化政府監管。加大對中醫藥機構的監管力度,對那些利用封建迷信、無證經營的假中醫進行嚴厲地打擊,促使中醫藥事業規範、透明、穩健發展。

蔣泓峰:科學施策,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