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本,适合在冬天看的书

1.

《冬泳》

这三本,适合在冬天看的书

本书一共写了七个故事,书名《冬泳》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发生在北方,通篇看下来,“冬”不仅仅是季节的冬季,也是经济环境的冬季,故事基本都发生在九十年代企业大批员工下岗的时候。

也许正是因为地域和环境的双重“冬”味儿,才让每一个故事都显得那么细碎又无奈。但作者用他特有的东北“风味”语言,将无奈的故事描述得颇有春晚小品一样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又更加突出了故事的无奈性。

是第一次读班宇的书,他的叙述冷静,不在乎结局,感觉他喜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掺入一些真真假假的事,或者是组合一些真真假假的经历,然后就在这中过程中,让读者如我,叹着气地读完故事,倍觉人生艰辛,没那么容易翻盘。他的讲述是我认同的悲剧,他强化了我的这种悲剧感。《梯形夕阳》里那个刚毕业或许就要下岗的孩子走上替工厂要债的道路,好不容易成功了结果欠款被厂长和情人卷跑,最终自沉河中,我觉得杀死他的除了要债失败被厂长欺骗,还有他活着的那种荒谬感,要债过程中认识并产生好感的女孩忙着知识竞赛,就是为了拿到奖品电热毯,爱情的温暖比不过电热毯,也许小青年也感到,活着不如死去。

《工人村》里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问题和淡漠的哀伤,没有古董的古玩店老板,下岗经营足疗店的夫妇,妻子出轨而依然孝敬岳父母的男人,叫魂的搭档,以及那个把母亲的丧葬费拿去豪赌最终捞回来了,情不自禁仰面长喊“妈,我赢了当年学习最好的”刚出狱的男人。《枪墓》与《冬泳》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场景不一样,为父报仇杀人潜逃的“我”是个文字工作者,而父亲为了生活走上了抢劫之路。


2.

《常识》

这三本,适合在冬天看的书

这本集子收录了作者在04-08年间缩写的时事评论,在集子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为理解当代中国的七十张关键切片,下篇为窥视世界的局部角度。所以不用我多解释大家就能猜出此书是讲关于什么的了。作者将此书取名为《常识》,不仅是为了向前人致敬(托马斯·潘恩所著《常识》是美国的奠基档之一,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还是由于作者对“常识”二字所带的丰富意蕴的钟爱。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百遍”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确实揭示了一个道理,好书你不多读几遍,是理解不了的,更谈不上从中汲取养分了。《常》便是一本这样的书,同时道长的每一篇评论都有很强的介入性,就是很少给你你叙说文章发生的背景,这就需要你有一些新闻·时事的储备,所以你需要努力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下。有了这样的基础,才可领悟文章的精髓,把握住思想的脉络。


3.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这三本,适合在冬天看的书

虽然在一开始的自序里,讲到很多人都说这本随笔集比她的其他散文集要来得沉重一些,但李娟自己讲到,这些不同的文字只是她不同情感的出口而已。

的确,这本书里面讲到她很真切的生活,她的父亲,她的电话亭爱情,一切看上去有点伤感沉痛的话题。她把她这些年来的孤独和脆弱都描述得真切又夹杂着一点云淡风轻。

上篇-“时间碎片”的开篇词,“时间是最适合的容器,收容我们全部的庞大往事向深渊坠落”。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悲伤,但是但凡是过去的事物都会自我消化,自我腐蚀,只要能走过去,回过头看,用温柔而慈悲的眼神,“我还是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这本书的下篇,讲到她的父亲和爱情时,那么的无奈,那么的孤独,但是看完之后却觉得,这些事情需要多强大的乐观心态才能走过去,并且记录下来。

读她的文字,我们就像是在远足的途中,拐进了一间木质小房子,里面坐着一个姑娘,又或者是一个老奶奶。她面目平静,并不多言,以微笑和点头示意你坐下。桌边一人一杯茶,两人对饮。你沉浸在自己旅途的疲倦之中。她沉浸在自己感知的世界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