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蹒跚的老人都是贴在孩子额角的邮票”这句诗你怎么理解?

搞笑果


所有蹒跚的老人都是贴在孩子额角的邮票。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时间变迁,一个孩童转眼耄耋。

时间从你降生,就在你额头贴上了一张邮票,没有邮寄地址,只有你不变的姓名,但你深深知道,你的目的地就是蹒跚的老年,迟暮的落日,冰冷的死亡。

人的一生,经历孩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有的经历便是成长,从青涩到成熟,由新鲜到腐朽,从灿烂到灰暗,从生存到毁灭,人生百年,谁又能逃脱时间之歾。

树绿了枯了,春来了去了,历史远了又近了,今天眨眼成咋天,明天又将是下一个昨天,人走着走着就老了,活着活着就没了,生命的轮回中你已不是邮寄时的那个孩子,一生的辗转漂泊,到达目的地时你已步履蹒跚,老态龙钟!

时间悠悠,生命匆匆,当你从目的地出发,开始满世界漂泊,注定会经历风吹雨打,万水千山踏遍,滚滚红尘来去,风霜血雨飘过,伤痕累累,你已不复是你,不复是那个稚嫩的孩童,青枝抽芽的曾经已虬根错节,那满面风尘已被镂上时间的之纹,老了!

所有蹒跚的老人都是贴在孩子额角的邮票。


属于你的青春与时光已给了过往的岁月。你要的想要的,得到或未得到的,都寂寂无声了。满脸褶皱中只从那空洞的笑中辨别出曾经的年青,当邮票被死撕去,你就到达了目的地!

嫩芽,花朵,清草,婴儿,红花翠绿,孩童欢笑,少年青涩,青年憧憬,中年沉稳,老年迟暮。一生的经历,一生的漂荡,一生的邮寄,一生的风风雨雨,一生的辛劳苦累,到头来,已树干叶落,成灰变土。当邮票被死撕去,你就到达了目的地。

不是结语的结束:

所有的蹒跚 ,所有的老去,所有的经历,都沉浸在时间的年轮里,从孩子到老人,从发芽到腐朽,从来到去,从生到死,从有到无,从远方邮寄到远方。

虽然目的地相同,我们也要活出精彩,活出灿烂,这样当邮票撕去时,你可以自豪的说:“我来过,活过,不愧此生!“


水壶火煮666


虽然我不知道这首诗是什么,诗人是谁,但这句诗句读起来很有感觉。

我们先来想想,邮票的作用是什么?

邮票是一种邮资凭证:把它用于某邮政邮件上,代表该邮件已支付了邮政资费。

通俗来说,就是付出。而老人是贴在孩子额角的邮票,也就是说父母一直是付出的一种身份。

我家附近有对夫妇,今年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年纪应该是养老的,但他们还得出去打工挣钱。其实他们家经济状况很不错,因为两人年轻的时候挺能干的,赚了不少钱。但他们把所有钱都给儿子了,那个儿子根本就是个啃老族,只要见自己父母挣钱了,就去老人那里甜言蜜语,老人们也吃这一套,虽然嘴上抱怨,该给钱还给钱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羁绊,可以说我们国家是最深的。

但是孩子因为父母的溺爱,反而不会报恩,而是一直索求。孩子小的时候异常呵护,父母想着孩子长大了自己就可以不操心了,孩子长大之后却又操心结婚生子买房子,被榨干所有之后,他们又要管孩子的孩子,一直操劳到离开。

人生是苦。

世人皆苦

父母不要做邮票,而是放手孩子去飞,不要害怕,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不必追。


书虫十三


“所有蹒跚的老人都是贴在孩子额角的邮票”这句诗意境深远,令人遐想。

先从诗句中,拿出"老人”、“孩子”、“邮票”来。老人是怎么来的,也是从活蹦乱跳的孩提时代到热血澎湃的青年时期,走过上有老下有小的壮年时期,经历了风风雨雨,才逐渐变老了,直到成为蹒跚走路的老人。这一人生过程,正如一封信贴上了邮票,发寄于遥远地方。孩子就是那封即将邮寄的信,孩子额角已经贴上了邮票,这是因为人的衰老一般显示在额角。这样是从人生苦短的经历上来理解的。

这句诗中“邮票”的含义是需要付出,启示后人要不负养育之恩。由孩子成为老人需要付出,每个人的成长都饱含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老人将老,孩子嫩芽,我育你小,你养我老。孝敬老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不可嫌弃老人,尤其对已到蹒跚走路的老人更不能不尊不孝。

这句诗浸润了无限牵挂的情感。老人眼里自己的儿女永远是孩子。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走千里儿不愁。老人对孩子的关切之心时刻都不会静下来,把这种掂念深深隽刻在孩子的额头,正如诗中所说的孩子额角贴的那张邮票。


土右钟海滨


所有蹒跚的老人都是贴在孩子额角的邮票,这句话看表层很难理解,但如果对语句结构有点研究也相对容易,这句话主语是老人,谓语落在是,宾语是邮票,主谓宾的结合成了老人是邮票,邮票是什么,是寄递邮件时使用的一种资费凭证,这里对邮票的真实内涵作了引申,既然主谓宾都己确定,引申内涵也己知晓,那这句话的真实意图也显露笔端,即老人对子女的付出,但贴上邮票也不能白贴啊,总有一些丰富的意蕴深藏不露,这便是孩子也同时承载着老人们的心灵寄托。


简单86


【艺文杂记】很高兴与大家分享个人观点:

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儿子能与老在一起生活,自然是天伦之乐,其乐融融。老人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也是归大的幸福吧。

不仅老人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而且,老人的阅历和经历比较多,在儿女遇到困惑或是面对重大变故时,老人能够给出很有建设性的建议。

但是大多数情况,迫于生计,子女不能与老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或者条件有限,没有比较大的空间与老人住在一起。当然也有不愿与老人住在一起的。

但是作为儿女,父母成为蹒跚的老人之时,都是需要照顾的,即使各种原因不能够住在一起,儿女也是时刻惦记着老人的生活状况的。

作为年岁大一些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明显下降,时不时会面临着危险或是困难,所以作为儿子,应该时刻想着回到老人身边提供便利。

所以,“所有蹒跚的老人都是贴在孩子额角的邮票”这句话,体现了儿女对父母的孝顺,同时也体现了,不能够生活在一起的无奈。生活不易,请多关爱老年人。

非常感谢您看到了这里,【艺文杂记】会持续在此领域更新不成熟观点,期待与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关注,并参与讨论。


艺文杂记


把邮票贴在信封的额角,信才能送到目的地,才能把去信人的心意送到收信人的心里,所有蹒珊的老人都提示着孩子,由一个孩子变成一个老人看吧:要用一生努力,披荆斩棘,历尽千辛才能成为一个老人,老人的苦难,老人的成功,老人历经岁月的重重,都告诉孩子们想人生圆满蹒跚的老人就是贴在你额角的邮票


一个热爱国学的人


亲们:回荅这个问题倒是有些难度?现在慢慢来解析:1.是把所有结婚生育抚养子女成人直到自己已经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在漫长的进程中,始终随着对子女的成长寄托承载着无限随时随地的希望,就也尽心尽力的把子女当作心仪难言的情书,无上宝贵珍藏的邮件,甘心情愿无论一张张邮票的价值几何,都会毫不怜惜的付出!所以说老人是把自己当作邮票用了?2.可就是把子女当作了父母随心所欲送子女去理想之处.就把子女当作装在信封中去报到的书信,又好像是把心爱的子女安装在精致的包裹内唯恐失落的珍贵邮件一样,又想把这些用一生心血换来的邮票显摆显摆,所以不贴在应该贴的位置上,就都贴在了使人容易看到子女的额头上了!虽已耄耋之年无论怨恨忏悔尽可能也是会接纳呵护不屑的子孙,直到最后.也不论是否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如愿以偿?也可以让大家都认可心甘情愿苦中有乐,得到一生的慰藉共享这样的荣耀吧?可能自古至今以往,依然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无为而无不为也?子曰:后生可畏!共勉之!


张加林11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老人如果到了行走蹒跚的阶段,说明年龄很大了,同时也说明出门在外的子女也已经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了。

2,人到了中年,经历了许多事情,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对渐渐老去的父母的关心与日俱增,不再象年轻求学时出门不想家,因为那时的父母还年轻,用不着自己担心,反而是父母时时刻刻都在惦记自己。

3,邮票是用来寄信的,信代表着思念和关心。同时也暗示老人和子女异地而居,相离甚远,不容易见面。

4,人在硏究、思考问题的时候,总觉得头脑发胀,额角不适,一个最习惯的动作就是揉一揉额角,也就是太阳穴。这里的额角代表着人的思虑和心怀。

5,邮票贴在额角上,说明内心始终充满了思念和关心。

6,老人到了行走蹒跚的阶段,子女们早已成家立业,该操的心已基本操完,剩下的时光就是在老家安度晚年,这也正是最需要子女们关怀和照顾的时期,可是做子女的因为种种原因又不能在老人身边尽孝,怎不令人担心和思念?

综上所述,“所有蹒跚的老人都是贴在孩子额角的邮票”大概意思就是:所有年迈的老人都会令出门在外的孩子们关心和挂怀,或着说,所有出门在外的孩子都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年迈体衰、步履蹒跚的父母。这句诗体现了关心父母、爱戴老人的传统美德,意蕴丰富,令人玩味。

个人理解,欢迎讨论。





秋夜为我长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简要谈谈我对这句诗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从孩童到耄耋,人的一生就像一封信一样,路过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人。

孩子额角的邮票象征了在人间漂泊的一生,蹒跚的老人寓意了命运的最终指向和归宿。


小马拾图


从文学上来理解,这是一句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的诗,读来让人不觉陷入沉思。

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邮票是什么?是一种朴素的媒介,在信息沟通不够发达的从前,邮票是联系互通双方的一个纽带,带有特别的情感意义。可能有很多年长的朋友还有收集邮票的习惯,那不是简单的一片纸,那上面承载了一段共同的记忆与感情。

蹒跚的老人,也就是步入暮年的父母,孩子就是我们每一个身为子女的的人,这句诗本质上是在讲老年人和子女的关系。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一场分别,看着你慢慢走远,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讲的令人难过些,父母子女终归会成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生活。

可是这种血肉之情是不可能断掉的,随着各自生活参与度的减少,亲情就变成了一种寄托,一种印在基因里的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