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臭氧”高配置强力消毒 市民投放垃圾更安心

“紫外线+臭氧”高配置强力消毒 市民投放垃圾更安心

新快报讯 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云宣 全碧芳 肖韩报道 紫外线消毒灯、臭氧消毒机等除臭消毒小助手在垃圾收集房“上岗”;专设居家隔离垃圾桶、废弃口罩垃圾桶,专人上门收集居家隔离住户垃圾;定点隔离医疗机构、集中隔离观察区等重点区域落实专车直接收运,垃圾不进入分类收集房……自疫情暴发以来,白云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加码严控,一项项精细化的垃圾分类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连连点赞。

“紫外线+臭氧”高配置强力消毒 市民投放垃圾更安心

消毒灯、消毒机上岗加持,设居家隔离专用垃圾桶

在白云区黄石街江夏村,目前配备有4座垃圾分类24小时便民收集房(即环保小驿站)和20个定时投放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名为“水墨山水画”的环保小驿站,该驿站四面墙体为镂空设计,室内通风透气,改变了以往垃圾收集站的固有形象,在城中村众多商铺的喧嚣中,打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座占地约108平方米的环保小驿站设有误时分类投放功能,设置了分类收集区、低价值回收区。每个分区安装有排风系统,站外设便民洗手盆,党员、志愿者、保洁员在一旁轮岗值守站桶,指导居民正确分类。

紫外线消毒灯、臭氧消毒机两个除臭消毒小助手双双“上岗”后,环卫工人每天启用两次消毒,“紫外线杀菌过程是纯物理消毒方法,没有二次污染。”白云区黄石街市政管理所所长李琇玮表示,智能消毒设备的加持,有效避免了病菌经空气传播或垃圾等物体表面传播。

李绣玮介绍,在防疫特殊时期,黄石街也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目前黄石街日均厨余垃圾量约10吨,全街垃圾日产日清,确保驿站内部保持整洁干爽。此外,还特别设置居家隔离专用垃圾桶、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成立由8名环卫工人组成的疫情防控应急收运队伍,专门收集辖内社区居家隔离住户的生活垃圾,进行加码消毒并投入专用垃圾桶,实行专车直接收运,不进入分类收集房,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疫情期间,黄石街在常规清洁、消毒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辖内所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消毒杀菌力度。环卫人员每天上、下午,都会对所有垃圾桶进行内外消毒;每两个小时用84消毒液将垃圾收集房的地面拖一遍。目前,该街垃圾收集房已建设24个,并安装有紫外线灯22支和臭氧消毒机2台。“请居民放心,也请大家在疫情时期继续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李琇玮呼吁。

据了解,江夏村环保小驿站配置的这种紫外线消毒灯,白云区已在700余个符合安装条件的分类收集房安装,而臭氧消毒机也已试点安装4个。下一步,白云区力争3月内为全部垃圾分类收集房加装臭氧消毒机,通过“紫外线+臭氧消毒”的高配置,落实消毒液、紫外线、臭氧三重消毒,全力保障保洁人员安全作业,让市民垃圾分类更安心。

重点区域垃圾专人专车专线收运

记者了解到,针对位于白云区辖内的市第八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空港假日酒店、棠景秀山楼等定点隔离医疗机构、集中隔离观察区,白云区实行专人、专车、专线收集运输处置机制。上述重点区域的生活垃圾经过严格专业消毒、装袋、密封处理,不进入分类收集房。每天,白云区环卫车队的司机梁焯华都会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抵达垃圾收集指定点。保洁人员全副武装,把经过专业消毒的防疫专用垃圾桶装车。梁焯华提到,相关垃圾装运后,都是直接运送到终端处理厂进行焚烧处理。2月4日至3月8日,共收运生活垃圾共计2011桶,35.28吨。

“确保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是防止病毒扩散的有效手段。”白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梁永志表示,疫情防控期间,该局每天支援一个镇街整治市场、商场周边等人流较密集的公共区域的卫生黑点、难点,协助镇街对主次干道进行消杀。自2月6日至今,共出动洒水车、扫路车、小型路面养护车、抑尘车共137台次,投入84消毒水2640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