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没有制导功能,士兵靠大拇指测距,如何能做到百发百中?

王王王俪



英军81毫米迫击炮使用“毫米波”制导炮弹。
我军也研制出来“卫星制导”


迫击炮炮弹。

进入到19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迫击炮炮弹已经有了各种制导炮弹,包括:红外、毫米波、半激光、卫星制导…多种先进的制导炮弹,使迫击炮这种古老装备居然可以打击坦克这样的移动目标。

而我们在抗战题材影视剧当中看到“竖起大拇指”进行简易测量后,发射炮弹的瞄准法就是图片上的“跳眼法测距”。

跳眼法测定距离的大概方式是:手臂伸直竖起拇指,闭左眼,使用右眼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的左侧,头和手保持不动,闭上右眼,使用左眼实现通过拇指的同一侧,要记住视线对准要炮击实地的某一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至该点的宽度,再将此宽度乘以10 倍,即为炮手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那么,跳眼法怎样计算要炮击目标的距离呢?这张图片很好的演示了测算方法,假设:您的臂长是60厘米,两眼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就可以通过“三角函数”测算出目标的距离。有兴趣的看官可以根据图片上的数字算出距离。

跳眼法并不是非常准确!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才能较精确的掌握,现代迫击炮兵连排级单位都有炮兵观察手,要使用“炮兵观察镜”测算出要打击的目标距离,然后炮手在接到炮击命令后装填炮弹实施第一发试射,观察手根据弹着点,测算出要修正的目标坐标,炮手根据修正数据进行调整后,再次装填进行精确炮击…。


而精确制导迫击炮出现之后,比如:半激光制导炮弹,需要由观察手使用“激光指示器”发出激光照射到目标形成激光反射,炮手发射激光制导炮弹,炮弹飞到最高弹道点时“激光头”接收到反射的激光,自动调节弹翼后沿反射的激光束精确击中目标;而红外制导炮弹,则是利用自身的被动“红外探测头”,去跟踪目标所发出的红外热源去自行攻击。

但是,武器装备虽然“智能化”了,老传统仍然不能丢!跳眼法测距是我军炮兵在艰苦战争年代的“法宝”!当时我军弹药非常缺乏,为了使用有限的炮弹打击更多的敌人,跳眼法可以省略掉首发试射,我军炮兵经过长期的练习,使跳眼法测距的精度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比如:强渡大渡河时,我军当时仅有三发炮弹,为了压制河对岸的敌军,神炮手赵成章(后来被授予少将军衔)就是使用的跳眼法准确将炮弹打进敌群,为18勇士赢得了宝贵的强渡时间!

总之,新时代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我军在战争中总结和实践出来的战法、经验仍需保留和发扬光大!


皇家橡树1972


《亮剑》中,李云龙带领被包围的部队从坂田联队正面突围,并在发现坂田联队的指挥中心后,炮手柱子用迫击炮2炮击中坂田的指挥中心,炸死了坂田等日本军官,一战成名。这个故事是有原形的,当年抗日战争时期的黄土岭战役,“神炮手”李二喜在800米的距离,利用老土的迫击炮,仅用二炮就把日本战神“名将之花”阿部规秀送上了天。

由于迫击炮是一种手工从炮口装填利用重力击发的火炮,因此迫击炮并不是一个特别“精密”的火炮系统,老式迫击炮靠着经验丰富的炮手进行射击,大多采用跳眼法测距:即手臂伸直竖起大拇指,对准目标位置,先用左眼看,再用右眼看,估算大拇指左右眼看到的目标区距离,再乘以10(手臂长度大约是瞳孔间距10倍),这就是大概距离,然后根据测量距离来调整迫击炮的角度,打击目标就修正射击。

这种射击的确实方便快速,但精度其实很低,而且精确程度与射手经验成正比,两炮能拿下阿部规秀除了射手经验丰富外,运气成分还是很大的!当然现代迫击炮已经用上了光学望远镜瞄准,精度倒是高了很多!


狼烟火燎


近日中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海军阅兵,在这一次阅兵当中,中国的海军展示出了他们新的装备,中国海军的先进装备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这一次海军阅兵是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大阅兵,那么中国的陆军如今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据悉如今中国的陆军装备也是非常强劲的。比如中国的迫击炮都已经升级到了制导层面,打击力度是毋庸置疑的。迫击炮没有制导功能,士兵靠大拇指测距,如何能做到百发百中?迫击炮用手指测距为何也能打中?中国二战常用战术,原理竟然这么深。

迫击炮在日俄战争时期诞生,但是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迫击炮还是以它当初的样子展示在人们面前,它的原理和结构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仍然是那样的简单高效,精确打击,这个火力无死角的战争神器,是步兵队伍必不可缺的一个武器,虽然它的结构简单,但是还是需要具备一些数学知识才能精确的打到敌人所在的地方。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迫击炮虽然能够用先进的制导功能来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打击。但是在上世纪的战场上,人们是怎么使用迫击炮打击敌人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军事题材的抗日战争影视片中找到答案。

比如说在最负有盛名的《亮剑》当中,我们的八路军战士经常是在动用迫击炮之前,用手指横竖对前面敌人所在的位置比划一番,最后好像得到了什么指示一样,才下令开炮,让人好奇的是,就是这样一番捣鼓,也能精确的打击敌人的位置。这其中到底还有什么原理?

其实在抗战当中,战士们使用迫击炮时竖起大拇指,其用意是对目标进行一下测量,估计目标距离好调整迫击炮的方位和角度,对于这一种方法有一种名称“跳眼法测距”,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需要保持身体直立,手臂向前伸直,然后像其他瞄准一样闭上一边眼睛,挑好一个旁边的参照点估计参照点到目标的距离,然后用这段距离乘上十倍就是自己到敌人的距离。

其实这一点还没有足够帮助找到准确的距离,还需要两次打击目标方向,这样才能更精确的进行数据调整,最后通过这个方法打击敌人。中国在当年落后的情况下,就是靠着这个科学的方法,打了很多次胜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