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 八路军129 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大小战斗 1824 次,歼敌 45000余人,攻克据点2900余个,破坏公路1500 公里,收复县城11座,这就是扬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独立发动的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战果最为辉煌的一次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作为发动此次伟大战役的指挥部——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因此次战役而名垂千古。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武乡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同时也是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


翻开历史记录,1939年猖狂的日军在我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在 5000 公里铁路和30000公里公路间设置了3000个据点和10000个碉堡,对根据地实施“囚笼政策”,并对晋东南地区发动“第二次九路围攻”,企图消灭八路军,摧毁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内景


为躲避锋芒、与敌周旋,八路军由潞城北村出发,沿浊漳河西北方向转移。当时襄垣县城已被日军占领,形势紧迫,朱德总司令当即下令:“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一定要想办法渡过浊漳河!”侦察兵兵分数路在沿途各村勘察、绘图,最终确定砖壁村作为总部新驻地。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内景


1939年7月15日深夜,在雨季的太行山区急行数日的八路军将士们终于来到了砖壁村。为了不惊动老乡,他们临时驻扎在村北的一处破庙里。第二天一大早,热情的村民把村东北玉皇庙、佛爷庙、娘娘庙、李家祠堂腾出来,迎接八路军入驻。当时,八路军总部有500多人住在砖壁村的老百姓家,其他大部队驻扎在砖壁周围的村子里。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内景


距武乡县城约 45 公里的砖壁村,地处太行绝顶,山势雄伟,奇峰竞峭。登高远望,榆社、襄垣、沁县和武乡县城历历在目。砖壁村,前临沟壑,有一条便道可缘崖盘旋而上,沿河迤逦而下,进约 l0 公里就是交通要地蟠龙镇,素有“破壁天险”之称。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百团大战要图(资料)


八路军总部进入武乡后,在砖壁村驻扎时间最长,经历的历史重大事件最多,而且是“三进三出”,即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由潞城县的北村移驻砖壁,10月又西移王家峪 ;1940 年 6 月又由王家峪移回砖壁,11 月由砖壁转移到辽县(今左权县);1942 年 5 月又由辽县移回砖壁,6 月又移至辽县。砖壁村东南的小松山,松柏丛生,地势极为险要,只有村西有一条峡谷马道通往山外,易守难攻,便于隐蔽,所以这就是总部“三进三出”的关键所在。当时,朱德总司令住新窑院南房,彭德怀副总司令住李家祠堂,左权副总参谋住奶奶庙,总部参谋处办公室设在玉皇庙正殿,会议室设在玉皇庙献殿,作战科参谋人员住在玉皇庙东西配殿。1940年8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就在这里发动并指挥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百姓欢迎百团大战凯旋归来的八路军(资料)


如今,八路军留下的历史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每块砖、每片瓦、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村民都见证着历史的过往,并深深植根于每一代砖壁人的心中。走进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彭德怀副总司令当年亲手栽下的榆树如今已长成高耸挺拔的大树。“彭总住室”屋内陈列简陋,一张方桌、两把椅子、一张大炕几乎是全部的家当,桌上一张泛黄的“百团大战战役部署图”、一把藤编的暖壶等都蕴含着沉重的历史感。“作战室”里,八路军将领们当年使用过的黑色电话机、黄色木盒子发报机、电台、钉满铆钉的皮箱、望远镜、皮包等静静地陈列其中,环顾整个屋子,泛黄的巨幅作战地图贴满了三面墙,盛满沙子的“指挥沙盘”让人不禁遥想当年的作战情景。抗日名将左权曾经住过的屋子是当年的奶奶庙,这座曲径通幽的小院,显得安静而又别有意境。屋内悬挂着他与妻儿生前的唯一一张合影,黑白老照片上,笑靥如花的幸福三口之家,早已天人永隔……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内景


在见证历史的旧址内,300 幅历史照片、几百件珍贵革命文物、彭总亲手植的榆树……作为百团大战的“遗存”,这里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年来此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八路军总部用过的水井


行走在这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村落间,浓郁的抗战气息扑面而来。有些村民的大门上还悬挂有“八路军一二九师统战部”“八路军一二九师生产部”等字样的木牌;有的巷子还以“参军巷”等抗战气息浓郁的名字命名;一条狭窄的巷道内,一面白墙上书写着“坚持游击战争”几个斗大的黑字……


百团大战指令从砖壁村发出

△朱德总司令推过的碾子


武乡,这个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翻开武乡的“红色版图”,一处处革命遗址和一座座纪念碑犹如红色火炬矗立在老区大地,在这块誉满全国的抗日根据地上,英雄的老区人民和八路军将士一道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用真情和大义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八路军文化。


王广湖 张忠平 丁晓敏/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