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从医27年的副院长最后却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这件事?

医学小侦探


我在学医期间,我老师和几个中医名医谈心,他们就讲过这个癌症问题,他们讲,癌细胞是查不出来的,芝麻大点就是癌,瘤长三斤还是瘤,永远不会变成癌,癌细胞坚硬如石,瘤是软的,它们不能混在一起,现在西医为了吓唬病人检查身体,就讲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癌变,反正我不信,这个到是医院官员,什么不检查,每个季度都检查,他怎么癌症晚期,事实证明那些老中医讲的是正确的,一个叫凡生的网友,他姐姐得了乳腺炎,医院讲他姐姐乳腺癌,三个医院医生都讲,吓的他姐姐饭都不敢吃,天天哭,他跟我讲了情况,我问,疼不疼,能推的动吗?他姐姐讲疼,能推的动,我问答她,放心吧!不是癌,乳结核增生,乳腺炎,不是癌症。百分百,结果不到两天出来结果,跟我讲的一样,乳腺炎,大惊一场,花费上万元,这个外面包块,懂医的一摸一推便知癌症不是癌症。癌细胞是硬的,推之不动,瘤是软的,推的动,这就是中医确定癌症的方法,内脏的癌症中医查不出来,没仪器准。


曹彬45530801


27年的从医经历最后死于癌症,在有些人看来很正常,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细想一个问题,医生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又怎么能治好患者呢?很多专家教授都死于自己的专科,所以才有人民日报曾经沉痛发声:医者不自医,我们的健康应该交给谁?有些专家在自己病重的时候还在坚持工作,还在给病人看病,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这等于是重症患者给轻症患者治病,如何能治好?我曾经是一名护士,在血液科工作,基本上都是各种白血病,有一天晚上我值班跟医生聊到这种病,当时那个医生说:如果我得了这种病,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的死掉,不治了。当时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撼,医生竟然治不好自己的病,外面那么多病人该怎么办?为什么现在医院越来越多,按理来说病人应该越来越少呀,为什么却越治越多了呢?主要原因还是不了解人体,不明白疾病形成的真正原因。那些专家教授的头衔只能证明医生读了多少书,通过了多少考试,而不能证明他治病的能力有多高。现在的医学都在解剖尸体寻找病的原因,其实只有活人才资格生病,证明病也是活的,人体是多维构造,不单单是我们看得见的外在形象和五脏六腑,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气、经络、神志、魂魄,而疾病的根源恰恰是在我们看不见的灵性层面。古代十大名医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里记载: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一句话道破人的疾病生死与魂魄有关,大家可以查古籍经典、医书,《黄帝内经》里也记载:得神者生,失神者死;魂魄毕俱乃成为人。所以魂魄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是人们曾经所认为的迷信!



心学文化张翠


这种事情我也遇到过。我们医院里一位资深的老麻醉,可以说是麻醉科的一把刀,麻醉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年,做过无数台手术,忽然有一天下了手术晕倒了,检查才发现癌症晚期,脑转移,全身多处转移。

听肿瘤科的同事说,原发病灶在哪里都很难找到了,最后认为是胰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虽然平时也有一些症状,食欲下降,无力消瘦,但是他一直以为是工作忙,消化出了问题,也没在意过。结果胃肠,脊柱,大脑,肺里面,到处都是转移灶了才发现。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很震惊,大家去看望他,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跟大家开玩笑,大家陪着他玩笑,心中却是非常的难过。

治疗了三个月以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追悼会上大家无不惋惜,五十岁的年纪,一对儿女都还没成家,就这么离开了。

医生也不是神,就算自己空有一身知识,也不能保证自己这辈子就不能得病。就算是医生,同样也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的健康意识,做好体检,有了不舒服,不能老凑合,该检查还是要检查的,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谁也不能代替啊!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王磊副院长我是比较了解的,因为都是从事结直肠领域,对于业内的这些教授,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了解。我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很震惊的,我的第一感觉是,医者不自医,尽管王院长是一位致力于大肠癌研究的专家,教授,在业内名声斐然。但是,对于自己的身体,他没有好好珍惜,可能是工作太忙碌了,没有定期参加体检,等到发现胰腺癌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已经转移到了肝脏。

此时的王磊教授才49岁,真的是天妒英才,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由于早期没有任何的特异性临床表现,等到出现症状,发现癌症的时候,往往是晚期了,由于胰腺癌细胞发展速度极快,手术难度大,大部分人在诊断胰腺癌之后,半年之内死亡,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5%至10%左右,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

王教授的抗癌经历,值得我们学习

确诊了胰腺癌之后,王磊没有被疾病吓到,而是选择了积极的治疗,2018年的4月1日,他接受手术手术治疗,切掉了脾脏、80%的胰腺、一部分胃以及肠道附近的大部分神经。“做手术时,我已经做好了醒不过来的准备。”王磊说。

做完手术之后,王磊又接受了化疗,然而,短短的两个月,6月5日,他就登上国际癌症大会的讲台,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王教授诊断癌症到现在,已经13个月了,除了接受治疗,他对于工作也没有放下,门诊、学术会议、讲课一直没有间断,在一些手术的关键时刻,他上台亲自操作。

从胰腺癌晚期,到现在已经13个月了,这本身就是医学奇迹,曾经有院士统计过,医生患癌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普通人,那是因为医生能够正视自己的癌症,能够接受最正规的治疗,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我们希望王教授能够战胜胰腺癌!希望奇迹可以发生!


普外科曾医生


在深表惋惜的同时,也要为大家科普:

胰腺癌并不是无迹可寻,这4个症状是确诊关键

胰腺癌有哪些特征呢?胰腺癌的高发人群是40岁的男性和B型血的人,这是为什么呢?胰腺癌的表现特征具体有很多是较为常见的。在这里,不如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胰腺癌的表现特征都是怎样的吧。

这个岁数的男性要当心胰腺癌发生

40至44岁人群胰腺癌发病率为2/10万,而80~84岁人群发病率达到100/10万,增加了50倍。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60~80岁之间。对我国胰腺癌死亡率的研究中发现69.62%的胰腺癌病例发生在60岁及以上人群。从胰腺癌死亡率的年龄分布来看,胰腺癌属于一种中老年疾病。

这项研究说明B型血的人更要留心胰腺癌,尤其是那些已经有其他胰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现在已经证实,甜食、肉食摄入过多、吸烟酗酒、肥胖和胰腺癌密切相关,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危害更大,如果平时进食过量的脂肪、淀粉、蛋白等物质,就很容易会造成胰腺过度负荷,使胰腺细胞发生恶性转化,逐渐导致胰腺癌。

胰腺癌的表现症状是怎样的呢?

1、腹痛。腹部发生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无论是肿瘤处于哪个部位都会发生。很多胰腺癌患者常见会发生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还有少数病例会有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等表现,所以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当癌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2、消瘦。绝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都会出现消瘦或者体重骤降的症状,这也是胰腺癌最常见的一种症状。这被认为这与胆汁分泌异常导影响营养吸收导致消瘦。

3、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肿瘤部位若靠近壶腹周围黄疸可较早,出现黄疽常呈持续,且进行性加深,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4、便秘。如果你突然出现便秘的情况,这是相当危险的;因为胰腺管堵塞了,加上突发剧烈疼痛之后,胰腺很有可能发生自溶现像,甚至会导致胰腺癌病人就会发生猝死。


家庭医生在线


王磊,一位可敬的结直肠外科专家,中大六院副院长,从医27年,因为2018年3月一次体检肿瘤标志物高,最终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术后坚持带病出诊,在跟癌症斗争了15个月后,于今年6月23日病逝,终年50岁。这让我想起读大学时的一个副校长,50几岁,自己是普通外科专家,而且擅长肝胆胰脾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有一天突然确诊胰腺癌晚期,从确诊到去世不到三个月。

医学专家却突然病逝在经常接触的恶性肿瘤上,听起来稍微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在普通人看来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对这方面懂得很多,应该更能避免这种情况。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某种程度上这两者有点像。会游泳的可能更大意、不谨慎,一般不会去想到会被淹死。同样的道理,其实很多医学专家平时基本都没有时间注意自己的身体,倒不是不愿意注意,而是很忙,基本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很紧凑,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身体有点不舒服什么的都是随便对付,日积月累,身体有时候出大问题了也没想到。像王磊院长,其实在2017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常感腰痛、感冒不愈,但因为日程经常安排得满满的,自己以为是劳累过度,并没有太在意。而像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在确诊之前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老是感觉胃肠不舒服了,以为是普通胃肠炎,也是随便吃点药就对付过去。



再说说胰腺癌,发病非常隐匿,恶性度极高,转移快,早期没有症状,出现症状时大多是晚期,预后极差,从确诊到死亡时间都很短,所以被称为“癌症之王”。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目前没有比较直接的特异的,不像肺癌一个胸部CT就可以了解肺部是否有病变。对胰腺癌的筛查最好要广撒网。影像学检查跟实验室检查相互结合,像超声、CT(必须增强)、MR(必须增强)跟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及CEA(癌胚抗原)。像王磊院长就是在体检中发现CEA异常升高进一步检查才发现的。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对医务人员的那种累深有体会,虽说上班时间安排是朝九晚五,但实际上很难做到,由于工作的需要加班加点、没有假期、半夜急诊都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没办法,人命关天,病情需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而这,应该也是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照顾好患者的同时也要注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吧。

我是 ,可关注了解更多相关医学知识。


影医C浩


太多太多英年早世的,太多太多未老先衰的医生,只能说明医疗理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老百姓未老先衰,英年早逝是不懂养生保健,不懂治疗。医生专家懂养生治疗,可结果是,医生专家的健康寿命,不比老百姓好,甚至更差。俺本身一次损伤脑出血,俩次脑梗死,一次冠心病,一次急性心肌梗死,十分钟睡一觉,高血压,高血脂,后有高血糖,嘴歪眼斜说不清话,没重心没方向,眼皮跳不停,电报手,足根痛,膝关节痛,腰疼,肩周痛,胃疼,14岁患上鼻窦炎就没好过,见忘等,太多的不适。找过许多医生,全没办法,没一个认为能好。走投无路开始自学自救,经过几年努力,所有不适全部消除。俺老娘是严重的风湿,骨质增生,关节全变形,脊椎退行性变化,心脏病,一年咳半年,老胃病,痊愈。这种状况其实会出现在每个家庭中,包括专家医生家中,也是无可奈何。不论名声地位多高多响,家中一细数,都有数十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办法治愈。我不是医生,我能治好全家的病,医生且不行,为什么?只能说是医学理论的错,理论经不起检验就是邪学说。


用户102416088021


人类寿命以及所患重大疾患,百分之九十与先天基因有关,只有很少一部分原因是后天因素造成。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居住偏僻,劳苦一生,饮食粗砺,从不知何为锻练、何为养生,更没跳过什么舞,却能长寿,而有些人又是锻炼,又是养生,天天跳广场舞,饮食科学搭配,荣华富贵,却寿命不长。所以想要长寿,主要要看自己父系、母系之中,有没有长寿之人;想要子女长寿,须找一个有长寿基因的爱人,跳不跳舞、怎么吃喝,养不养生,与健康长寿没多大必然关系。

所以医生不是神,也会患病,也会得癌症!


日月明rym1220


看到这个问题,内心汹涌不止,前段时期,身患胰腺癌抗争15个月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逝世,他将一生奉献给医学事业,27年从业致力于研究直肠癌,却在18年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术后不到两个月,又开始工作,与命运抗争,和时间赛跑,在最后的人生阶段他选择为生命提速。

这段经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医者不自医,人的身体有时候就像一台机器,时间长了总会有损坏。而且一旦发现损坏,一定要及时修补。王院长对于自己的身体,他没有好好珍惜,可能是工作太忙碌了,没有定期参加体检,等到发现胰腺癌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已经转移到了肝脏。患癌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微环境遭到破坏,人体免疫力下降,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导致人体罹患癌症。医生本来就是一个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工作,愿我们每位医学从业者都能平衡好健康和工作,也愿王磊教授在天堂没有癌痛,您所做的贡献会铭记。


肿瘤说


大家的心目中,医生有更高的健康意识,尤其是像癌症这种重大疾病,应该能够提早发现并及时治疗。

现实中,确实,医护人员对于疾病的防范意识比普通人更多一点,对于体检筛查重大疾病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像癌症这种疾病,有时却是很难做到百分百预防的。

就以胰腺癌为例,胰腺位于体腔深处,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复杂,尤其是最常见的胰头癌,被十二指肠包绕,周围有大血管、胰胆管,具有早期侵犯血管、淋巴管,播散至肝脏、腹膜、肺和淋巴结的特征。早期胰腺癌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能够被发现的几率极低,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阵发上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不适,但是出现上述症状时一般就很晚了。

而且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有效的治疗方法少,除了极少数早期发现并根治手术以外,缺少其它更有效的控制方法,也没有可推荐的靶向药物。而且即使是早期发现,手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也极高。据临床统计数值,不能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也仅仅15个月,5年生存率在15%左右。

医生也是普通人,尤其是像癌症这种重大疾病,是很难说做到根本预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