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怎麼計算?

都是人家用了的


工齡計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十二個月為一週年,有的也指視同繳費年限。

舉我個人的例子來說吧,我是1975年05月參加工作,於2017年09月份正式退休,(含視同繳費年限)合計繳費年限為42.42年,請看,這裡面沒有體現工齡多少年,只體現繳費年限。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核批准,於2017年10月起納入統籌。

工齡,也是看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之用,如果是算企業改制、身份置換、用工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給予經濟補償金,那就不一樣了。

既:每滿一年,按照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給予經濟補償,超過六個月不足一年的,也按一個月給予補償不,不足六個月的給予半個月的經濟補償。

如果是辦理退休之用,多數還是以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月份為計算單位。



天老大11


問,工齡是怎麼算的?

答,工齡有三種算法。

第一種算法是企業算法。企業算法是以年為單位的,也就是說哪怕你是當年最後一天參加工作,你的工齡還是從那一年算起。我是1975年12月31日下放五七農場的,2017年2月16日退休。在單位最後一個月的年功工資是按43工齡算的。1975年到2014年為40年,2015年到2017年為3年。加在一起就是43車。

第二種算法是本人退休時的結算方法,也就是社保算法。社保是按月計算的。我是12月31號報到的,雖然只上了一天班,因為是按月計算的,所以必須要算一個月。1975年只能算一個月。從1976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是41年,2017有2個月,加上1975年的一個月,我退休時社保實際結算工齡是41年零3個月。這是合情合理的淨工齡,因為1975年11月份我還是個待業青年,何來工齡?2017年2月份以後我已經退休在家了,休息怎麼算工齡?

第三種算法是退休以後每年增資的算法。每年退休人員漲養老金的調整方案中,都有一句說明,就是工齡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我2017年有2個月的工齡,1975年有1個月工齡,加起來只有3個月,漲養老金是按1年漲的工齡這一塊。

結合我的實際情況,總結一下,我的第一種工齡是43年,這是毛工齡。第二種工齡是41年零3個月,這是淨工齡。第三種工齡是42年。這是老年傾斜工齡。幾乎每一個企業退休人員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回答完畢,僅供參考。


0老三兩0


我對這個問題也是困擾了很多年,直到一個月前,我和我們辦公室管理工資大姐閒嘮嗑時,聊起了這個話題,我才知道我們這個地區是怎麼計算工齡的,可憐傻傻的我白白丟失了三年的工齡!



我上大學的時候,一直以為畢業後只要將自己的人事檔案保存在省人事人才中心,就能開始計算工齡了,而實際中的我也是這麼做的。大學畢業時的校園招聘會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畢業後,我就將自己的檔案從學校提出來放到了我們省人事人才中心。之後的三年裡,東奔西闖,一直沒找到固定的工作。直到我們縣裡招聘一批事業編人員,我才考取了現在這個職位,有了一個固定的工作。工作後,我就將自己的檔案從人才中心提出來落到了我們單位裡。



現在在這個單位已經工作整整十年了,我一直以為我的工齡是從我把檔案放到人才中心就開始算呢!那天和大姐嘮嗑,她說根本就不是這樣,我們這的工齡是從繳納社保開始算起。也就是說我將檔案放在人才中心那三年根本就沒用,那幾百塊錢算是白交了!都是沒有經驗惹的禍,和我一個同齡同事差了整整三年工齡啊!


與狼共舞3798


工齡的計算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但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你工作時間的長短。可是有的時候,你的工作時間並不被認可。所以,我們應當按照有關的法律規定來計算。

工齡的最初定義

所謂工齡,本身是指職工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以公司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時間。最早源自於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草案,關於工齡部分的認定。

最初的工齡,可以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實際上勞動保險條例是1951年公佈並實施的,當時社會主義改造還沒有完成。人們在把握工齡的時候,是比較謹慎的。

後期,本企業工齡逐漸被轉變為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不同,連續工齡可以是指按照組織要求工作調動、學習,更符合社會的實際。

當時的養老金待遇跟連續工齡是有密切關係的。人們的養老金待遇是按照連續工齡的長短髮放,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比如工齡10年到20年發放原工資的70%,20年到30年發放原工資的80%。

工齡逐漸轉變為繳費年限或者參保年限

從80年代到90年代,國家陸續建立起了養老保險制度。關於養老保險制度,大家認定待遇的主要方式是參保繳費年限。

國家要求,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就可以按月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

為了鼓勵大家多繳費、長繳費,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費15年最低基數,養老金待遇最低,目前來看,可能剛退休只能領取800~1000元的養老金。而繳費三四十年高基數繳費的話,養老金是隻能達到三四千元甚至更高。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對於國家建立個人賬戶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一般會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關於繳費年限和工齡的互通



實際上,按照國家規定有四類情況可以視同繳費:國家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國有企業固定工的連續工齡;過去知青的上山下鄉時間;建立軍人保險制度以前,需要安置工作的復退軍人的軍齡;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連續工齡。

工齡一般是以職工檔案為審核依據。過去的工齡,一般是具體的年,是以虛年計算。

繳費年限是以實際時間為準,包含了視同繳費年限。需要具體到每一個月,每一個月會轉化為0.0833年繳費年限。

所以,工齡的計算非常複雜,但畢竟是老概念了。未來會逐步統一到實際工作時間或者參保繳費年限上的。


暖心人社


大家好!我是頭條號作者房師宏,現在由我來回答:工齡怎麼計算?

根據描述:今年10月上班,明年10月後是算一週年還是算兩年,工齡是不是算週年?

我們參加工作,都是按工齡計算的,工齡計算方式是以年為標準,不夠一年的視為一年。而不是不夠一年的就不算工齡,工齡是不算週年的。

譬如:題主是2018年10月1日上班,到2019年9月30日為一年工齡。假設到10月1日以後就以兩年工齡計算。即:不足一年的,按一年算工齡。

可養老保險繳費則是年頂年月頂月。如繳納15年養老保險,從2018年9月份開始繳納,到2033年8月份才交夠15年。而計算養老金則是按月數計算,如下個人賬戶標出部分:

50歲按195個月,55歲按170個月,60歲退休按139個月。歲數越小,月數越大,所得越少。歲數越大,月數越小,所得養老金越多。

這樣充分體現了“長繳多得,多繳多得,晚退多得”的方針。

工齡是按年計算,繳費是按月計算。


房師宏


這個要看你用在哪,不同的地方對工齡有不可的定義。工作的工齡、社保認定的工齡等都是不一樣的。工齡簡單的講是參加工作的年限,但操作時又不這麼簡單。

工作工齡,這個很好理解,你參加幾年工作就有幾年的工齡,假設你是2000年參加工作,那麼工齡就是2018-2000+1=19年。但這是你自己認定的工齡。

如果你是企業或公司職員,一般從你進入這家公司或企業那年起算,才是公司或企業認為你在他們這的工齡。你2000年參加工作,但2008年換了家公司,那你現在公司承認你11年工齡,以前工齡他們不管。

如果你是機關事業,那算工齡不一樣些。他們都人事局認定符合要求的才算工齡。假設你2000年參加工作,但在私企且沒社保、合同等,那時沒現在這麼強制要求的,你2004年進入機關事業,因為你沒社保、合同等資料,那04年前不能被認定為有效工齡。也就2004年起算,除非你按規定補辦手續。

不過機關事業單位國企,以參加工作較早的人員,是按檔案中參加工作時間起算,但這批很多退了,沒退的也接近退休了。

社保的工齡,現在應該說繳費年限,因為工齡是另外有錢,雖很少,但現在企業等參保貌似不算工齡錢了。


顧盼生輝Ann


要做工齡認定得根據相關政策及本人的情況(如臨時工、民辦代課老師等),才能具體計算工齡,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算法。

1、工齡分為兩種:一般工齡和連續工齡。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一般工齡:指工人員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而言。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企業工齡在內。

如:參加工作前當僱工、在私營商店當店員、當保姆等都可以計算。

連續工齡:職工以工資收入為全部或主要生活資料來源的連續或可以合併 計算的年限。本企業工齡應以工人支援在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計算之。

2、工齡計算常用兩種方法

連續工齡:指一個職工的工作時間沒有間斷過,但是在不同的幾個單位工作,或是具體幾個階段,在計算工齡時,予以連續計算。

合併計算:指一個職工參加工作後的時間具有間斷性,在扣除不能計算連續工齡的時間後,其前後的工作時間可以合併計算為連續工齡。

4、不同情況不同算法

工齡計算情況複雜,具體規定也很多,不同情況有不同算法。比如臨時工,是被錄用或轉正後,在本單位最後一次做臨時工的時間可以與錄用或轉正後的工作時間合併計算為連續工齡。(分類比較多,不細舉,網上查的到)

5、工齡計算需要佐證

要認定工齡不是說認定什麼時候就認定什麼時候的,需要提供相應時間段的佐證材料。如果你是臨時工,需提交跟單位簽訂的合同、工資簽收單、繳納的養老保險等材料。再進行組織認定。


職場叨叨


一個人參加工作,不管你是在私企還是國企,都必須要知道自己參加工作的年限,也就是自己工齡的時間。只有知道自己工齡的時間,才知道自己退休的時間。這是每一個參加工作的人,都必須熟知和記住的。

那麼工齡是怎麼計算的呢?工齡也是一個員工工作了多少年的見證。你比如說我工作的公司在我們這個公司裡,如果說職工工作超過了15年以後每年都會給工齡工資。這筆錢雖然不多,但也彰顯了企業對待老員工的一種愛護。其實說白了,這也就是要提供員工的對企業的忠誠度和員工的歸屬感。更減少了員工的流動性,比如說跳槽等事情的發生。職工的工齡就是指工人的工資收入為職工生活資料之全部及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



本企業工齡,也就是連續工齡是指工人,職員在本單位或若干個單位工作,按規定前後可以連續合併計算的工作時間,如離職,應自最後一次回企業本工作之日起。還有就是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但繼續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
現在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所以一般工齡現在已經失去意義了。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後,以實際交費年限作為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工作年限和連續工齡計算應按。相關規定計算也就是滿一年算一年。


伊春美食美客


現在以繳費年限為主了,到社保辦事別說多少年工齡了,人家會笑的,實際老百姓還願說工齡,這也沒什麼不可,工齡三十九年十月在算養老金時應紀為39.84(1個月約=0.0833),在遼寧92年10以前有工齡的,有過渡養老金,計算方法是,每1年加1.4,如82年9月工作,會有14年視同繳費補嘗,退休時併入個人繳費年限裡,有人不懂應理解,但不能說放屁,不雅。


北方老頭常大昊



這個問題公司的員工同事們問過我很多次,這裡來答一個。


現在的很多人對於工齡這個東西還是比較模糊的。工齡是怎麼算的,工齡有哪些作用?如果被問到,很多人可能都是黑人問號。下面來聊五毛錢的。


工齡瞭解一下


所謂的工齡,就是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的全部或是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連續工齡”,也就是從就業開始累計工作的時間年限;另一種就是“本企業工齡”。


工齡計算瞭解一下


所以,工齡到底該怎麼算?業界一般有三種方法。


1、連續計算法

工作時間不間斷的計算,也就是所有工作時間段的總和,即我們說的工作時間段的總和。


舉個例子:小王從A單位到B單位工作,那他在A、B單位的工作時間應該不間斷的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併計算

在職場人的工作經歷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非主觀原因導致的中段工作,比如工傷、提前退休等,合併計算連續工齡就是把這段間斷掉的時間扣除,然後將間斷的前後時間合併計算。,這個大家應該都好理解。


3、工齡折算法

有些特殊的工作崗位,在特殊的環境工作,一般是對身心有害,比如井下的礦工,高溫場所工作人員等等。那這些工種的員工的連續工齡可以進行折算,具體就是在折算的這段時間,一年的工作時間可以按照一年三個月進行計算。


那這個工齡到底應該按照哪種方法計算?法律上其實也有規定:


《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四條中的“累計工作時間”,包括職工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從事全日制工作期間,以及依法服兵役和其他按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可以計算為工齡的期間(視同工作期間)。職工的累計工作時間可以根據檔案記載、單位繳納社保費記錄、勞動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材料確定。


所以,這裡提醒一點的是,職場人一方面要保存好工作經歷的記錄,比如勞動合同,另外就是要重視人事檔案,工作變動的時候和公司的HR確認檔案問題;儘量不要斷交社保,防止沒有“工齡”。


我是HR老司機,分享一切有關人力資源、職場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