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北人,請問湖北最有名的菜有哪些?

武黃5806060818


一、湖北菜的特色

1、選料普通,製作精細

主料以魚、肉、時蔬為主,配以大米作輔料,形成魚中有肉,肉中有魚,肉蔬結合。如沔陽三蒸、荊沙魚糕、江陵千張肉、黃陂三合這幾款湖北風味的代表菜,選料無非魚肉之類,但由於構思獨特新奇,做工精細考究,使菜餚軟嫩異常、湯鮮味醇、渾香四溢。

2、水產為本,魚菜為主

湖北自古被譽為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盛產各種淡水魚類及水產品,許多是湖北所獨有的。像生長在長江的鮰魚,生長在長江支流清江的清魚,肉多刺少,肉質鮮嫩,皆為水產中的上品。紅燒、清蒸、粉蒸、涮食均很適宜,悠久歷史的武昌魚,更是聞名中外。

3、巧做各類“圓子”

或許是地處中原,居東西南北之中,放眼四周,圓眼視事的緣故,湖北本地人極喜歡吃“圓子”。不論民間百姓或專業廚師都掌握了許多製作“圓子”的方法。肉圓、魚圓、蝦圓……光“圓子”菜餚就林林總總多達幾十種,可謂一圓一格,百圓百味。

二、幾種代表菜式

1、酸辣藕帶

初聞此菜,記者詫異不已,藕帶者,何物也?後經介紹得知,藕帶其實就是藕上長出的芽,產自洪湖,形狀仿如袖珍型的藕,一般6-8月才有,現在正是品嚐藕帶最合適的時間。藕帶可清炒、可紅燒,這道酸辣藕帶更能調起人的味覺,用來下酒、下飯最好不過。

2、麻辣蝦球

夏季菜式,從5月就可以吃到,以7、8月為最佳,此時的蝦肉極其飽滿,入口彈牙,加上些許多辣味,一個人可以不知不覺吃掉一盤。

3、蒸武昌魚

選用鄂城縣梁子湖產的鯿魚(即團頭魴),配以多種調味料經蒸制而成,魚肉肥美細膩,湯汁鮮濃清香。毛主席在武漢曾多次品嚐此菜,並寫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著名詩句,更使“清蒸武昌魚”揚名中外,成為武漢地區主要名菜。在廣州的湖北菜館裡,招牌菜之一就是這“清蒸武昌魚”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和小編我一樣要為“湖北菜的特色”點個大讚,湖北菜也是中國十大菜系之一,其做法也沒有那麼深奧,大家都可以嘗試去做一下,當然湖北也還有很多好吃的小吃,喜歡旅行的朋友們一定不要忘了在當地品嚐一下舌尖上的湖北。


可愛嘟丶


大家好,我是開心學做菜。我在湖北做了幾年廚師,對湖北菜有一些的瞭解。今天我給大家推薦幾款湖北的有名的特色菜。

第一道菜是沔陽三蒸,

第二道菜是荊州魚糕,

第三道菜是糯米珍珠圓子,

第四道是排骨藕湯,

第五道菜是清蒸武昌魚,

第六道菜是臘肉炒洪山紅菜薹,

第七道菜是臘肉炒泥蒿,

第八道菜是酸辣藕帶,

第九道菜是潛江油燜大蝦,

第十道菜是乾燒刁子魚,

還有一些特色小吃,比如說武漢的熱乾麵,還有老通城的豆皮,等等。這些都是湖北比較有特色的美食。


開心學做菜


 湖北十大名菜排名

  1.清蒸武昌魚

  2.沔陽三蒸

  3.紅菜薹炒臘肉

  4.粉蒸鮰魚

  5.皮條鱔魚

  6.排骨藕湯

  7.紅燒野鴨

  8.黃燜九宮石雞

  9.桔瓣魚元

  10.湖北魚饌











平平的北漂生活


湖北菜系亦稱鄂菜。古稱楚菜、荊菜,起源於江漢平原

傳統鄂菜以江漢平原

為中心,由武漢、鄂州和黃州三種地方風味菜組成,包括荊南、襄鄖、荊州和漢沔四大流派。側重蒸、煨、炸、燒、炒;特點是汁濃、芡稠、口重、味純,具有樸素的民間特色。

據不完全統計,鄂菜現有菜點品種三千多種,其中傳統名菜不下五百種,典型名菜點不下一百種。

3湖北名菜清蒸武昌魚

仙桃蒸三元

紅燒木琴魚

沔陽三蒸

燒三合

紅菜薹炒臘肉

粉蒸鮰魚

排骨藕湯

皮條鱔魚

紅燒野鴨

千張肉

桔瓣魚元

乾燒銅魚

萬壽羹

東坡肉

以上就是湖北的名菜啦!怎麼樣?你都吃過嗎?


花兒美食廚房


 我是湖北人,我來回答你問題

湖北十大名菜排名

  1.清蒸武昌魚

  2.沔陽三蒸

  3.紅菜薹炒臘肉

  4.粉蒸鮰魚

  5.皮條鱔魚

  6.排骨藕湯

  7.紅燒野鴨

  8.黃燜九宮石雞

  9.桔瓣魚元

  10.湖北魚饌

  十、湖北魚饌







洞庭湖北岸黃荊裡散人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在飲食中處於南北兼有的地位,具有北方菜的淡甜和南方菜的鮮美。

那麼湖北最有名的菜有哪些呢?

  • 清蒸武昌魚

製作方法如下:

1:將魚清理乾淨,兩面切花刀,然後用鹽和料酒醃製30分鐘去腥;

2:將薑片和蔥絲塞入魚肚子中,水燒開之後繼續蒸8分鐘。

3:蒸魚期間準備輔料,杭椒和生薑切絲,香蔥切末,紅米椒切丁,

4:蒸好的魚裝盤,取出肚子中的蔥姜,將準備好的所有輔料鋪在魚上,均勻淋上蒸魚豉油、麻油。

5:鍋中油燒熱,均勻淋在輔料和魚身上。

  • 魚糕

製作方法如下:

1:將胖頭魚處理乾淨,去頭,剖開後用清水浸泡一下,中間換幾次水,把血水清洗乾淨。

2:蔥白和生薑切末,生薑裡邊放入清水泡著備用。

3:豬肥肉用料理機打成泥:。

4:魚剁成魚泥,取兩個蛋清倒入魚泥裡邊,攪拌均勻,並加入姜水,黑胡椒粉、雞精、蔥白攪拌均勻,並加入適量澱粉。

5:將肥肉泥加入並加入適量鹽攪拌均勻。

6:將肉泥整理成方形,水開之後繼續蒸20分鐘左右,然後外表面塗一層蛋黃液,再繼續蒸片刻。出鍋切成片。

  • 排骨蓮藕湯

製作方法如下:

1:排骨冷水下鍋。放入薑片料酒焯水。

2:鍋內水少溫之後倒入排骨再倒入蔥薑蒜,小火燉15分鐘。

3:加入玉米、蓮藕小火慢燉1小時。

4:加入適量鹽出鍋。

  • 珍珠丸子:

製作方法如下:

1:糯米浸泡4小時,

2:碗中加兩勺料酒、生抽、耗油、香油、胡椒、鹽、糖各一勺。

3:肉餡捏成團,粘上糯米,讓糯米粘牢。

4:放入鍋中大火蒸15分鐘即可。

比較有名的武漢菜很多下邊就簡單介紹:

荊沙甲魚——荊沙甲魚,歷史淵源流長,戰國末年被列為宴席佳品;

盤鱔——盤鱔是將不能動刀剖肚的豇豆鱔魚放入燒熱的鐵鍋內讓它自蹦身亡,除去粘液後,用清水洗淨,再入鍋放上麻油,微火反覆煎之,待鱔魚由硬變軟成捲曲時,放入鹽、花椒、姜、蒜、紅辣椒絲及麻辣醬等調料,幹扁成焦黃色,熟至香氣撲鼻,盛盤食之。

滑魚片——湖北大部分地區地處江漢平原,湖泊河流川羅棋佈,水產豐富,因此傳統的湖北菜是以“水產為本,魚菜為主”,具有濃厚的江南水鄉特色。

酸辣菜薹——每年12月份,是吃紅菜薹的季節,幾乎湖北的家家戶戶每天每頓都離不開一盤紅菜薹,菜薹做法很多,其中酸辣紅菜薹更是其中一種讓人怎麼吃都不膩的經典家常小菜。


美食匯匯樂


楚菜,原稱鄂菜,亦稱湖北菜。古稱荊菜,起源於江漢平原,這從屈原在《楚辭》的“招魂”、“大招”兩篇中,記載楚宮佳宴中有20多個楚地名食--為國內有文字記載最早的宮廷筵席菜單以及隨州曾侯乙墓中曾出土的一百多件春秋戰國時期飲食器具,可知鄂菜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時稱“楚菜”),經漢魏唐宋漸進發展,成熟於明清時期,1983年躋身中國十大菜系之列。楚菜為中國十大菜系之一,湖北風味,以水產為本,魚饌為主,汁濃芡亮,香鮮較辣,注重本色,菜式豐富,筵席眾多,擅長蒸、煨、炸、燒、炒等烹調方法,具有滾、爛、鮮、醇、香、嫩、足七美。

1:“清蒸武昌魚”,是選用鄂城縣梁子湖產的鯿魚(即團頭魴),配以多種調味料蒸制而成,魚肉肥美細膩,湯汁鮮濃清香。毛主席在武漢曾多次品嚐此菜,並寫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著名詩句,更使“清蒸武昌魚”揚名中外,成為武漢地區主要名菜。

其做法是:將魚收拾乾淨,兩面剞上蘭草花刀,用開水燙一下裝入魚池內,相間地擺上冬菇片、熟火腿片、冬筍片、撒上豬肥膘丁、青豆、蔥結、薑片、精鹽、紹酒、清湯,上屜蒸約10分鐘取出,揀出蔥姜,將魚湯潷在勺內燒沸,打淨浮沫,加味精、雞油、胡椒粉,澆在魚身上即可。

2:魚糕

楚國宮廷菜,魚糕,傳說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過江陵(荊州)一帶時,娥皇困頓成疾,喉嚨腫痛,唯欲吃魚而厭其刺,於是女英在當地一漁民的指導下,融入自己的廚藝,為娥皇製成魚糕。娥皇食之,迅速康復。舜帝聞之,大加讚賞。魚糕從此在荊楚江漢平原一帶廣為流傳。

3:紅燒野鴨

洪湖野鴨素以個大、肉肥、味鮮著稱。紅燒野鴨以青頭對鴨作原料為佳。將整理後的全鴨切成四十小塊,入鍋炸幹血水,脫生後取出入另鍋,投入姜、蒜、醬油、精鹽等,用清水燜燒鴨肉至八成熟,放白糖燒至能拉絲時,出鍋盛盤,撒上蔥花、胡椒粉即成。此菜色澤黃亮,烹調精細,講究火功,肉質肥嫩香酥,鮮甜爽口。

4:排骨藕湯

推薦理由:先將剁好後的排骨放在開水裡焯一下,撈出控幹。再用油熗鍋,把排骨倒入鍋中炒一下,然後放入瓦罐中,加適量溫水,煮沸後加鹽。另將老藕削皮去節洗淨,切成不規則的稜形。加少許鹽生拌,待排骨煮至6成熟後,將處理過的藕倒進罐內,經攪動,繼續煮沸,適當加鹽,直至排骨肉爛藕粉,盛入湯缽時撒些蔥花、胡椒粉。特色是肉藕香爛,湯汁鮮美。

5:珍珠丸子

珍珠丸子又名蓑衣丸子,是湖北省著名的漢族小吃。以糯米、薯粉、肉丁為主要原料製成。其風味獨特、清香細嫩、鮮香可口。珍珠丸子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蘸料搭配著吃。

6:沔陽三蒸

沔陽三蒸又名沔陽粉蒸,即蒸肉、蒸魚、蒸菜(可隨意選擇青菜、莧菜、芋頭、豆角、南瓜、蘿蔔、同蒿、藕等數十種)。 做法是取豬肉1千克(按口味選擇肥瘦)切成長約3釐米,寬約2釐米,厚3毫米的片,放入器皿內加鹽,醬油少許,紅腐乳汁,薑末,白酒少許,胡椒粉、味精伴勻醃漬約10—15分鐘。然後用10克大米粉裹勻後一片片擺入垛籠內,加蓋用旺火蒸約60—70分鐘取出,翻扣盤內。另用1小碗放醬、陳醋、胡椒粉、味精、蔥花、麻油,加少量熱開水衝成滷汁,淋在蒸肉上即成。另二樣做法相同。

7:荊沙甲魚,“千湖之省”的湖北,壯闊的長江和漢江水貫通全省,秀美洪湖和梁子湖鑲嵌東南,渠港交織,水網密佈。這就形成了鄂菜以“水產為本,魚鮮為主”的特色,其中甲魚和龜列為水產十大名貴水產品。荊沙甲魚,歷史淵源流長,戰國末年,《楚辭。大招》中列為宴席佳品。

8:盤鱔,盤鱔是將不能動刀剖肚的豇豆鱔魚放入燒熱的鐵鍋內讓它自蹦身亡,除去粘液後,用清水洗淨,再入鍋放上麻油,微火反覆煎之,待鱔魚由硬變軟成捲曲時,放入鹽、花椒、姜、蒜、紅辣椒絲及麻辣醬等調料,幹扁成焦黃色,熟至香氣撲鼻,盛盤食之。

9:滑魚片,湖北大部分地區地處江漢平原,湖泊河流川羅棋佈,水產豐富,因此傳統的湖北菜是以“水產為本,魚菜為主”的,具有濃厚的江南水鄉特色。

10:酸辣菜薹,一到12月份,又到了吃紅菜薹的季節,幾乎湖北的家家戶戶每天每頓都離不開一盤紅菜薹,更有甚者,一次炒上兩盤才夠吃。天天吃紅菜薹必然會換很多不同的做法,臘肉炒紅菜薹是其中最經典的一種,而這個酸辣紅菜薹更是其中一種讓人怎麼吃都不膩的經典家常小菜。











請君入甕lgj


湖北名菜是我國傳統菜系之一。湖北各地名師大廚循歷史上鄂菜特色,集南北各派之精華,形成了熔武漢風味、荊宜風味、襄鄖風味、鄂東南風味於一爐的鄂菜魚饌特色。以烹製淡水魚鮮技藝見長,以“味”為本,講求鮮、嫩、柔、滑、爽,富有濃厚的江南水鄉特色,自成體系,被列為全國十大菜系之一,在中國烹飪百花園中獨樹一幟。武漢菜是湖北菜的典型代表:以清蒸武昌魚,沔陽三蒸,天沔滑魚,仙桃蒸三元,泥蒿炒臘肉,黃陂三合,紅菜薹炒臘肉,皮條鱔魚,粉蒸鮰魚,排骨藕湯,紅燒野鴨,煎蝦餅,千張肉,老會賓葵花豆腐,黃燜九宮石雞,桔瓣魚元,乾燒銅魚,萬壽羹,東坡肉,龍鳳配等等





酒城女婿


大家好,我是湖北姑爺,很高興回答湖北哪些美食,

清蒸武昌魚

湖北兩大名菜之一。因產於武昌梁子湖而得名。頭小體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豐叟,肉味鮮美,湯汁清香,營養豐富,堪稱淡水魚中的珍味佳餚。1957年毛澤東主席《水調歌頭.游泳》發表,詩詞中“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引起人們對武昌魚的興趣。隨著時代的發展,烹飪武昌魚的製作技術不斷改進和提高,從傳統的蒸、煮、炙三種,發展到清蒸、油燜、網衣、滑溜等多種方法,其中尤以武昌大中華酒樓的清蒸武昌魚別具一格,常作為該店筵席大菜,其特點是:口感滑嫩,清香鮮美,馳名中外。

沔陽三蒸

是以水產類、禽畜類、蔬菜類為主要原料,以粉蒸為主要技法,多種蒸菜技法(清蒸、扣蒸)並用製成的系列菜餚,因其起源於沔陽而得名。沔陽三蒸取材廣泛,操作簡單,適合大眾製作;融稀、滾、爛、淡於一體,集色、香、味、養於一身。粉香撲鼻,肉類肥而不膩,魚類嫩而不腥,蔬菜淡而不寡;原汁原味、不損營養,符合現代養生理念。沔陽三蒸據說是600多年前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夫人張鳳道發明的。在反元鬥爭的低潮期,義軍隱藏在沔陽湖區,依靠複雜的地形地貌與元軍周旋。由於糧草不足,只好用米粉糊螺螄、魚蝦、蓮藕、野菜充飢。雖說水煮鹽拌的也能吃,但腥味太重,難以下喉。張鳳道把米粉和著野菜、野魚、螺螄肉等等一起蒸,不僅腥味全消,還有一股清香。張鳳道的蒸菜之法傳到民間,成就了一道地方名菜—沔陽三蒸,並流傳至今。

黃陂三合

黃陂縣的傳統佳餚,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以一菜多樣,風味名異而廣泛流傳。所謂“三合”是以魚丸、肉丸、肉糕三菜合一而得名。三種合燒,一菜多樣魚有肉味,內滲魚香,別具風味。

沔城牛肉餅

仙桃回族清真名菜,取瘦牛肉剁爛,摻少許水,用手攪拌成無粒的糊狀,再摻些雞蛋、魚肉糊、清粉、蔥、蒜、姜、胡椒等佐料,做成小餅,香油炸熟即成。

紅菜薹炒臘肉

紅菜薹色紫紅,莖肥壯,質脆嫩,每年春節前後上市,以武昌洪山出產的質量最佳。舊時傳為貢品。紅菜薹單獨素炒,口感鮮香脆嫩,輔以臘肉片,姜米,用芝麻油爆炒,其味更佳,與武昌魚同為湖北兩大名菜。

皮條鱔魚

荊州、沙市一帶的皮條鱔魚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膾炙人口。選用二百克左右的活鱔魚,洗淨去骨,切成二寸長、四分寬的鱔魚條,裝碗後,撒上少許食鹽揉搓幾下,用水豆粉調勻掛糊,經過三次不同火候氽炸,投入醬油、白糖、薑末、大蒜、蔥花等,用稀溼澱粉勾芡即成。其特點是:色澤金黃透明,外酥內嫩,酸甜爽口,味道醇厚。

粉蒸鮰魚 

先將鮰魚殺洗乾淨後,切成長段,再切成塊,切好後加蔥姜用刀拍碎,料酒、鹽、醬油、雞精、胡椒粉拌和醃漬二小時,揀去蔥姜,再加入炒米粉拌和;然後取大碗一隻,將拌有炒米粉的魚塊,整齊的排入碗裡,排成三排,先排碗底中間一排,後排二邊,排好後淋入麻油,再加蔥結薑片上籠用旺火蒸三刻鐘左右,蒸到米粉漲發成熟,即可取出揀去蔥結薑片,復扣在盤裡。

排骨藕湯  先將剁好後的排骨放在開水裡焯一下,撈出控幹。再用油熗鍋,把排骨倒入鍋中炒一下,然後放入瓦罐中,加適量溫水,煮沸後加鹽。另將老藕削皮去節洗淨,切成不規則的稜形。加少許鹽生拌,待排骨煮至6成熟後,將處理過的藕倒進罐內,經攪動,繼續煮沸,適當加鹽,直至排骨肉爛藕粉,盛入湯缽時撒些蔥花、胡椒粉。特色是肉藕香爛,湯汁鮮美。

東坡肉

湖北傳統名菜。相傳北宋文學家蘇軾(號東坡)謫居黃州時所創,其特點是湯肉交融,肉質酥爛如豆腐,吃起來肥而不膩,別有風味。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大詩人,遂取名為“東坡肉”,並加上冬筍和菠菜兩種佐料,寓意“東坡”.

“龍鳳配”

是古荊州的傳統名菜,有千餘年曆史,後傳入武漢。相傳三國時劉備往東吳招親後,偕孫夫人回荊州,當地人民為慶賀這一段“龍鳳呈祥”的佳話,便用了以鱔魚為龍,以雞喻鳳的形象手法,烹飪出這道千百年來一直流傳的名菜。在喜宴特別是婚宴上,必不可少,以象徵吉祥如意。

以上都是湖北有名菜。











湖北姑爺


1、湯包:早餐必備,滿口流湯,味道細膩。

2、三絲魚皮:清涼爽口,入口即化。

3、襄樊牛雜麵:牛肉片夠薄,量多,有色,有香,有味,大眾口味[愛慕]

4、觀音擋財:有名地道菜,肉質細膩,味道醇厚,開胃補腎[機智]。

等疫情過後,一定要去湖北,去品嚐一下荊楚大地的美食,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