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春暖花开


便利店的春暖花开

2020年应该是便利店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年。其中国家及各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市场发展的逐渐成熟,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等等都在为行业的发展加码。可年初的 "新冠疫情"出现得猝不及防。

便利店的春暖花开

之后,企业开始了各种方式的"自救"。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触达到消费者,触达到被"困"在家中的消费需求,从而产生消费,降本止损。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此次疫情中便利店是否经受住了考验?如何从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信心胜过困难,便利店发展未来可期

"开门迎客"可能是那些受疫情影响而无法开业的便利店新年最大的愿望。没有营业收入,还要支付一些固有成本,包括房租、员工工资等各项费用,可就在面临着开业难、客流少、营收减、防疫物资短缺等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全国便利店企业仍在努力地保供应、保价格、保质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奉献情怀。

前几年的便利店行业可谓风生水起。无人店、无人货架等新概念、新模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自各方的资本同时也搅动着便利店这"一池春水"。许多企业看到了发展机遇,各路选手也纷纷摩拳擦掌,争相进入赛道,开始圈地扩张。然而"奔跑"中的便利店只注重了"量"的增长,而忽略了"质"的坚持,运营亏损各种问题开始接踵而至。各个赛道的便利店选手也重新调整步伐,放稳节奏,便利店的发展重新回到理性轨道上来。虽然行业发展遭遇了闭店潮的波折,但主要问题是出在了过度冒进,市场的空间仍在,发展的动力仍在,消费的需求仍在。未来行业的发展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任何事情都是祸福所依,目前便利店最要紧的就是咬紧牙关,坚持熬过这段时期。顾客会回来,消费需求也会回来。从外部环境、市场饱和度、消费需求等各方面因素来看,便利店行业总体发展趋势仍然会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短期客流的流失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发展趋势。

营商环境改善,政策红利助力便利店发展

2020年1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便利店行业来说可谓是一份春节大礼。虽然受疫情影响,全国上下都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地方也暂时把抗疫放在了首位,但从营商环境看,对于便利店行业,2020年的营商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

从国家层面上,政府对于零售小业态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品牌连锁便利店。作为服务民生行业的便利店具有便民、利民的诸多特性,是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能够落地实施的理想载体。《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18项政策措施明确并细化了如何优化便利店营商环境,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从而提升整个行业发展水平。政策的加持无疑为下一步便利店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从地方层面上,各地政府也将会根据《意见》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地方政府对于《意见》中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将会把支持便利店的发展落实到实处。因此,疫情虽然短期内给诸多便利店企业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但从长期来看,颁布的各项政策措施已经为便利店的发展搭好了桥,铺平了路。在未来的几年,便利店可以持续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打造核心优势,守住"最后一公里"

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人不得不"宅"在家中,出行受到很大限制。这种情况促使线上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尤其是生鲜类产品。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前置仓都出现了订单暴增的现象。家庭式需求的快速增长是否让守在消费者身边的便利店也看到了机会呢?从这次疫情来看,"宅"在家中消费者虽然出行受到限制,但并不等于不出门。所以,"最后一公里"成为了社区便利店减少疫情对销售影响的最有利武器。疫情中的许多社区家庭除了通过线上满足消费需求外,社区便利店成为了另外一种理想的解决补充消费需求的场景。

通过调查发现,此次疫情期中那些距离居民社区最近的便利店销售受到的影响最小。而开设在商务办公区的便利店的销售则受疫情影响较大,原因很明显,除去农历新年假期正常的销售低峰期,主要原因就是消费群体留在家中无法复工,以及受疫情影响无法开业。而对那些销售出现阶段性增长的社区便利店,可以发现,这与线上销售的增长并不相同。便利店销售的增长主要的还是由于消杀用品、方便面等相关需求的增长。从消费场景来看,线上模式与社区便利店解决的是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所以,两者面对的客群不同,满足的消费需求也不同。记得几年前在线下零售遭受线上巨大冲击的时候,便利店凭借其"最后一公里"的优势成为了受影响较小一种业态。从这一点来看距离消费者越近,机会就越大。随着消费者对于消费的及时性、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守住"最后一公里"是便利店建立核心优势。

布局未来,探索便利店新模式

疫情期间,到家模式似乎成了线上线下企业未来一定要布局的领域。而对于便利店,探索与到家模式的结合值得尝试。首先由于便利店的空间有限,商品品类受限。社区团购可以帮助便利店扩宽销售的商品品类,是丰富便利店商品结构有效的补充,而且不会与店内的商品销售产生抵消,对于门店销售来讲是单纯的增量。其次,便利店生意需要的是顾客到店体验,高频购买。便利店可以通过社区团购把门店变成了一个前置仓,在吸引顾客到店取货的同时,增加其他商品的销售机会。只不过目前线上流量的经营成本日趋增高,对于便利店来讲,能够在平台分享到的流量有限。便利店真正需要经营的是针对社区的私域流量。而对于线上平台设置的前置仓,实际上与便利店并构不成正面竞争。因为无论从消费场景、盈利模型,还是从目标群体、商品结构都与便利店差别很大,能够重叠的客层很小。便利店真正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线上模式。在通过跟便利店企业的交流中了解到,疫情期间有开展社区团购业务的便利店,线上业务增长了一倍。同时门店销售也没有受到疫情多大影响。

疫情期间,便利店企业还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跨界经营、资源共享等为消费者推出了多种服务内容。例如易捷推出了"卖菜"业务,物美在社区的"无接触"取货点,便利蜂的"无接触"外卖等,这些无一不让人眼前一亮。虽然疫情短期内对于便利店行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当下最重要的是抓紧站起来,继续往前走。未雨绸缪,提前布局考验的是每一个企业的胆略和眼光。

通过最近的企业调研发现,关闭的便利店正在陆续开张,销售也在逐渐的恢复。相信距离春暖花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坚定信心,一起等待春暖花开的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